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擴大作品範疇 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擴大作品範疇、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

摘要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擴大作品範疇 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8月8日,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2020年4月,修正案草案曾進行初次審議。此次草案二審稿根據各方面意見,作出了相應的修改。

  8月8日,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2020年4月,修正案草案曾進行初次審議。此次草案二審稿根據各方面意見,作出了相應的修改。

  其中包括完善作品的定義和類型,試圖為將來可能出現的新作品類型留出空間,同時還擬對視聽作品的著作權分類保護。

  此外,針對濫用著作權的問題,草案二審稿注重與民法典、反壟斷法等法律的銜接,刪去了草案一審稿中「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的正常傳播」這一表述以及相關法律責任的規定。

  擴大作品範疇,完善定義及類型

  相較於一審稿,草案完善了作品的定義和類型。草案一審稿第三條指出,本法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成果,並列舉了作品的具體類型。

  據南都記者了解,這些具體類型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美術、建築作品;攝影作品;視聽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草案二審稿將其修改為,「本法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等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

  具體的差異在於,由於「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難以涵蓋技術類作品,此次修訂加了「等」字,擴大了相關領域的範圍。另考慮到口述作品等難以通過有形形式複製,草案二審稿改為「以一定形式表現」。

  此外,隨著文學藝術產業的不斷繁榮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法律、行政法規還未規定的新的作品類型將不斷出現。因此,相關條款修改為「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由此可見,立法試圖為將來可能出現的新的作品類型留出空間。

  擬對視聽作品著作權分類保護

  草案二審稿的一大亮點還在於,擬對視聽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進行區分。

  南都記者了解到,草案一審稿第十五條規定,視聽作品的著作權由組織製作並承擔責任的視聽作品製作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 並有權按照與視聽作品製作者籤訂的合同獲得報酬。另外,視聽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

  草案二審稿則原來的基礎上,另增加有關合作作品和職務作品的規定。其他視聽作品「構成合作作品或者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的歸屬依照本法有關規定確定;不構成合作作品或者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的歸屬由製作者和作者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製作者享有,但作者享有署名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製作者使用本款規定的視聽作品超出合同約定的範圍或者行業慣例的,應當取得作者許可。」

  南都記者注意到,草案二審稿還對現行法第四章章名作出修改,將「出版、表演、錄音錄像、播放」改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

  刪去禁止權利濫用表述,此前曾引起爭議

  此次草案二審稿還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在於,注重與民法典、反壟斷法等法律的銜接,刪去了「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的正常傳播」這一表述以及相關法律責任的規定。

  根據草案一審稿第四條規定,「著作權人和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的正常傳播」。第五十條則明確,若違反規定的,由著作權主管部門責任改正,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非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並處非法經營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此前,有智慧財產權專家告訴南都記者,這一條款旨在平衡權利保護和過度保護的問題,但引起了較大爭議。他曾梳理主張不宜加入該條款的觀點包括,禁止權利濫用條款是我國獨有,因此需謹慎制定。此外濫用著作權的概率很低,相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猖獗。而且在實踐中,這一條款可能被濫用,阻礙權利人正常行使版權。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即使出現著作權濫用現象,現有的反壟斷法等足以解決問題。因為權利濫用情形通常構成壟斷,權利人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可用反壟斷法規制。

  一名音樂版權行業的從業者告訴南都記者,「權利濫用其實更多涉及的是反壟斷法領域的問題,不適合放在著作權法裡,否則會造成混亂。什麼是濫用,什麼叫作品的正常傳播,其實很難界定,而且相對應的罰則,也不具備可執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平衡保護著作權與公共利益,草案二審稿擬適度擴大法定的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且不向其支付報酬而合理使用有關作品的範圍。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 擬對視聽作品著作權分類保護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8月8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第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完善了作品的定義和類型,刪去了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正常傳播及法律責任的規定,並增加相關規定擬對視聽作品的著作權分類保護。 今年4月初次提請審議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將現行法律中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改為「視聽作品」,擬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
  • 立法 | 修訂作品定義兜底條款 刪除禁止權利濫用條款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引關注
    這10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網際網路+」產業迅猛增長,著作權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須通過修改完善著作權法加以解決。今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草案)公開徵求意見。8月8日,草案再次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8月17日,草案二審稿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9月30日。
  • 十年磨一劍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
    據悉,草案二審稿逐一回應「作品」定義等法治熱點問題,完善了作品的定義和類型,刪去了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正常傳播及法律責任的規定,並增加相關規定擬對視聽作品的著作權分類保護。  這是著作權法頒布實施以來的第三次修正。修正案草案的第二次提交審議,意味著醞釀了十年的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正迎來了關鍵的一步。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這些權利內容有調整
    本月,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第二次審議,此次草案二審稿根據各方面意見,作出了相應的修改。具體地,草案二審稿完善了作品的定義和類型,刪去了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正常傳播及法律責任的規定,並增加了相關規定,擬對視聽作品的著作權歸屬進行區分。
  • 「版權保護」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引關注
    修訂作品定義兜底條款 刪除禁止權利濫用條款今年是我國著作權法頒布第30年,距其上次修訂恰好10年。這10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網際網路+」產業迅猛增長,著作權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須通過修改完善著作權法加以解決。今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著作權濫用條款——印象、猜測與建議
    結合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第四條和第五十條的規定可以看出,著作權濫用條款規定的並非是著作權行使的基本原則。法律的基本原則,應當體現並貫穿於所有具體的法律規範當中,應當允許被告在民事侵權案件中援引作為抗辯著作權人請求權的武器。
  • ...修訂作品定義兜底條款 刪除禁止權利濫用條款 | 立法
    這10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網際網路+」產業迅猛增長,著作權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須通過修改完善著作權法加以解決。今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草案)公開徵求意見。8月8日,草案再次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8月17日,草案二審稿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9月30日。
  • 受國務院委託袁曙宏作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說明對侵權行為加大懲處...
    還增加著作權主管部門詢問當事人、調查違法行為、現場檢查,查閱、複製有關資料以及查封、扣押有關場所和物品等職權。此外,修正案草案還增加了濫用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擾亂傳播秩序的行為的法律責任,進一步明確侵犯著作權損害公共利益行為的法律責任。
  • 擬對視聽作品著作權分類保護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8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第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完善了作品的定義和類型,刪去了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正常傳播及法律責任的規定,並增加相關規定擬對視聽作品的著作權分類保護。今年4月初次提請審議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將現行法律中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改為「視聽作品」,擬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顯著提高違法成本。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速評(上):著作權保護客體制度
    相比於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第一次審議稿(以下簡稱「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一審稿」或「一審稿」),二審稿在著作權保護客體制度、著作權權利內容制度、著作權權利保護制度和著作權權利限制制度方面均有較大調整。從法律實踐來看,視聽作品通常是合作作品或者職務作品,然而合作作品的著作權通常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第14條),一般職務作品的著作權通常由作者享有(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第18條),如果按照上述規則確定除了電影作品和電視劇作品之外的其他視聽作品的著作權人,那麼將為著作權的行使帶來比較複雜的權利義務關係。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涉「濫用著作權利、擾亂傳播秩序」等規定的法律評析與建議(上)
    但是,修法者過多考慮採用行政法規規範行政許可和內容管理的強行政方式,忽視著作權法涉及的國際公約和條約的依據,增加爭議較大的內容,擴大行政權力和職責,值得商榷。一旦對著作權利的限制在沒有國際公約、條約的依據情形下,增設「濫用著作權利,擾亂傳播秩序」的禁止性規定,甚至增加行政處罰,將會導致著作權利人為代表的美國等國家再次上訴WTO的可能,面臨作品使用和傳播保護與限制衝突的國際訴訟的巨大法律風險。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2000年12月22日在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                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    石宗源        我受國務院的委託,現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
  • 著作權法修訂不宜引入「權利濫用」條款
    新近公開徵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下稱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規定了兩個禁止權利濫用的條款,一是第四條的原則性規定,要求著作權人「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的正常傳播」;二是第五十條規定了「濫用著作權、擾亂傳播秩序的,著作權主管部門可以進行責令改正、警告、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請審議 進一步明確作品的定義和類型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8月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2020年4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對修正案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根據各方面意見,草案二審稿作出了相應的修改。明確視聽作品著作權分類保護草案一審稿規定,視聽作品的著作權由組織製作並承擔責任的視聽作品製作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視聽作品製作者籤訂的合同獲得報酬。
  • 視聽作品分類和權屬規定複雜化不利於作品傳播?《著作權法修正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韓颺)目前,《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正在公開徵求意見。9月12日,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第十七條相關問題研討會在京舉辦,多位與會嘉賓認為,草案二審稿將視聽作品分類和權屬規定複雜化,將不利於視聽作品傳播及交易安全。今年4月28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宣布《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正式生效。
  •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
    讓法律對著作權的保護「活」起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熱議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記者白陽、史競男)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日前就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進行了分組審議。如何加強新業態作品著作權保護?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進入三審 增加法定賠償數額下限的規定
    11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對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第三次審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作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江必新說,草案二審稿規定,電影作品、電視劇作品以外的視聽作品,構成合作作品或者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的歸屬依照本法有關規定確定;不構成合作作品或者職務作品的,著作權的歸屬由製作者和作者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製作者享有,但作者享有署名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
  • 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出爐:對於作品保護邊界有什麼影響?
    論著作權法中思想與表達二分法原則下的作品保護邊界——兼評著作權法修正案第二次審議稿第三條作者 | 陶冶 北京市永新智財律師事務所序 言時值《著作權法》實施的第三十年,相較於國內其他部門法的修改,著作權法的修訂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 請求保護著作權的權利不得濫用
    有權請求保護著作權也不得濫用權利。  案情  2013年6月,黃某發現海南省某公司(以下簡稱該公司)主辦的雜誌發表了自己拍攝的6張照片,認為該公司剽竊其作品,侵犯其發表權、獲得報酬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訴至法院,要求該公司:一、立即停止侵權並回收全部雜誌並銷毀;二、在《海南日報》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三、賠償經濟損失6萬元。
  • 熊文聰:對新增「著作權濫用」條款的幾點思考
    「修正案草案」在現行《著作權法》第四條中增加一句:「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行使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不得濫用權利影響作品的正常傳播」,並新增第五十條:「濫用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擾亂傳播秩序的,由著作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非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並處非法經營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非法經營額、非法經營額難以計算或者不足五萬元的,可以並處二十五萬以下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