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自由裁量權,防止權力濫用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微言有道

卞廣春

據《南國早報》報導,按規定處「200元~2000元的罰款」,是罰200元還是2000元?同樣是違規,為什麼有的被拘留,有的罰點錢了事?今年,自治區政府印發《關於全面建立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的實施意見》後,全區14個市和大部分的區直部門均建立了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制度,做到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準,統一規範行政裁量範圍、種類和幅度,並將裁量權基準向社會公布,執法部門必須嚴格執行。

執法單位如何使用權力,行政處罰如何把握和吃透自由裁量權,一直是公眾關心的話題。

從現實來看,任意兩件行政執法處罰事項,執法對象的違法情況和程度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即使違法事實相似,仍有違法時的主客觀情況不同,以及違法危害大小、時間先後等因素糾纏其中。在裁量標準過於寬泛的情況下,對同樣的違規行為處罰結果可能差異巨大,很容易引發被處罰對象和民眾對執法公平性的猜疑。

通過立法方式細化和規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可以有效地避免爭議,減少行政執法的「隨意性」。以「罰款200元~2000元」的行政裁量標準為例,對同一違規行為處罰金額差距巨大,無法明確體現差異性的具體依據。如果將這一標準進行細化,以罰款金額每遞增300元為一個等級,就可細分為200元、500元、800元等6個標準。雖然這仍給執法者留有自由裁量的餘地,但卻明顯縮小了差別,減輕了爭議。

建立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制度,作用不可低估。對執法或處罰對象而言,明確的處罰標準規範避免了爭議,使其心態容易平衡,接受處罰的過程不會引發新的糾紛;對行政執法機構及工作人員來說,罰款的變量即自由裁量權「私權領地」變窄,執法公平性異議將減少,公眾將更加配合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的工作,依法處罰的工作效率也會得到提高。而且,細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也提高了執法的透明度。

也應看到,細化和規範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防止權力濫用,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規範行政裁量權,減少裁量權被濫用的機率,只有細化,沒有最細化,如何規範,則考驗著執政智慧。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政執法活動中客觀存在的。建立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考慮行政執法的公平、公正,兼顧行政執法的特點和合理性,能使行政執法儘可能暴露在陽光下,使公眾認可行政執法,自覺地遵守法律,配合行政執法工作。

規範自由裁量權,能防止權力濫用,避免和減少執法人員高興就輕罰、不高興就重罰的現象,極大提高法律的權威和政府公信力,讓公眾為法治政府、文明行政、執法公平點讚。

相關焦點

  • 論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限制和規範
    自由裁量權濫用導致的司法不公和司法腐敗當下已經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法官自由裁量權也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加之新聞輿論的不適當宣傳,社會各界希望能夠完全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的呼聲愈發高漲。但對於任何需要改變的制度,在改變之前都應對其進行了解分析,本文筆者將通過對自由裁量權的研究,揭示其本來面目,防止其在適用過程中被無限制濫用。
  • 論誠實信用與自由裁量權
    立法者正是通過這種空白委任狀,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權,使之能夠應付各種新情況和新問題。  二、自由裁量權的定義  法官自由裁量權是一種制度化的司法權力,體現了某種自由,但不是任意的和不受約束的自由,它是法宮正當司法權力的運用,是制約法宮濫用權力的一種武器。其特徵反映在權力性質、表現形式、權力內容和權力界限諸方面。
  • 論合同法上的自由裁量權
    大陸法系裡,合同法是私法,私法規範大多具有任意性、非強制性特點,立法、司法均應充分尊重和發揮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儘可能不幹預當事人的私法行為,給當事人留下相當的餘地,讓其自治。故私法屬性的合同法,客觀上要求也允許其法規範富有彈性,給裁判者自由式裁量權。  立法的科學性要求賦予裁判者自由裁量權。
  • 關於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法理分析
    【1】  否定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權者認為,任何權力都應該有一個邊界,權力的行使必須遵循合法的程序而且要受到監督,而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則意味著既定法律規範或法律規則喪失了作用,這樣,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實體標準的存在。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完全是公眾看不見的。這樣對於權力的行使以及對於權力行使的監督都往往會流於空泛,可操作的富有成效的監督措施則無從談起。
  • 「大炮打麻雀式」治安執法:當心自由裁量權濫用
    警察自由裁量權過大是「矯枉過正」,會損害公民權打擊違法犯罪,保證公共安全,警察的角色無可替代。公民權要能真正得以享受和實現,就需要警察權的有效行使,如果警察不幹活了,社會一定亂套了。
  • 淺談自由裁量權以及正當行使應遵循的原則
    但自由裁量權是一柄雙刃劍,如果裁量得當,則「熨平了皺摺」,反之則「燒壞了織物」,[1]所以它必須受到一定的約束和規範。自由裁量權的正當行使必須遵循相應的原則。  一、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依《牛津法律大辭典》所謂自由裁量權,指(法官)酌情作出決定的權力,並且這種決定在當時情況下應是正義、公正、正確和合理的。
  • 關於規範畜牧獸醫綜合執法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通知
    文號 渭牧發〔2015〕197號 主題詞 規範 畜牧獸醫 綜合執法 行政處罰 自由裁量權 的通知
  • 淺談招投標活動中的自由裁量權
    招投標過程中存在一些無法制定明確規則,需各方運用自由裁量權自行處理和判斷的行為。本文從法律適用性、程序適用性以及成因方面舉例說明招標人、投標人、招標機構及相關方自由裁量權的分類及影響,分析自由裁量權成因及未來趨勢,提出當前立法背景下招標機構處理此類問題的建議與措施。
  • 法官自由裁量權的界限之問
    (一)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內涵何為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關於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切實規範自由裁量權行使保障法律統一適用的指導意見》第一條:「自由裁量權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根據法律規定和立法精神,秉持正確司法理念,運用科學方法,對案件事實認定、法律適用以及程序處理等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並最終作出依法有據
  • 《黑龍江省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解讀:行政執法不可「任性」
    推進行政機關合理行政,保障行政機關公平、公正地處理行政事務,避免行政權力尋租和濫用問題發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1月28日黑龍江省施行《黑龍江省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近日,記者採訪了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對《黑龍江省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進行解讀,《辦法》通過規範行政裁量權,縮小裁量空間、限制隨意裁量,提升依法行政的公信力,使黑龍江省行政裁量權的行使和監督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的軌道。
  • 行拘差評者是權力濫用
    警察權的行使與自由裁量需要循法而行,讓法治成為每個公民的堅強後盾   日前,河北涉縣發生了一樁「網民發帖稱醫院食堂價高難吃被拘留」的荒唐案子,引發輿論關注。給飯菜寫個「差評」就要受到如此嚴苛的行政處罰?
  • 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規範適用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指導意見...
    一、適用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原則和制度(一)基本原則。1.合法原則。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確定的裁量條件、種類、範圍、幅度內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2.合理原則。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應當向社會公開裁量標準,向當事人告知裁量所基於的事實、理由、依據等內容;應當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公平、公正實施處罰,對事實、性質、情節、後果相同的情況應當給予相同的處理。(二)健全規範配套制度。1.查處分離制度。
  • 人民日報:行拘差評者是權力濫用
    警察權的行使與自由裁量需要循法而行,讓法治成為每個公民的堅強後盾      日前,河北涉縣發生了一樁「網民發帖稱醫院食堂價高難吃被拘留」的荒唐案子,引發輿論關注。給飯菜寫個「差評」就要受到如此嚴苛的行政處罰?
  • 行政執法不可「任性」丨黑龍江省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及解讀
    第二條本省轄區內行政裁量權的規範和監督,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行政裁量權是指行政機關在法定職責範圍內,依據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範性文件規定的方式、種類、幅度和時限等,結合具體情形進行審查、判斷並作出處理的權力。  第四條規範行政裁量權,應當堅持依法、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體現合法性、合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 我們需要限制法官的「刑法自由裁量權」嗎?
    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在我國《刑法》中規定和運用的比較突出,在469個罪名中均有明確的體現。通過分析法條規定,我們可以看出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權體現在以下幾點:一、量刑幅度比如「三年以下」、「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十年以上」等之類的規定。二、刑種的選擇比如「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等之類的規定。
  • 防止權力濫用比例原則不能缺位
    比例原則是大陸法系的概念,通過對手段與目的之間關係的衡量,甚至對兩者各自所代表的、相互衝突的利益之間的權衡來控制權力濫用。■ 張 斌常言道,要將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裡。那麼,權力的邊界到底在哪裡,行使權力到底如何才合適?事實上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可以恰當地回答這些問題。比例原則在保護與平衡的意義上,對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進行仔細斟酌,以求得到二者較為合理的平衡,防止做出過分的或錯誤的行政決定。
  • 關於《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適用規則》和《廣東省...
    為規範農業行政執法行為,保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合法、適當地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我廳制訂了《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適用規則》和《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以下簡稱自由裁量權規則和標準),現解讀如下。
  • 【省國稅局】加強內控:讓稅務權力運行不再「任性」
    近年來,省國稅局堅持把內控機制建設作為全省國稅系統落實全面依法治稅的重要抓手,通過清理職權、公開亮權、科學分權、規範用權、制度控權等措施,將稅收執法及行政管理權納入內控機制建設範圍,使內控預防實現了由零散向系統、由間斷向持續、由被動向主動、由事後向事前事中的轉變,把稅務人的權力關進了籠子,讓稅收執法不能「想咋就咋」,更好地保護和保障了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 陳智平:如何精心編織防止權力濫用的「籠子」?
    原標題:織好防止權力濫用的「籠子」 防止權力濫用的「籠子」,即指監督制約權力的制度體系及相關的運行機制。權力失去「籠子」的監督與制約,會導致腐敗現象易發多發、黨的執政能力受到削弱、執政黨在潛移默化中喪失民心等極大危害。
  • 周佑勇: 裁量基準的正當性問題研究
    然而,現代法治實踐證明,當裁量太寬或過度時,公正也可能被專斷和不平等所侵害,從而構成對個案正義的一種潛在的威脅,甚至直接的危害。我們所要做的並不是去反對那些必要的裁量權,而是要限定那些過度或太寬的裁量權,剔除那些不必要的裁量權,以防止裁量權的恣意和濫用。儘管我們應當力圖讓立法機關窮盡一切法律細節來詳細地確定所授出裁量權的範圍,但是,這種理想狀態已被實踐證明往往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