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主持讀書欄目:閱讀讓人永不孤單 不畏懼死亡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沈星:閱讀讓我們永不孤單

  記者 張星

  沈星

  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出生於珠海,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先在北京電視臺主持《魅力前線》,後轉入鳳凰衛視,先後主持了《美女私房菜》《娛樂大風暴》《音樂中國風》《大劇院零距離》等欄目。從2012年起主持新欄目《大家書齋》。

  記者:我說我的一個感覺,你主持《美女私房菜》的時候是一個特別活潑快樂的女孩,看了你主持的幾期《大家書齋》之後,覺得你忽然變得深沉了,似乎還有點淡淡的憂鬱。你覺得呢?

  沈星:我覺得憂鬱、深沉,或者活潑、天真,都是一個人身上原本就有的元素,只不過是在什麼時候展現出來哪一部分罷了。並不等於說我做《美女私房菜》時就不深沉,或者我做《大家書齋》時就不快樂。

  記者:相對而言,《大家書齋》是一檔對主持人要求比較高,需要有相當知識儲備的節目,對你來說是不是一個挑戰? 

  沈星:做任何一檔新節目對主持人都是一個挑戰。對我來說,保持一種閱讀習慣一定是從很早就開始的。確實需要讀很多書,功利性地閱讀是不可能的,因為你除了讀某一位作家的書之外,還要根據他的讀書習慣進行拓展閱讀,包括他所讀的書,與他相關的作家的書,與他相關領域他所研究的作家的書,等等。

  記者:這個範圍就更大了。舉個例子,比如李銀河,你都讀過她的哪些書?

  沈星:她的社會學題材的研究著作讀過一些,但王小波的書我幾乎全部都讀過,他的書當年剛出版時我就開始讀,我讀完了他的長篇小說「時代三部曲」和他的文集,正好我在念書和剛工作的時候,那時我用很飽滿的熱情在閱讀。記得那時我們旁邊英文系的同學在背單詞,說你們中文系的多美,看小說就能過了。我說,我們沒有看小說,我們在讀作品!(笑)當然,現在讀書是需要有針對性的,還是要針對一些嘉賓有目的地進行閱讀。

  記者:《大家書齋》這個節目是怎樣做起來的?是臺裡找你來主持的嗎?

  沈星:是我自己想做。就像喜歡做飯便有了《美女私房菜》一樣,鳳凰衛視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平臺,我在心裡一直對它充滿了感激,因為你想做什麼,它就給你去嘗試的機會。《大家書齋》這個節目更多的是在聆聽我們身邊的,我們所熟悉或不熟悉的一些喜歡讀書的人的故事,他們讀的書,他們喜歡跟別人一起來分享或者是推薦他們所正在讀的書。我覺得這個節目是一個能夠讓你豐富起來,讓你的內心更加充實,同時也更加沉靜的節目。

  記者:鳳凰衛視已有梁文道主持的讀書節目《開卷8分鐘》,你主持的《大家書齋》與其有什麼不同?

  沈星:這兩檔節目從形態上完全不同,梁文道更多是以他豐富的閱讀儲備和他犀利的眼光來推薦圖書,是很具個性的一檔節目。我們這檔節目,不管說書還是說人,都是在建議大家能夠儘可能深地去閱讀作家,閱讀內心。一開始定位面對的是普通讀者,可能各自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量都不同,但都對閱讀充滿好奇。我覺得一個人的好奇心始終都要保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學習新知識。

  記者:你覺得保持閱讀習慣會對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好處呢?

  沈星:我覺得閱讀是生活中必須保有的一種習慣,烹飪反而不是一個人必須掌握的技巧。烹飪這件事情,完全取決於你的個人興趣,可以喜歡也可以不喜歡。但閱讀就是一種心靈的慰藉了,閱讀能讓你的心靈充實,不畏懼死亡,也不害怕黑暗。它會讓你感到很充實。會讓你淡定,很獨立。如果能夠養成閱讀的習慣,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它會讓你的心靈很柔軟很敏感,能隨時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美。

  記者:就紙質書閱讀與當今大量湧現的電子閱讀,你認為哪種更好呢?

  沈星:無論哪種閱讀,首先閱讀就是好的。但是我還是會喜歡紙質書。我們節目的對象定位在喜愛閱讀和尊重文字的人群。

  記者:能看出《大家書齋》做得很用心,除了在嘉賓的書房中交談,還會隨名家到一些名人故居和博物館去訪問。

  沈星:我們和每個嘉賓都會花三四天的時間進行溝通,做譚盾那期,是去年的12月底,我們是到上海去了三天,我們跟譚盾一起去朱家角解讀他的建築音樂,在水樂堂裡,演員們踏水而歌,水濺溼了大家,我相信大家的衣服上都結了冰碴兒,但已經完全被節目所吸引,感覺不到寒冷了……

  記者:在你訪問過的這些文化名人之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

  沈星:每一個,印象都挺深的。因為我是非常近距離地與他們接觸,深入、全面地了解,到他的家裡聽他講很多內容,當然我們不能全都在節目中呈現,但是你要跟他們聊天聊很多心情和故事,很寶貴,所以你就會常常心懷感激。在這樣一個崇尚商業的時代,有這樣一個平臺,給所有的讀者和觀眾拿出一個專門的時間去關注閱讀,非常難得!給我印象很深的是現代文學館,還有魯迅紀念館。走進這些老宅,就會有一種穿越感,那種氣場,你仿佛能看到當年的那種情景。比如在魯迅故居,會覺得他還在那兒,他的精神在那兒。你就會不由得肅然起敬,仿佛能聽到他的聲音……我以為,讀書人的書房是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的,訪問嘉賓的時候,我有機會看到一些非常珍貴的手稿和讀書筆記,看著那些筆跡,真的好珍貴!

  記者:都是你親自與嘉賓聯絡嗎?

  沈星:團隊的合作吧。當然,溝通是無可替代的,必須面對面。很多嘉賓不一定能看到我們的電視,但是他們都上網。包括94歲的方成老人,每天都上網。

  記者:節目名為《大家書齋》是定義為大人物的大家,還是所有人的大家?

  沈星:兩種意思都有,既是大家也是百姓。前提是所有熱愛文字和閱讀的人,所有有好奇心的人。

  記者:這個節目是怎樣定出來的?

  沈星:我曾經代班做過《開卷8分鐘》,又是偶然,這5集節目被餘秋雨老師看到,於是他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同時,在我們開辦了更多的臺之後,今年正好有一套關於文化類的節目,正好需要一個關於讀書的欄目。讀書欄目是我一直想做的,碰到合適的機會,我就把這個想法和臺裡提出來。去年10月底我做了一份方案,於是就有了我現在的這檔新欄目。

  記者:餘秋雨在為你的書《兩生花》中所作的序中認為,在你的文字中有文學的元素,他說:「一個年輕人,可以用無數文字讓別人了解你、喜歡你、欣賞你,但是能夠在心靈深處與人溝通,讓別人在人性的意義上與你相融的,唯有文學。文學,正是讓天下人心心相印的事業。」以你的文學修養和閱讀積累,你做這檔節目很適合。

  沈星:我不敢說修養和積累,但是如果我沒有這樣一個喜歡閱讀的習慣的話,也不敢接手做這樣一檔節目了。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我相信每一個人都願意有機會聆聽這些文化大家對於閱讀的見解,我有機會與他們面對面,也是很寶貴的。

  記者:從你的閱讀經歷來說,哪些書對你影響比較大?

  沈星:是一批一批的,最開始的時候都會去看一些俄羅斯文學和那些傳統的經典名著,比如《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紅與黑》《罪與罰》《死魂靈》《雙城記》等,同時也會讀中國的古典文學和當代的一些作家的作品。還有文學批評方面的著作,要有一個閱讀的觀點。

  記者:那你現在每天要花多少時間在讀書?

  沈星:只要有時間就在讀。周播的節目製作周期也很短,一個嘉賓要花三四天的時間來溝通交流,我明天早上7點就要飛回香港。還在繼續做《美女私房菜》的節目,一個菜的節目看起來就十幾分鐘,但我們需要錄三四個小時,要不斷地重新打包,機器變換,角度變換。我們常常在凌晨兩三點鐘的時候過海關,那時候海關幾乎沒有人,只有貨櫃在路上。

  記者:有觀眾看了你主持的《大家書齋》之後覺得很驚訝,沒想到會做菜的美女也很懂讀書,與那些文化名家對話時大方得體、溫文爾雅,真是「下得廚房,上得廳堂」啊!

  沈星:我覺得廚房和廳堂一定不是在一處。廚房和書房一定是有一步之遙,但一定是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你要在這兩者之間不停地遊走,我覺得,飯菜香和書香都是人生的需要,缺一不可。我們在訪談中,李銀河老師告訴我,她和王小波曾經討論過生命的意義,生命到底為了什麼?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王小波說是愛。生命可能很短,或者本身是沒有太多意義的,但是愛很美,能把生命填滿。當你能面對面地聽到他們說這些,感受到這些的時候,那種感受,電視也許能傳遞出50%,但自己能獲得100%。之後幾天的時間裡心情都難以平復。那種啟迪,能把自己的內心填滿,像沙子和水一樣在填滿,在滲透。你沒有辦法說你獲得了什麼,但你會從此不同。

  記者:毫無疑問,你是一個觀眾都喜歡的美女,通常漂亮的女人會被人覺得是個缺乏思想的花瓶,你怎麼看?

  沈星: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其實花瓶這個詞與碗、杯子、燭臺或者沙發都是一個物品的名稱,無所謂好壞。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真的沒有那麼重要。說到美麗,其實你只要留意一下,身邊有許多女孩都是很美麗的,修長的腿,長長的頭髮和明亮的眼睛,我也會欣賞這樣的美。

  記者:看你的微博,發現你對新事物還特別具有好奇心?

  沈星:去年年底的一個寒夜,我趕去遠郊的中國油畫館,那是個小型講座。短短兩個小時的問答仍意猶未盡。我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求知慾、審美力、好奇心……祝我們永遠都不要失去。雖然離開校園很多年,但時至今日,面對那些我內心深深崇敬的採訪對象,登上華麗的舞臺面對成千上萬的觀眾時,我的內心依然沉靜,永遠有著做學生的心態。寫書的時候,當我用文字梳理過去那些年在電視圈裡的流浪,我發現,原來我曾經做過那麼多類型的節目,當過記者,幹過專題編導,做過新聞主播,體育的、時尚的、娛樂的、文化的、訪談的,這幾年還無心插柳地在電視上教人做菜。居然每個節目還都給我做得風生水起。想到這些,我的嘴邊便會浮現一個微笑……

  印象:一片冰心伴書香

  「書香、妙筆、美文,超越時空的賞味,走進文化名家的私人書房,傾談讀書樂趣,品味思想醇香。也許你會重新或者繼續開始閱讀。」 從2012年開始,鳳凰衛視一檔新的節目《大家書齋》與觀眾見面了,這是主持人沈星在節目開始時對你說的一段話。

  在《大家書齋》這個節目裡,我們會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沈星,會發現那個在廚房裡穿著漂亮時裝教我們烹飪美食的俏皮美女,一轉身變成了一個身著淡雅素衣、莊重沉靜的學生妹。她與作家劉震雲、舒乙,劇作家劉恆、學者止庵、音樂家譚盾、畫家方成、社會學家李銀河等一系列著名文化人談論閱讀與寫作、閱讀與人生,為觀眾打開一扇通往大家書齋的門,帶領我們與文字結緣,感受閱讀之美。

  4月20日,我專程到北京採訪了沈星。在這樣一個春雨霏霏的傍晚,和她面對面坐在柔和的燈光下,聽她輕言細語地回答我的提問。伴著窗外的陣陣春雷,心中也湧起一波波激情的溪流。沈星,這個從《美女私房菜》的廚房裡走出來的美麗女子,換上一身素淡的春裝,優雅地與我們談著人生與閱讀,在她北京住所不算寬敞的客廳裡,書櫃佔據了相當的地盤,雖然算不上精緻,但那從房頂到地面的書櫃裡,排列有序的圖書像一串串心靈的印記,無聲地延伸著她話語之外的人生故事……

  從小生長在珠海的沈星,天生一副美人胚子,在當語文老師的母親的薰陶下,也從小愛上了閱讀與寫作。那時候她最大的理想是像母親一樣也當一名語文老師。以至於高考報志願時毫不猶豫地填報了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並成為一名標準的文藝女青年。至於做飯,她還算得上有「童子功」呢!高中的假期裡,她鬧著要和同學一起去外面打暑期工,父親說那你不如就在家裡打工吧,並且給出高於外面的「工資」。於是,沈星就開始在家裡擺開了鍋碗瓢勺、油鹽醬醋的「戰場」,練出了手藝,也愛上了烹飪,甚至還把手藝帶到了大學寢室……

  一直以為,漂亮的女孩子會因為漂亮的外表而很難注重內心的審視與滋養,沒有想到,被譽為「鳳凰衛視第一美女主播」的沈星還是一個酷愛讀書的小書蟲,《大家書齋》這個節目就是她自己主動爭取來的。她說:「心裡悄悄埋著個願望,一直默默努力 ,終於實現了,好高興!《大家書齋》這個節目讓我覺得真的有夢想成真這回事啊!」

  採訪這天,沈星剛剛從北京市郊大興區李銀河老師家拍攝節目回來,原以為突然而降的雨水會給她拍節目造成困擾,不料她卻興奮地給我描述起雨中的感受——從大興回來的路上,我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一直看著窗外,這兩天就應該是北京最好的季節了吧,雨中到處都是那麼嫩的新綠,不同層次的綠,原來北京的春天這麼好,萬物生長又是多麼的美!所有的樹都是一簇一簇緊緊地蓬勃向上,如同剛剛買回來的玫瑰花束,還沒有解開綑紮它的繩子時,所有的花瓣都保持著緊密向上的姿態。李銀河老師家有兩棵丁香樹開花了,星星般閃爍的小紫花,香氣襲人,站在那裡嗅的時候就會覺得,這個瞬間像夢一樣!今天早上我們去拍李銀河老師家的院子,她住的小區裡有一片林子,種的是櫻花和海棠,我和她站在樹下,有一陣子我們什麼都沒說,只是靜靜地站著。然後,李銀河老師抬起頭看著我,「有時候啊,這愛情也像櫻花似的,瞬間花滿枝頭,那麼美。雖然短暫,但是心裡也會對自己說,值了!」話畢,她垂下頭輕輕嘆了口氣。我站在她身邊,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樹林裡一陣風吹來,樹枝搖曳,落英繽紛,花瓣像白蝴蝶一樣紛紛飄落,一地淡粉……我就站在那裡屏住呼吸,享受這樣一種如詩如幻的時刻。這樣的場景就如同人生一樣,無法設計,偶然與之相遇,又讓你感到生命的無比美好!

  沈星在向我描述這一切的時候,整個人也是陶醉的,長長的睫毛下,深潭似的大眼睛忽閃著孩童般興奮的神採,仿佛仍然沉浸在那場充滿詩意的花瓣雨中。聽了這樣的描述我終於明白,為什麼餘秋雨在為沈星的隨筆集《兩生花》所作序言中,稱讚她的文字頗具有文學的元素了。

  真的,這是一個我們在電視屏幕中所看不到的沈星,即使是在主持《美女私房菜》節目時,她也能把煎雞蛋描繪得頗有詩意——往很熱、很熱的油鍋裡倒進打好的雞蛋液,它會像一朵花一樣一下子盛開,它邊上起的那一圈圈泡泡像蕾絲花邊一樣,你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你等了很久,結果看到一滴水或者是一滴墨汁,滴到一個盆子裡四下漾開時,那種雖平淡,卻充斥著整個心房的喜悅,我能夠從那個瞬間感覺到幸福、滿足和一種自我價值體現的成就感。

  如今,與她聊起讀書,她認真地說,對於任何一個熱愛文字、喜歡閱讀的人來說,能夠近距離地接近這些文化大家,聆聽他們關於讀書和寫作的心得,都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我也不例外,所以我有幸能夠擔任《大家書齋》這個節目的主持工作。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有關節目的哪怕是非常瑣碎的事情,都會是讓人興奮的,讓人時時刻刻覺得,我是浸漬在喜悅當中的。

  聊著聊著,夜漸漸深了,忙碌了一天的沈星還沒來得及吃晚飯,她說她一會兒準備給自己和節目組的同伴做西紅柿雞蛋面,還要炒香椿,因為這天正好是穀雨節氣。做了7年烹飪節目的沈星顯然已經是一個實打實的烹飪高手了。我打趣地說,你才真正是傳統裡「下得廚房,上得廳堂」的理想女性呢!她衝我笑了笑,那美麗的笑靨很像春天裡一朵含苞欲放的花…… 

相關焦點

  • 夜讀|讓閱讀不孤單,閃電新聞聯合抖音「為你讀書」
    首期直播在閃電新聞抖音號發起,主題為「讓閱讀不孤單」,與今晚山東電視公共頻道的《好看時間》欄目深度融合。該場直播登上了抖音直播熱點榜前三,人氣極高,在直播中玥廷呼籲網友用閱讀為鄉村兒童助力,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圓夢精靈為他們捐獻一本書。
  • 鳳凰衛視美女主持沈星一口氣吃四個的素包子,小棠菜究竟是什麼
    1978年出生於江蘇的沈星,畢業於華中大學中文系,後來從內地去香港發展,就職於鳳凰衛視,是一名優雅,有才情的美女主持。在鳳凰衛視先後主持過《娛樂大風暴》,《美女私房菜》兩檔娛樂節目。尤其是《沈小姐的私房菜》,讓沈星這位大美女得到「美女廚娘」的稱呼,既入得廚房,又出得了廳堂,美女配美食,可謂是觀眾賞心悅目,又能跟著學做菜,一飽口腹。沈星不但是一位優秀的美女主持人,還曾經和徐崢合作過《愛情呼叫轉移》這部影片,雖然戲份不多,卻也在影視圈留下了自己的蹤跡,很觀眾印象很深。
  • 沈星的雞粉私房菜
    秀色看得多,就不喜歡菜餚了。人容易足而生厭。沈星的秀色當然可餐,我想觀眾如果生厭,那應該不是她的秀色,當然厭的也不是她的菜餚,應該是她反覆強調要放的雞粉。這雞粉是很令人生疑的東西。其一,諧音聽起來像雞糞,有點噁心;其二,好像不管煲湯還是做菜還是炒飯,雞粉好像成了靈魂,沒有雞粉似乎就沒有味道,就不能吃了。其實,雞粉就是雞精,雞精就是味精。
  • 進軍大陸打造全新欄目 吳宗憲來了灰姑娘樂了
    記者剛剛獲悉,吳宗憲將帶領祖國大陸知名製作團隊與重慶衛視聯手打造全新娛樂欄目《娛樂星工廠》,成為「廠長」。6月30日將在重慶舉行開機儀式,隨後的兩天之內會在重慶的鬧市區為這檔欄目選取一名新主播與謝娜(博客,搜索)、小鍾一起主持。而吳宗憲則作為固定的嘉賓評委出席在欄目當中。
  • 央視《讀書》欄目 李潘:電視讀書節目怎樣活下去
    "1995年我參與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欄目創辦時,那大概是中國電視屏幕上的第一家讀書節目。"中央電視臺《讀書》欄目製片人兼主持人李潘回憶道。18年間,央視讀書欄目的命運可以說起起伏伏。先是2000年,《讀書時間》因收視率、節目老化等原因停播,後創辦《子午書簡》欄目,現改為《讀書》欄目。李潘說,央視讀書欄目也曾有它輝煌的過去。"從1995年到2000年,那是我們黃金五年,當時在全國文學界、文史界還是很有影響力,採訪過包括王元化在內的許多文化大家以及100多位知名作家。"
  • 青春勵志故事推出張麗莉、沈星先進事跡
    編者按:張麗莉、沈星,兩位普通的「80後」青年,為救他人,用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美的青春之歌。在21世紀的今天,張麗莉、沈星用行為叩問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當代青年,應該做什麼樣的人,走什麼樣的路?應該堅持怎樣的品行,規劃怎樣的人生?
  • 【《世界3》總第173號】【站在自己這邊欄目:沙馬主持】
    偶爾嚎幾句崔健或黑豹大部分時間獨自一人喝點茶,看些閒書有時也散散步,但從不曬圖上班按時打卡,但厭惡加班開會學習,假裝做筆記不讓人看出落於人後對周邊的人和事,始終保持警覺,保持觀望不隨便說話。不妄議時事釣魚便釣魚。
  • 《永不孤單(Never Alone)》遊民評測8.5分 來自北極的文化使者
    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通關《永不孤單(Never Alone)》之後,筆者陷入了久久的沉默,複雜的情感在心中不斷攪擾,甚至令我茶飯不思。在這個世界的最頂端,北極。居住著一支獨特的民族——因紐特人。對我們之中大多數而言,只是在教科書上見過他們的名字,見過他們的照片。
  • 屠化小時候在央視主持《大風車》,長大後主持《普法欄目劇》!
    而小編今天給大家說的這位就是之前非常有實力的一位小主持人,到現在也是進入到了央視中擔任主持,他就是著名主持人屠化。屠化小的時候非常的內向,而且又靦腆又不愛說話。不過之後他在母親的指引下去參加了當時央視少兒頻道的一檔節目去面試,這檔節目就是《大風車》,而且他也是由於他乖巧懂事的性格而讓考官們看中了他。
  • 尼加拉瓜的日子,獨立、自由、孤單,勇敢,學著成一個不畏懼的人
    導讀:尼加拉瓜的日子,獨立、自由、孤單,勇敢,學著成一個不畏懼的人猶記得 2011 年初抵尼國那天,剛出了機場,就見到眼前馬車、汽車、「噗噗車」(la caponera)與腳踏車、機車等各式車輛夾雜,在日光盛灼的大道來往穿梭,如一格格電視播放的海市蜃樓片段,讓我頓失現實感。
  • 永不孤單 PC英文免安裝破解版下載 橫版解迷遊戲
    遊戲名稱:永不孤單   英文名稱:Never Alone   遊戲類型:冒險解謎類(AVG)遊戲
  • 每個人都是讀書的「種子」
    4年多時間,這個名為大河讀書會的衡陽民間知識公益組織,用170多場讀書活動和獨特的組織方式,連接起數萬名閱讀愛好者。全民閱讀如何推廣?衡陽用自發的民間探索,提供了另一種「打開方式」。  通過結伴分享,將一個個讀書愛好者連接在一起  初入大河讀書會,謝燕感覺像是走進了另一個衡陽。  擁有蔡倫、王船山和石鼓書院的衡陽,歷史上從不缺乏耀眼的文化光環。
  • 親子伴讀,讓閱讀不再孤單
    親子伴讀,讓閱讀不再孤單 資訊標籤: 安徽新華書店
  • 模擬主持訓練——非欄目主持如何進行
    考生抽取的題目中,沒有明確給出設計欄目的要求,而是要求考生依據文字資料描述的場景作現場報導,或者是根據特殊情境作即興主持。這就需要考生深入分析環境特徵、場景的特殊要求,並充分利用好現場的時間、人物、環境等要素完成對事件的表述、觀點的傳達。
  • 廣東省中小學暑期推薦目錄裡,這兩本上過央視《讀書》欄目
    隨通知發布的還有推薦書刊目錄,其中有兩本值得教師和家長們注意,因為它們都是上過中央電視臺CCTV10《讀書》欄目推薦的精品好書。CCTV10《讀書》欄目推薦《父親長長的一生》葉先生以中國語文教育第一人著稱,
  • 董卿「朗讀者」欄目專家評委,現身中影人傳授模擬主持「秘訣」!
    > 中影人線上助力2020藝考生 陳晰老師:中影人播音主持學院特聘名師,就職於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是董卿「朗讀者」欄目專家評委、財經節目「直通新三板」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碩士,從事播音教學多年,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從業播音主持工作多年,主持參加多檔知名節目。
  • ...今年廣東省中小學暑期推薦目錄裡,這兩本央視《讀書》欄目也播過!
    隨通知發布的還有推薦書刊目錄,其中有兩本值得教師和家長們注意,因為它們都是上過中央電視臺CCTV10《讀書》欄目推薦的精品好書。CCTV10《讀書》欄目推薦《父親長長的一生》葉先生以中國語文教育第一人著稱,留給大眾的印象也是以「教育家」為最大標籤。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家,他為國家語言文字文化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可以說是從事漢語教學的「在場者」,推進漢語發展的「親歷者」,也是從事新文學(白話文)創作的「奠基人」。
  • 孤單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當你愛上一個人開始
    孤單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當你愛上一個人開始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幾句話後,才發這現裡的字都是亂的二、在磨礪中成長,人生回味無窮,生命因此而絢麗,它使人堅韌與頑強,讓我們茁壯成長。三、也許別人給得了你安慰,也給的了勸慰告誡,卻永遠不知道你心底是多麼的萬箭穿心。所以不論有多少的委屈,多麼的難受,記得最終能治癒自己的還是自己。
  • 第三屆中國電視十大名欄目名主持講座
    活動信息 - ·名主持講壇 - 名欄目
  • 誤打誤撞進入主持生涯,創辦了《朗讀者》,傳遞讀書的力量!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一直傳承者:「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優良傳統。當代的我們也時刻銘記讀書的重要性,傳承者我們中國的精神命脈——讀書。那說起讀書,我最先想到的是央視主持人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