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各大社交媒體和新聞都有家長問,疫情期間,留學在外的孩子們如果無法回國,將如何在那裡獨自生活?
家長們普遍有兩個擔憂:一個擔憂是針對當下的,在現在的這個時間點,國外的疫情狀況並不樂觀;另一個擔憂考慮得更遠一些,在疫情過去之後,國外對於中國人、甚至華裔、亞裔的偏見會不會加深?
日前,美國的疫情還在持續升級中,很多州頒布了居家令,留學生們不得不獨自在家,或和好朋友待在寢室。看似平靜的背後,留學生們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卻在不斷加劇。除了預防新冠,心理健康也必須予以重視。這段日子,正是許多平時看不見的矛盾集中爆發的關口。
一
如果是一個人生活,遠離家人和朋友,如何讓自己保持積極的狀態?
一個人生活不代表就是孤獨。在這個通訊極其發達的時代,就算你的家人和好朋友在不同的時區,你們也可以提前約定時間,通過網絡聊天工具進行溝通,甚至可以在線玩耍。視頻聊天和面對面聊天沒什麼太大區別,可以交流感情,驅散孤獨。你也可以在吃飯做飯的時候開著視頻,和朋友「直播」交流心得體會,說不定也是別有一番樂趣。
一個人宅家的生活實際上是更自由了。你獲得的自由是一把雙刃劍,可能讓你感到放鬆,隨心所欲,也可能讓你備感寂寥,無所適從。你可以去做一些曾經想做但沒有做的事情,或者用這段時間來養成一個新的習慣。
疫情期間,一個人是否孤獨,不是以是不是一個人為評判標準,更多的是在於,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是否能活出自己的熱愛,熱愛生活,熱愛周圍的一切。
二
如果和親人、愛人、朋友、室友長時間住在一起,又總是產生矛盾怎麼辦?
雖然人際社交是人類的基本本能屬性,但仍然免不了長期相處會產生的倦怠感,也就是個人對他人的期望程度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降低。如果長期相處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麼就試著降低期待,儘量寬容一些。
要刻意去注意自己的感覺和情緒,要意識到自己什麼時候感覺到過於焦慮甚至抑鬱,在這期間,儘量告訴他人自己的感受,同時不要要求對方達到各種你眼裡的完美水平,可以避免的矛盾就會減少。而如果想要提升兩個人的關係,可以一起討論一些兩個人都喜歡的事情。
三
宅在宿舍/家裡學習,效率不高怎麼辦?
在網課期間有任何困難,無論是生活上的還是心理上的,一定要及時與老師反映。如果感覺效率大大降低,可以關注一下自己的內心想法。一個好的心理狀態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可以嘗試每天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時間表,儘量和你以前的生活保持一致。比如說,早上第一節課前好好吃一頓早飯,而不是上課前五分鐘醒來,躺在床上半夢半醒地聽網課。上課以外,保證正常的三餐,保證一定量的鍛鍊。規律的生活不單單是提高免疫力的一種手段,也是保持一個良好心態的辦法。
總之,留學生出門在外,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想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一定要記得:
1、承認負性情緒是對自己的保護。雖然它不會像正性情緒一樣讓我們感覺良好,也不會吸引別人的靠近,但是它會告訴你,是該調節一下自己。
2、抑鬱和分離是需要時間的。不要急於走出來,不要拒絕自己的負面情緒。那是你的一部分。
3、探索適合自己的調節方法。在一個人的時候,更能清楚了解自己。跑步,冥想,正念,或者看小說,娛樂,唱歌等等,都能讓你在疫情期間發現更美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