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先把財政撥款、zf出資的單位和企業,稱作體制內,個人出資、自負盈虧的企業,稱作體制外。
一、體制內。
企業穩,發展慢,行動力並不比私企差,響應號召快著呢。
在這樣的單位,工作安全感更高,容易陷入溫水煮蛙的情境,忽視個人能力提升。
福利方面,很多體制內的單位,五險一金基本是按照全薪繳納的。
晉升難嗎?其實人才制度比較健全,會有有人專門培訓、拔高,逼著你上臺階,成為管理人才、專家人才。但是位置有限,優中選優,老人沒有上臺階,新人提拔概率低,但也不是不可能選你。
因為嚴格的層層負責制度,上傳下達鏈條長,其實你覺得慢,出國後發現別人那更慢。
二、體制內。
產品開發很靈活,符合市場就幹。員工朝氣相比更足一些。
工作節奏特別快,新鮮有趣的技術方法,總得讓你試一遍。
晉升方面靠實力,機制靈活,沒那麼一步步走,幹得好也可以連升三級。
工作匯報更直接,你直接找老闆也可以。你發郵件抄送VP也可以。
但是不夠穩定,變化太快,昨天還挺好,今天就突然不景氣,跟某個大公司合作項目一結束,要是不回款,風險係數特別高。
自身發展會比較快。
體制內外哪個更適合你?我建議年輕人,多去選擇體制外,成長快,自由空間足,壓力大,一年能成長3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