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不驚,我自清歡,如此,甚好

2020-12-12 貓磨的綜合

從心到心有多遠,天地之間。

從生到死有多遠,距離不過呼吸之間。那些逶逶迤迤,起起伏伏,皆是一部既定的劇。於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作了劇中的主角。

人生來是孤獨,死後也是孤獨,從生到死,我們只是經過人間,匆匆幾十載盡在浮生一夢間。我們遇到了芸芸過客,在形形色色的世界裡,似乎要迷失了自我。靈魂就像一張孤獨的紙,為了寫滿字符,在現實與夢境之間幾番沉浮。這張紙,升則為天,落則為地,卻總被一根叫做命運的線牽引著,或長或短。塵風繾綣間,它擦著黑夜的邊緣,以看不見的速度抵達黎明。這一路,或坎坷輾轉,或且歌且行,然而令人慶幸的,它終究獨自完成了空白的填塗。一張紙,如果不寫上文字,那它就不能被稱作真正的紙。其實人生亦如此,沒有一個充實靈魂的人,縱使錦衣華服,也只是一具軀殼。暮色四合之時,我看見筆尖的馬蹄,從紙的草原掠過,萬裡風沙之上,有人沉腕撥鐙,寫就這一段際遇。

這段際遇其實就是自己的一生。我們這些芸芸眾生,都是紙上的一粒粒文字。風月總無情,物是人卻非。有人依舊單純似簡體,有人卻複雜如繁體;有人拘謹如宋體,有人卻灑脫如行書;有人端莊似正楷,有人卻狂放如草書。當然,也不乏有人迷失於塵世的汙濁,成了錯別字。我們抬頭便是天,頷首則為地,地上有人,無比熱鬧,天上又是何等的寂寥。有的人在雲端跳舞,有的人貼在地面步行;有的人心比天高,站在風景之外等雲端泛白,有的人活在地上,隨波逐流也就習慣了這般的生活。

時間壓過眉角,時光印染成殤。一段昨天的結束,再到一個今天的開始,輾轉向前的一切,也許就會變得不同。從迷到悟,最遺憾的字是一念之差。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一顆心。總是要經歷幾次驚天動地,生死期許才算得上圓滿。只是可惜,人心本不相同,或貪戀水墨青花,流連於剎那芳華;或堅守明心本性,期許著歲月靜好。在這個世界,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也沒有所謂的完美。因此,人生變得匪夷莫測,撲朔迷離。曾經空白的靈魂被折成紙船,隨著生命漸行漸遠。它穿行於煙雨水巷,看過雲霧蒙蒙;漂泊於湛海汪洋,聽過浪聲濤濤;偶爾跳進汙水溝,濺起一片汙水,也曾身陷沼澤地,沾得一身泥垢;最終可以抵達黎明,又或許永遠迷失於無盡的黑暗。

於百轉千回後,它載著幾乎填滿紙張的字符回到原點。此時便會有人窮極一生,做不完一場夢卻荒唐了一生,只為填滿生命剩餘的空白。但他們不知,濃到極處的熱烈過後,便會迎來至深的悲哀。生命最大的不幸不在於貧窮,不在於卑微,而在於失去了方向感與價值觀。一個人,倘若為了錦繡華裳而拋棄自己的靈魂,那他便是徹底地失去了驕傲的資本,也無異於一具光鮮卻毫無價值的軀殼。

耐不住寂寞,便守不住繁華。多少星夜,多少黎明,又有多少人,在記憶的巷尾,喟嘆塵世陌路的覆水難收。一念之差,靈魂便在岸上擱了淺。行走於江湖,其實無需過多修飾,一簞食,一瓢水,一陋室,足矣。

當這張紙從空白折成靈魂時,它便已經永恆。在這喧鬧的凡塵中,靈魂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我們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地方,或獨釣一方幽靜,或佇立一段時光,或沉溺一些文字,或沐浴一米陽光。無論華美與否,只要是自己所向就好。

世界儘管喧囂,我自巋然不動,別為了所謂價值拋棄真正的價值。請在物慾橫流的塵世中獨闢一處幽靜,給靈魂釋放一份安然,為自己尋找一份自由。

寵辱不驚,我自清歡,如此,甚好。

相關焦點

  •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如此甚好!
    天地悠悠,我於曠野中,尋回最純真的靈魂。腳步慢下來,學會了珍惜,懂得了知足。廊前橋邊,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片葉,都讓敏感的心充滿了欣喜!一本書,一杯咖啡,一首曲子,如此已心足。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 歲月大有乾坤 人生如此甚好
    蘇北散文的韻味源於承繼自京派的審美格調,詞句中有著衝淡平和的質感,質樸、恬靜,充滿人情之美。蘇北的散文角度平實,沒有宏大的敘事,題材多為生活見聞、人生往事、讀書心得和師友往來。人間冷暖、市井風物,蘇北不急不徐,娓娓道來,他在匆忙的城市生活中自得其樂,卻讓讀者覺得人生如此甚好。蘇北的散文集《呼吸的墨跡》近期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是「蘇北作品精品集」的第5本。
  • 每天學點國學:寵辱不驚,肝木自寧
    【原文】寵辱不驚,肝木自寧。動靜以敬,心火自定。飲食有節,脾土不溲。調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慾,腎水自足。【譯文】遇到恩怨榮辱不驚慌,則肝寧。行動靜坐都能夠保持恭敬的心態,就會使心火安寧。【解讀】《幽窗小記》中一幅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此聯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場雲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恬靜、淡泊自然。
  •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有些人寵辱若驚,時刻害怕災禍降臨到自己頭上。
  • 不窮不富,不賤不貴,健康平安,自由自在,如此甚好!
    我多想用文字照亮你,也照亮我……親,請關注我。在這樣的紅塵滾滾的當下。在這樣的並不完美的當下,活著,我覺得如此甚好——不窮不富,不賤不貴,平安一靠天賜,二靠自求。他熱鬧,他富貴,咱自關門睡。>甚好!
  • 林清玄:清歡
    歐陽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我們很能體會到他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是「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我們也不難會意到他無奈的哀傷。甚至於像王國維的「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那種對人生無常所發出的刻骨的感觸,也依然能夠知悉。可是「清歡」就難了!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的人,差不多是沒有清歡的。
  • 文學 | 林清玄:清歡
    歐陽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我們很能體會到他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是「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我們也不難會意到他無奈的哀傷。甚至於像王國維的「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那種對人生無常所發出的刻骨的感觸,也依然能夠知悉。可是「清歡」就難了!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的人,差不多是沒有清歡的。
  •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彼此安好就行,如此甚好
    在一起時最喜歡把餘生掛在嘴邊,然而我的餘生中你卻不在了,以後的餘生中是另外一個人。 你曾對我說過:我挽起頭髮那認真切菜的樣子,好像整個廚房都在流淌著溫柔的水。這就是在你眼中的溫柔,如此真實,如此美麗。
  • 《兩世歡》之景辭,你依然沒有放棄我,如此甚好
    自從小鹿被嚴刑拷打致死後,我就知道你受了很大的傷害。鄴王這次出招太過於狠毒,分明不給你一絲絲的退路。我知道你對我的誤會太多,我過去實在傷你太多。所以在你撿起石頭砸過來的時候,我才會默默地承受。只是你昏迷了好久還不見醒來,讓我感到有些焦慮。
  • 歲暮清歡,淺冬安暖
    走在街上,北風跌跌撞撞,一不小心與我撲個滿懷。冬日裡的風,仿佛是歲月雕琢的一把匕首,散發著清冷的光。我避無可避,索性就任由它調皮地捲起發梢,飛舞著,凌亂著。風,洗劫了最後一片落葉,划過我的臉龐,帶著一陣刺骨的寒意。內心,竟生出一陣落寞。無法言說,卻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悲涼,悄無聲息蔓延到時光的每一個角落。冬,收斂了所有的色彩。只留下殘枝枯梗,靜守清歡,等待下一季的輪迴。
  •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
    它也不同於杜甫的「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這樣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那種無奈的感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千百種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很容易體會到他的壯懷激烈。歐陽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我們很能體會到他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不多情」。
  • 贛鄱專欄 | 素心麗子:除夕,清歡
    一是怪我昨天沒有收舅舅給他的壓歲紅包;二是怪我沒有幫他去書店買什麼作業(舅舅的壓歲紅包今天下午發了過來,來了一個六順,我收了。)至於作業,他自己為什麼不騎車去買?我又不是不給他錢。那麼大了,自己天天在家不是睡覺就是玩手機或者電腦,我天天早晚上班,下午在家要做家務,還要午休一下,哪有那份精力跑街上?就算是有,我也不想去,該磨磨他了!他在網上才會買呢!
  • 陳跡往事時光清歡
    原標題:陳跡往事時光清歡 原標題:陳跡往事時光清歡  大抵每一個貪戀古典文學的人,內心都會覺得與現世格格不入,彷如自己的前世真的是古人,也曾過了一番錦年繁華的歲時生活……良辰,美景。錦瑟,流年。
  • ---林清玄品清歡
    曾經有人問我,誰是真正對你好的人,我說,交給時間吧?時間久了,遇事多了,才能知道誰真心對你好!這樣能在日將暖花將開的早春遇見你,如此,我是不是就可以將每一天視作春天來過,我是不是就可以發現鏡子裡的自己一天比一天美,我是不是就可以與你共朝朝又暮暮,度過這冷暖參半的一生?通過歐陽修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句詩,我們能體會到人生中的綿綿情恨。
  • 「寵辱不驚,安貧樂道」,是一門生活藝術,更是一種處世智慧
    有這樣一副對聯意境甚高:「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人處世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名利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寵辱不驚,安貧樂道」,是一門生活藝術,更是一種處世智慧。
  •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而要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一幅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個看庭前三字,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則又顯示了放大眼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的博大情懷;一句雲捲雲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 人間有味是清歡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闋詞,蘇軾在旁邊寫著 "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原來是蘇軾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裡喝了浮著雪花沫乳花的小酒,配著春日山野的蓼菜、茼蒿、新筍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然後自己讚嘆著:" 人間有味是清歡!"當時所以能深記這闋詞,最主要是愛極了後面這一句,因為吃野菜這種平凡的清歡,才使人間更有滋味。
  • 「清歡」究竟是何意?我覺著還是林清玄的解釋比較好
    「清歡」究竟是何意?「清歡」一詞,我在很長時間裡也未弄清是何意?百度上的解釋是「清雅恬適之樂」,可是,「清雅」和「恬適」這兩個詞依然不好明白。查字典,「清雅」的意思是「清新秀雅」,「恬適」的解釋是「安靜」,那麼,綜合起來,「清歡」的意思是「清新秀雅安靜」了。但這樣的解釋,仍然是「隔靴搔癢」,讓人弄不真切。「清歡」這個詞,多是用來描寫生活的,蘇東坡在一首詞中是這樣寫道:「人生有味是清歡。」
  • 人生,一半煙火,一半清歡
    終其一生,我們尋找的,不過是內心世界的片刻安寧,以及一場盛大的清歡。看清浮華,給人生留點空白,讓人生回歸簡與淡。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絢爛至極,歸於平淡,這便是極致的人生,簡與淡。簡單樸素的活著;淡泊從容的心態。
  • 俗話說「寵辱不驚」,為什麼老子卻說「寵辱若驚」?
    文章作者: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寵辱不驚,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晉代潘嶽的《在懷縣》——「春秋代遷逝,四運紛可喜。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大意是說:春秋替代了日月時光,春夏秋冬不斷繁複,想要追求寵辱不驚的境界,只是依戀故土之情難以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