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產後留病根,艾灸調養有絕招

2020-12-22 掌門談養生

生孩子對於女人來說是一個階段性的改變,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除了坐月子外,產後調養也是一門學問。常聽產後媽媽們訴苦:我的病都是在坐月子的時候落下的!可見產後調理對女性的重要性。

據權威機構研究數據表明

16%的媽媽產後出現體質虛弱,引起毒素堆積、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力下降

30%的媽媽產後出現盆底復舊不良,引起臟器脫垂、陰道鬆弛、性功能障礙

22.7%的媽媽產後出現乳房問題,引起乳房萎縮、鬆弛下垂、乳腺增生

30.5%的媽媽產後出現生育肥胖,引起浮腫、代謝緩慢、肌膚鬆弛、身體變型

28.6%的媽媽產後出現脊柱受損,引起肩頸酸麻脹痛,四肢腫脹、困重

產後小腹疼痛

這種疼痛一般來說是屬於生理性的,以新產婦多見。原因是妊娠期子宮高度擴張,產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時產生的子宮疼痛,初產婦因子宮纖維較為緊密,子宮易復原,疼痛不明顯。經產婦由於子宮肌纖維多次牽拉,復原較難,疼痛時間相對延長。產後腹痛包括腹痛和小腹痛,以小腹部疼痛最為常見,大多由於血瘀、氣血虛或感受風寒所致。

如果產後缺乏正確調理,可使產婦產生乳房疼痛、便秘、頭痛、胃部不適、睡眠欠佳、腰痛、關節痛等不適症狀的發生率大大增加,並可能從此成為「病根兒」,影響今後的生活質量。

女性以氣為本,以血為用。而分娩是一種劇烈的生理過程,分娩中大量的出血和劇烈的疼痛往往會損傷人體的氣血。從中醫學的角度而言,產後元氣大損,陰血驟虧,百脈空虛,又多瘀血,故有「產後多虛多瘀」的說法。

艾灸作為一種外治方法,能起到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散寒除溼、補益氣血的作用。應用艾灸方法進行產後調理,可以有效緩解產婦的諸多不適症狀,這是和女性產後多虛多瘀的病理生理特點相適應的。由於大部分母親都在哺乳,吃藥肯定會對寶寶不利,所以艾灸是產婦產後的不二之選。

採用艾灸調理女人產後身體,宜採用益氣固脫、活血祛瘀的灸法,用艾條懸灸或者用艾灸貼敷貼,都是簡單易行的。

產後腹痛艾灸調理

艾灸治療產後腹痛,以溫通經脈,或行氣化瘀為主,多取任脈、足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神灸經綸》中說:臍下冷痛灸氣海、膀胱俞、曲泉;《世醫得效方》中有臍下絞痛灸關元和膏盲二穴。

產後恢復艾灸調理重要穴位

1、大椎穴

大椎穴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大椎穴又名百勞穴,是督脈、手足三陽經、陽維脈之會,有「諸陽之會」和「陽脈之海」之稱。

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細胞的數量,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和E一玫瑰花環形成率,具有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能。是治療女性產後寒涼疾病的首選穴位。

2、三陰交

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髒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溼,疏肝益腎,調經血,主生殖的功能。中醫學文獻記載,三陰交能主脾胃虛弱,心腹脹滿,不思飲食,痺痛身重,四肢不舉,腹脹腸鳴,溏洩,小便不利,疝氣,夢遺失精,臍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甲乙經》載: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溼痺不能行,三陰交主之。《外臺秘要》集驗:灸丈夫夢洩法,灸足內踝上名三陰交二七壯。

現代醫學認為灸三陰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睪丸炎,陽痿,遺精,遺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產後血暈。艾灸三陰交對神經系統的失眠、神經衰弱、心悸,心腦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壓,消化系統的脾胃虛弱、腸鳴腹脹、洩瀉、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3、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溼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裡。」

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產後媽媽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4、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該穴為小腸之「募穴」,足三陰經、任脈之會,一身元氣之所在。別名「丹田」。《難經·六十六難》集注中楊玄操說:「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氣之根元,太子之府也。」

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衝任、理氣活血。艾灸關元,能治積冷,男子疝氣,夢遺淋濁,女子瘕聚,經產帶下,諸虛百損。

現代研究發現:艾灸關元可使血液動力學改變,對心肌具有正變力性作用,從而使得每博指數(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數(LVSWI)穩定增加。

艾灸關元還可改變動脈血氧運輸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機體代償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緩休克的發展。艾灸關元可防治遺尿、尿頻,隆閉、少腹脹痛,脫肛、疝氣、遺精,白濁、陽痿、早洩,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惡露不盡、不孕,中風脫證、虛勞贏瘦等。

5、足三裡穴

【標準定位】足三裡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足三裡,這是胃經所經之處,胃經又是多氣多血之經。脾胃是後天之本,也是我們身體的食品加工廠,身體所有系統的氣血虧虛,都可能因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發。人體就好比一個摩天大樓,脾胃就是大樓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有保障。足三裡又是脾胃的貼身保鏢,所以產後的女人,千萬要用好足三裡。

6、阿是穴(痛點)

月子期間,一般生產後一個禮拜就可以艾灸,剛開始艾灸時每個穴位15分鐘,或採用艾灸貼敷貼,適應後可循序漸進延長單次艾灸時間,灸三天停一天,堅持艾灸是一定會有效果的!如果感覺取穴多,自己在艾灸的時候穴位可以加減,但是痛點應該多灸。

補充:落下的病根女性的艾灸穴位

1、乳汁不下取穴:羶中穴,少澤穴

2、產後風取穴:神闕穴、足三裡穴

3、產後血暈主穴:中脘穴、神門穴、三陰交 配穴:內關穴

4、惡露不止主穴:氣門穴、陰交穴 配穴:支溝穴

相關焦點

  • 產後調養得宜 身體比以前更棒
    女人產後身體的恢復需要較長的時間,產後的三個月是關鍵期,而月子期更是重中之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產婦在坐月子時都會受到各種制約,容易墮入誤區。身體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產婦不必有太多的束縛,把自己的身體調理好,才是正道。月子期間調養得好,身體有可能變得比孕前還好,甚至還能去除過去的一些老毛病。了解坐月子,坐好月子,這是產後媽媽該做事。
  • 生化湯:產後調養名方
    >生化湯:產後調養名方2007-12-29 18:55:45出處:PCbaby作者:佚名生化湯:產後調養名方  生化湯是婦女產後的常用方劑,某些地區習慣將此方作為產後必服之劑。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生化湯有增強子宮平滑肌收縮,抗血栓,抗貧血,抗炎及鎮痛作用。  主治 產後血虛受寒,淤阻胞宮所致腹痛。臨床表現為產後惡露(產後排出的帶血分泌物)不能流出,小腹冷痛。
  • 「別碰涼水會留病根」,產後多久能碰涼水?時間節點很關鍵
    產後女性們有必要在生活中多一點「避諱」,否則等待她們的不只是快速衰老,還有可能會留下病根,而這些不被重視的「避諱」,很有可能是從「一盆涼水」開始的。產後坐月子習俗中,有一句流傳久遠的話:別碰涼水會留病根中醫認為,女性分娩後身體會元氣大傷,產後一定要重視起固本培元。
  • 「周日直播」周瑋醫生:產後24小時有3件事,比坐好月子更重要,別因為馬虎落下病根
    在很多人眼中「坐月子」,對女人產後恢復非常重要,畢竟生孩子損傷了很多「精力」,需要產後認真調養,但其實產後的第一天才是真正重要的。4、產後恢復好,有什麼標準?11月 8日(周日)10:00哈爾濱市南崗區婦產醫院周瑋醫生產後24小時有3件事,比坐好月子更重要,別因為馬虎落下病根掃描海報二維碼立即加入母愛好時光親子俱樂部
  • 產後各種症狀,怎麼用中醫古法調養?附詳細調養表格
    女人在生完孩子後,總是會有各種各樣讓人不適的症狀,如:產後便秘、產後虛汗、如何通乳汁、產後冷血、產後惡露不下、產後盜汗、產後虛疲等等。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我院中醫科同事整理的中醫古法飲食調養方子。「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飲食調養是我國傳統醫學留下的瑰寶,對疾病的預防保健有重要作用,尤其對於產後婦女,更應該重視。
  • 易灸灸產後調理,未來十年少病痛
    7月6日小暑過後,三伏天艾灸就成了社交圈最常提起的養生之道,其中以50歲以上的老一輩最為熱衷,但其實,最不該錯過三伏天做艾灸的人群,是新手媽媽們。近年來,產後新手媽媽的健康問題頻發,引起了各界的關注;腰痛是很多新手媽媽產後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在分娩之後出現腰疼的現象是非常常見的,被稱為頭號「月子病」,據不完全統計,50%~80%的產後媽媽都會被產後腰痛糾纏。在中醫上對產後的腰痛情況歸類為「病邪入體」,而在三伏天,則是通過中醫艾灸調理病邪的最佳時期。
  • 產後恢復的艾灸保健法
    產後病:產婦在產褥期內發生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的總稱。常見的產後病有:產後血暈,產後痙病,產後發熱,產後小便不通,產後小便淋痛,產後腹痛,產後惡露不絕,產後汗症,缺乳,產後乳汁自出,產後抑鬱,產後血勞等。
  • 產後媽媽有這幾個表現,多半是月子沒坐好,身體已經落下病根了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坐月子的傳統,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元氣大傷的產婦快速恢復身體,將來不落下病根。最後她實在撐不住了,只好跟公司說明情況,回去找了一家月子中心調養。
  • 女性產後42天,這3個"禁忌"儘量別碰,否則落下病根就完了
    女性產後42天,這3個&34;儘量別碰,否則落下病根就完了坐月子一直是很多女性關心的問題,因為產後身體受到很大的損傷,而坐月子可以好好調養身體,所以很多產後媽媽十分重視坐月子,明星袁詠儀曾經因為產後就立刻洗頭,現在經常出現頭痛的毛病,可以看出產後媽媽在坐月子期間,要避免一些禁忌,這樣身體才會最大程度回到以前的狀態。
  • 女性剛生完娃,別碰這四個禁忌,易落下病根,還可能未老先衰!
    女人從懷孕到生產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無論選擇哪種分娩方式,對於女性身體的損傷都極大。懷孕期間各種不適困擾著孕婦,生產過程耗費了女人全部的精力,身體機能急速下降,所以產後一定要及時調養好身體。下面這四個禁忌最好別碰,易落下病根不說,還可能使女人未老先衰。
  • 為什麼說艾灸是女人一生的閨蜜?艾灸究竟對女人有什麼好處?
    艾灸是中醫針灸學中的一個部分。通過溫熱等物理刺激的作用,來進行扶正劫邪,平衡陰陽,防治疾病,康復保健。艾灸的防病保健作用,在古代就被十分重視,很多醫書有記載,例如《扁鵲心法》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 女性朋友艾灸腹部都有哪些好處?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都會用過一些外部方式方法來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態,而艾灸則是現階段一種有效且熱門的調理身體的方式方法,也是有非常多的明星都在喜歡方式的。對著穴道進行艾灸能夠帶來頗多好處,尤其是針對女性朋友而言,艾灸腹部能夠獲得不少的驚喜哦,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艾灸注意事項 女人做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艾灸是一種很傳統的治療保健手法,是因為它操作簡單,功效顯著。如果學會了,自己在家就可以艾灸。那艾灸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艾灸的作用對人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但是切記還是需要會艾灸手法的人來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女人做艾灸的好處有哪些吧。
  • 出月子後,寶媽沒有這3種表現,說明恢復的好,不會留病根
    在我國有個很特別的習俗,就是孕婦產後都要坐月子。這種習俗在歐美等國家都是沒有的,日韓等國家倒是有個差不多的習俗,只不過他們將坐月子稱作為「產後恢復休養期」。老一輩的人總是說,月子裡落下的病,會伴隨著產婦一輩子,只要月子裡恢復的好,產婦就不會得月子病。
  • 多年經驗總結的「產後恢復」的艾灸保健法
    產後病:產婦在產褥期內發生與分娩或產褥有關的疾病的總稱。常見的產後病有:產後血暈,產後痙病,產後發熱,產後小便不通,產後小便淋痛,產後腹痛,產後惡露不絕,產後汗症,缺乳,產後乳汁自出,產後抑鬱,產後血勞等。
  • 產後調養名方——生化湯(附讀者反饋:淺談親身服用完「生化湯」的感覺)
    產後調養名方——生化湯作者 / 耿俊英、任天池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編輯 / 錢秀華 ⊙ 校對 / 劉剛生化湯是婦女產後的常用方劑,某些地區習慣將此方作為產後必服之劑。中醫認為,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本方能化淤生新,所以名為「生化湯」。
  • 年輕媽媽去做產後護理 竟被燙出兩個大水泡 技師:是你寒氣重
    導語:坐月子對媽媽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調養過程。很多人媽媽產後選擇在家有人照顧著,但是還有一些媽媽則會去到產後恢復中心。南通市民黃女士前段時間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寶寶,為了調理身體,她選擇去市區一家媽媽產後恢復中心去做一次護。然而讓她想不到的是,做了兩次艾灸之後,身上竟然被燙出了兩個大水泡。黃女士說,自己之所以會選擇這家產後恢復中心,就是因為自己住院的時候,旁邊就有人向自己推銷。
  • 產後坐月子,這5件事忍住別做!容易留下「病根」
    導語:產後坐月子,這5件事忍住別做!容易留下「病根」分娩後坐月子是女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時期,它關係著新媽媽產後身體恢復情況,影響身體的健康狀況,老人常說,月子做不好,容易落下各種「病根」或者說是「月子病」。
  • 產後脫髮的女人們
    ​​女人在產後的時候不緊需要進行身體的恢復,而且對於氣色也是十分具要有調理的工作,因為氣血的缺失對於女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一切都是靠著氣血來調養著,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食補法  產後補氣血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食補的方式,因為對於氣色需要的營養物質,在食物中最為常見,而且吸收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能夠較好地恢復身體氣血的不足的這種情況,產後女人主要顯示出來的就是臉部表現的蒼白,而且整個人是疲倦無力的情況,這在中醫中是屬於氣血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