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教務長:如何在不過度管教的情況下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2020-12-11 騰訊網

關注我們並「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我們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而我們自己卻從沒做到過。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而非一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學空心蠟像,是為人父母一生的功課。

01

最近在網上閒逛看看TED視頻,看到一則,很打動我——《正確的教育方式,是避免過度呵護》(How to raise successful kids — without over-parenting)。

演講人是曾在史丹福大學任校長助理、教務長等職十幾年之久的Julie Lythcott-Haims(朱莉),她曾就讀於哈佛大學法學院、加州藝術學院、史丹福大學,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她提出了一個犀利的問題——你的孩子在過一種「清單式的童年」嗎?

我看到追問的時候,盲目地覺得自己不會掉坑,然而其實屢屢被戳中——比如自從娃上了大班,進入幼小銜接,我每天見到他問得最多的就是:今天有沒有作業?今天學校做數學題了麼?做對了嗎?

比如我給孩子也做了一系列規劃,當他提出「我不想做某某某時」,我曾說過:還是做吧,這樣對你比較好——我自認心裡還是有「愛和自由」的,卻也時常忍不住打著母愛的旗號,和「為你好」的旗號,為孩子規劃我認為的「好」。

這種「好」,還沒有完全擺脫社會意義上的成功,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而非一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學空心蠟像,是為人父母一生的功課。

視頻見上方,演講全文如下:

我從沒想過做一個育兒專家,事實上,我本身對育兒也沒什麼興趣。

只是因為當今有一種育兒方式,會把孩子搞得一團糟,阻礙他們個人特質的培養。而這種育兒方式,正大行其道。

我想說的是,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去擔心父母沒有足夠參與到孩子的人生、教育以及養育過程中,這理所當然。

但如果走上另一個極端,也會有很多壞處,比如家長認為,孩子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父母可以隨時保護和糾正,關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們的每個細節,引導他們進入名牌大學,找到好工作。

當我們這樣養育孩子,其實是給了孩子一種清單式的童年。

清單式的生活,就是:

我們確保他們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後期望他們進入好學校,並且是好學校的好班級,在好學校好班級中還要取得好成績。

並且不只是成績,還要拿高分,不只要好成績和高分,還要獲得榮譽和獎項,要參加運動、活動、還要有領導力。

我們告訴孩子,不要只是參加社團,還要創建社團,因為大學喜歡這樣的學生。還要參加社區服務,因為要讓大學看到你會關心他人。

這些都是期望中的完美,我們期望孩子能做到完美,而我們自己卻從沒做到過。有這麼多要求,做父母的就得和每個老師溝通,和校長、教練、推薦人溝通,如此一來,我們更像是孩子的私人管家、秘書。

然後對孩子,視為珍寶的孩子,我們要花心思來督促、哄騙、暗示、幫忙、嘮叨、甚至討價還價,確保他們不會在頂尖大學申請這件事上搞砸,或者故步自封,或者毀了自己的未來。

02

那麼在清單式童年中長大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首先,他們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整個下午都沒有空閒,因為我們覺得任何事都要充實起來。

就好像每一項作業、每個測驗、每個活動,都與我們為他們規劃好的未來成敗攸關。

我們不讓孩子做家務,甚至不讓他們有充足睡眠,只需要他們把清單上的事情做好。

在清單式童年中,我們口頭上希望他們開心,但當他們放學回家,我們通常第一時間問的卻是作業和成績。

孩子從我們臉上看到的,我們的認可,我們的愛,看到的他們的價值,卻是來自成績單上的 A。

和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像寵物展上的訓狗員一樣表揚他們,哄他們跳得再高一點,再遠一點,日復一日。

等上了高中,他們不會問,「我該對哪些課程,哪些活動感興趣呢?」他們只會去問輔導員,「我要怎麼做才能進入好大學?」

然後,當他們拿到成績單,如果拿了幾個B,甚至是可怕的C,他們會狂躁的給朋友發簡訊,「有誰考這個分數進了好大學嗎?」

我們的孩子,無論高中畢業時結果怎樣,都被壓得喘不過氣,心理脆弱,精疲力竭。他們比實際年齡更老成,盼望著大人告訴他們,「你已經做得夠多了,小時候這麼努力已經足夠了。」

他們現在卻在高分的焦慮和沮喪中慢慢枯萎,有的孩子會想,這樣的人生最後究竟有沒有意義?

我們做父母的,當然認為這都有意義。

我們所表現出來的,就像如果他們進不去我們期望的這幾所好大學,或者找不到好工作,他們就沒有未來。

或者,只是我們認為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或者只是貼在車屁股上的未來。就是這樣。

03

這件事情的後果是?

但如果你看看這件事的後果, 如果你有勇氣看的話, 你會發現這不只讓孩子認為他們的價值來自於成績和分數,更是在他們正在成長的意識裡, 我們傳遞了一個信號:「嘿,孩子,沒有我你什麼都幹不成。」

隨著我們的過度幫助,過度保護,過度指導和過度關懷,我們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效能的機會,自我效能是人類心智的重要準則,遠比通過父母讚美建立起的自尊更重要。

自我能效是當一個人看到自己的行動能產生成果而建立起來的,而不是父母代表他們做出的行動, 是他們自己的行動能產生結果。

簡而言之,如果孩子們要建立自我能效,就需要他們為自己的人生做更多思考、規劃、決定、 行動、期望、應對、試驗、犯錯、夢想以及體驗。

04

是否應該退後,任其發展?

那是不是說,每個孩子都很努力,都很積極,都不需要對他們的人生有幹涉和關心,我們應該退後,任其發展呢?當然不是。

當我們把成績、分數、榮譽和獎勵看做他們童年的奮鬥目標,當孩子去追求進入理想中的大學,找到理想的工作,這種對於成功的定義太過狹隘。

我們應該更少關注具體哪些名牌大學他們應該申請或進入,而更多關注他們的習慣、心態、技能、身心健康,有了這些,他們才能在哪兒都成功。

我們需要將重點放在打造一個能幫助他們為成功奠基的童年上,比如,愛,比如,做家務。

挽起袖子開幹的心態很重要

你沒聽錯,我是說的做家務。史上歷時最長的人類研究被稱作哈弗格蘭特研究。這項研究發現,「專業上的成功,取決於小時候做的雜活,越早開始越好」,這種挽起袖子開幹的心態代表著——可能有些不想做的工作,總要有人去完成它,這個人也可能就是我,我會盡力去改善整件事情。這就是在工作中獲得先機的東西。

在清單式童年中,我們不讓孩子做家裡的雜活,當他們長大進入職場,還在等待一個清單,但這個清單已不復存在。

而他們已經缺乏動力和意識,不能挽起袖子去開幹,不能望向四周,並心想,我怎樣才能幫上同事們的忙?沒有能力去思考我怎樣才能提前一步預見到老闆的要求?

哈弗格蘭特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發現,人生的幸福,來自於愛,不是對工作的愛,是對人的愛:我們的配偶,我們的夥伴,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家庭。

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如何去愛,要愛別人,他們要先學會愛自己。想要他們愛自己,我們就要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

05

請放下對成績和分數的痴迷吧。

當孩子們放學回家,當我們下班回家,不妨關掉電子設備,把手機放到一邊,看著他們的眼睛,讓他們看到我們臉上洋溢的喜悅,就像第一次看到我們初生的孩子。

我們應該說,「你今天過得怎樣?今天有什麼高興的事嗎?」如果你的孩子回答,「午飯」。那就繼續問「今天的午飯哪裡比較棒?」

我們要讓他們知道, 他們本身對我們很重要,而不是成績。

當然,你可能會想,家務和愛,這聽起來很好,但是得了吧。大學看的是好成績、榮譽和獎項。

06

你不需要為了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一定去那些最有名的學校。

的確,那些最有名的學校需要這些,可是,你不需要為了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一定去那些最有名的學校。

幸福和成功的人們也會來自於公立學校,來自於沒人聽過的學院,來自於社區大學,來自於附近的學校甚至被退學。

如果我們眼光放開一些,願意看一些別的大學,拋開偏見,並且意識到孩子考不上頂尖大學並不是什麼世界末日。

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不在嚴格的清單約束下長大,等他們進入大學,不管什麼大學,都是他們自主決定的,是他們自身渴望的,想要在那裡有一番作為。

我也有兩個孩子,Sawyer和Avery,他們都十來歲。必須坦白的是,一度,我對待Sawyer和Avery,就像對待盆栽一樣——

我想要小心的把他們修修剪剪,塑造成完美的人,完美到可以把他們送進最受歡迎的大學。

但是,我在工作中接觸了幾千個別人家的孩子,我才意識到:我的孩子們不是盆栽, 他們是野花, 未知品種的野花——

我的工作是提供成長的環境,通過家務和愛,讓他們變得強大,愛他們,他們才會愛別人,接受愛。

我的工作不是把孩子變成我想要的樣子,而是支持他們做輝煌的自己。

朱莉給家長們的幾點建議

1. 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 (Give Them Unstructured Time)

一個日程表排得滿滿的孩子,沒有時間和機會自由玩耍。即便能玩,也是父母根據未來需求設計好的。通常,父母會陪著他們玩,出點子,並密切注意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是否有不當的表現。

儘量營造可以讓孩子自由玩耍的空間和氛圍。帶孩子去公園時,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你可以自己翻翻書,享受一段閒暇時光。當他和小夥伴發生爭執時,不要急於插手,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在確保基本安全的前提下,為孩子創造獨立思考、冒險和個性養成的機會。在玩耍過程中有點磕碰很正常,準備好擁抱和創口貼,但不要時時刻刻在他們耳邊嘮叨「小心」、「慢點」。

為孩子提供可以激發想像力的玩具。一籃子散裝的樂高積木比需要按步驟完成的樂高套裝更能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與玩具本身相比,孩子更喜歡玩具的包裝盒,因為一個盒子可以變成船、雪橇、房子、床、堡壘、舞臺,甚至一座山。

2. 傳授基本生活技能 (Teach Life Skills)

我們經常會出於對孩子的愛而幫他們代勞一些小事,比如早上叫醒他們、幫他們收拾書包、準備午餐等等。

心理學家提醒家長,對於那些孩子已經有能力獨立完成,或者基本能完成的事情,家長不要代勞。

基本生活技能的傳授可以遵循以下四個步驟:

第一步,家長替孩子做;

第二步,家長和孩子一起做;

第三步,家長看著孩子做;

第四步,孩子獨立完成。

如果我們習慣代勞,從第一步到第二步的進展就會被延遲,從第二步發展到第三步也會變得艱難,由此就可能永遠無法實現第四步。

2-3歲:開始學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收拾玩具、在大人的幫助下穿衣服、將換下的衣服放入髒衣籃中、就餐後清洗餐具、幫助布置餐桌、在大人幫助下洗臉刷牙。

4-5歲:記住自己的全名、地址和電話號碼、知道怎麼撥打緊急求助電話、掃地、收拾餐桌、餵養寵物、知道貨幣的面額和用法、無需幫助就能刷牙梳頭洗臉、收拾衣物、將髒衣服放到清洗區、自己決定穿什麼。

6-7歲:用不鋒利的刀攪拌和切割食材、會做三明治之類的簡單食物、幫著收拾日用雜物、清洗碗碟、獨立洗浴、洗浴完後清理浴室。

8-9歲:摺疊衣物、會簡單的縫製、照管好自行車和輪滑鞋等室外活動器材、無需提醒就能注意個人衛生、正確使用掃帚和吸塵器、根據食譜做一頓簡餐、列購物清單、計算找零、記錄電話留言、給草坪澆水、倒垃圾。

10-13歲:獨自一人在家、獨自購物、換床單、使用洗衣機和烘乾機、用幾種食材做一頓晚餐、會用烤箱、會讀標籤、熨燙自己的衣物、學**使用基本工具、除草、照顧弟妹。

14-18歲:會為真空吸塵器更換集塵袋、清理爐灶、會為汽車加油、打氣、換輪胎、能讀懂藥品說明書和服用劑量、找工作、做飯。

3. 教會孩子如何思考(Teach Them How to Think)

未來,很多工作都會被機器所取代,而許多新產生的工種都需要思考,尤其是源自蘇格拉底式連續發問的批判性思考。

為了讓孩子學會思考,我們要試著與他們對話,同時抑制住自己想直接給出答案的衝動。

本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務長: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培養抗挫力的6個建議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的作者叫Julie Lythcott-Haims,她曾擔任史丹福大學新生教務長及本科生顧問十多年,並獲得了史丹福大學的最高獎——丁克斯皮爾獎(Dinkeslpiel Award)。
  • 史丹福大學教務長:比進名校更重要的是18歲前具備這8種能力
    可是,孩子的人生終究是他自己的,未來的道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那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哪些能力是將來獲得一生幸福和成功所需要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些重要能力呢?新學期開學時,史丹福大學的校園裡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大一新生到校幾天後,快遞公司把他從家裡寄來的箱子送到了他宿舍外面的人行道邊。
  • 史丹福大學教務長:比進名校更重要的,是18歲前具備這8種能力
    這是全球排名前10的史丹福大學裡發生的真實案例。身為父母,愛是我們全部行動的基礎,為了確保孩子成功,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要為孩子安排生活中的一切,學習中的一切,日程這麼緊張,很難有空閒的時間為他們提供生活技能課程。但是,我們真的願意他們站在陽光閃耀的路邊,不知道如何把快遞箱弄進宿舍,唯一的辦法就是給我們打電話,讓我們幫著想辦法嗎?
  • 斯坦福教務長:如何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
    從本質上講,過度養育就好比鑽進孩子的大腦,好比我們個人演繹版的《傀儡人生》。不要給出答案,也不要以其他方式關閉對話,這樣會遏制他們的思考。下面給出了一些親子對話範例,可以用來教孩子進行獨立思考:小學時期,親子間的對話往往圍繞「後勤問題」展開,比如自行車輪胎沒氣了,或者孩子把家庭作業落在學校了,指望我們替他們處理。家長:今天在學校情況怎麼樣?孩子:還好。但是我忘了帶書包回來。家長:哦!
  • 史丹福大學校長與教務長發表聯合聲明
    問耕 假裝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又有加州大學正式發聲。本周四,史丹福大學校長和教務長,聯合發表聲明,對校內的國際學生、學者群體表示支持,聲明反對各種形式的偏見與歧視。據The Stanford Daily報導,史丹福大學在12月停止了與華為的研究合作關係。而這次的聲明,也被普遍看做是對華人華裔群體的支持。幾周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校長、教務長、副校長等也聯合發表聲明,表達了對華人等國際群體的支持。
  • 斯坦福教務長:18歲前具備這7種能力比進名校更重要!
    可是,孩子的人生終究是他自己的,未來的道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那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哪些能力是將來獲得一生幸福和成功所需要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些重要能力呢?新學期開學時,史丹福大學的校園裡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一個大一新生到校幾天後,快遞公司把他從家裡寄來的箱子送到了他宿舍外面的人行道邊。
  • 斯坦福院長的忠告:清單式的童年,只會讓孩子遠離成功
    在幼兒的教育上也同樣如此,大部分家長都夢想著可以讓孩子擁有好成績,考入名牌大學,獲得比自己更加光明的前途。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新生學院的院長朱莉·利斯科特曾經做過一個演講,表達了自己對於親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和建議。在她看來,現在的孩子大多都被父母過度管教,形成了清單式的童年。
  • 斯坦福新生教務長:18歲前具備這8種能力,比進名校更重要
    可是,孩子的人生終究是他自己的,未來的道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那麼,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孩子的哪些能力是將來獲得一生幸福和成功所需要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些重要能力呢?這是全球排名前10的史丹福大學裡發生的真實案例。
  • 前史丹福大學校長漢尼斯,如何成為傑出領袖?
    但是,正如人們常說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一個偶然的未曾預料到的機遇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使我成為一個企業家。這個變化最終帶我在其後的25年裡走上一系列的管理崗位。 這本書將講述我作為一個大學教授和企業家的一些體會,更多的則是有關我過去 25 年領導之旅中總結出的一些啟示。裡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敗的故事。
  • 從史丹福大學園區的成功看中國高校改革
    他們決定,將那些土地和當時價值2千萬美元的巨額資產捐出,建立史丹福大學。經過六年的籌備,1891年10月1日,史丹福大學正式開學。斯坦福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小利蘭·斯坦福,照於1878年。但是,早年的史丹福大學經營很困難,尤其是老斯坦福逝世後,學校甚至一度到了快辦不下去的程度。
  • 培養孩子成功之道:學會放手,樂於表揚
    但是,過度教養孩子利也,弊也? 雖然父母也清楚並且尷尬地承認不適當的教養會適得其反,我們很多人發現自己為下面的想法所吸引,父母只要再給孩子更多一點關注,我們可能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天才並確保他們前程似錦。難道過度教養孩子真有什麼錯嗎? 家庭教育的研究有著悠久而豐富的歷史。
  • TED演講 | 史丹福大學前教務長:培養成功的孩子,從不過度幹預開始
    雙趣學習中心榮譽榜 1 .熱烈祝賀我中心高二學生劉涵秋同學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2 .熱烈祝賀我中心高二學生黃凌霄,劉瑞嘉,張睿霖,蒲沅東,翁嘉昕,葉雅婧六位同學參加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六位同學均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四級考試  !
  • 大學為何需要「教務長」?
    本文轉載自中國科學報(ID:china_sci),作者郭英劍(系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麥可思研究經授權轉載,內容有刪減。文章僅供參考,不代表麥可思觀點。 「教務長」是國外高校常設的高級管理職務。對於大學來說,這一職位舉足輕重。
  • 《有限管教》:教你如何培養未來需要的人?
    比如平時你是不是會遇到孩子做作業拖拉的問題?是不是會遇到孩子迷戀手機,沉迷遊戲問題?是不是會遇到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問題?是不是在這些問題面前你常常感到無計可施,不管也不是,問題既然出現了,便不會自動得到解決;管也不是,又擔心孩子心理脆弱。不知如何管教才好?為了給自己和孩子一個正確的打開方式,你不妨打開《有限管教》這本書,可以解決你教育過程中的很多煩惱。
  • 培養孩子「抗挫力」的6個建議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的作者叫Julie Lythcott-Haims,她曾擔任史丹福大學新生教務長及本科生顧問十多年,並獲得了史丹福大學的最高獎——丁克斯皮爾獎(Dinkeslpiel Award)。她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這些經歷讓她對孩子的培養有一番自己的見解,並著有《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一書。
  • 大學為何需要「教務長」
    到上世紀60年代,大部分常青藤盟校(Ivy League)已經都設立了教務長制度,其他私立的研究型大學如芝加哥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也都相繼設立了「教務長」。哈佛大學的「教務長」經過了長期的歷史演變之後,現在,該職位是校長之下的第二號學術長官,管理整個大學,其主要職責為負責全校範圍的學術交流。03.
  • 精讀爆款書籍《正面管教》教你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
    本 周 解 讀 書 籍 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正面管教倡導既不懲罰也不嬌縱,棄二者之短而採其所長,既有嬌縱的和善,亦有懲罰的堅定,而剔除了嬌縱的無規矩和懲罰的過分嚴厲,在這樣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是解決「熊孩子」的大招,更是培養好孩子的法寶。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將學習到以下乾貨:-懲罰和嬌縱為什麼對孩子都不好,並且不管用?
  • 過度養育正在廢掉你的孩子
    這位媽媽是畢業於一所名牌大學,工作出色,能力出眾,她對孩子的管教向來親歷其為。大到說話如何發音標準,小到如何抓筷子如何玩耍,這位媽媽都進行著認真的指導,只要孩子有地方做得不夠好,她都會立即指出來並告訴孩子該如何做。結果,這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差,剛上小學時,孩子的成績還是班上的前三名,六年級畢業時,卻成了班上的倒數第三名。
  • 這才是美國頂尖大學帶給你的寶貴財富——斯坦福學長分享
    26歲時,賴斯獲得了國際關係博士學位,並被史丹福大學聘為助理教授,成為斯坦福裡歷史上最年輕的教授。1993年也就是在賴斯39歲的時候,她被任命為教務長,地位僅次於校長。她是史丹福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教務長,也是該校第一位黑人教務長。
  • 科學網—大學為何需要「教務長」
    而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以及我所在的中國人民大學,都沒有「教務長」,或者有「教務長」卻沒有將其列為「現任領導」,即沒有視為「校級領導」。 如果往前追溯,民國時期,中國不少高校都有「教務長」。但在1949年之後,這一制度不知緣何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教務長」,不是「教務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