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熊育兒日記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非常快速,帶給人們許多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非常多的壓力。在幼兒的教育上也同樣如此,大部分家長都夢想著可以讓孩子擁有好成績,考入名牌大學,獲得比自己更加光明的前途。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新生學院的院長朱莉·利斯科特曾經做過一個演講,表達了自己對於親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和建議。在她看來,現在的孩子大多都被父母過度管教,形成了清單式的童年。
顧名思義,清單式的童年,是指父母對孩子存在過多的期望,無形中給孩子列了一個清單,安排好了將來每一步人生需要達成的目標。具體到讀什麼幼兒園,學什麼專業,今後考哪所大學,甚至與什麼樣的人結婚。
清單式童年,意味著父母過多的插手和管教,孩子的個人情緒和意願被壓縮到最低值,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去完成清單中的一項又一項的內容任務。
然而這種教育方式帶給孩子的是壓力和童年快樂的流逝,反而會讓孩子離成功越來越遠。在我們的身邊,同樣存在著相當一部分熱衷於被孩子製造清單的家長。他們堅信這種方式能夠讓孩子走向人生巔峰,卻忽視了過度插手所帶來的後果和負面影響。
1.過度幫忙
有些父母一心只想讓孩子好好學習,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都不重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提供了過度的幫助。時常有一些小朋友十幾歲了,仍然沒有自己洗過襪子,導致自理能力的匱乏,缺乏獨立的能力。
2.過度保護
有些家長總覺得孩子年紀小,需要被保護,認為外界存在過多的危險,害怕孩子受到傷害。但是卻沒有掌握好保護孩子的尺度,反而給予孩子過度的限制。把生活中的一切危險的可能都隔絕在孩子之外,為孩子營造了一個真空的環境。
但是孩子總有走出象牙塔的一天,過度真空的環境,反而會讓孩子對於融入集體缺乏良好的適應力,產生種種不當行為。
3.過度導向
還有一些家長在親子教育中,總是試圖用自己的思維去影響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個人意願和喜好,對孩子進行過度的導向。具體表現為強勢主觀的為孩子安排學習內容,希望孩子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走上自己安排的人生。
這種為孩子列出清單的過度管教,其實是家長非常自私的體現,他們並沒有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而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作品。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打造出一個成功的孩子,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成就感。
但是事實上這種清單式的教育方式並不會教出成功的孩子,反而會給孩子的身心成長帶來極大的傷害。如果家長想讓孩子獲得成功,那麼應該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完成父母的心願。
1.尊重孩子的興趣
家長需要在對孩子進行學習規劃的時候,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讓孩子以興趣為出發點,從主觀意願上想要積極的去進行了解和學習。再輔以適當的激勵和引導,幫助孩子擁有自主的能力,自願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2.關注孩子的情緒
家長應該在生活中關注孩子的情緒健康,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或者是表現出明顯的抗拒和牴觸的時候,我們要耐心的尋求原因,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的疏導。積極健康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心態,從而在學習上發揮自我效能,取得好成績。
3.提高孩子的自信
孩子的成就感主要是來源於內心的自信,而提高自信,則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誇獎。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鼓勵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做嘗試。當孩子擁有了內心的成就感,自然就會擁有豐富的自我效能,能夠在主觀上更願意去表現自己,好好學習。
自我效能,是內心力量的來源,能夠促使人積極的投入到自己的人生中。與清單式教育不同的是,一個主動,一個被動。家長應該不要把關注點只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而是應該多關注孩子品格以及能力的培養,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和無論做什麼都能成功的能力。
1.側重於能力的培養
家長在親子教育中,需要注意不要把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而是更應該側重於孩子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局限於學習能力,也包括社交能力,快樂的能力,創造的能力等等,都應該是正常的教育方向。
2.減少對成績的關注
對於孩子來說,在學生階段成績的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指標,但是成績並不是一切。家長需要減少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總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成績。
3.教會孩子正確的愛
同時家長也不能忽視孩子愛的教育,應該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的感受愛,表達愛。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作為父母首先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樣孩子才能有愛自己的能力。
能夠感受到父母愛的孩子,心中懷著善意,也能夠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把這份愛回饋給其他人。塑造良好的性格,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十分深遠的積極意義。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成功的人生,少經歷一些苦難,多感受快樂的童年。
然而孩子總是有離開父母的庇護,獨自踏上人生旅程的那一天,所以親子教育更應該注重對孩子能力品格的培養。讓孩子脫離清單式教育的束縛,形成獨立的人格,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屬於自己的風採。
你是清單式教育的家長嗎?你是否對孩子有過多的期待?歡迎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