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在過一種清單式的童年?

2020-09-10 聞是教育

人生不是一張清單


還記得電影《小王子》裡望女成鳳的媽媽嗎?帶著小女孩搬進了學區新家,為了幫助她贏得「成功的人生」而制定了異常嚴苛的「人生規劃表」。處於「高壓」下的小女孩,多麼渴望自由的翱翔!這張「人生規劃表」簡直是一個噩夢,但這種「清單式」的人生,對許多孩子也許並不陌生。



誠然,這是一個競爭日漸激烈的時代,一方面我們在感慨孩子課業壓力太大,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太高,一方面我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注孩子成績好不好,才藝學得夠不夠多,有沒有按照常春藤大學標準打造履歷表,能不能考入好大學,從而有一個看得見的光明的未來。因為擔憂和焦慮,我們恨不得事無巨細的幫孩子準備好一切,孩子的時間就是我們的行動指南,隨便問幾個媽媽,就可以看到孩子排得滿滿當當的行程表。


對孩子,我們不遺餘力地

督 促 哄 騙

暗 示 幫 忙 嘮 叨 討價還價

以確保TA不會毀了自己的未來

讓他們把清單上的所有事情做好,

不浪費光陰,

每一分鐘都過得充實有意義。

直到……

有一天,孩子問:

我這樣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們是否無言以對?

朱莉(Julie Lythcott-Haims),史丹福大學前新生教導主任,呼籲父母停止用分數去衡量孩子的成功,強調無私的愛才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我們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幸福的未來,可是過高的期許和事無巨細的幹預往往事與願違。

孩子有孩子的未來,我們給孩子的不應該是一份清單式的人生!


清單式人生的害處


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勇氣仔細看看這樣做的後果,你會發現不僅僅是孩子們把自己的價值簡單地等同於成績,而且就在我們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他們寶貴的成長中時,就像電影《Being JohnMalkovich》那樣,我們就在發出這樣的信號:「嘿寶貝,你能做到這一切全靠我。」 於是通過過分的幫助、保護和手把手的指揮,我們剝奪了孩子們發展自我效能的機會。(註:自我效能(sefl-efficacy) 是當代最重要的心理學家之一Albert Bandura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對於通過自己的行動達成目的的信心,是一個包含了自信自律自強的概念,似乎和周易裡面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類同)。

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心理天賦,自我效能的重要性遠高於他們從父母的表揚中所建立的自尊。自我效能建立在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能夠導致某種結果,注意是自己的,而不是父母的行為。

所以簡單來說,如果我們的孩子要建立自我效能,那他們要有更多的思考、計劃、決策、實踐、期望、妥協、嘗試、犯錯、想像還有體驗自己的人生。

我有沒有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努力的,有主動性的,因而不需要父母的參與和關心,我們大可放手讓他們自由發揮?我可沒有!

我要說的是,當我們把分數,成績,和獎項當作是童年的目標,完全為了將來能夠有希望進入那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學或者職業,那我們對於孩子成功的定義就太狹隘了。即使我們通過過度幫助讓他們達成一些短期的成果,例如幫他們完成作業拿到好成績,或者讓他們的簡歷更長點,可長遠的代價卻是孩子們的自我意識。

我要說的是,我們應該少把注意力放在那少數幾個他們能夠申請或者有希望進入的大學,而更多的關注他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掌握的技能,和健康狀況,這些讓他們在任何地方都能取得成功的東西;

我要說的是,我們的孩子需要我們減少一點對分數成績的苛求,而把更多的興趣放在一個可以為未來成功打好基礎的童年,放在一個建立在愛和「瑣事」上的童年。


我得向你們承認,就像我之前提到過的,我有兩個青春期的孩子 Sawyer 和 Avery。曾經有段時間,我覺得我對待他們倆就好像對盆景樹一樣,我會精心的剪裁,把他們塑造得完美無缺,完美到確保讓他們進入那幾所最難進的大學。但是通過養育自己的兩個孩子,通過和上千位其他人的孩子一起共事,我意識到Sawyer 和 Avery 不是盆景。他們是不知名不知種類的野花,而我的任務是為他們提供養分,讓他們經歷錘鍊,愛他們使他們能去愛別人並收穫愛,讓他們能按照自己的軌跡收穫學業和事業。我的任務不是讓他們變成我想像中的 Sawyer 和 Avery,我的任務是支持他們成為熠熠發光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是否在過一種清單式的童年?正確的教育方式,是避免過度呵護
    清單式的童年,過度的溺愛和控制,狹隘的「成功」定義,不僅發生在中國,外國家庭也存在類似的現象。值得每個家長細細聆聽,你的孩子在過一種清單式的童年嗎?正確的教育方式,是避免過度呵護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去擔心父母沒有足夠參與到孩子的人生、教育以及養育過程中,這理所當然。
  • 斯坦福院長的忠告:清單式的童年,只會讓孩子遠離成功
    在幼兒的教育上也同樣如此,大部分家長都夢想著可以讓孩子擁有好成績,考入名牌大學,獲得比自己更加光明的前途。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世界名校史丹福大學新生學院的院長朱莉·利斯科特曾經做過一個演講,表達了自己對於親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和建議。在她看來,現在的孩子大多都被父母過度管教,形成了清單式的童年。
  • 哈佛格蘭特研究|拒絕"清單式"育兒,還孩子幸福人生
    最近微博上有個話題:"你怎麼看待父母安排式的教育?"引發網友熱議。大家眾說紛紜,有人羨慕,有人愁!父母安排式教育,其實,就是史丹福大學教授朱莉在TED演講中提到的"清單式"育兒。所謂"清單式"育兒,是父母為了管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讓孩子成為一個完美的人,給孩子制定一張清單,面面俱到,事無巨細。
  • 你經歷過「PUA式育兒」嗎?一個冰淇淋,成了多少人的童年陰影
    今日話題:如果當父母的愛變成了有目的付出,孩子會如何呢?生活中有不少爸媽都喜歡嘮叨小孩,說現在生活多麼的辛苦,父母為了孩子怎麼樣的付出,為什麼你不能再努力一點。這些看似尋常的話,其實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傷害到孩子脆弱的心靈,而現在也有一個專屬於它的名詞叫作「PUA式教育」,那麼你經歷過「PUA式育兒」嗎?
  • 中國式家庭教育對孩子是否是粗暴的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國式家庭教育對孩子是否是粗暴?!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原生家庭是否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原生家庭和中國式教育一直是近年來的大熱話題。現在很多中國家庭裡都是喪偶式教育,棍棒教育受到了追捧,孩子和父母之間只有利益牽扯,孩子就變成了留守兒童。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究竟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一個壞的家庭環境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 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1、全書提供一種聊天式的閱讀體驗,構建面對面的溝通場景,輕鬆易讀。以第一人稱寫作,閱讀本書就像是在和作者聊天。每章講述一個觀點,圍繞觀點聊聊案例故事,最後給讀者提出直抵心靈的核心問題。如果你忙於育兒沒有足夠的時間,也可以快速掠過案例故事,直奔問題思考,多花點時間思考作者給你準備的提問。
  • 5歲男孩超強簡歷:別給孩子一個清單式人生
    何為「清單式育兒」?在10月份,有一款意外走紅的國產遊戲叫《中國式家長》。從孩子出生,甚至出生之前開始,很多家長就已經把他的人生安排妥當,是買個好學區房讓他千軍萬馬去過高考的獨木橋,還是攢錢送去私立,打好基礎,學英語,學繪畫,學樂器,學騎馬,然後送去國外上名校。這種清單式育兒的家長,會覺得孩子成功的關鍵,在於家長幫他打點好一切。
  • 「家務清單」式育德,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
    五一小長假期間,樹德小學有一份特別制定的「家務清單」,鼓勵學生在家庭尋找服務的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學校將這份家務清單」印在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本的最後一頁印有「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由學生家長填寫。
  • 清單式童年,孩子是被栽培成才,還是被埋葬成灰
    即便是皇室貴胄的子女,尚且童年就要涉獵眾多,更不要說那些明星富豪們的孩子了。這一屆父母和孩子,誰才是真正的"我太難了",幾乎是難分伯仲。01美國史丹福大學前教務主任Julie說,清單式的童年就是首先,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因為父母覺得任何事都要充實起來,每個作業、測驗、活動都對於我們為他們規劃好的未來成敗攸關。
  • 「填鴨式教育」造就學習機器,孩子的成績上來了,童年卻沒有了
    什麼是「填鴨式教育」?這種焦慮的心情深深影響到父母選擇的教育方式,他們寧願犧牲孩子的童年,也不願意孩子成年以後過得艱難。雖然這些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對孩子卻不一定是最好的。「填鴨式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有何不良有影響?·孩子壓力山大「填鴨式教育」意味著不斷給孩子灌輸著各種知識,無論孩子是否消化完畢,這種知識灌輸只會越來越多,知道孩子達成了「出欄」的條件才會停止。
  • 「謊言作文」你是否曾經寫過?你的孩子是否正在寫
    看到這一段話,你是否感覺似曾相識?這是小樂老師最近無意中看到了一位同學的作文!這位同學的語文老師也給這篇文章打出了90分的高分!並在評語中寫道「詞句優美,生動活潑」。三段式的文章結構(開頭-中間-結尾),名詞前面一定要加上形容詞,如果能用上「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就更好了!這些都成為了一種習慣,或者說是一種「枷鎖」。孩子們被鍛鍊成不說謊話就不會寫作文的寫作機器。特別是現在很多的命題作文,看似讓孩子描寫生活場景,可是卻不知道某些生活場景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很難再出現在生活中!冒煙的火車被高鐵取代,高聳的煙囪被寫字樓取代,螢火蟲多久沒有再看到過?
  • 別讓我們的記憶,成為孩子童年的枷鎖,給孩子陪伴式的成長
    每個人都有童年的回憶,童年時期,父母的觀念對孩子的童年影響甚是深刻。父母的陪伴和理解在孩子的成長中是不可缺少的。在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更積極正能量。喬恩·卡巴金說過:「父母是一面鏡子,我們在其中能看到最好的自己,也能看到最糟的自己;能夠看到生活中最美妙的時刻,以及最可怕的時刻。」
  • 做好父母的核心:少給孩子製造「童年陰影」!
    今天的文,就來細緻聊聊,如何避免做一個糟糕的父母,你也可以反思/自測下,這些糟糕的育兒方式,你是否也不經意地在做?前兩天看史丹福大學前新生院長Julie Lythcott-Haims的Ted演講,她說,「我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給孩子創造一個清單式的童年。」孩子們沒有自由玩耍的時間, 因為每一分鐘都要好好利用,課外活動、補習班、興趣愛好都為美好的未來(進一個好大學)服務。
  • 小心「填鴨式教育」,破壞了孩子的童年
    今天我家孩子學會了速算,明天他家孩子在某某比賽中得獎,後天她家孩子考試考了第一…很多家長都有一種奇怪的急迫感,他們深怕自己家的孩子會被別人超過,於是乎,你家的孩子2歲就學會了唐詩,那我家的孩子在3歲就必須學會英語單詞。總之一句話,我家的孩子不能比你差!
  • 六一怎麼過?幾個小遊戲勾起你的童年!跟孩子一起享受童年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已經到來了,今天晚上,你肯定也會在家裡,買個蛋糕,把家裡裝飾一下,為自己的孩子慶祝一個快樂的六一。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孩子慶祝六一的時候,你為什麼不和孩子一起享受這段美好的時光,與孩子共同過一個難忘的六一。
  • 人云亦云,是可恥的&童年是誰的童年
    》難啃,但我們都曾擁有過童年。理論枯澀,生活卻是無比生動鮮活地存在過。大道理我必定說不過這本書,那就隨便聊聊吧!我現在的學生裡有一個很特別的孩子,他是一個總有無數奇怪想法、新奇理論的人,他以獵奇為樂,大多數時候竟還能自圓其說。實話實說,他的確給中規中矩地課堂增加了許多變數和難度,但我卻偏偏在每節課都願意聽他多說那麼幾句。回想自己童年階段,也是一個好奇心極重的孩子,同時也是一個愛和老師唱反調的學生。
  • 我們用什麼建設孩子的童年家園?——解讀繪本《童年的家》
    童年的記憶你還能回憶起童年時家的樣子嗎?你記憶裡童年的家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童年的家裡什麼樣的記憶讓你最快樂?又是什麼樣的記憶讓你最難過?——現在想想,似乎當時真的是無憂無慮的孩子,只記得我們跑的歡快,屋頂的土也掉的歡快,跑出來和姐姐們一起有一種躲過一場災難的欣喜,還有就是「天塌下來有爸爸媽媽姐姐們頂著」的安心。
  •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
    如果你覺得自己小時候有過上面的經歷,成年後又經常出現上述多條疑問。那麼,你很有必要讀一讀喬尼絲的《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結果顯示,在這些人中,每7個人中就至少有1人曾經歷過某種形式的被父母忽視。缺乏情感支持和忽視監督是最常見的忽視形式。我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可能有過被父母忽視的經歷。這種忽視說不上有多麼糟糕,甚至有時候還會認為童年很愉快。
  • 你的家庭是否也在承受喪偶式育兒?
    果果出生已經8個月20天了,我也有260多個晚上沒有睡過完整的覺了。不過,現在聽到他醒來哼唧的聲音我也可以閉著眼睛繼續睡覺,因為他有個不會裝睡的爸爸。聽到很多朋友抱怨說,自從生了孩子後,就體驗到了什麼是喪偶式育兒,孩子完全是給自己生的。在孩子的養育上完全感受不到父親的存在,參與感也幾乎為零。為什麼會存在這種現象呢?
  • 清單式工作,或許這產品經理最好的工作方式
    編輯導語:說到清單,可能你會和會計聯繫起來,但是清單對於產品經理來說也同樣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方法。清單式工作方式,能夠幫助你持續、正確、安全地把事情做好,對於產品經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或許,這是產品經理最好的工作方式。如果說只是單純說清單的話,清單真的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有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