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關了。」
「不要再玩手機了。」
「趕緊做作業去。」
「怎麼還不快點?」
……
媽媽非常生氣,甚至憤怒地催促著孩子。而孩子好像無動於衷,依舊慢吞吞地。媽媽大聲吼一下,孩子就動一下。這種情景很像一場木偶戲,作為媽媽的你,是不是那個提木偶的人,而你的孩子是不是是那個木偶?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樣的事反反覆覆發生?
很多父母由於承擔生活工作各種壓力,遇到孩子的事,特別容易情緒激動,不自覺地就會發怒,於是就憑藉為人父母的威嚴,用怒吼的方式教育孩子。這種方式當時是震懾住了孩子,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僅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糕,並與你的出發點相背離。
一開始,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自覺和獨立的人?希望孩子成為未來社會有用的人?可為什麼沒有按照你設想的樣子發展下去呢?比如平時你是不是會遇到孩子做作業拖拉的問題?是不是會遇到孩子迷戀手機,沉迷遊戲問題?是不是會遇到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問題?是不是在這些問題面前你常常感到無計可施,不管也不是,問題既然出現了,便不會自動得到解決;管也不是,又擔心孩子心理脆弱。不知如何管教才好?為了給自己和孩子一個正確的打開方式,你不妨打開《有限管教》這本書,可以解決你教育過程中的很多煩惱。
《有限管教》一書的作者是三谷宏治,就是《經營戰略全史》、《商業模式全史》、《超能思考力》、等著作的作者。其中《經營戰略全史》一書被評為最佳經管類圖書,並獲得商業圖書大獎。這本書能讓你重踏世界名企百年經營之旅,但今天我們不談這本書,想藉此說明的是,作者是一個站在社會發展前沿的人,對過去和未來都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
在《有限管教》這本育兒著作中,很明顯地,他是把管理公司的經驗用到養育孩子身上,並且有著長遠的眼光。他著眼的是未來,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而立足點是現在,現在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
養育孩子,本書的案例主要來自他和女兒的共同經歷,他對女兒的引導,以及女兒的成長。當然有一小部分是他父母對他的教育。所以此書不是一味枯燥地談理論,而是有著活生生的事例,還原生活,讀來親近,且有趣味性,重要的是書中談到的問題也是我們平時被困擾的育兒難題,提供相對應方法也是容易操作上手的,值得學習和借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越來越多育兒讀物,大多數是媽媽們寫的,而爸爸的角色在生活中漸漸淡化。如今遇上一位父親談育兒,真的是非常難得,絕對不容錯過。這也提醒我們,爸爸們也應該參與到家庭育兒中來,並承擔起自己角色的責任。
有限管教,首先得清楚孩子肯定要管教,我們熟悉的《三字經》開篇就講到,「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如果不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專心。教育孩子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即使你再忙,也要關注孩子的成長。為了不留更多的遺憾,千萬不要錯過孩子成長期的教育。今天你撒手不管,日後可能就要為它買單。
其次,講究把握好度,它不等於完全放手,也不是過度服從或過度幹涉。本書所指的有限管教,就是指管教要有界限感。那麼,如何界定這界限感呢?也就是說父母要清楚,自己該做什麼?孩子該做什麼?父母要明確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起到的是引導作用,相當於孩子的人生教練,不能剝奪孩子做事的機會,也不能代替孩子做他該做的事。而孩子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除了學習,作為家庭成員,還應參與家庭事務等。
我覺得,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真的很有必要了解我們現在社會的發展以及未來社會可能是什麼樣子。如果只關注眼前的分數和分數的波動,一味地跟隨大眾上輔導班,也許一開始,方向就產生了偏差,可能會導致的結果就是與未來社會背道而弛。這樣當與未來社會相遇時,便可能無法適應新時代,很難實現個人的價值。
確實,社會發展迅速,我們身處其中,變化是時時刻刻的。不得不承認,從前慢,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人工智慧的出現,發展到現在,漸漸投入越來越多行業的應用,替代了人類很多工作。所以,需要人類從事的工作會越來越少。那人類還能做什麼呢?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呢?要考慮的是什麼是人工智慧無法代替的?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能力的人?
答案是,保留下來的是具有靈活性、不拘泥於固定模式的人,增加的是降低人工智慧成本的人。
未來需要的工作有:無法用數字、公式、文字簡單量化的工作,無法流程化的工作,需要依賴人的判斷才能完成的工作,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反而越來越需要的工作。……比如研究員、心理諮詢師、網絡購物平臺企劃者和管理者等能創造新事物的工作。
另外,文中提到,「未來最需要的是在試錯後能創造出新事物的人才。」這種提醒是非常必要的。
說真的,未來到底變成什麼樣子我們無法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定會有很多新事物的湧現。那麼這些新事物的工作就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我們知道,世界上的任何發現和發明,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經歷很多曲折,第一次可能都會失敗,而且會失敗很多次,不斷失敗最可怕的是,把你打倒了。而「不斷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夠快速地想出新方案並與大家討論新方案中哪一個切實可行,後再投入嘗試。」但這種試錯能力又離不開想像力、決策力、生存力。
這一部分談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以及如何培養孩子想像力、決策力、生存力的方法的內容,作者結合他自己擅長的領域經濟學的角度來進行闡述,有著學術般的嚴謹,則是與大多數育兒讀物不同的地方。作者站在未來這個制高點,培養未來所需的人,可以說為他日常管教的行為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接下來我想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應該就是如何培養這些能力,特別是日常遇到管教難題應如何處理。作者可謂是一個深知為人父母迫切焦灼內心的人,他把這部分放在了本書的第一部分,而且在前言部分就給出了本書的閱讀方法,還告訴讀者後面對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以及培養的方法這些內容,如果父母太忙碌,可以直接跳過或日後再看。但我認為這部分內容值得一看,應該要先有一個長遠的眼光,才不至於在日常教育中迷失了方向。所以上面我先談了這部分內容,也是提醒父母們應該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做長遠的考慮。
有限管教,學會制定規則。回到一開頭說到的問題,孩子總是看電視、迷戀手機、沉迷遊戲等問題,因為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監督孩子,無法做到完全控制孩子,也不能試圖去控制孩子。那麼就要跟孩子協商並制定規則,並把這些規則寫出來,貼在顯眼的位置,規則一旦確立,就要遵守。如果孩子打破規則,就必須接受明確的懲罰。制定規則,是讓孩子可以自己安排看電視、玩手機、玩遊戲的時間,學會自己把控時間,學會取捨選擇。
有限管教,學會適當放權。比如要培養孩子閱讀,可以放權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書,順其自然地開啟閱讀模式。孩子自己挑選的,也就是他喜歡的,孩子喜歡的事,就會自覺地去做。
一個喜歡恐龍的男孩,自從媽媽讓他每個月自己挑選一本購買的書,他就會去權衡要什麼樣的書才好,對自己挑選的書就會特別期待,收到書那一刻,也特別開心,迫不及待地拆快遞,打開書,一年級剛學會拼拼音的他,便不再依賴大人讀給他聽,自己就開始讀起來,遇到不會的字就拼起來,此時時刻正在閱讀的他,就是父母渴望的模樣,是父母渴望的美好,而這種美好,真的不難。相信,長久如此,愛閱讀的種子就會在這種潤物無聲中慢慢發芽,慢慢成長。
比如讓孩子自己決定周末怎麼度過,讓孩子自己決定零花錢怎麼花,讓孩子自己決定要考哪一所學校,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報什麼專業,讓孩子自己決定樹立什麼樣的夢想。父母要做的,就是提出明確的要求,重在引導孩子,學會讚揚孩子,無條件地信任孩子。這些都是在鍛鍊孩子的決策力,培養孩子的獨立。平時從小事入手,等到真正遇到人生轉折需要做出大抉擇時,孩子就會漸漸明白,當下最想做什麼是最重要的。
有限管教,學會耐心等待。當孩子的選擇與自己的想法違背時,不要一開始就和孩子對抗。比如作者大女兒在決定報考大學時,卻突然放鬆了應試的準備,而沉迷於打桌球。要是一般的父母,肯定會心急火燎,會不斷地跟他說什麼是重要的,一定要努力才好等正面的引導。
而作者卻是這樣引導的,「如果你的心思已經不在學習上,只是因為志願已經定好而走個形式,那你就別考了。我原本的計劃是,如果你真的為自己的志願努力過,最後你不管考上哪裡,爸爸都會出錢供你讀書。現在你不想學習,就先工作吧,如果以後還想學習。」
可見作者並沒有與孩子的想法對抗,而且也表現得非常耐心,清楚地道出,不管孩子讀還是不讀的,是繼續讀書還是先工作,都表示支持孩子。這種明智的做法,真的非常值得借鑑學習。
結束語
現代幼兒, 教育的重要奠基人說福祿倍兒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由此看來,母親身上肩負著教育的重任,如果你在養育孩子遇到諸如上面的問題,想培養獨立、自信、上進的孩子。作為父母,就是幫助孩子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己,更幸福的活著。那麼,別猶豫,找到《有限管教》這本書吧,確實是一本給家長的教育指南,是一本幫助孩子開拓未來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