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虎媽」和「怪獸父母」此類的短語以自己的方式進入我們的日常用語。但是,過度教養孩子利也,弊也?
雖然父母也清楚並且尷尬地承認不適當的教養會適得其反,我們很多人發現自己為下面的想法所吸引,父母只要再給孩子更多一點關注,我們可能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天才並確保他們前程似錦。難道過度教養孩子真有什麼錯嗎?
家庭教育的研究有著悠久而豐富的歷史。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其中許多研究是由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臨床和發展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完成的,最佳父母是那些對孩子全心投入和與孩子積極響應的父母。他們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同時他們也尊重孩子的自立。
這些「權威父母」似乎撞上了父母參與的大運,並且所培養的孩子在學術上,心理上和社交上普遍要比那些父母過於放任和較少參與的孩子,或者是父母過於管教和過於參與的孩子要表現的好一些。為什麼這種特定的父母教養方式如此成功,對於過度教養孩子它又告訴我們了什麼?
首先,權威的父母事實上在幫助培養孩子的動機。史丹福大學的社會和發展心理學家卡洛·德韋克經過研究,揭示了為何權威父母養育了動機更強,從而更為成功孩子的原因。
在一個典型的實驗中,德韋克博士把幼兒帶到了一個房間,並要求他們做一個不是很難的題目。大多數孩子可以毫不費力地完成。接著,德韋克博士告訴其中的一些孩子,而不是全部,他們是如何的聰明能幹。事實證明,沒有被告知聰明能幹的孩子對於難度逐漸增加的題目更能主動地解決。在難題解決過程中,他
們表現出了更充足的信心和取得更大的全面進步。
這似乎有悖常理,但稱讚孩子的才華和能力,似乎會打擊他們的信心。解決更難的題目要承擔失去「聰明」身份的風險,並剝奪了孩子們的選擇這樣做只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結果的快感。德韋克博士的研究與波姆林博士的發現不謀而合,他也發現合理地支持孩子自主發展和有限度地幹擾會讓孩子在學業和情感方面發展地更好。
他們的研究證實了我在舊金山的一個富裕的郊區--馬林縣,經過超過25年的在治療孩子臨床工作中的發現。 最快樂、最成功的孩子的父母,不會替孩子做孩子他們能做的,或者幾乎能做的事;並且他們的父母不會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替他們做事。
成長的中心任務是發展自我意識,是自主、自信並且符合實際。如果你以不會走路的態度來對待蹣跚學步的孩子,你就會打擊她的信心並歪曲了事實。 每晚的功課「複習」, 再三電話提醒---「如果你沒問題的話,只要去檢查一下」,以及「編輯」(讀作:撰寫)孩子的大學申請論文,其實是和上面的行為大同小異。
一旦你的孩子能夠做某件事,要為他的出色工作表示祝賀,並催促其繼續前進。持續的、不必要的幹預只會讓你的孩子感覺沮喪(如果他是一個年輕人),或對你生氣(如果他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但是,父母的工作難道不是幫助孩子解決他們難以處理的難題嗎?為什麼幫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情是過度教養孩子呢?
回想一下,當你的孩子學習走路的情形。她會搖搖晃晃地邁出一步或者兩步,跌倒,並馬上看你的反應。您著迷於這些早期的嘗試中,將盡一切可能鼓勵她再一次爬起來。當然,如果她再次跌倒,你絕對不會因為她的失敗而懲罰她或者做出她將來不會有出息的可怕預測。你會陪著她、保持警覺並做出必要的指導。但是你不會每次都把她扶起來。
你知道在她學會走路之前,她不得不跌倒很多次。
觀望並允許孩子犯錯誤,是為人父母的最大挑戰之一。當他們小時比較容易接受--容忍蹣跚的學步者要和允許接近青春期的少女去商場見她的朋友是完全不同的。潛在的錯誤承擔更大的風險,為人父母的部分義務是最大限度地為孩子降低風險。
我們應該容忍什麼樣的風險?如果附近有一隻食肉動物,你的女兒不應去商場。但在正常情況下,一個11歲的女孩,是完全有能力在朋友的陪伴下照顧自己了幾個小時的。她可能忘了一個包,為一件商品多付了錢或忘記她應該在中午給家裡打電話。讓孩子了解世界就要為我們的孩子不斷擴展環境:對於幼兒,後院就是他的世界;對於青春期前的孩子,他們的世界就是街坊四鄰;對於青少年,他們的世界應更加廣闊。正是在每天小小的風險中---更高的滑梯,在街頭騎自行車,邀請新同學 –孩子的成長正在進行著。在這個令人不安的灰色地帶,孩子的適應能力應運而生。
因此,如果孩子們能夠承受錯誤甚至是失敗,為什麼它卻讓我們家長如此瘋狂?如此多的家長都對我說,「我無法忍受看到我的孩子不開心。」如果你不能忍受看到自己的孩子不開心,你就是入錯了行。從嬰兒期開始(孩子的第一聲嗚咽,它不會讓您坐立不安)的很多挑戰展示了「成功的失敗」的機會,也就是說,失敗是您的孩子能夠夠承受和因此而成長的機會。出手太快來庇護孩子,剝奪他們的這些挑戰就是剝奪了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將要面對的不可避免的、困難的、具有挑戰性的、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問題時所需要的工具。
貿然地或者草率地為您的孩子做事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增加他們的依賴性,這無法維持父母的地位並損害孩子的發展。當我們因為出於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他們的需要而為孩子做事,這將迫使他們逃避童年最重要的任務:樹立強大的自我意識。
積極地和消極的家長參與有一個重要的區別。例如,一個孩子並不想坐下來做他的數學作業。好的父母堅持要他完成,並不是因為他們需要他們的孩子是一個完美的學生,而是因為孩子需要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與之相對應的是花上數周時間、帶著明確的期望及如果他們兩者足夠努力,「肯定進入學校」是確定無疑的、「幫助」孩子填寫大學申請表格的父母。(雖然我的絕大多數為人父母的患者已經大學畢業,當他們談論「我們正在申請哥倫比亞大學」的跡象就是他們過度教養孩子的標誌。)
在這兩種情況下,家長們都使用了控制,在第一種情形為行為控制(坐下,做你的數學),第二種情形為心理控制(「我們正在申請」)。正是心理控制展現了教科書在孩子自我價值認同方面遭受的打擊。如果總是受到來自外部的推動,指導,激勵和獎勵的幹擾,孩子永遠不會有機會在內心得到成長。有導師對你的3歲的孩子進行入園面試,因為你所有朋友的孩子都將進入這個特殊的學校,或者你的朋友鼓動你的疲憊不堪的孩子去學習一種更高級的課程,因為這將確保她作為班級裡告別演說者的地位,這種參與不是教養孩子而是有害的過度教養,其目的在滿足家長的保住孩子地位需求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需求。
那麼,家長如何找到勇氣放棄過度教養的弊端?逆流而上、抗拒朋輩的壓力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必須記住,孩子在可信賴的、適宜的、和諧的和無幹擾的環境中才能茁壯成長。
一個慈愛的父母是充滿熱情、願意自我設限而不願意通過引起羞恥或內疚來打破孩子的心理邊界。家長必須承認自己的焦慮。你的任務是要知道你的孩子是否做得足夠好來處理一個特別的情況。你會熬夜擔心?非常可能,但孩子的工作就是成長,你所能做的就是控制你的焦慮,讓它不要在孩子正常的走向自立的道路上成為他們的絆腳石。
父母也必須要清楚自己的價值觀。孩子在密切的關注著我們。如果你希望孩子建立起他們的價值觀,你也必須這樣做。如果您認為一個夏天用來看書,在小溪裡散步要比一次專門的旅遊要好,那就要堅持這樣做。家長也必須確保自己的人生充實。不快樂的家長要比給予過度教養的家長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傷害。我們為我們的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向他們展示一種他們認為有吸引力的、值得為之奮鬥的成年生活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