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知識】肌張力的評定及痙攣的利與弊

2021-03-05 康復你知道

(1)定義:是指一種由牽張反射高興奮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賴的緊張性牽張反射增強伴腱反射異常為特徵的運動障礙,是肌張力增高的一種形式。所謂痙攣的速度依賴即為伴隨肌肉牽伸速度的增加,痙攣肌的阻力(痙攣的程度)也增高。

(2)原因:是上運動神經元損傷症候群( upper motor neuron syndrome, UMNS)的主要表現之一。常見於脊髓損傷、脫髓鞘疾病、腦血管意外後、腦外傷、去皮層強直、去大腦強直和腦癱等。

(3)特徵:牽張反射異常;緊張性牽張反射的速度依賴性增加;腱反射異常;具有選擇性,並由此導致肌群間失衡,進一步引發協同運動功能障礙;臨床上可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活躍或亢進、陣攣、異常的脊髓反射、被動運動阻力增加和運動協調性降低;可因姿勢反射機制及攣縮、焦慮、環境溫度疼痛等外在因素發生程度的變化。

(4)特殊表現:包括巴賓斯基( Babinski)反射;折刀樣反射( lasp knife reflex)陣攣(clonus)去大腦強直( decerebrate rigidity)和去皮層強直( decorticate rigidity)等。

(5)痙攣與肌張力過強的區別:肌張力過強時的阻力包括動態成分和靜態成分,動態成分為肌肉被動拉伸時神經性(反射性的)因素和非神經性(生物力學的)因素所致的阻力,靜態成分則是肌肉從拉長狀態回復到正常靜息狀態的勢能,為非神經性因素。

神經性因素表現為肌肉運動單位的活動由於牽張反射高興奮性而增加,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的痙攣、折刀樣反射和陣變皆屬此類;非神經性因素則表現為結締組織的彈性成分和肌肉的黏彈性成分的改變,尤其是在肌肉處於拉伸或縮短位制動時。

在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可因神經性因素造成肢體處於異常位置,並由此導致非神經性因素的繼發性改變。

因此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的肌張力過強是神經性因素和非神經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痙攣與肌張力過強並非等同。

2.僵硬( rigidity)

(1)定義:是指主動肌和拮抗職張力同時增加導致關節被動活動的各個方向在起始和終末的抵抗感均增加的現象。

(2)原因:常為體外系的損害所致的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見的病因,表現為齒輪樣僵硬( cogwheel rigidity)和鉛管樣僵硬( lead-pipe rigidity)

(3)特徵:在進行任何方向的被動運動時整個活動範圍內阻力均增加,相對持續,且不依牽張刺激的速度;齒輪樣僵硬的特徵是在僵硬的基礎上存在震顫,從而導致整個關節活動範圍中收縮放鬆交替鉛管樣僵硬的特徵是存在持續的僵硬;僵硬和痙攣可在某一肌群同時存在。

相關焦點

  • 肌痙攣的康復治療
    肌肉痙攣(spasticity)俗稱抽筋:是上運動神經元(UMN)損傷後,由於脊髓與腦幹反射亢進而導致的肌張力異常增高狀態。痙攣經常在腦或脊髓病變後出現,但並非所有的肌張力增高均稱為肌肉痙攣。
  • 不同肌張力評測方法淺析
    肌張力障礙:因持續的肌肉收縮導致扭曲和重複運動及異常姿勢的神經性運動障礙,臨床上常見類型有扭轉痙攣、痙攣性斜頸及手足徐動症等。通過對肌張力的評測可鑑別是中樞神經系統還是周闈神經系統的病變以及肌張力異常的分布情況,並據此預測康復治療的效果。同時根據肌張力的不同表現特點(肌張力降低或增卨)來制訂不同的康復計劃。
  • 肌張力障礙—書寫痙攣,你了解多少?
    書寫痙攣(WC)是一種原發性、與特定任務相關的局灶性肌張力障礙,主要發生在右手。臨床特點是書寫時手臂僵硬,握筆如握匕首,肘部不自主地向外弓形抬起,腕和手彎曲,手掌面向側面,筆和紙幾乎呈平行,最終書寫不能,該病可有家族史。
  • 肌張力障礙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肌張力障礙|共識|障礙|治療|...
    巴氯芬是 γ⁃氨基丁酸(GABA)受體激動劑,尚 無肌張力障礙的對照研究。 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 兒童期發病特別是合併下肢痙攣狀態的肌張力障 礙患者可能獲益[14] 。 成人獲益不如兒童。 對部分 眼瞼痙攣、口下頜肌張力障礙和顱段肌張力障礙可 能有效,頸部肌張力障礙的獲益有限[13] 。常見不良 反應包括頭暈、鎮靜、噁心等,偶有精神障礙、無力 的報導。
  • 嬰兒頸部肌張力高 嬰兒頸部肌張力高表現
    嬰兒頸部肌張力高小兒時期容易出現肌張力高的情況,而肌張力高會影響到小兒的正常生活,例如,小兒換尿布時兩腿不易分開,下肢呈剪刀狀等,對肌張力高的情況要及時的治療,那如何判斷寶寶肌張力高?
  • 臉上有很多痙攣,是面部肌痙攣還是梅傑症候群?
    面部抽搐時,我們首先會想到臉肌痙攣,但也會有這個表現的主要症候群,大多數患者在疾病初期會被誤診為面部肌痙攣進行治療,但事實上這兩種疾病的病因和臨床症狀是不同的,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面部肌痙攣是一種腦神經分支功能障礙的疾病,症狀表現是一側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單側發作,雙側受累很少見。病程開始時,多數患者有一隻眼睛出現陣發性和不自主性抽搐,並逐漸擴展到面部一側的其他面部肌肉,口角肌抽搐最易被注意到,嚴重者甚至累及同側頸闊肌,但額葉肌受累較少。抽搐程度不同,多為陣發性、不規則性,患者不能自行控制症狀。這種疾病在女性中比中年更常見。
  • 【肌肉痙攣的基本常識和處理方法】
    二者都能發出反饋信息,通過興奮或抑制脊髓α運動神經元,控制主動肌、協同肌、拮抗肌的活動,限制肌肉的過度活動,保證動作的協調。 2.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① 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分為大型的α運動神經元和小型的γ運動神經元。前者發出纖維支配骨骼肌肌纖維,引起骨骼肌的收縮。後者支配肌梭內的梭內肌纖維,調節肌纖維張力,對保持肌張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 肌肉痙攣的基本常識和處理方法
    三、痙攣的評定  1.改良Ashworth分級法  改良Ashworth分級法是臨床上評定痙攣的主要方法。手法檢查是檢查者根據受試者關節被動運動時所感受的阻力來進行分級評定。  2.生物力學評定方法  包括鐘擺試驗和等速裝置評定方法  四、痙攣的治療  1.治療目的  緩解肌痙攣,提高或恢復患者的運動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2.
  • 專家說,應該這樣降低肌張力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中風後的患者下肢伸直、拇指內扣、雙下肢屈曲、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前等症狀,這些都是由於患者肌張力高導致的肌肉痙攣狀態。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如人在靜臥休息時,身體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張力稱靜止性肌張力。軀體站立時,雖不見肌肉顯著收縮,但軀體前後肌肉亦保持一定張力,以維持站立姿勢和身體穩定,稱為姿勢性肌張力。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的張力,稱為運動性肌張力,是保證肌肉運動連續、平滑(無顫抖、抽搐、痙攣)的重要因素。
  • 一字之差,肌力與肌張力 你分得清嗎?
    Q2肌張力 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並表現為多種形式,如人在靜臥體息時,身體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張力稱靜止性肌張力。
  • 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怎麼做康復治療
    核心提示:肌張力低下型腦癱是腦癱的類型之一,肌張力型腦癱比較少見,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具體表現症狀。那麼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就有請北京腦癱醫院的專家為大家介紹一下。
  • 「腦起搏器」助肌張力障礙患者重燃生活希望 系湖南首例
    ,今日上午,來自嶽陽的張女士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神經外科的病房中感慨道,一年多以前,因患肌張力障礙,深受持續痙攣折磨的她,終於通過DBS手術終於恢復了正常人的生活。(DBS手術主要是將電極植入到患者腦內,運用脈衝發生器刺激其大腦深部的某些神經核,糾正異常的大腦電環路,從而減輕這些神經方面的症狀。
  • 湖北專升本跨專業的利與弊有哪些?
    [導讀]湖北湖北普通專升本網權威發布《湖北專升本跨專業的利與弊有哪些?》,由胡老師整理髮布,更多湖北專升本跨專業的利與弊有哪些?
  • 寶寶肌張力高是不是腦癱?家長很擔心!
    肌張力,顧名思義指的是「肌肉的張力」。臨床上60%-70%腦癱患兒表現為肌張力,但肌張力高不一定都是腦癱造成的,遺傳性的痙攣性截癱也可表現為肌張力高。應在患兒安靜不哭鬧的情況下檢查肌張力高,此時家長要注意了!
  • 小孩肌張力高的治療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肌張力異常」寶寶,身體會同時出現兩種異常情況,就是有部分肌肉是「肌張力高」,有部分肌肉可能又「肌張力低」,容易把家長搞糊塗。  2|為什麼會「肌張力異常」?  那麼為什麼有少數的寶寶,會出現肌張力異常呢?這說起來原因就比較多了。比如有先天遺傳原因,也有後天發育原因。
  • 寶寶雙手肌張力高,會不會是腦癱?
    關於肌張力的問題也有話說。不管是痙攣型腦癱還是徐動型腦癱,最後的肌張力都會增高。但不是肌張力增高就是腦癱,因為一般嬰兒出生後肌張力就會逐漸增加,6個月左右下降,這是生理現象,門診也見到過1歲內肌張力一直高,但不是腦癱的正常孩子。還是上文提到的,只要4-6個月齡的寶寶伸手抓到眼前的玩具,把玩具放到嘴巴,那怕他的雙上肢肌張力再高,他也不會是腦癱!肌張力低呢?
  • 眼皮跳是面肌痙攣嗎?
    眼皮跳是面肌痙攣嗎?原發性面肌痙攣最多見,主要與血管壓迫有關。腦部裡面的面神經根出腦幹段受到血管擠壓、刺激,引起病變,造成面部肌肉不自覺的抽動。繼發性面肌痙攣見於腫瘤壓迫面神經,或顱骨發育不良等,較少見。
  • 關於寶寶肌張力的問題
    什麼是肌張力?肌張力就是「肌肉的張力」 簡單來說是指肌肉在清醒和放鬆時的緊張程度什麼是肌張力高?通俗一點就是指寶寶的「力氣太大」 肌張力高表現為:寶寶特有勁兒 經常是身體挺的倍兒直 小胳膊小腿「掰都掰不動」 肌肉發緊發硬、被動活動阻力增高、活動不順暢等肌張力的異常主要有3種形式:肌張力偏低、肌張力偏高、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異常 無論是偏高還是偏低 大多與神經系統病變有關 是一種病理狀態 常見於神經系統發育遲滯、腦神經損傷、小腦損傷、脊髓疾患、各種肌病等情況
  • 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肌張力顧名思義,就是肌肉的張力,是指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即肌肉在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肌張力,並不是指寶寶有沒有力氣,而是指當寶寶的身體肌肉在完全放鬆、無意識狀態時,肌肉的緊張程度。 肌張力低,彈簧松,感覺孩子總是很無力;肌張力高,彈簧緊,感覺孩子老是繃著。 醫生通常是通過活動寶寶的四肢和關節,來感受寶寶肌肉放鬆的情況下的肌張力,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及外周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可能性。
  • 可能是肌張力高
    可今早帶寶寶體檢,醫生卻說孩子肌張力「高」,要做康復訓練,這可急壞了寶兒媽。寶寶看著挺機靈的,吃得好,睡得香,沒啥事兒啊,為啥醫生就說肌張力高了呢?網上查查更嚇人,還說可能跟「腦癱」掛上了鉤,這可如何是好?肌張力是什麼指肌肉處在靜止鬆弛狀態時的緊張程度。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及正常運動的基礎,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