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煮是日本人喜愛的小吃。
一般有海帶、竹輪、蘿蔔等,將這些材料分別放在小格子鍋中,用海帶木魚花熬製的高湯小火慢煮。
說起來,關東煮會在日本出現,還要感謝中國發明了豆腐和醬油。
追根溯源,關東煮和豆腐有說不清的淵源,最初,豆腐傳到日本,烤豆腐開始流行。
但後來就有人漸漸覺得豆腐太單一,不夠鮮美,於是在豆腐上加了醬油,改用燉煮的方式,改良豆腐的口味。多孔的豆腐吸收了湯汁的鮮美,果然更好吃了呢。這就是御田/おでん(讀音為Oden)」,翻譯過來是烤豆腐。
方便又好吃的東西,總是容易走紅,就像現在的網紅食品一樣,同樣,當年的御田很快就流行於關東,並傳到了關西,因為來自關東,於是便給它取名為「關東煮」。
再再後來,隨著時間的變化,關東煮的食材越來越豐富,因為四面環海,便就地取材,海帶、魚肉、魚糜、魚丸、章魚等海鮮食材也陸續入鍋。漸漸成為日本人最愛吃的小食。
有時候,它也不僅僅是飽腹的食物,更是社交、是人情、是氤氳的熱氣裡暫時停住的腳步。在寒冷的街頭,在咕嘟的燉煮聲中總能獲得片刻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