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如果不放鹽,吃起來便會平淡無味。自古時起,鹽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在羅馬,士兵的薪水最初就是鹽的形式發放的,而「薪水(Salary)」一詞正是來源於「鹽(salt)」這個詞。
任何人對鹽都不陌生,但我們有關鹽的常識卻不一定對。比如一道菜如果鹽放多了,吃了會感到口渴 。一份在臨床調查雜誌(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發表的實驗結果表明,鹽實際上會增加你體內的水分含量。這無疑推翻了許多之前關於鈉與人體相互作用機理的觀念。
雖然不是立即發生,但在24小時內,鹽的攝入會導致我們的身體產生更多的水分,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駱駝從它們的駝峰抽水。
範德比爾特大學的腎臟專家Jens Titze博士,從事研究極端情況下的人體生理學已超過25年。 在1991年時他曾參與過一個歐洲太空計劃。當時一個28天模擬任務的數據引起了他的注意。太空人的尿液量在七天周期內的上升與下降顯得有些怪異,這種循環與他還在醫學院教書時的主流理論相悖, 這樣的變化模式應該根本不可能出現。
鈉與氯的結合形成了鹽。作為一種對生物來說必不可少的礦物質,人體中所含有的鈉必須維持在一個特定的水平,不然會導致健康問題。例如,過量飲水會大大降低血液中鈉的含量,導致低鈉血症的出現。歷史上有許多運動員都因它而喪命。
圖丨鈉在血液中必不可少
關於鹽本身,醫學界的一個共識是吃鹽會讓人感覺口渴,人體內多餘的水分會將血液中的鈉稀釋到一個可接受的水平。這種觀點通俗易懂,但也有可能錯的離譜。
當俄羅斯太空人於1994年在Mir空間站(Mir space station)進行為期135天的模擬生活時,Titze研究了這些太空人的尿液變化,他發現太空人對於鹽的攝取量會影響他們尿液的變化模式。太空人體內鈉的含量在28天內的數據顯得令人費解,他們體內的鈉含量似乎與排出的尿液量沒有聯繫。本來我們應該能通過人體排出多少尿來預測體內鈉水平的上升與下降 。但與之相反,鈉似乎一直保留在體內,並不受有多少尿液被排出影響。
十多年後(2009—2011),Titze的團隊又對預飛模擬訓練中太空人的身體狀況展開了研究。研究過程中,他們讓太空人逐漸減少鹽的攝入,並謹慎地測量了太空人攝入的每一塊食物以及他們排出的每一滴尿液。
數據顯示,那種與尿液排出量相關,看似錯誤的模式仍然存在,但其他數據似乎遵循了教科書的內容:攝入更多的鹽後,身體會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多餘的鹽分,而血液中鈉含量保持不變。
但當研究人員仔細研究航天員的流體攝入量時,震撼人心的事情出現了。他們發現太空人吃的鹽越多,喝水就越少。此外,太空人還抱怨說,儘管飯菜的配給與每個人的營養需求完全一致,但他們在高鹽飲食下還是會經常感到飢餓。 而在低鹽飲食中,太空人的這種「飢餓感」則完全不存在。
當Titze的小組使用小鼠來測試含有不同鹽分的飲食計劃時,他們發現小鼠也會在攝入的鹽分越多時喝水更少。
對此唯一合理的解釋是,當我們攝入鹽分時,身體會通過生產水來進行補償。雖然人體本身並不是一座「噴泉」,但我們體內的各種組織卻保留著大量的水分。 攝入的鹽分會觸發糖皮質激素的生成,這種激素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和免疫功能。當激素濃度較高時,它們會以能量為代價分解體內的脂肪和肌肉,釋放出水分。這解釋了高鹽飲食下的小鼠會比正常飲食下多攝入25%的食物的原因。
圖丨《臨床調查雜誌》中論文附圖:調節鹽分攝取後的尿液含鈉量
雖然醫學界一直都清楚,身體會自己將水從體內組織中分解出來,以此補充缺失的水分。就好比駱駝在沙漠中缺水時,它們會分解駝峰中的脂肪來進行補水。 但「這一切其實都與鹽的攝入量有關」的結論無疑是一個新的啟示。
誰都體驗過在吃了鹹東西後想狂喝水的感覺。但實際上,一篇來自哈佛醫學院的論文表明,我們會感到口渴,其實是因為口中的鹽檢神經元激發了我們想要喝東西的欲望,而這種需求,可能與身體對水的實際需求毫無關係。
根據這些最新發現,高鹽飲食可能會使人們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肥胖症,骨質疏鬆症和心血管疾病,而所有這些疾病都與高糖皮質激素水平有關。
Titze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一直致力於研究鹽在動脈高血壓中起到的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可能還有很多未知的事物有待發現——例如高鹽攝入量可能會引起代謝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