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電競本科生要畢業了,幾乎沒人做電競

2021-02-15 第一財經YiMagazine

作者 | 邱智麗、熊嘉藝

今年夏天,2017年入學的首批電競專業學生即將畢業,面臨就業大考。

時間倒退十年,或許沒有任何高三學子會想到自己將把大學四年投入到「電競」中。這個建立剛滿4年,飽受質疑的新專業,將送走他們的第一批學子,市場將如何看待他們?

「班上就業情況特別好,但嚴格來講沒有從事電競工作的同學。」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17級數字娛樂專業的陳子航說道,即將畢業的他選擇前往國外深造,轉行學習其他專業。與他相似,同班的張曉萱也放棄了電競,轉而進入某網際網路公司,從事傳媒相關工作。

以中傳為首的一批院校開設電競專業,釋放出的是行業未來將走向科學化、專業化的信號。但從實際採訪來看,電競專業教學體系該如何搭建,師資隊伍怎樣建設,以及理論和實踐脫節現狀該如何破解,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都使得電競教育的實際價值還未充分體現。

「大家就業方向更偏向遊戲,而非電子競技。大部分人進入網際網路大廠或者遊戲公司做遊戲策劃、遊戲運營、遊戲技術類工作,約有六、七個同學選擇讀研,其他同學可能會轉行,例如回去考公務員等。」陳子航介紹道。

是他們拋棄了電競,還是電競拋棄了他們,其實很難說清。

在全國23所開設電競相關專業的院校中,中國傳媒大學是國內第一個開設電競專業的211高校,該專業被劃分在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娛樂方向)下,主要包含遊戲設計、電競管理等。今年畢業的數字娛樂方向的20位應屆生,也是電競專業第一批畢業生。

陳子航有豐富的電競賽事策劃、籌辦經驗。他在大二就已有能力籌辦百人規模的電競聯賽,大四憑藉豐富的經驗,進入某一線網際網路大廠頭部手遊賽事部門實習,但卻在留用競爭中落選。

「部門最後留用的幾個都是985的研究生,他們當中有些人進來時對遊戲幾乎沒有了解。但最後的結果是,更高的學歷和學習能力,使得他們被老闆認可。」陳子航說。相反陳子航並不認為這是一份「好工作」。在大廠電競業務實習幹的事情比較雜,有價值的工作不多,沒有在學校辦比賽時掌控一切的成就感。

更多同學則是出於實際考量轉換了就業方向。

根據人社部《新職業——電子競技員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統計,2019年上半年,電競行業實際銷售收入513.2億元,電競從業者超過44萬人,平均月薪超過1.1萬元。

但在採訪中,多位同學向第一財經表示,電競相關工作的工資並沒有那麼高。「除了某些一線大廠的電競部門,大多數電競公司都屬於乙方,從事一些很執行性的工作,起薪比大廠的遊戲策劃也低很多。」陳子航說。

從班上同學們的就業反饋來看,目前電競行業對於應屆生的學歷要求普遍不高。「對於除網際網路大廠外的電競公司而言,211大學畢業生已經是很難招到的學歷水平了。而對於這些公司而言,花這筆錢去招一個高學歷應屆畢業生,遠不如招一個有多年從業經驗的人來得划算。」陳子航補充道。

據了解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娛樂專業的課程安排中,電競只佔全部課程的一小部分。

具體到課程,電競方面,學校與英雄體育(VSPN)合作,開設了包括電競概論等基礎理論課,也有賽事導播、賽事運營、遊戲數據分析等實踐課。電競之外,學生還需學習數學、遊戲技術、美術製作、數字媒體技術等基礎課程,內容涉及高數線代、C語言、3DMax、數字圖像製作、音視頻剪輯。

課堂作業與畢業考核的形式也較為豐富開放。畢業時,電競專業的同學可以在論文和畢業設計中任選其一,既可以針對某個電競行業現象做研究,也可以跨專業和其他同學設計一款遊戲,日常的課堂作業則包括設計桌遊、策劃比賽、玩遊戲寫報告等。

「比如我們的電競概論課,結課作業讓學生做一個電競方面的創作計劃,賽事或電競綜藝都可以,只要跟電競相關,選擇範圍很大。」張曉萱舉例。除此之外,老師也會給到學生一個遊戲清單,讓大家在玩完之後寫一篇報告出來,很多論文的論點和關鍵想法都是在玩遊戲過程中碰撞出來的。

學習過程雖充滿樂趣,但在不少同學看來,一些課程的設置和規劃還不太成熟。談及專業學習感受,張曉萱表示,「在選課上,專業限選其實沒有什麼可選的餘地,基本要把所有課都選完了,才能修夠學分。其次,電競專業課多是外校老師來授課,課程源於他們的內部培訓資料,授課對象主要是管培生,在課程匹配上面臨一些問題。」

行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業界還無法給出一個清晰的答案。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頒布的「電子競技運營師」技能標準顯示,「電子競技運營師」是指在電競產業從事組織活動及內容運營的人員。該職業需具有良好的觀察、理解、應變、人際溝通、組織、協調能力,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及自主學習能力。

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秘書長朱沁沁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理解電競專業,首先要把電競放到大文化產業中來看待。電競企業需要產業鏈上遊、中遊、下遊各環節的人,包括法務、計算機、轉播等,企業要求應聘者在具備基礎職業技能的同時,對電競相關知識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而目前電競專業四年的學習,究竟能否提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提供這些技能,他們目前的學習能為自身帶來多大的就業競爭力,其實仍待商榷。

「國內電競教育仍處於起步階段,體系不完善。相比重實操的中高職院校,本科學校更多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就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和市場需求比較疏遠。」朱沁沁告訴第一財經。

對於這一點陳子航有著切身感受。「同樣花費四年,相比導播、計算機專業的同學,我們沒有掌握核心技術。而就業時,電競相關的知識儲備容易獲得,但更有突出競爭力的專業技能則難以短期學會。」陳子航表示。

張曉萱也認為,想要從事電競工作,專業上並沒有限制。「專業更多依據具體工作而定,比如說想從事賽事策劃,可能管理學會更有優勢。即使是漢語言文學這類不強相關的專業,只要有興趣,也不難轉行電競。」

電競行業本身也不乏跨行就業的成功案例,最典型的案例是電競主持人。目前活躍在屏幕上的包括餘霜、靈兒等電競賽事主持人,皆出身於播音主持專業。從專業設置上看,播音主持專業大學四年未開設任何電競課程,但她們仍能憑藉過硬的專業本領,在電競行業裡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

朱沁沁則認為,未來電競更可能作為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獨立專業存在。可以從高校現有的專業體系出發,再疊加上電競專業技能。這樣既能符合電競就業市場需求,也能拓寬同學們的就業面。

(文中陳子航、張曉萱均為化名)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

相關焦點

  • 第一批電競本科生要畢業了:就業情況特別好,但做電競的不多
  • 首批電競專業學生畢業,去哪兒就業了?
    1月26日,川影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2020屆畢業生小周告訴記者,當初因為興趣愛好選擇了電子競技專業,連他自己剛入學時,也一度以為電競專業是學打遊戲。與小周一樣,同一年畢業的Pure因為從小熱愛遊戲,並且考慮到這是電競專業首批招生,能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學生,選擇就讀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
  • 首批電競專業學生即將畢業:電競專業畢業後能幹啥?電子競技員是正經職業嗎?
    隨著#首屆電子競技專業學生即將畢業#衝上熱搜,網友們也在熱議電競專業學生就業方向問題:一些網友認為大學畢業已經不是最佳職業年齡了,前景堪憂,還有網友解釋他們是從事運營、管理類的工作,照樣吃香高素質的電競人才需要綜合掌握經濟學、管理學、傳媒、計算機編程等領域的知識,多數電競從業者工作與遊戲無直接聯繫。電競專業畢業的學生一般可以從事電競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職業經理人、賽事策劃與執行、戰術與數據分析、場地運營與維護、俱樂部運營與管理、電競主持與主播等工作。
  • 電競將迎首批「正規軍」,電競專業畢業生真的是「香餑餑」嗎?
    之後的一段時間中,國內不少重點高校也紛紛開設電競專業。也正因於此,2017年被許多人稱為電競教育元年。 與之相伴的,2021年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因為今年,首批電競專業學生即將畢業並踏入社會,投身電競行業。這段時間當中,電競行業將迎來首批「正規軍」的話題討論也開始發熱,不少行業媒體也十分看好國內首批電競專業人才的就業與發展前景。
  • 電競畢業生幾乎無人從事本專業?
    今年夏天,首批電競專業學生即將畢業,面臨就業大考。最近,一則報導就衝上熱搜!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娛樂專業學生表示:「班上就業情況特別好,但嚴格來講沒有從事電競工作的同學。」大部分人進入網際網路大廠或者遊戲公司做遊戲策劃、運營類工作,其他同學會選擇轉行。
  • 超競教育聯合騰訊電競研發標準電競教育內容,首批4本通識類電競...
    超競教育聯合騰訊電競研發標準電競教育內容,首批4本通識類電競教材出版 作者:西瓜 發布時間: 2019-06-20 22:50
  • 電競成新時代寵兒:官方正式認定!「全球電競之都」催生首批註冊...
    「首批註冊選手主要來自於騰競、網易、完美世界等幾個頭部廠商,當然也包括一些零售巨頭旗下的俱樂部,比如像主攻《爐石傳說》的蘇寧電競俱樂部。」 電競行業觀察人士張子龍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騰訊互娛表示,作為國際國內高水平賽事舉辦地、電競產業各環節專業機構運營地和電競專業人才集聚地,上海電競產業鏈布局完整,電競市場發展充分,電競專業人才充足。首批電競運動員成功註冊,也標誌著上海電競運動規範化、專業化發展進入實質推行階段。
  • 第一批電競專業畢業生,現在怎麼樣了?
    自從3年前選擇了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電競專業伍紹秋幾乎每次與親戚朋友談起自己所學的專業,都要解釋一番2017年被稱為中國電競的「教育元年」。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赫然在列。經過一年的準備和調整,國內眾多高校在2017年開始招收電競專業學生。
  • 【電競元年】南廣的電競之路
    19歲的王濤回想起數月前,他告訴母親,他要去濟南參加播音主持和「電子」專業考試,故意沒將電子競技說清楚,得到了母親的「放行」。今年初,過年的喧囂還隱隱未褪,在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下稱「南廣」)設立的藝術類考試考點,王濤加入了等候區長長的隊伍。他瞄了瞄大家手上的報名表,都有一個「N19」。那是以前未有過的代碼,代表「藝術與科技(電子競技分析方向)」專業。
  • 大學裡的電競人
    而在線上,復旦人的朋友圈被賽況和語氣激動的評論刷屏。「復旦電競又重新熱起來了。」18級社會學本科生、復旦電競聯盟社長楊雅然曾經認為玩電子遊戲「不務正業」,甚至覺得「班上成績不太好的同學才打遊戲」。從2017年接觸電競賽事後,她的態度才有了改變。19級數學科學學院本科生林培森是復旦電子競技聯盟第5人格分部的負責人。他開始玩這款遊戲是因為受高中同學的影響。當時,總有學生偷偷把手機帶到學校玩。
  • 中傳的電競專業學什麼?很多人都誤會了!
    在很多長輩眼裡,電競=不務正業。
  • 電競行業工資月入過萬?在上海做電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我:那麼廢話不多說,就從今天的第一個問題開始吧,我覺得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電競行業的收入很高。因為我們經常會在網上,比如說微博上看到哪個電競職業選手,他的轉會費用動則上千萬,然後他直播又賺到了多少錢了?大家可能都會覺得這個行業是不是非常的賺錢?電競行業真的比其他行業的薪水要高嗎?
  • 走近中國第一批電競專業本科生:學習不輕鬆 青春不迷茫
    就這樣,王永林成為山東體育學院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首批招收的50名學生之一。早在2017年,山東體育學院就向教育部提出申請,設立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本科專業,但未能通過審批。2018年,山東體育學院再次提出申請,最終如願以償——教育部正式批准山東體育學院在全國普通高等院校首批設立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本科專業,並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 電競行業的金領崗位「電競職業經理人」悄然出現!
    11月6日,亞太體育聯合會總會以國內外成熟體育職業化制度,推進國際化電競職業發展,率先在我國成立「全國電競職業經理人培訓項目管理辦公室」,辦公室的主要職能是建立電競管理人才職業化培訓體系,為國內電競產業培養大量的國際化人才。
  • 我,剛畢業,從事電競,你呢?——(電競)解說新人,也好君
    上海的一小間出租房裡,畢業一年的也好君,打著趣,和我們聊起了他小五年的電競歷程。「我記得小時候偷偷玩遊戲,不知道被父母打罵了多少次,網上說的遙控器復位法,電視機降溫法,都是我以前經歷過的真人真事。」「跨出考場的一瞬間,腦中只有五個字『我要打遊戲』!」送走轉瞬即逝的高中三年,進入自主自由的大學生活,也好的電競窗口,悄然打開。
  • 電競解說門檻有多高?餘霜英語幾乎滿級,其他人的學歷讓人嘆服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看LPL的比賽,因此也對職業選手有一些了解,都知道這些小夥子大多數都是在未滿18歲的時候就進入了這個圈子,因此也就帶著對這群選手有一種認知,雖然他們賺錢賺的很多,但是卻不能改變幾乎都是低學歷的現狀。
  • 首屆電子競技專業學生將畢業!你看好電競行業的未來嗎?
    1月19日,「首屆電子競技專業學生將畢業」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對電競專業的關注。
  • 電競姚明:一個非典型電競選手的三十而立
    胡藝考上了第二屆,全班13人。丁建華、喬榛、童自榮……這些配音圈的大咖輪流來給他們講課。「其實學配音,我們的課程更接近表演,聲音裡的情感是假不了的。所以,我們全班同學的表演課成績,絕對不比表演系的學生差。」胡藝的畢業大戲是以二戰為背景的日本著名現代話劇《女人的一生》。畢業後,胡藝的同窗中,有兩個去了話劇中心,兩個當上導演,很多人走向了幕前。
  • 電競俱樂部創始人孟傑:電競是值得被尊重的產業
    2003年前,大學還沒畢業的孟傑就已經進入銀行實習,幾乎在所有人眼中,這個待遇優渥的「鐵飯碗」光鮮體面,符合父母對孩子出人頭地的期待。但誰也沒想到,這個人人羨慕的「鐵飯碗」被孟傑自己扔掉了。機緣巧合下,孟傑結識了一支全國知名的《反恐精英》網遊戰隊,和高手切磋後如飲醍醐,技藝精進的他萌生了成為職業電競選手的想法。毫無意外地,孟傑的想法遭到了父母親朋的強烈反對。其實,即便在電競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依舊有很多人認為玩遊戲就是不務正業,何況是在十幾年前電競行業剛剛萌芽的時代。
  • 首批電競解說方向學生開學 除打遊戲外還得英語過關
    據澎湃新聞報導,9月28日傍晚,上海體育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電競解說方向)」專業舉行新生動員會,臺下則是首批21名電競解說專業新生。  據報導,「有一個上市公司老總來到我們學校要招收優秀的雙語電競解說。他說,優秀的電競解說,年收入的價格是5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