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後為國為民,而嘲笑他的我們如今卻活的迷茫彷徨

2020-12-13 無敵紫荊

範進中舉後很快富貴起來,沒想到老娘卻因窮極乍富大受刺激,歡喜的痰迷心竅,昏倒在地,請了醫生來當下就說不能治了,可憐老娘挨到黃昏便淹淹歸了西。

範舉人讓丈人胡屠戶拿了幾兩銀子,去請集上庵裡舊日交往的僧官慧敏和尚,操辦請大寺八位僧人來念經,追薦老太太升天。

僧官慧敏拿了銀子,急忙趕往城裡去約眾僧,不巧半路突然遇到自己田莊的佃戶何美之。

何美之問慧敏為何很久不來田莊了,慧敏說因為城裡的大戶張鄉紳想買他田莊的一塊地,卻又不捨得花錢,一直讓下人來跟他扯嘴糾纏,所以才許久不來。

何美之因巴結慧敏,極力邀請慧敏來田莊坐坐。來到田莊進了何美之家,何美之讓媳婦煮了雞,切了火腿,燙了酒,便和慧敏坐著喝起酒。

此時天熱,慧敏走了一身汗,便脫了外衣,裡面上衣敞了懷,腆著個肚子,和何美之大喝大聊。何美之的媳婦也陪在一旁,三個人正說著範府裡老太太的事情。

說的興起時,忽然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何美之剛打開門,便一擁而進一群壯漢,一邊三下五除二把和尚剝光綁了,說著「青天白日和尚在屋裡跟女人調情,好個僧官,知法犯法」,一邊連何美之媳婦也一齊綁了,推推搡搡的押著去了縣衙報狀。

和尚暗暗裡叫何美之快去報給範府。

範舉人聽了,急著給母親做佛事,耽誤不得,立即寫了帖子,跟縣令說明了當時的情況。

縣令看了範舉人的帖,馬上差人將和尚放了,讓何美之把媳婦領了回去,把那群抓人的壯漢為首的綁了,要待第二天上堂發落。其餘的人慌了,趕緊去找大戶張鄉紳來給縣令說清。

張鄉紳給縣令寫了帖子求情,說是下面一群光棍不明真相,誤會了和尚。又跟和尚兩邊各在衙門使了幾十兩銀子。縣令早上升堂,罵了幾句,扯了個淡,把人都趕了出去。

第二天僧官慧敏帶著一眾和尚來範府念經,正碰上張鄉紳和周鄉紳穿戴整齊來祭拜。

一個和尚對慧敏說,剛才進去的張鄉紳,他的田莊和你的是鄰居,你們是熟人,為何不去打個招呼?

僧官哼了一聲,回道,張家是什麼好人麼?我前日裡被白白惹上的官司,哪裡是什麼光棍閒漢,明明就是他家的佃戶。因恨我不把地便宜賣給他,便使了個計謀陷害我,想讓我破些財罷。後來縣令要打他的佃戶,他也慌了,腆著個臉去求情,還被縣令說了一頓。

正說著,張、周兩位鄉紳出來,看見僧官,也只得拱拱手走了。

《儒林外史》裡,住茅屋,窮的連飯都吃不飽,餐餐喝稀粥的範進中舉後,儼然一變成了官府和地方鄉紳們爭相交結的對象。

範進中舉後不出兩月,就有各路鄉紳送房送錢,昔日的茅草屋變成了如今的範府。當初曾窮的要賣掉唯一下蛋的老母雞去換米,如今光給老母親辦喪事就要花三百兩銀子。

其實範進考上生員(秀才)時,大家也還看不起他,連他丈人也罵他,說是宗師看他老施捨給他個秀才。

當他想去考舉人找丈人借盤纏,還被胡屠戶罵了個狗血噴頭,讓他不要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安安分分憑著秀才找個館教書就不錯了。

而中了舉人後,親戚鄰裡都紛紛去奉承巴結他,連張鄉紳等這些大戶們也去攀世交、送銀送屋,就因為那時讀書人一旦中了舉人,便有了做官的資格。

而範進後來果然不負眾望,又考上了進士,授職部屬,考選御史,數年後升任山東學道(主管一省的教育科舉),再後來升到正三品通政。

當初小編中學時學《範進中舉》一篇,實實地嘲笑範進中舉歡喜發瘋的樣子,而今再看《儒林外史》正文,想起曾有文友評價說「範進乃古今讀書人的勵志標榜」,現在想來也覺得說的並不為過了。

以前我們總是嘲笑範進,然而自己長大之後才發現自己連範進都不如。至少範進可以幾十年堅持自己的目標,而我們卻好高騖遠心比天高。

我們追求組織生活。卻又沒有範進堅持到底的恆心。然後我們面臨失敗的時候,又只會怨天尤人。

如今看來真的是年少不恥書中人,到老不如書中人,你們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範進中舉後傻了,後人都嘲笑他,範進:你知道我的官有多大嗎?
    範進中舉後傻了,後人都嘲笑他,範進:你知道我的官有多大嗎? 提到「範進中舉」,大家是不陌生的,因為關於範進我們在初中就學過,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類的文章,將範進中舉前的生活,以及中舉後的生活狀態表現的玲離盡致,我們都知道,範進中了舉人之後,因為太過高興就瘋了,後來被他老丈人一巴掌給打醒了。
  • 《範進中舉》,現在的我們有資格嘲笑他嗎?至少我沒有
    相信「範進中舉」這個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因為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上就有,它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在創作的時候就帶有很濃的諷刺意味在裡面,其實在我國古代封建制度下,科舉考試是唯一能讓尋常讀書子弟烏雞變鳳凰的途徑,那時的讀書人若想有個好前途,參加科舉是唯一的辦法,否則就只能一輩子在家種地從事體力勞動
  • 範進中舉是幸運的,真正悲哀的是80後90後的我們!
    範進中舉是幸運的,真正悲哀的是80後90後的我們!小時候學習範進中舉這篇文章,我相信無論是老師,還是我們自己對於範進中舉這一事件除了諷刺、批評、嘲笑外沒有一絲的正面評價。今天對於我們這些80後、90後的人來講,回過頭來看看範進,我們是否還是當年的心態呢?
  • 範進中舉後為何發瘋?將中舉的範進換作是你,恐怕你比他還瘋
    在當年的初中課本上初識範進的時候,我覺得此人在封建時期還是比較幸運的,至少他能在有生之年等到中舉的消息,也就沒有枉費他這大半輩子都兢兢業業地活在埋頭苦學、拮据度日的生活中了。但讓課本前的所有學生都始料不及的事情發生了,中舉之後的範進竟然出乎意料的發瘋了,這讓範進的家人以及同鄉鄰居也很驚詫。
  • 範進,中舉差點瘋掉,被後人嘲笑多年,他的官位後來有多大呢
    「範進」中舉差點瘋掉,被後人嘲笑多年,他的官位後來有多大呢?
  • 範進中舉後發瘋,被人嘲笑至今,你卻不知道範進後來有多牛
    相信大家對學生時代節選自《儒林外史》的《範進中舉》這篇文章仍舊印象深刻,範進中舉後瘋瘋癲癲的樣子像個十足的小丑。範進中舉後發瘋,被人嘲笑至今,但是另一方面,你卻不知道範進後來有多牛。先說一說範進當時為什麼會發瘋,其實我們都不理解範進中舉在當時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意味著什麼。
  • 範進中舉後瘋了?把他中舉後的官位放到現代,或許你比他還要激動
    範進中舉後在狂喜之下痰迷心竅瘋了,後人看故事時也許會嘲笑他,但如果把他中舉之後的官位放到現代,或許你會比他更激動。這要從科舉制度開始說起,科舉制度始於隋朝,從唐開始逐漸變成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科舉制度剛剛誕生的時候,確實打破了貴族階層的壟斷式官場,給了寒門子弟晉升的渠道。
  • 中年時讀《範進中舉》,發現自己沒有資格嘲笑他
    當我們拋開當時的社會科舉制度和世俗偏見,回歸個體,就會發現,範進在當代無人可以嘲笑,當代人應該為其正名。太陽底下沒有地方可以舉起孩子。正如《鏡花緣》中所說:蓋未入場,何說中;如人事未盡,何說天命。範進很清楚這一點。在嶽父胡屠夫嚴厲粗暴的逼迫下,他不敢當面反駁,但又不卑不亢。他勇敢地為自己辯護,鼓勵自己。"一代宗師說我已經準備好了,"他說。"如果我不進去考驗他,我怎麼能滿足呢?"。自古朝外無舉人,範進也不願做莫須有的"朝外舉人"。範進告訴我們,"不甘心"不是一種錯誤的感覺,而是用"不甘心"度過幾十年的錯誤方式。
  • 範進中舉後為啥瘋了?他的官職放你身上,你也一樣
    範進是誰?我們可能不知其人,但隱約卻聽說過此人之名姓,若將範進與「中舉」二字聯繫在一起,那麼,眼前瞬時豁然開朗了,這不正是中學語文課本上面那個人嗎!語文課本上講了範進什麼事情呢?是說,從前有一個叫做範進的書生,他費勁千辛萬苦考上了秀才,有了資格,又費勁萬苦千辛想要考中舉人,奈何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努力了多年,仍是沒有半點效益。於是,他的老婆以及老婆她爹是看不起他,認為他無用。但有一次,他居然考中了,考中之後,他也就發瘋了,問題來了,範進知道自己中舉了,為何會瘋掉?那個官職有多大呢?
  • 我們只知道範進中舉後瘋了,但你知道他後來升官發財了嗎?
    《範進中舉》這篇文章幾乎是每個版本的語文書裡都有的,以前在課本中課堂上我們都學到了這個故事,但其實我們學到的內容並不是全部的內容,只是節選了部分。我們學的內容裡面,範進後來中了舉人之後是瘋了的,但這並不是範進最終的結局。只是當時課文為了諷刺的含義,只停留在了範進瘋了的地方。
  • 範進是科舉制度的「殉道者」?你可知範進中舉後,當了多大的官
    但事實上,多年名落孫山的打擊,他內心的承受力早已脆弱不堪。多年內心裡的委屈和屈辱,終於在此刻化為烏有。《神童詩》有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平日裡受盡白眼,如今平步青雲,所有人終於在此時要高看他範進一眼,如何不讓人悲喜交加。
  • 範進中舉差點瘋掉,被人嘲笑至今,之後的生活又過得怎麼樣呢?
    範進中舉差點瘋掉,被人嘲笑至今,之後的生活又過得怎麼樣呢?提到「範進中舉」,大家是不陌生的,因為關於範進我們在初中就學過,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內的文章,將範進中舉前的生活,以及中舉後的生活狀態表現的玲離盡致,我們都知道,範進中了舉人之後,因為太過高興就瘋了,後來被他老丈人一巴掌給打醒了。
  • 範進中舉後就瘋了?如果把他中舉後的官職放到現在,不瘋才奇怪
    在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文章,叫做《範進中舉》,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叫範進,說的是範進這個人從小就一直刻苦讀書,每屆的科舉考試都會去參加,但是考了數十載,卻一直都沒有取得半個功名,一直到了範進五十餘歲時才奪得了舉人的稱號。
  • 年少讀《範進中舉》,嘲笑與鄙視,中年再讀,越發感同身受
    《範進中舉》這篇文章是我們上學時學習的一篇課文。第一次學這篇文章時,單純地以為這是一篇對不良社會風氣的諷刺類文章,而對於範進這個虛擬刻畫的人物心中更多是嘲笑和鄙視。
  • 想起了中舉的範進
    > 又到一年高考季,無端想起了終於中舉的範進。《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其中《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通過範進中舉的前前後後,寫了各類人物的表演,真實生動地顯現其真偽、善惡和美醜的本來面目,而且發掘到人物的靈魂深處。《範進中舉》的故事見於小說的第三回,是《儒林外史》中寫得最精彩的片斷。範進的主考官周進,幾十年屢試不第,已經六十多歲了,仍未功遂名就。
  • 範進中舉後瘋了,為何後來官職卻很高?你看看他名字代表啥意思?
    範進,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瘋子,範進中舉,又是諷刺八股取士最犀利的一個故事。他因中舉而瘋,古怪行為惹人嘲笑,儼然一個科舉制度的殉道者,然而這只是被大家熟知的前半段故事,其實後半段故事裡的範進仕途一路高歌猛進,很是順利。
  • 那個中舉後高興瘋了的範進,後來當了多大官?說了你別不信!
    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初中時我們學過一篇叫《範進中舉》的文章,這篇文章出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你只知道範進中舉後高興瘋了,最後被胡屠夫打一巴掌才醒過來,你知不知道範進最後當了多大的官?告訴你,你別不相信。
  • 範進中舉後發瘋,故事並沒有結束,他最後當上了大官!
    範進中舉後發瘋,故事並沒有結束,他最後當上了大官!在明清那個各種各樣的小說紛紜的時代,也出現了一股清流,極具有代表性的是一本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或許,人們對它沒有過多的印象,但其中有一篇故事一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範進中舉的故事。
  • 範進中舉差點瘋掉,被人看樂嘲笑,可你知道範進之後有多氣派嗎?
    中學課本中的《範進中舉》只是節選整部書的其中一回,其實後面的故事情節也很值得讓人推敲,作者把這一回寫得很巧妙。範進的行為而很滑稽。這範進中舉差一點沒有瘋掉,因為此事被人看樂嘲笑,可你知道範進之後又多氣派嗎?
  • 人到中年再讀《範進中舉》,才發現我沒有資格嘲笑他
    當我們拋開當時社會科舉制度與世俗偏見不談,回歸到個體時,會發現——當代無人能嘲笑範進,當代人應為之正名。天下無場外舉子如《鏡花緣》所言:「蓋未進場,如何言中;就如人事未盡,如何言得天命。」範進深知其間道理,他在嶽父胡屠戶的嚴厲粗暴的精神打壓下,雖然沒有膽量當面反駁,但也做到了不卑不亢,並且勇於在自己心中為自己辯護和鼓氣:「宗師說我火候已到,如不進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自古無場外舉人,範進不願做那莫須有的「場外舉人」。範進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不甘心」並不是一種錯誤的感情,錯誤的是帶著一份『不甘心』安然度過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