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後很快富貴起來,沒想到老娘卻因窮極乍富大受刺激,歡喜的痰迷心竅,昏倒在地,請了醫生來當下就說不能治了,可憐老娘挨到黃昏便淹淹歸了西。
範舉人讓丈人胡屠戶拿了幾兩銀子,去請集上庵裡舊日交往的僧官慧敏和尚,操辦請大寺八位僧人來念經,追薦老太太升天。
僧官慧敏拿了銀子,急忙趕往城裡去約眾僧,不巧半路突然遇到自己田莊的佃戶何美之。
何美之問慧敏為何很久不來田莊了,慧敏說因為城裡的大戶張鄉紳想買他田莊的一塊地,卻又不捨得花錢,一直讓下人來跟他扯嘴糾纏,所以才許久不來。
何美之因巴結慧敏,極力邀請慧敏來田莊坐坐。來到田莊進了何美之家,何美之讓媳婦煮了雞,切了火腿,燙了酒,便和慧敏坐著喝起酒。
此時天熱,慧敏走了一身汗,便脫了外衣,裡面上衣敞了懷,腆著個肚子,和何美之大喝大聊。何美之的媳婦也陪在一旁,三個人正說著範府裡老太太的事情。
說的興起時,忽然外面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何美之剛打開門,便一擁而進一群壯漢,一邊三下五除二把和尚剝光綁了,說著「青天白日和尚在屋裡跟女人調情,好個僧官,知法犯法」,一邊連何美之媳婦也一齊綁了,推推搡搡的押著去了縣衙報狀。
和尚暗暗裡叫何美之快去報給範府。
範舉人聽了,急著給母親做佛事,耽誤不得,立即寫了帖子,跟縣令說明了當時的情況。
縣令看了範舉人的帖,馬上差人將和尚放了,讓何美之把媳婦領了回去,把那群抓人的壯漢為首的綁了,要待第二天上堂發落。其餘的人慌了,趕緊去找大戶張鄉紳來給縣令說清。
張鄉紳給縣令寫了帖子求情,說是下面一群光棍不明真相,誤會了和尚。又跟和尚兩邊各在衙門使了幾十兩銀子。縣令早上升堂,罵了幾句,扯了個淡,把人都趕了出去。
第二天僧官慧敏帶著一眾和尚來範府念經,正碰上張鄉紳和周鄉紳穿戴整齊來祭拜。
一個和尚對慧敏說,剛才進去的張鄉紳,他的田莊和你的是鄰居,你們是熟人,為何不去打個招呼?
僧官哼了一聲,回道,張家是什麼好人麼?我前日裡被白白惹上的官司,哪裡是什麼光棍閒漢,明明就是他家的佃戶。因恨我不把地便宜賣給他,便使了個計謀陷害我,想讓我破些財罷。後來縣令要打他的佃戶,他也慌了,腆著個臉去求情,還被縣令說了一頓。
正說著,張、周兩位鄉紳出來,看見僧官,也只得拱拱手走了。
《儒林外史》裡,住茅屋,窮的連飯都吃不飽,餐餐喝稀粥的範進中舉後,儼然一變成了官府和地方鄉紳們爭相交結的對象。
範進中舉後不出兩月,就有各路鄉紳送房送錢,昔日的茅草屋變成了如今的範府。當初曾窮的要賣掉唯一下蛋的老母雞去換米,如今光給老母親辦喪事就要花三百兩銀子。
其實範進考上生員(秀才)時,大家也還看不起他,連他丈人也罵他,說是宗師看他老施捨給他個秀才。
當他想去考舉人找丈人借盤纏,還被胡屠戶罵了個狗血噴頭,讓他不要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安安分分憑著秀才找個館教書就不錯了。
而中了舉人後,親戚鄰裡都紛紛去奉承巴結他,連張鄉紳等這些大戶們也去攀世交、送銀送屋,就因為那時讀書人一旦中了舉人,便有了做官的資格。
而範進後來果然不負眾望,又考上了進士,授職部屬,考選御史,數年後升任山東學道(主管一省的教育科舉),再後來升到正三品通政。
當初小編中學時學《範進中舉》一篇,實實地嘲笑範進中舉歡喜發瘋的樣子,而今再看《儒林外史》正文,想起曾有文友評價說「範進乃古今讀書人的勵志標榜」,現在想來也覺得說的並不為過了。
以前我們總是嘲笑範進,然而自己長大之後才發現自己連範進都不如。至少範進可以幾十年堅持自己的目標,而我們卻好高騖遠心比天高。
我們追求組織生活。卻又沒有範進堅持到底的恆心。然後我們面臨失敗的時候,又只會怨天尤人。
如今看來真的是年少不恥書中人,到老不如書中人,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