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親」帶來幸福的煩惱

2020-12-10 二三裡資訊連雲港

現象 隔代育娃引發家庭矛盾

張穎是個年輕的寶媽,她坦言,因為照顧孩子的方式不同和家人有了很多的矛盾,「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休完產假我就去上班了。剛開始我很感謝我的公婆能幫我照看孩子,但是一年多過去了,我真的有點後悔把兒子交給他們。」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給孩子立了一些規矩,比如不能吃太多零食,不能長時間看電視,要勞逸結合等,孩子的爺爺奶奶不但不幫忙督促孩子,反而和孩子一起想辦法『逃脫監管』。我公公婆婆心疼孩子,什麼都不讓他做,每件事都要代勞,時間久了孩子自主能力非常差,因為爺爺奶奶都是長輩,我也不好直接訓斥,只能好言相勸。」

家住連雲區的周女士家有個5歲的孫女彤彤。彤彤最喜歡吃甜食,可看著妞妞1.2米多的身高和60多斤的體重,彤彤媽媽直發愁,別說零食了,就連飯量也控制,對此周女士非常不贊成。為了讓彤彤吃上心愛的零食,周女士甚至和兒媳打起了「遊擊」。婆媳倆經常為此發生爭執。

無獨有偶。因為孫子皓皓上輔導班的問題,樊老先生也是動不動就會跟兒子吵一架。兒子兒媳婦給皓皓報了英語、繪畫、奧數、跑酷、鋼琴、樂高6個課外班。這讓樊老先生說起就很生氣,在樊老先生看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他堅決不同意接送皓皓上下輔導班。

委屈 帶娃又忙又累還有壓力

今年年初,楊奶奶被兒子一個電話「緊急呼叫」,從老家來到港城帶孫子。原來,楊奶奶的孫子一直由親家母照顧,今年由於親家母生病動了手術,於是,帶孩子的任務就交給了楊奶奶。

楊奶奶每天主要負責買菜、做飯,帶孫子到小區附近的培訓班上課。一開始,楊奶奶感到很不習慣。「沒有朋友,方言也聽不懂,做飯口味又不一樣,真是難為我這個老人家了。」楊奶奶說:「有時,因為生活習慣,還會讓雙方產生嫌隙,感到不小的壓力,產生委屈又無力的感覺。」

58歲的謝女士倒是一臉坦然。謝女士以前熱衷旅遊,還喜歡打打麻將。自從有了孫子,她每天帶孩子、做飯,忙得不可開交。謝女士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我也想開了,兒孫自有兒孫福,我也和兒子、兒媳婦進行了溝通,以後教育就歸他們管,我也就不插手了。」

無獨有偶,今年60歲老陳卻很開明,這得益於老陳曾經是一所小學的校長。老陳說,有了孫子後,他開始關注育兒話題,特別是兒童心理方面的,他不但利用手機微信搜索育兒知識,還跟周圍朋友請教,甚至還買了書。「我的孫子安安,聰明伶俐、活潑開朗。不過,自從媽媽生了一個小妹妹,安安變得亂發脾氣,性格也不那麼活潑了。」為了更好地與孫子輩交流,老陳學了不少新事物,甚至還學會了玩抖音,老陳也經常和兒子兒媳進行有效溝通,讓大家不要忽略安安。如今,一家子其樂融融。

妙招 解決隔代教育需要相互理解

「其實,爺爺奶奶疼愛孫輩之心比兒女都重。」今年66歲的張老先生坦言,孫子輩就是爺爺奶奶的「心頭肉」,也因為這一點,老人容易溺愛孫輩。

「觀念是可以改變的,矛盾也是能夠疏解的。」張老先生認為,作為兒女,不能總認為老人頑固不化,而應該換位思考,在理解老人的心思和疼愛孫輩的良苦用心的同時,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化解矛盾,不能總把責任推到老人身上,責怪老人。

對於如何解決隔代教育出現的問題?市立東方醫院心身醫學科賈健生主任表示,「老人家帶娃從來不是義務,但凡孝順一點的子女,都要懂得老人支援的無私奉獻,所以,我們在抱怨老人帶孩子問題的時候,也要想到他們付出了辛苦的勞動,即使老人哪裡做得不對,也要好好溝通。在帶孩子的問題上,老人儘量做到輔助年輕人帶孩子,父母承擔主要責任,千萬不要以為把孩子扔給老人,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孩子真正的教育責任是在父母身上,而不是老人身上。」

賈健生提醒,「老人在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上難以擺脫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而年輕的父母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比較快,難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在較大差異,此時,就需要兩代人多一些溝通,老年人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也可訂閱些育兒雜誌,或上網學習,接受科學的養育孩子的方法。年輕父母也可以給老人灌輸一些現代教育理論,同時讓老人了解一些教育失敗的例子,讓他們知道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足之處。只有兩方達成共識,才能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引發更多的問題。」

記者手記

愛不是道德綁架,孝順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應該履行的責任,父母應該把對孩子的陪伴與教育放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上,權衡好事業、家庭、教育之間的關係。無論多忙、多累,都應該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做一個細心體悟孩子感受的好父母。

記者 張晶晶

來源:連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隔代親真的幸福丨大寫的羨慕
    隔代親真的幸福丨大寫的羨慕刷短視頻,看到一段溫馨的畫面。一個40多歲的男子回老家,自己80多歲的奶奶拄著拐棍去趕集給他買零食。孫子問道:「奶奶你去幹嘛了?」這一幕真的溫馨和幸福。估計全國的網友都在羨慕這位40多歲的先生,不論他多大,在其奶奶面前,還是一個孩子。還能被奶奶寵幸,奶奶去給買吃的,真是莫大的令人嫉妒呢。曾幾何時,我也感受過。家裡老人只有姥姥,前段時間在家辦公,幾乎隔三差五的就去姥姥家轉一圈。
  • 為什麼會隔代親?
    為什麼小孩子會隔代親呢?小孩子靠父母親都是以教育上規據為主,對小孩子從生活上,學習上都有好多規據,小孩子就不想多和父母親在一起,小孩子與父母親在一起,稍有不聽話就要挨打,靠爺爺奶奶就要輕鬆多了,靠爺爺奶奶想吃什麼,玩什麼東西,看電視都可以,孫子輩靠爺爺奶奶比較舒服,爺爺奶奶對孫子輩是沒有什麼教育責任了,與孫子輩主要是加深感情天倫之樂,儘量不與孫子輩產生不愉快的矛盾。
  • 為什麼會有「隔代親」?過分的隔代溺愛最終害了誰?
    在中國,「隔代親」從古至今都存在,特別是現在更甚。為什麼會存在「隔代親」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1 大背景、大環境造成 在國家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前,家庭子女是比較多的,那時候的爺爺奶奶子女多、孫輩更多,大家庭七八個、十幾個孫輩的大有人在。爺爺奶奶輩同樣「隔代親」,只是由於孫輩太多,把愛平攤了。現在的情景大不一樣,有獨生子女多,好多家庭是四個老人只有一個孫輩的孩子,孩子真是集眾愛於一身啊,物以稀為貴,孩子也是這樣。
  • 有一種愛叫「隔代親」,您家有嗎
    家人們,你們是不是現在正處於「隔代親」的狀態中呢? 所以,「隔代親」是一種正常的人文現象,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態度去看待它。,只有人類會產生「隔代親」的現象,並且中國人為其中的突出者。「隔代親」的孩子相對於其他的孩子更加信任自己的祖輩,對事的思考方式相對趨向祖輩。
  • 「清明節,我想姥姥了」,隔代親對一個孩子的影響
    我們之間的隔代親,甚至一度超乎了我和父母之間的感情。隔代親是一種特殊的親情,小時候,這個人是你的依靠,長大了,她是你的牽掛,等她不在了,是一種心理缺失。只知道姥姥的老年生活並不幸福,她是極其孤獨的。這是一種無能為力、無以回報的親情,它意味著上上代人的無私付出,和孫子外孫無法盡孝道。
  • 隔代親隔代親,孩子愛和爺爺奶奶長輩待一起,真的只是因為喜歡?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俗話說:「過猶則不及」,有這麼一個說法,叫做隔代親,老人對孫子一輩都比較親。很多家庭裡都有這麼一種情況:孩子尤其喜歡老人,現在很多家庭也都是跟老人一起住。老人對孩子都特別親,但讓父母總有親過了頭,又親的也不是地方的感覺。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隔代親」,真是又野又上頭。「隔代親」,就是無條件寵溺有人說,隔代親就是「捧到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有位爺爺,69歲了,做了一輩子木工的他,如今最大的愛好就是給小孫子做玩具。螳螂車,鋼鐵俠,只要是小孫子喜歡的,沒有爺爺做不出來的。
  • 那些被吐槽的「隔代親」,藏著父母的困擾,卻讓人看著看著就哭了
    提到隔代教育,你首先浮現在腦中的是什麼呢?是陳舊的育兒觀,無法辯駁的溺愛,還是媽媽帶與老人帶的孩子在衣著上呈現出來的完全相反的畫風?隔代教育的確給兩輩人之間帶來了不少爭執和困擾,可對作為被寵愛的晚輩來說,當成人之後回頭看時,卻也是記憶裡的「糖」。
  • 隔代親,是家家難念的經
    任何一個有老人參與帶娃的中國家庭,都必然一路經歷著「隔代親」帶來的煩惱。老人對孫輩的溺愛,只能用「不可思議」「嘆為觀止」形容。我們這代,幾乎都在父母「黃金棍下出好人」的腥風血雨中長大。人還是那人,怎麼對待孫輩,就完全變樣了呢?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心聲:孫子想吃零食,吃吃吃,隨便吃;孫女想看動畫片,看看看,盡情看。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隔代親」,真是又野又上頭。「隔代親」,就是無條件寵溺有人說,隔代親就是「捧到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有位網友曾經發帖吐槽說「我惹禍我爸打我,我兒子惹禍我爸還打我……」隔代親,其實就是這樣無條件地寵著,愛著。
  • 隔代教育該怎樣親——青島市職工賦能中心類別群體專屬賦能項目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隨著社會發展以及「二胎時代」的全面到來,「隔代教育」已經成為家庭教育的一種普遍現象。為幫助退休職工們更加科學地教育、關愛下一代,12月2日下午,青島市工人文化宮職工賦能中心走進市南區金湖路街道泰州路社區,為退休職工帶來一場主題為《隔代教育該怎樣「親」?》的專題講座,吸引眾多退休職工參加本次賦能活動。
  • 無論隔代養育,還是親力親為,最大的放心源自對孩子天然的愛
    一、對隔代教育的刻板印象隔代教育是這些年在育兒領域被探討頻繁的話題,多到讓我一度誤以為:隔代教育是現在才新興的「養育模式」。很多負面評價更讓我誤以為:相較於科學育兒,隔代教養代表陳舊的觀念和落後的理念,無法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成長。在我的刻板印象裡,「隔代教育」只不過是現代社會生活和家庭分工條件下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選擇。
  • 無論隔代養育,還是親力親為,記住養育孩子最大的秘訣是愛
    一、對隔代教育的刻板印象隔代教育是這些年在育兒領域被探討頻繁的話題,多到讓我一度誤以為:隔代教育是現在才新興的「養育模式」。很多負面評價更讓我誤以為:相較於科學育兒,隔代教養代表陳舊的觀念和落後的理念,無法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成長。
  • 「隔代親」到底有多親?看完三位爸爸的自述,笑著笑著就落淚了
    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工作太忙,生完寶寶之後,孩子大多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帶大的,老一輩的人寵娃可真的是沒有底線呢,不論孩子想要什麼東西,他們都會滿足,「隔代親」可是真親吶,家長們都感嘆怎麼自己小的時候沒有這待遇呢。「隔代親」到底是種怎樣體驗?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 「隔代親」,真是又野又上頭。有人說,隔代親就是「捧到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有位網友曾經發帖吐槽說「我惹禍我爸打我,我兒子惹禍我爸還打我……」隔代親,其實就是這樣無條件地寵著,愛著。
  • 爺爺躲廚房給孫女碗裡挑肉:隔代親,到底有多親?
    近日,成都一位網友分享的一段視頻,又一次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隔代親。這名網友表示,當天準備吃飯的時候,爺爺一直躲在廚房裡不出來。她因為好奇,便悄悄跑去廚房看,正巧發現爺爺正在給她的碗裡挑肉。看到爺爺一臉慈愛的為孫女「加餐」,不少網友都動情地說:「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一碗飯!」是啊,老人總會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看到好吃的、好玩的,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
  • 「隔代親」到底有多親?撲面而來的喜感,笑著笑著就哭了
    導讀:「隔代親」到底有多親?撲面而來的喜感,笑著笑著就哭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隔代親」到底有多親?撲面而來的喜感,笑著笑著就哭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老人帶孩子隔代親,但不能親過了頭
    老人對孫子一輩都比較親,叫隔代親。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跟老人一起住。老人對孩子都特別親,但讓父母總有親過了頭,又親的也不是地方的感覺,有以下表現:【縱容讓孩子看手機】:孩子喜歡看手機玩遊戲總結:隔代親不可怕,怕的是親過了頭,親的不加理性。父母跟老人應該多溝通,我相信只要跟老人好好溝通,在育兒道路上一家人也會其樂融融。謝謝關注,編輯/育兒圓博園,歡迎評論留言。
  • 隔代教育總遭吐槽?學會「規則驅使」很有效,解決隔代養育大煩惱
    但是最後都會發現隔代教育的壞處可能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影響,它所帶來的弊端其實是很難完全規避的。隔代教育帶來弊端多,稍不注意就讓孩子養成壞習慣但是完全擯棄隔代教育也是不科學的,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利用隔代教育呢?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規則驅使」。
  • 我有幸福家 | 隔代教育的幸福生活
    我有幸福家 | 隔代教育的幸福生活 2020-08-11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