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2018年財務數據「亮瞎眼」 許家印堅信造車必定成功

2021-01-11 和訊網

3月26日下午,中國恆大披露2018年年報。2018年營業收入4662億元,同比增長49.9%;核心業務利潤783億元,同比增長93.3%;股東應佔利潤374億元,同比增長53.4%;實現合約銷售5513億元,同比增長10.1%。截至2018年底,中國恆大總資產1.88萬億,淨資產3086億元,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73.7%,土地儲備3.03億平方米。

隨即,中國恆大在香港召開業績發布會,董事會主席許家印、總裁夏海鈞、財務長潘大榮出席。

夏海鈞在介紹財務數據時表示,從近5年的各項指標來看,公司實現了快速、穩步的發展。財務亮眼,許家印在發布會現場心情不錯,興致高昂地回答媒體記者的提問,大談恆大的多元化布局,還不時輔以肢體動作配合。

現場第一個問題即與利潤有關,夏海鈞表示,恆大取得高額利潤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超前的土地儲備戰略,3億多平米的土地儲備,1685元的樓面單價是創造利潤的基礎;二是強調規模效益,單個項目體量大,通過標準化運營模式降低成本;三是2017年提前還清了永續債,利潤不再被侵蝕。

許家印補充說,利潤大增的原因還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大幅下降,越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就能越凸顯恆大的功底。

恆大為什麼進行多元化布局?為什麼造車?有哪些優勢?許家印也給予了解答。

「恆大在9年前就開始對公司未來發展、多元化產業進行大量調研。我們先進入了旅遊產業,接下來進入大健康產業,最新又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並且決心和投入力度都比較大。」許家印說,「多元化的布局不是情緒化的決定,不是夜裡睡不著,明天就決定布局新能源汽車了,都是基於大量的調研(才做出的決定)。」

許家印稱,恆大在產業選擇上,一定是非常大的產業,於是進入了旅遊、大健康,這都是可以做成萬億企業的產業。

為什麼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許家印回答,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大方向已經非常清楚,歐洲許多國家對禁售燃油車都有了明確時間表,未來市場是非常巨大的。許家印堅信恆大造車一定會成功。許家印說,既然選定新能源汽車這一大的戰略市場,就一定要做好企業,必須做到產品品質世界一流,生產基地、生產線必須是世界最先進的,廠房要由世界級的建築大師建造,打造地標建築。

恆大的做法是收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斥資9.3億美元收購NEVS51%股權,NEVS曾於2012年收購瑞典傳奇品牌薩博汽車,恆大由此獲得整車製造能力;入主卡耐公司,獲得日本頂尖技術,擁有行業前三的動力電池產能;入主荷蘭e-Traction,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已達到量產並在國際廣泛應用;入股廣匯集團,打通銷售渠道。

許家印信心充足,其笑著說:「我幹了十年的車間主任,也算是製造業的央企出來的,當時舞鋼是冶金部的直屬企業。」

夏海鈞在現場介紹,恆大完成布局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力爭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恆大新能源汽車天津基地計劃今年6月份全面投產。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曝光,恆大造車全面提速
    「我堅信,在所有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拼搏下,我們一定能打造出享譽全世界的品牌,一定能實現到2025年產銷100萬輛、2035年產銷500萬輛的宏偉目標!」日前,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上海視察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期間,再次展露了其造車「野心」。
  • 恆大造車狂想曲:人人見,人人哇?
    直到許家印砸下真金白銀,並對造車業務親力親為,這種疑慮才在內部漸漸消弭。許家印自己也承認,過去做地產的恆大要造車,要人沒人,要技術沒技術,要經驗沒經驗,要製造基地沒製造基地,「什麼都沒有,一窮二白」。跟動輒擁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行業龍頭相比,「簡直相差十萬八千裡」。
  • 恆大造車與特斯拉有什麼不同?
    但在造車這件事上,許家印卻另闢蹊徑,硬生生的用資本堆出來一條別人不敢走,也走不了的路,而這也成為了恆大造車或許能夠靠譜的原因所在。恆大造車,背後是天津國能收購的瑞典薩博,而薩博是個很固執的企業,造車技術不錯,還有一個叫鳳凰平臺的整車研發軟體,可以完全正向的進行乘用車的開發,也就是從概念圖到實車。
  • 從這份密集行程單,看「造車勞模」許家印的誠心、決心和信心
    縱觀恆大造車之路,從戰略落子到大步邁進僅約一年,就已成為行業領跑者,而許家印造車的「誠心、決心、信心」就是最好的注釋。不僅一舉構建了頂級技術壁壘、形成了自主研發的驅動內核,更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恆大的造車決心。
  • 號外|恆大2018年營收利潤雙豐收 許家印:要做就做大
    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業績會上表示,恆大做事的風格,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具體來看,2018年恆大毛利為1689.5億元,較2017年增長50.5%;毛利率為36.2%,上升0.1個百分點;2018年錄得合約銷售額為5513.4億元,較2017年增長10.1%;合約銷售面積5243.5萬平方米,較2017年增長4.2%;合約銷售均價每平方米10515元,較2017年增長5.6%。
  • 恆馳六車齊發:許家印造車「快、準、狠」
    按照傳統的路數,車企普遍採用慢節奏打法,一年能推出一款全新車型,算是比較正常的節奏。而恆大汽車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甚至顛覆了汽車產業!幾天後,許家印視察恆大汽車生產基地的視頻強勢刷屏,恆大汽車上海、廣州生產基地也首次曝光。
  • 「造車勞模」許家印的「48小時」:赴日考察六大零部件企業 為恆馳...
    短短一年時間,從汽車行業的新玩家,到新能源之巔的角逐者,恆大正一步步實現換道超車。有人說,因為它是恆大,技術、人才、資金三張造車底牌,統統握於手中。今年以來,許家印已累計出國8次,跨越7國18城,飛行時長超160小時,總行程12萬公裡。這位「造車勞模」用「行程單」詮釋了恆大「3-5年成為世界規模大、實力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決心。
  • 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首曝光,恆大造車或將全面提速
    昨天,一段30秒的恆馳1路跑視頻刷爆了朋友圈,讓恆大造車再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恆馳1   今天上午,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更是直接從深圳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馬不停蹄地趕赴上海視察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看望一線的科研專家團隊。
  • 許家印亮劍:解密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
    值得注意的是,在許家印視察之前,恆大汽車剛透露了其造車的最新進展,並發布了旗下恆馳1在生產基地實車路跑的視頻。12月8日,許家印又視察了位於上海市松江區的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並公布了其組織架構與人才團隊。顯然,這是恆大汽車的一次進擊。
  • 再度收購頂尖車企,誰說許家印造車不是認真的?!
    在與FF「和平分手」之後,許家印和恆大並未放棄自己的「造車夢」。1月15日,恆大健康發布公告,恆大集團以9.3億美元成功併購總部位於瑞典的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並獲得多數董事席位。這意味著,即使「失去了」FF,許家印和恆大的造車之路一如既往,對於高科技的熱衷也依舊如故。經過這件事,恐怕不會再有人懷疑恆大造車的誠意,也不會再有人質疑恆大進軍高科技的決心。
  • 多管齊下,恆大背後的造車哲學
    近日恆大造車利好消息頻出:兩大研究院先後露出''真容''、恆馳1內飾、路跑視頻曝光,造車多管齊下,讓人不禁感慨恆大造車的速度''有點野''!其背後的造車哲學同樣令人反思!Part1 人才為本: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恆大''攬才''速度之快,規模之大,足以讓絕大多數的業內人士虎軀一震。這也反應了恆大造車的重要哲學:人才為本!
  • 恆馳1路跑官宣,恆大造車翻開底牌
    從2019年開始造車,到實現路跑,恆大僅用了兩年時間。而隨著恆馳的成功路跑,意味著恆大新能源車離成功又近了一步。「恆大速度」的背後,是其技術實力和研發能力的綜合體現,如今的恆大汽車,在技術、品質、成本、量產、渠道等方面打通產業鏈,並構築起了「護城河」。「用資金換技術,用技術換時間。」技術和人才是恆大汽車的底氣所在。
  • 恆大的造車野心:六車齊發,新能源汽車市場重新洗牌
    但許多人不禁要問,恆大跨界造車,底氣何在?01高舉高打的造車路答案或應了那句:要成江海,先積小流。對跨界造車新勢力恆大而言,則是要從點滴入手,一步步整合汽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銷售服務的全產業鏈條。2019年,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親赴歐美日,最終促成恆大與全球15位頂級造型設計大師的戰略合作,為恆馳注入最強「顏值基因」。此次亮相的6款車,分別出自享譽全球的設計大師Anders Warming、Michael Robinson和丸山公顧之手。
  • 盤點2018關鍵詞之「跨界」:被賈躍亭爽約也阻止不了許家印的造車夢...
    通過一系列併購,恆大已經基本構建了新能源車從電池、生產以及銷售的產業鏈「閉環」。而在經歷了與賈躍亭和FF的各種糾葛後,恆大的跨界造車之旅終於正式啟程。入主FF糾紛不斷 恆大終獲南沙土地恆大的造車之旅是從收購賈躍亭的FF開始的。
  • 「造車勞模」許家印到底有多拼?一張圖為你揭曉答案
    「造車勞模」許家印為實現造車夢親力親為、毫不鬆懈,而出國考察洽談合作,他更是一馬當先。德國當地時間 10 月 23 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一行再次來到德國,先後考察了世界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巴斯夫集團(BASF)、蒂森克虜伯集團(thyssenkrupp)總部。
  • 前有恆大造車,現有萬科養豬,房企巨頭為何不能踏實賣房?
    除了計劃養豬的萬科,恆大斥巨資造車、碧桂園涉足機器人行業、融創深入文旅產業,國內頭部房企中,已沒有單純定位地產開發的巨頭。據克而瑞的數據統計,TOP30的房企中有70%發布過多元化戰略,TOP100的房企則有97%布局了多元化業務。
  • 土豪恆大造車荒誕,「野蠻人」姚振華的寶能汽車靠譜嗎?
    日前,某財經類媒體的一篇《恆大造車的荒誕故事》,快速在汽車圈刷屏,並引發業界內外廣泛熱議。 該文結合公開資料、實地探訪、多位恆大汽車在職/離職工程師,以及一些接近恆大內部的知情人士「爆料」等信息,指出了恆大許家印造車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諸如「倒序造車」、「廣撒網」、「合同程序不嚴謹」等諸多弊病。
  • 一張圖告訴你,「造車勞模」許家印到底有多拼
    來源:紅刊財經「8次出國、橫跨歐亞大陸、7個國家、18個城市,總行程12萬公裡……」在看到「勞模」許家印的行程單後,你才能深刻體會到恆大造車的決心之大、執行力之強。許家印一行參觀考察株式會社電裝總部許家印一行與豐田紡織高管會談許家印一行與捷太格特高管合影歐洲的緊密行程剛一結束,許家印就率高管直接奔赴日本名古屋和東京,兩天時間內先後考察了電裝、豐田紡織、捷太格特、日立、佛吉亞歌樂電子、馬瑞利等六大世界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
  • 恆大造車加速度!動作頻頻引關注
    在新能源車迎來新機遇的當下,造車新勢力層出不窮,換道超車的恆大,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造車的路上堪稱締造了傳奇。最近強勢霸屏熱搜的恆大造車再次迎來新進展,上演了一場"造車加速度"。有顏有料 超豪華內飾曝光近日,恆大汽車正式發布恆馳1路跑官方視頻。
  • 無懼質疑 恆大造車拼硬實力
    這兩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快速冒出的恆大汽車也正經歷成長的煩惱。質疑者認為,造車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跨界者恆大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甚至開始懷疑恆大造車的動機。不過,恆大不是弱者,選擇用硬實力說話。擁核心技術、人才 掌握主動權造車最核心的是技術與人才,恆大雖是跨界造車,但也深諳此道。2019年,恆大創造性地採取「資金換技術、技術換時間」的策略,通過大手筆的併購與整合,恆大在3.0底盤構架、整車研發製造、動力總成、輪轂電機等多個方面,迅速擁有了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