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聯盟大學每年錄取的學生中25%來自於私立高中,60-70%來自於公立高中(剩下來自教會高中或自學高中課程)。因為公立高中的總體人數遠遠超過私立高中,所以按人數比例算下來,私立與公立高中畢業生進入藤校的機率是不相上下的。
很多人認為在美國只有私立高中才能培養出頂級名校學生,在某些刻意片面宣傳下美國公立教育體系下的所謂「快樂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遠遠不及中國教育體內的畢業生,別的不比,單說考試成績就是考不過。 如果你真的這樣認為那麼就是把美國教育界的官員,學者,管理和工作人都當傻子了,今天帶大家了解一下美國的公立高中系統是否是所謂的「傻子」養成系統。
在很多年前,私校畢業生是會比公立學校學生更加容易被頂尖大學錄取的,那時候私校校長是可以直接給頂尖大學校長打電話在一起商量一名畢業生的未來學習安排的。想像一位頭髮灰白的白人高中校長坐在自己的皮椅上對電話另外一頭說:「小張絕對是上哈佛的材料,就像他爸爸和他爺爺一樣也都是在哈佛讀的書。」絕大多數美國頂尖私立大學都很注重「家族傳奇(family legacy)」,因為傳承有序的同一家族校友對曾經就讀大學會更加忠誠,有更高的可能性會捐贈更多的錢給學校。
隨著美國這些年社會觀念進步和改革,很多大學在招生的時候會弱化學生的家庭背景,從而著重考察學的學術能力。大學招生官不會因為學生高中有名就對他刮目相看。美國大學招生官有各自所負責的片區和高中,他們非常清楚這些學校的課程設置。 在錄取學生後需要向學校報備錄取學生的學術數據,即使學生來自一所以「嚴格教學」出名的私立院校,招生官也不會為了他而破例降低錄取標準。大學考慮的是學生會給學校帶來什麼,並錄取這個學生而不是學生的高中。
那美國公立高中的真實畢業大學錄取是什麼樣子的?
作為一名住在美國郊區,過著中產階級或中上階級生活的高中生。他所在的郊區公立高中名聲很好,提供了20-25門大學預修課程,包括AP計算機科學和大量的自然科學,社會研究與外語課程供學生選修。 學校的平均SAT考試分數在1000-1100之間。 畢業班學習成績前10%的學生很多會選擇一些提供高額獎學金的公立大學,同時也會申請一些競爭較為激烈的私立大學。 去年的畢業生代表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了,今年的畢業生代表去了全美排名第28——公立大學排名第四的維吉尼亞大學。這就是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寫照。
俗話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公立學校的標準化考試中取得高分數會幫助學生脫穎而出,同樣的成績在私立高中很可能只是第二,第三梯隊的學生,但是在公立高中卻會變成老師眼中的明星學生。作為老師眼中的「大紅人」,不但能從老師那裡獲得額外的關注,還可以把學校排名加入到申請材料包中。 像許多最頂尖的美國大學都從排名前10%招收大一新生。例如,全美文理學院排名前三的斯沃斯莫爾學院,90%的大一學生成績排在前10%;麻省理工學院,這一數字是97%。 大多數私立高中選擇不提交排名信息來繞過這一問題,但這些前10%學生在申請時還是會被排在同屬於一所私立高中的同學前面。
相比之下,公立學校的學生在申請過程中面對的內部競爭要少很多。如果杜克大學是你的夢想學校,而你的標準化考試成績又很優秀,那麼你基本就不用像私立高中的學生一樣要通過其他辦法超過自己的同學從而被錄取。
學生在公立高中內的競爭要小很多,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意味著你的孩子將有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之外探索他們的愛好,更好的平衡學業和生活。豐富的課外生活將使得他們的申請文書變得更真實生動。
最後,公立高中是免費的,只要學生家庭居住在高中範圍之內就可以入校就讀。那麼就有人問了,那豈不是要買學區房?第一,租房子也可以,學校的要求是在學校片區內」居住」,並不是在片區內「擁有房產」。第二,如果在國內能通過買房或租房的方式讓自己孩子進入諸如:人大附,華二附中,成都七中,鎮海中學等中國頂尖公立高中的話,你覺得家長會需要花多少錢才能買到房子? 而很多頂尖美國公立高中片區內的獨棟別墅房產也不過「才」相當於一套黃浦區的一室一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