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藤校&美國精英院校,他們靠的不是成績而是...

2021-02-08 CrazyAlevel

進名校讀本科,是很多高中生and家長們的共同最高理想。

目標鎖定Ivy League以及美國精英院校的家庭數量相當之高,但這樣的頂尖名校申請競爭也是十分殘酷的。

 

近年來,美國頂級大學錄取率降已經到了5%– 20%。首輪篩選中,招生官大概只需要2分鐘來決定是否拒掉一個申請者。


藤校也接受A-level成績申請,要求不算高2019藤校招生放榜,哈佛錄取率已連降5年!,可是成績只是個基本門檻,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後面。

 

So, 哈佛、斯坦福、耶魯、哥倫比亞、普林斯頓這樣的常春藤名校招生到底看重什麼?

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進常春藤沒有明確的秘訣。

 

不過一些成功申請者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和建議,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有意思的數據吧~

 

耶魯大學招生主任Jeremiah Quinan曾表示-「我們尋找的是有熱情和公民參與度很高的學生」。哈佛招生官Richard Weissbourd也是類似的觀點。

 

藤校想要的是那種,對學校社區很有熱情、很有興趣,對一個學科、愛好或其他方面真正感興趣的學生。

 

絕大多數學生其實過猶不及了,essay裡用了太多的陳詞濫調。有改變遊戲規則的能力,對學習有熱情有想法,並且能為社區和公眾做出貢獻,是藤校的理想招生標準。

 

這位哈佛招生官表示,學太多AP課程、參加太多社團、活動,會讓學生很疲憊喪失目標。他繼續解釋,選擇幾門課程、2-3項課外活動,並且說說為什麼這些東西對你很重要,就夠了。一長串的課外活動名單,招生部並不看好。哈佛的建議是,鼓勵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並且堅持9-12個月最好。短期的活動,就算是海外經驗,對申請也沒太大用處。所以,在同一城市或同一國家長期堅持一做一些事情或活動,會給申請加分。

 

實際上,不光是耶魯和哈佛,85%的美國名校招生政策中都會強調community involvement。

 

成長&潛力

興趣&活動

特點&性格

對社區&同齡人的貢獻

創造性&反思能力

2013年,斯坦福拒絕了69% SAT成績超高的申請者。斯坦福表示相比高分學生,他們更喜歡擁有領導能力、多項課外活動和義工經驗的人。

戴維森學院是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一所頂級文理學院,每年錄取率剛過20%。他們曾經錄取過一位ACT成績25(ACT滿分36)、其他成績和課外活動也平平無奇的同學,因為在她的PS和推薦信中發現了不一樣的亮點。這個女生由單身母親撫養,有個6歲的弟弟,媽媽出去工作賺錢維持生活的時候,她會負責照顧弟弟(做晚飯,哄弟弟睡覺)。

 

招生官表示,她的成熟、堅強、獨立,讓學校沒有理由拒絕她的申請。

 

UNC曾錄取過一位來自鄉下ACT成績22的男生,他的各項成績幾乎墊底,但是他的進步是特別明顯的。因為這位同學原來來自不講英語的移民家庭,每周他都要用30個小時花在做翻譯幫家裡打理生意,甚至包括跑銀行手續。

 

推薦信裡表示:「他需要一個通向未來的橋梁」。

 

藤校招生官告訴大家,很多學生只專注於申請這件事,而實際上應該更注重教育和生活。很多申請者表示對藤校生活很嚮往,但卻沒說畢業後能利用學校的資源做些什麼。

 

 Jessica Yeager,哈佛和MIT畢業,曾獲得哈佛、耶魯、斯坦福、康奈爾、哥倫比亞錄取。

 

Allen Cheng,哈佛大學畢業,SAT(2004年1600,2014年2400)和ACT都考到很高的成績。


這兩位哈佛校友給出了非常實用的藤校申請建議。

 

參與並表現出興趣:作為藤校申請者,必須要展現出真正的熱情,並參與其中。深入研究,通過電話或Skype跟教授和招生官互動,如果可以的話參觀校園。之後在essay中分享這些信息,不要表現冷淡。

 

深入研究與反思:你需要時間考慮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大學經歷,縮小選校範圍。你要能適應學校,學校也能適應你。

 

儘早開始別拖延:查校、寫PS和essay都很費時間,打磨出一篇好的essay更是可能需要數月。匆匆忙忙趕出來的essay被拒的機率可想而知。


過猶不及,興趣在精不在多:學10門AP課程,一周參加15個club、5項運動、還要在社區做幾個小時義工,對申請來說沒有意義。相反,你應該專注於自己真正關心的幾個興趣,別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產生影響,展示你的潛力:所有藤校都想要下一個歐巴馬、下一個蓋茨、下一個扎克伯格。他們想要未來的領導,有遠見,能改變遊戲規則,創造更高價值的人。那麼高中時創建非盈利社團、網絡大V,寫過書、組織過活動或慈善捐贈、支教、開發手機app,會給申請加分很多。

 

明顯突出的優勢:光說自己多厲害沒用,你得拿出事實證明。Essay需要說明自己優秀在哪,具體化和量化你取得的成就。除了全面發展,必須有一個自己特別突出的優勢,可以是獲得某個學科的國家或國際獎項,比如奧賽一類。

招生網站上的「可選」其實是「必選」:如果申請頁面給出essay或test是「optional」,那麼你需要考,而且要考到很好的成績。跳過這樣「optional」建議,是不明智的。

 

多加練習:無論是標準化考試、英語語言水平考試、還是面試,都需要多加練習,才能獲得滿意的成績。

 

怎麼才能進藤校?可不是只有高分就行的哦,小夥伴們這下心裡有數了嗎?

聲明:本文為CrazyAlevel原創,抄襲必究。


英國初高中課程輔導全面開班

🔥🔥🔥

愛德思/OCR/AQA/CIE

數學/物理/化學/經濟/生物/英語

商務/會計/地理

GCSE/IGCSE/A-Level輔導

保A班/同步輔導班/考前衝刺班

小班/1V1授課

 

PS

我們還有每周免費答疑和全年輔導課程!


戳閱讀原文求試聽或加主頁君微信alevelxuexi詳細諮詢

 點擊「閱讀原文」解決A-Level一切問題

相關焦點

  • 美國藤校那些謠言,你被騙過嗎?
    最近經常有小夥伴問:「藤校的申請不是全美最難的嗎?ta為什麼就能收到這麼多offer?」或者「藤校更看中標化還是體育成績?」 這些問題,其實很多都源於大家對於藤校的誤解。關於藤校的謠言,你中了幾個呢?一、標化優先?
  • 誰能進藤校?
    藤校申請是一個浩大的,多年的培養計劃,需要孩子首先沒有短板,其次有絕對耀眼的多項特長,社區服務,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長期樂觀的規劃。美國厚仁教育的前顧問,獲得所有常青藤錄取的Michael Suckow曾經說過,前三十名的大學在找精英,而常青藤學校是在找未來的總統。
  • 中國家庭最大的冒險不是送娃出國, 而是對藤校的神化與迷戀!
    利用IRS數據分析大學對美國社會流動性的影響,他的團隊發現:在美國上超精英大學的學生成年後變得非常富有。  那些從超級精英大學畢業的學生(常春藤盟校加上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杜克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有1/5的機會在30歲左右前躋身財富前1%,年收入超過630,000美元。
  • 中國家庭最大的冒險不是送娃出國,而是對藤校的神化與迷戀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非藤校不可嗎?我們送孩子去讀大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超精英大學的「錢途」 首先,中國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讀「藤校「到底有沒有「錢」途? 上流階層的排位遊戲 又一個問題來了:你的孩子適合去藤校嗎?你了解美國白人精英階層的遊戲規則嗎?
  • 用託福成績申請美國藤校的人都是高分狂魔!
    美國藤校託福成績是很多留美學生申請材料的關鍵,目前有很多把目標定位在美國藤校的同學還不是很了解美國藤校託福的成績,小編再次只能說用託福成績申請美國藤校的人都是高分狂魔!從圖上看出,申請藤校的中國學生的託福成績,集中在100-106分,而且託福越低,被拒的概率越高,低託福逆襲常春藤的例子比較少。託福在102分及以下時,被拒的人幾乎都比錄取的人多,但託福大於102分時,錄取的人幾乎都比被拒的人多。
  • 常青藤盟校的五大迷思
    從近期的哈佛大學錄取醜聞中,我們可以看出那些有錢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進入精英院校學習,做了多麼過分的事情。在耶魯大學的一起醜聞中,一名女孩的家長斥資120萬美元製作了一份虛假運動員檔案,將他們的女兒「打造」成一名「足球明星」。為什麼無論是那些通過正規途徑申請,還是通過違規操作進入常青藤盟校的學生,都這麼想被錄取?
  • 博實樂英國上「牛劍」,美國進「藤校」
    「藤校」的卓越!成立首年,常春藤+項目學生成功取得美國TOP3學校的突破。2018屆25%學生獲美國TOP10名校錄取,近60%獲美國TOP20名校錄取,逾90%獲美國TOP30名校錄取。美國「藤校」錄取率低至1%博實樂Offer為何不減反增?
  • 推娃進藤校,算成功嗎?
    我忽然就不厚道地想,他的父母是不是也會說,送你進藤校讀哈佛,就是讓你在海角天涯開個小診所?某天,我問一位媽媽:你說我們一定得把孩子推到藤校麼?那位媽媽堅定的說:你說笑話吧?我舍了五十萬年薪,和雙保姆伺候的生活,夫妻分居,來這裡每年交幾十萬的學費,修車搬水刷牆練成女漢子,不進藤校圖啥?
  • 「我把孩子送進了藤校,卻葬送了他的一生」
    是很多家庭執著於藤校的主要原因。因為在他們眼中,只要拿下常青藤,就意味著能夠接受美國最優秀的精英教育,接觸到最優質的社會資源,背靠實力雄厚的校友會,實現階級的跨越,直接進入上流社會。這確實不假,根據美國權威薪酬調查機構PayScale的數據顯示,藤校畢業生的薪水是非常可觀的。
  • 美國「最佳大學劇院」排名,看藤校精英們如何「追劇」
    在其主頁評分中,經204人評價,藝術中心獲得了平均4.5/5分的好成績。艾薩卡學院艾薩卡學院主劇院(Main Stage Theater)舞臺雖小,但氛圍不減。但是要注意,艾薩卡學院並非為戲劇學院,也不是藝術學院,而是文理學院,在2019年US News 排名美國北部地區第9名。
  • 閒聊美國教育體系之三——藤校與教育思維
    尤其是網上有關爬藤的文章多如牛毛,但幾乎都是以個案為例子,從技術層面入手講解藤校錄取的遊戲規則,而且著重結果,說法各異,這種複雜性更是讓華人父母憂心忡忡。我們這篇文章將拋棄藤校追逐的功利性和技術性手段,從教育與思維的角度談談為什麼要爬藤。我以我原先居住過的小區中的華人孩子們為例,把他們爬藤的經歷作為這個群體進行分析並檢討爬藤思維理念的發展。
  • 同樣被8大藤校瘋搶的兩個學霸, 從小接受的卻是「截然相反」的家庭教育...
    然而,每年總有那麼幾個非凡的大學霸,能一口氣包攬八所藤校的全部錄取,成為藤校們爭相招徠的對象。一旦這樣的孩子出現,在主流媒體上都會引發不小的轟動。美國少年馬丁和克瓦斯,就曾是這樣兩個被藤校爭搶、被媒體追逐的學子。可在概念不同、路徑不同的教育方法下,兩個孩子都取得了學業成功,而且目標清晰,充滿理想與熱情。
  • 如何從藤校錄取規則背後的歷史和真相,理性看待「爬藤」高昂代價?
    至於理工科類,不是說藤校很差,但能和藤校相提並論的學校實在太多了。另外,如果你以為所有的藤校都是私立學校,那麼你又錯了。康奈爾大學就是一個例外。儘管它是一所常春藤盟校,是一所私立學校,但它的一些學院從紐約州獲得資助,所以有時被稱為州立合同大學。
  • CNBC:疫情年美國本科申請變容易,但藤校仍難進
    美國公立學校和私立藤校的錄取率都有什麼變化?有沒有彎道超車的可能呢?對此,CNBC(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在近期發布了一篇名為《疫情讓申請大學變得容易,但藤校仍然難進》的文章,對此做出了具體解析。大學擴招:為了確保明年的課程,大學可以招收更多的學生,而不是更少。頂尖大學申請難度不降:生源選擇多的學校(如哈佛等藤校)將保持一如既往的競爭力。文章全文好像進入一所頂級大學還不夠困難,新冠疫情帶來了新的挑戰。
  • 矽谷和科技巨頭最偏愛的30所美國大學!藤校不再是標配!
    最終,Collegetransitions公布了兩份對STEM專業極具選校參考意義的2021「科技名企」最青睞的美國大學榜單。其中,第一份榜單,以11家科技巨頭招收的本科畢業生數量依次遞減進行排名;第二份榜單將學校規模納入排名參考,防止因學校規模小,輸送到科技公司人才數量相對少些而導致排名靠後的情況發生。因此,第二份榜單更具參考價值。
  • 他們被8大藤校爭搶,引發媒體轟動!揭秘名校孩子的家長該怎麼當
    哪怕只拿到其中一所院校的offer,都足夠樂上個好幾天了。然而,每年總有那麼幾個不似凡人的大學霸,能一口氣包圓八所藤校的全部錄取,成為藤校們爭相招徠的對象。一旦這樣的孩子出現,在主流媒體上都會引發不小的轟動。
  •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竟不是美國精英階層的首選!看看你的夢校被...
    也許正是這樣的原因,《紐約時報》對美國大學進行了分析和排名,總結出了50所最受精英階層歡迎的大學,但結果卻大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最受精英階層認可的大學前10裡,完全找不到藤校的影子,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在排名中比較靠後。
  •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大」,所有藤校的申請秘訣他們都知道!
    為什麼他能被藤校錄取,而且還不止一所呢?如果學生的夢校是美國綜合類大學,甚至是像哈佛這樣的藤校。張老師首先做的就是細緻有效的院校調研。比如,當時在得知「大滿貫」Y同學的夢校是哈佛大學時,張老師覺得信心十足, 但又知道不能驕傲鬆懈。
  • 美國私立公立高中之爭,到底誰最「能」進藤校
    因為公立高中的總體人數遠遠超過私立高中,所以按人數比例算下來,私立與公立高中畢業生進入藤校的機率是不相上下的。很多人認為在美國只有私立高中才能培養出頂級名校學生,在某些刻意片面宣傳下美國公立教育體系下的所謂「快樂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遠遠不及中國教育體內的畢業生,別的不比,單說考試成績就是考不過。
  • 美國私立公立高中之爭,到底誰最能進藤校
    因為公立高中的總體人數遠遠超過私立高中,所以按人數比例算下來,私立與公立高中畢業生進入藤校的機率是不相上下的。 很多人認為在美國只有私立高中才能培養出頂級名校學生,在某些刻意片面宣傳下美國公立教育體系下的所謂「快樂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遠遠不及中國教育體內的畢業生,別的不比,單說考試成績就是考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