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幼兒園,家長比孩子更焦慮?太不可取,擺脫妙招助力爸媽成長

2020-12-22 小天寶大玉兒

相信很多爸爸媽媽都在影視作品中或者是實際生活裡看到過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與爸爸媽媽不忍分離的場面。一部分爸爸媽媽選擇佛系對待,認為孩子上學接觸新事物是遲早的事,不用太惆悵。但是我想,更多的爸爸媽媽對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充滿了焦慮。

就像朋友一樣,孩子明年才上幼兒園,現在就已經開始給孩子規劃上了。天天告訴孩子到幼兒園了要注意什麼什麼,還託朋友親戚打聽明年是哪個老師帶孩子,能不能分到一個好一點的班級裡邊。結果孩子天天也擔憂,朋友自己也整晚整晚愁得睡不著覺。

其實,朋友的這種焦慮完全是沒必要的。因為無端的焦慮並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反而會把這種焦慮帶到家中,帶到生活中,讓孩子也變得和自己一樣焦慮。為什麼這麼說呢?

01 爸爸媽媽為什麼會感到焦慮

在回答剛才那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焦慮的爸爸媽媽他們內心的真實活動吧!爸爸媽媽之所以焦慮,無非下邊這兩種原因。

第一是爸爸媽媽分不清關心和焦慮的區別。

爸爸媽媽從孩子出生的時候起就為孩子規劃未來,對孩子更是關愛有加。從孩子的奶粉、尿不溼到大了之後的衣服、玩具等等,爸爸媽媽們都花了不少的心思。關心孩子是人之常情,每個爸爸媽媽都會這樣。但是明智的家長是明白什麼時候應該關心,什麼時候不應該關心的。

就拿上幼兒園這件事情來說,有些爸爸媽媽則認為上幼兒園是對孩子的一種鍛鍊,包括語言溝通能力以及自理能力等等。如果爸爸媽媽過分關心,反而不利於孩子這些能力的發展。因此,這些爸爸媽媽就選擇用佛系的態度對待。

但是那些總是焦慮的爸爸媽媽則認為自己的焦慮是對孩子的一種關心,認為關心的越多,孩子越可以健康成長。但是實際情況卻是恰恰相反。

第二就是爸爸媽媽控制欲過強。

就像是《中毒的父母》這本書裡寫到的,爸爸媽媽們所有的安全感其實都來自於對自己孩子的絕對控制。因為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爸爸媽媽們的呵護和關愛,沒有父母的幫助根本無法生存。這就強化了爸爸媽媽的控制欲,讓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永遠需要自己的。

這種控制欲到了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體現得尤為強烈。因為之前孩子每天都在家裡,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爸爸媽媽可以看得到。不過等到上了幼兒園以後,爸爸媽媽沒辦法時時刻刻的都像原來一樣「監視」自己的孩子。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的控制欲就讓他們不得不胡思亂想,不得不開始為孩子擔憂。久而久之,這種擔憂就變成了焦慮。

02 父母焦慮,危害多多

爸爸媽媽焦慮是正常狀況,因為畢竟上幼兒園是孩子離開自己的第一步。但是,爸爸媽媽過分的焦慮卻是有很大的危害的。

一方面,就是孩子很有可能受到爸爸媽媽的影響,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產生入園焦慮。

所謂入園焦慮,就是孩子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不想和爸爸媽媽分開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這種心理表現在外在多半就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大哭大叫,甚至是拒絕踏入幼兒園的大門。其實入園焦慮是正常現象,基本上每個孩子多多少少又會有。

但是,爸爸媽媽如果過分的焦慮,會在潛移默化中把焦慮傳遞給孩子。這時候,孩子入園焦慮的時間可能會更加長,甚至達到半個學期或者一個學期之久。這給不少爸爸媽媽都帶來了很多的不便。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越來越不獨立。

這些焦慮的爸爸媽媽在焦慮心的驅使下,多半會把孩子保護得越來越好。每天都越俎代庖地幫孩子解決很多問題,生怕孩子在幼兒園裡受了傷害。之前有一位媽媽,孩子還沒上學,就已經和幼兒園校長聊上了入學的話題,希望能給孩子找一個男生很少的班,因為怕自己的女兒早戀。

想想這種行為確實有一些好笑。先不說孩子這麼小會不會早戀。這麼小的孩子,媽媽就已經開始給孩子鋪路了,孩子總是活在爸爸媽媽的庇護之下,也缺少了很多獨立的機會和能力。未來,孩子很有可能根本沒辦法自己解決問題,遇到困難首先就會想到自己的爸爸媽媽。這樣的孩子怎麼能稱得上是獨立自主呢?

03 爸爸媽媽應該如何擺脫焦慮?

我們發現,爸爸媽媽的過分焦慮並不是一件好事。那麼,到底怎樣才能解決焦慮這個問題呢?爸爸媽媽不妨試試下邊這三種辦法。

1、正確看待焦慮

爸爸媽媽應該首先轉變觀念,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總被保護。爸爸媽媽要認識到孩子上幼兒園是獨立的第一步,這是孩子在努力變成更好地自己。如果爸爸媽媽實在是無法轉變觀念,那也可以多想想那些啃老孩子的故事吧。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巨嬰,爸爸媽媽就應該學會放手。

2、做家務緩解壓力

研究表明,做家務是緩解壓力的最好辦法。做家務的過程中,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而這種物質就可以刺激大腦皮層,讓大腦產生興奮。做完家務後,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和乾淨整潔的家,爸爸媽媽們的心情一定會變得非常好。

3、經常和老師溝通

現在都強調家園共育,也就是發揮學校和家庭教育合力,讓孩子更好成長。爸爸媽媽如果總是焦慮,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多了解一些孩子的情況。知道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相信爸爸媽媽的焦慮也就能夠緩解一部分了。

那麼,對於如何緩解爸爸媽媽們的過分焦慮,大家還有什麼好的意見和建議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寶寶馬上上幼兒園了,分離焦慮怎麼破?三個小妙招讓分離更輕鬆!
    再看看家長的做法,有好言相勸的,有爬在牆外偷看的,還有跟著寶寶一起哭的。這些做法不僅沒有緩解寶寶們的焦慮情緒,反而更讓他們不願意去幼兒園。從家庭進入到幼兒園,使是親子之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分離。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煎熬。除了少數幾個適應能力好的孩子,絕大部分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會哭。
  • 孩子上幼兒園大哭大鬧,擺脫入園焦慮,家長一定不能有這四種心理
    「老師,我家孩子在幼兒園哭了嗎?」,隨著幼兒園開學,最近不少家長都被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搞得焦頭爛額、提心弔膽。孩子大哭大鬧不肯上幼兒園,看著孩子委屈可憐的模樣,很多家長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孩子擺脫入園焦慮。
  • 孩子多大上幼兒園最好?這七個問題家長必知
    入園季即將到來,入託入園的話題成為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孩子即將從家庭生活走向集體生活,這樣的改變,作為家長,既憧憬又擔憂。關於孩子上幼兒園,家長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上幼兒園,不僅是孩子要做好準備,家長更要做好準備。七大入園常見問題,早知道,早準備!
  •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焦慮的家長可以試試這招,既幫孩子也幫了老師
    昨天我去參加了孩子的第一次家長會。我家是雙胞胎,剛3歲,終於要進幼兒園了。對比其他家長擔心孩子「吃飯吃不好」,「會不會想媽媽」,「尿褲子了會不會叫老師」,「能不能和同學好好玩」,我更多的是一種無法抑制的興奮:終於上幼兒園了,我恨不得今天就送去,我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但我這想法真不敢說出口,怕人家以為我是後媽。
  • 幼兒園第一天:孩子需要面對分離焦慮?家長更需要
    我要是不在還不知道怎麼樣呢。我就要看,你別讓我孩子哭。碰到這樣的家長,妙妙老師呆住了,她只好不停地哄樂樂,帶著一堆又開始哭鬧的孩子回教室裡去。下午離園的時候,樂樂媽媽也來了,可能聽說了白天的事,很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抱歉啊!我們是大齡生子,他爸爸太在意孩子了,今天是他太激動了,你們別介意,不好意思了。
  • 幼兒園開學季,孩子害怕上幼兒園?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二、為什麼孩子會「分離焦慮」?新環境降低了孩子的安全感。剛剛到一個新的幼兒園或者新的學校,孩子們總會覺得不自在,因為陌生感對他們來說太不安全了,安全感的匱乏讓孩子選擇了逃避。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導致孩子恐慌。
  • 幼兒園開園了,孩子分離焦慮怎麼辦?
    01 / 分離焦慮的表現孩子分離焦慮的表現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哭鬧、間斷性哭泣、沉默、不吃飯不喝水……有的小朋友可能會在幼兒園門口抱著媽媽大聲哭鬧,表示不願意上幼兒園;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的情況,別太擔憂,分離焦慮是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每個人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都會有不適感,成年人尚且如此,更別說孩子了。
  • 爸媽必讀 | 期望越高,孩子越累!揭秘90%中國家長的焦慮根源!
    在濟南第一中學的考點外,李女士與5歲的兒子已經站了1個多小時了。原來是李女士認為兒子還有16年就要考研了,提前帶孩子來考場外感受一下氛圍,以此激勵孩子。很多網友直呼「大可不必」:孩子年齡太小,早早就背負家長考研、考博的期待,壓力真是太大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認為,家長對孩子抱有高期待,本身不是壞事。
  • 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輕鬆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
    有的時候沒和孩子說幾句話,孩子就哭起來了,時不時還想問問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自己了,想把自己送給別人,是不是聽話就可以不上學了。激動情緒的背後,是孩子們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分離焦慮雖然很常見,但是也不能隨便的就忽略了,畢竟關乎孩子的心理成長,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意想不到的後果,家長該謹慎。
  • 「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分離焦慮的第一步,家長應該放開孩子
    還有的媽媽見孩子這樣,忙想把孩子抱回去,這幼兒園不上了,還是旁邊的爸爸理性,把孩子送到老師身邊。這樣的情況每年都會發生,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心裡開始牴觸。家長因為不能在孩子身邊,內心充滿了擔憂。家長需要在孩子入學之前做好準備工作,讓孩子有心理準備,讓家長也能適應孩子的成長。
  • 寶寶上幼兒園分離焦慮怎麼辦?
    三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敏感期,初上幼兒園,第一次離開親人,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寶寶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這種焦慮讓寶寶感到嚴重的不安,他們往往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等方式表達他們的情緒。讓寶寶對幼兒園有認知,為入園做好心理準備可以帶領寶寶看些針對幼兒心理引導的繪本或者畫冊,積極健康的培養寶寶對幼兒園的認知,非常有助於疏導孩子的焦慮;作息習慣準備家長要提早培養寶寶的生活習慣,讓寶寶的生活習慣與幼兒園保持一致
  • 孩子馬上要上幼兒園了,分離焦慮怎麼破?
    所以每次有媽媽說孩子為什麼害怕上學,不想去上學。我特別理解這個孩子的感覺。特別是在嬰幼兒階段,孩子們更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我分析自己出現那個感覺的原因是自小就在家附近上學,初中也是住家裡,高中那次才是真正的分離。
  • 聰明家長用這幾個妙招,讓孩子擺脫「玻璃心」,成為更堅強的人
    很多家長老師都會發現,現在的孩子都說不得,一說他們幾句,他們的內心就會承受不住,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網絡上有個詞「玻璃心」就是形容這種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就像玻璃一樣,遭受一點打擊,就會破碎掉。曾經有位初中生,因為和家長几句拌嘴吵架,回到房間後,給父母留下一張簡單的遺言,就直接從9樓往下跳,父母發現時已經無法挽回了。
  • 緩解孩子入園焦慮的4個步驟,讓孩子開開心心上幼兒園
    孩子3歲上幼兒園時,往往是爸媽焦慮大爆發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一離開爸媽就哭,在幼兒園不會自己吃飯等等獨立性問題都接踵而來。其實,不僅是你有入園焦慮,幾乎所有的孩子,也都有他們自己的焦慮,這個時候,最集中的表現就是粘人。
  • 爸爸送女兒上幼兒園哭成淚人:入園焦慮,可不只是孩子的事
    1、與孩子建立邊界意識一般來說家長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出現焦慮是因為長時間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當孩子送進幼兒園以後,其實是失去了情感的寄託,那個感覺空落落的!孩子在幼兒園哭怎麼辦?如果想要擺脫這種胡思亂想的狀態,家長就要從根本上,提前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
  • 搞定分離焦慮期的小妙招
    寶寶在初次進入幼兒園的時候,沒有親近人的陪伴,第一次面對新的陌生的環境,第一次離開養育者熟悉的懷抱。很多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焦慮不安。這種現象叫做幼兒分離焦慮,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第二階段是調整波動階段,大概7~16天,寶寶今天上幼兒園不哭了,有些爸爸媽媽就會竊喜,結果又哭了兩三天,這是因為孩子年齡小、情緒不穩定,適應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反覆。
  • 爸媽面紙準備!盤點幼兒園畢業典禮6催淚梗,見證孩子成長超感動
    進幼兒園第一天,背書包哇哇大哭的背影…孩子從一出生的嗷嗷待哺、會爬會走、第一次開口叫爸媽、開始與爸媽有互動…,這些都是新手父母必經的喜悅。直到第一天送孩子上幼兒園,出現分離焦慮、不願離開爸媽而哇哇大哭,爸媽看著那令人糾心的小背影,偷偷落淚的人不在話下。
  • 爸媽提前學會這5招,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開心說再見
    每年都會上演的一次的全國大型現場哭鬧大戲,讓無數爸媽想想都會抖三抖!等孩子去上幼兒園了才知道,原來兒歌裡「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幼兒園」的天使寶寶是別人家的。真到上學那天,有的娃啊哭得那一個撕心裂肺,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 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巧用6個方法,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第一次和父母分開的時候,基本都是離開家去幼兒園。每屆新生入學的幼兒園門口也一次次上演著孩子和父母分離的苦情劇。大部分的孩子在第一次去幼兒園都會大哭好久,不願意媽媽和自己分離,孩子不肯去幼兒園成為了家長們的頭等大事。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呢?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入園焦慮在作怪。
  • 孩子上幼兒園,家長遵守「三做三不做」原則,幫娃愛上幼兒園
    有人說,不就是上個幼兒園嗎?沒當過父母的人永遠不會懂,孩子第一次離開家,獨自面對新的陌生環境,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家長們和孩子們都要經受「感情上的折磨」。尤其是開學的前幾天,對孩子和父母來說,每天的心情可以用惴惴不安、度日如年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