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校園欺凌,氣人的還是大人

2020-12-22 澎湃新聞

光明網評論:校園欺凌,氣人的還是大人

2019-11-13 15: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光明網評論員:據媒體報導,河南禹州的李女士在一個多月內發現,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眼睛裡不斷冒出小紙片。家人帶她多次到醫院就診,醫生從她眼裡取出的小紙片多達幾十張。目前仍無法確定還有多少張紙片殘留在眼睛裡,但該女童視力嚴重下降。經調查,這些紙片是被三名同校男同學強行塞入眼睛中的。該校校長回應時,承認了此事,但稱這是「小孩子間的玩鬧,沒有惡意」。

網際網路上的視頻細節,加劇了網民對該事件所產生的痛感:小女孩的哭號,從眼裡取出的大大小小的紙片,以及校長那句原聲,「小孩子間的玩鬧,沒有惡意」。甚至可以說,校長回復是將整個事件提升好幾個傳播量級的關鍵因素,這種「息事寧人」的模糊是非觀,迅速引發了輿論的整體憤怒。  

目前,當地也作出了回應:稱經專家檢查,涉事女童眼睛裡已沒有紙片和症狀。在確定涉事女童眼睛沒有異常情況的基礎上,經幾方協商一致,各自按照應當承擔的責任籤訂了賠償協議。針對此次事件將深刻吸取教訓。同時,對磨街鎮教育總支書記進行約談,責令該校校長和該班班主任寫出深刻檢查,並全市通報。  

作出處理是應當的,但當地給通報取的標題——「關於禹州市磨街大澗學校意外事件調查處理結果」,還是招致了一些網民不滿。「意外事件」,遠不足以作為此事的定性,「校園欺凌」也好,「故意傷害」也好,符合行為定性、又有些刺目的話語,如何就遮遮掩掩地不肯說出來?

從以往的案例看,事件的輿情常會發生一種偏轉:從對施暴者本身的譴責,轉向對本該主持正義者的失望、憤怒。新聞中校長的回覆很有代表性,也是令觀者非常熟悉的一種話語:降低校園欺凌的嚴肅性,事實上也是抹消危害性,從而試圖減輕自身的責任壓力。

如果說,校園裡學生之間的欺凌帶有一定的偶發性,其幹預矯正的路徑也是明確的,但大人、尤其是學校和相關部門不作為,則會增加事情解決的不確定性,引發更多的次生衝突,甚至將「少年的惡」成倍放大,帶來更強的窒息感。這種不作為,造成個體、家庭的權益訴求,面對的是機制性的迴避甚至壓抑,產生的後續反應,可能比學生施暴更為嚴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校園暴力,最後的矛頭卻指向大人,大人在校園欺凌中扮演的角色,比自身設想的更為關鍵。  

經由這麼多案例,也該形成一種系統性的反思:為何諸多涉事學校、單位,在面對校園欺凌時,總是近乎本能的採取「大事化小」的態度?事實上,對待學校處理校園欺凌的評價,也該有細節上的重新明確,對具體事件需要有更為細緻的處理意見。  

比如就以新聞源事件為例,校長的態度固然不對,但將校長和班主任一併處罰,其中諸多細節並不明確。班主任是知情不報,還是事件偶發、未曾接到舉報,這其中大有區別。如果只是發生了「引發輿情」的校園欺凌,就一股腦將所有責任人嚴厲處罰,看似嚴厲,也可能產生負面導向:老師、學校、單位會極力迴避校園欺凌的事實,將已發生的暴力行為輕描淡寫,而非採取積極的事後反饋與幹預。相反,應當明確校園欺凌是一種常見現象,發生本身並不足以構成對當事老師、單位的處罰依據,關鍵是知情後的反應,應當有一種正向激勵,鼓勵「大人們」強有力的介入。  

電影《少年的你》熱映,引發了舉國層面對校園欺凌的討論。故事都發生在少年身上,但解決問題,還在於「少年身後的他們」。

文章來源:光明網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原標題《校園欺凌,氣人的還是大人 | 光明網評論員》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校園欺凌有多可怕?一個案例告訴你!
    校園欺凌有多可怕?一個案例告訴你!現在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喜歡說的一句話是:「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可以衝動,不能跟別人打架,要學會以德報怨。」因為現代許多父母,都受過高等教育,知道這個社會是有秩序,有法律的。
  • 對於校園欺凌一位家長站了出來他是這樣做
    原標題:校園欺凌!勇敢面對校園欺凌,正義永遠不會缺席......9月3日陝西省鹹陽市一位家長身穿綠色衣服舉著欺凌兩個字在校園某高中學生必經之路拿著話筒和學生們說道某家長:同學們請停留20秒,我高二的時候被打了十二次,打我的人就是同學校的同學,我當時弱小內向,爸爸媽媽呢也是錯誤的三觀,經常教導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後來在同校同學多次的欺負侮辱之下
  • 校園暴力猖獗 日本嘗試立法防治 校園欺凌的原因有哪些?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藍建中)12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日本立法防校園欺凌並未立竿見影》的評論。當前,日本社會比較重視解決校園欺凌問題,並且專門通過立法來遏制校園欺凌,但是效果如何尚待觀察。
  • 圖解校園欺凌地方性政策:已在31省份頒布,但內容仍有不足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頻被曝光。最高人民法院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至少發生了近800起校園欺凌事件。面對校園欺凌,受害者該如何保護自己、學校該如何處理、其他相關部門該如何應對事件,都是相關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 圖解|校園欺凌地方性政策已在31省份頒布,但內容仍有不足
    最高人民法院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至少發生了近800起校園欺凌事件。面對校園欺凌,受害者該如何保護自己、學校該如何處理、其他相關部門該如何應對事件,都是相關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的問題。2016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等部門接連印發了《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
  • 校園欺凌成為常態,社會應該指責哪一方?是學校、家長、還是孩子
    是學校、家長、還是孩子編輯/直擊追蹤校稿/直擊追蹤【導語】:在世界的各國,每一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03.在2019年3月在某地14歲的女孩被幾名男生在學校的衛生間毆打女孩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引發網友的大量評論,該女孩也表示不敢再回到校園,可想而知,此次事件對女孩一生當中留下的陰影不可磨滅,目前正接受心理相關的治療對於校園欺凌事件,我們應該如何避免?
  • 心理報告—校園欺凌
    摘要:「校園欺凌」如今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詞,同時也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那麼什麼是「校園欺凌(School bullying)」呢?其意為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
  • 對校園欺凌說不 還孩子純淨校園
    為全面深入推進「一對一」青少年法律教育工作落地見效,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職能作用,創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 12月11日,龍井市人民法院立案庭走進龍井市龍井實驗小學,以「遠離校園欺凌 共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普法講座。
  • 評論:對一切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說不
    原標題:對一切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說不  作者:楊國營  暴力是法治、文明社會的一大害,當它時不時像幽靈一樣出現在平素安定祥和的校園,總能引發輿論衝擊波。
  • 面對校園欺凌,你該如何做?
    被霸凌者往往內心很痛苦,在外界尋找不到支持,自身的力量又不足以和霸凌者抗衡,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校園欺凌事件。當然不止我們國家,在每個國家都會遇到校園欺凌事件。2015年6月 日本政府公布了《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在為期6年 的追蹤調查中,發現近九成學生曾遭遇過校園欺凌。
  • 校園欺凌事件15 :1,是正當防衛還是故意傷害………
    校園欺凌原來不是電影橋段,讓我想起了易烊千璽的《少年的你》,原來是真實的。檢方的說辭站不住腳,有老師沒有求助,是老師當時在場還是說曾經在場?小蔣過往有沒有報告過老師,有沒有效果?如果沒有起到效果,是老師的責任還是其他同學家長的責任?被校園霸凌肯定不是激情犯罪,更不是少數幾次。是社會冷漠,造成這種冷漠的原因有沒有檢方的責任?可不要拿著適用法律條款當令箭,而是以尊重事實為準繩來尊重法律,尊重當事雙方。才能儘可能避免南京鵬宇案類似問題的爆發。
  • 一例校園欺凌的輔導案例
    然後媽媽又說:小孩子之間的事兒,大人也不好介入吧,要是因為這個事兒去找班主任老師,班主任會不會說咱們,作為家長有一些太護短了?校園欺凌是校園暴力的一種,校園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者是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者是精神傷害等的事件。一般來說,校園欺凌可以分為這樣幾種類型,第一,是直接欺凌,包括身體欺凌和言語欺凌。第二,是間接欺凌,包括社交欺凌和網絡欺凌。第三,是性欺凌,第四,是「同意的」欺凌。
  • 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20日在中南大學舉辦「社會風險與校園治理」高端論壇,集中討論中國社會風險演化及其防控、校園安全治理現狀與發展方向等內容。       《中國應急教育與校園安全發展報告——2017》、《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在論壇上發布。《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指出,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
  • 預防校園欺凌|向校園欺凌說不!
    一、定義: 中小學生欺凌(下稱「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 欺凌事件是指的有圍觀者,並在班級、校園或校外產生一定不良影響的欺凌行為。 二、表現形式:
  • 對校園欺凌說不!分清角色,拒絕出演校園暴力片
    對校園欺凌說不!在法治講座課堂上,檢察官姐姐通過豐富的案例、生動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了校園欺凌常見的幾種表現形式、校園欺凌帶來的危害以及如何預防校園欺凌。通過將法律融入校園生活,不斷啟發和引導同學們正確認識並有效防範校園欺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亮劍2020 | 敢於向校園欺凌說不!
    亮劍2020 | 敢於向校園欺凌說不!近日,開發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開展了「維護校園安全 杜絕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宣傳活動,期間共懸掛宣傳條幅50餘幅,發放電子版校園欺凌調查問卷3707份,擺放舉報箱6個,覆蓋轄區中心學校、風化店小學、小園小學、劍橋中學、渤海學院、技師學院等6所學校。敢於向欺凌說不!
  • 預防校園欺凌,平潭檢察院打出「組合拳」
    ●基地參觀+法治沙龍,源頭預防在平潭檢察院組織的普法沙龍上,學生們針對校園欺凌行為各抒己見,「拒絕校園欺凌,從我做起」的宣誓聲在活動室中迴蕩著,50餘名小學生在檢察官的帶領下,發出內心的聲音。不恃強,不凌弱,欺凌構罪要坐牢。被傷害,莫慌亂,觀察求助和報警。見惡行,要舉報,爭做文明好少年!」一首未檢檢察官創作的安全自護童謠,被印在了普法書籤上分發給學生們,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平潭檢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檢察官已對10餘所中小學2000餘名學生進行了校園欺凌專題講解,讓參觀的學生了解校園欺凌的表現形式、危害和遇到校園欺凌應該怎麼做。
  • 當校園欺凌轉變為社會欺凌
    面對層出不窮的類似事件,我們不禁要問,這個社會究竟是怎麼了;而人們在關注事件起因和後續進展的同時,卻忽略了造成此類事件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校園欺凌已經轉型成為了社會欺凌。當下,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話題,社會各界紛紛用各種形式予以關注,教育部門甚至就此出臺了一系列規定,預防惡性事件發生,但是社會欺凌卻很少有人關注,像本文開頭提到的就屬於是社會欺凌,只不過實施的對象從熊孩子轉變成了成年人而已。而更為關鍵的是,社會欺凌的來源分別來自於官方與民間。
  • 預防校園欺凌,構建和諧校園
    預防校園欺凌,構建和諧校園 2020-09-25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在身邊】遭遇校園欺凌,我該怎麼辦?
    【民法典在身邊】遭遇校園欺凌,我該怎麼辦?欺凌現象不僅僅是在男生當中,女生欺凌的現象也越發的嚴重。▽▽▽▽▽▽受到欺凌的同學,大多都是選擇沉默,這不僅是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了傷害,對他們的心理同樣會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遇到校園欺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應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