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是什麼?七十五是《阿甘正傳》中主人公阿甘的智力。在科學上,人們把智力為七十五以上的人稱為智力正常的人。可是偏偏,阿甘的智力停留在這個尷尬的數值上。阿甘說:「我不是愚蠢的人,只有做愚蠢事情的人才是愚蠢的人!」因此從頭至尾,阿甘做的每一件事都很有意義,即使那些事只是他認為想做的事。
阿甘的夢想是和珍妮在一起。珍妮是他從小唯一的玩伴,是他遇見挫折時的精神支柱,是他的愛人,是他孩子的媽媽。這個女人貫穿了阿甘的一生,最終卻沒能和阿甘廝守在鄉間的小屋。阿甘的生命本該是平淡的,可是他的結局卻像是他媽媽開場說的那句話:「生命就是一盒朱古力糖,結局往往出人意料。」於是,出乎意料的結局,發人深省的話語,簡簡單單地融入了一顆朱古力糖中。
小時候很奇怪一件事情,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那麼多各不相同的人,他們各有特點,而我,從來感覺不到自己是個有那麼多特點的人。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也好,我卻喜歡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的不同。那些就是自己的特點。 好多人在公園的長椅上隨著公車的來去坐下然後站起,聽著阿甘講述自己的故事。每一個人聽到的都是一部不一樣的精彩。
我喜歡阿甘參軍時期和他不停的跑了三年這兩部分。 阿甘參軍時期,僅僅記住了一句話——「只有傻子才做傻事」,其實我是一個喜歡做傻事的人,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我,你現在犯的錯誤越多,你將來可能犯的錯誤就越少。漸漸的我發現,其實生活遠沒有那麼傻,每次都讓你考同一題型,你遇到麻煩事情,只有一次。只有傻子才做傻事。很多時候別人看我很傻,我心中默默譏笑之。現在也不知道那樣是不是對了。好吧,這是我的一個特點。
還有阿甘不停的跑啊跑跑了三年這件事。或許我就像那群迂腐的記者。我也從阿甘的這段單純的經歷中想到了點什麼。我們的人生似乎也是像跑步那樣,我們並不為了什麼世界和平和飢餓問題而來,我們就是這樣來到這個世界上,開始一段生命的旅程。有些人跑的快,有些人跑的路不同。或者,我們就是那個跑的有些和別人不一樣的人,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為自己的跑步按上一個莫名其妙的意義呢。我喜歡這樣,我想,僅此而已。不要像一堆堆的圍在人家面前,然後誠懇的問幾個問題,想要從人家那裡學到什麼,其實人家只是喜歡那種感覺,無論那是什麼。
阿甘為什麼會成功,他的媽媽說,他很好的利用了上帝賦予他的天賦。認準一件事、專心做好一件事、專心做好眼前的事、一直做那件事,不想很多也許都不想未來於是目標真正融入到生活中的平凡,也許期許、一個正常人的、一個擁有珍妮擁有美好的人生就這樣不追求、不放棄中水到渠成了。
人往往願意複雜但是又複雜的不夠水平而焦躁而憂慮而庸人自擾,就如一個語言說得好,那個渴望直接改變世界的人是從他開始著手改變自己時開始成功的。我們天天想結果、天天想期望、天天想情景……殊不知就是在期望中我們丟掉了實現小小目標的本分、丟掉了可貴的那份曾經幫你脫穎而出的踏實,活在幻想終究是不長久的,就如在服毒後在你在片刻的歡愉後是陷入的更加深的不安於惶恐,然後是服毒的更強烈的渴望、然後如果你再不著眼於實際,再不想著通過實際的行動來做出改變,哪怕一塊磚瓦,你就只有等待長眠。
是呀,一磚一瓦,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道理的你為什麼總想著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目標已經設定好了,剩下的就是去懷著期望而一磚一瓦,真是一磚一瓦的來,你必須端正你的態度,就是一磚一瓦的精神,不要你設想未來,不需你一遍一遍設想未來,你夢想的人無法實現現在的克隆你也無法與沒有權利改變別人的人生軌跡,你蒼白的受限的想像力寫出來只能在此證明你是一個誇誇其談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於事無補的活在幻想中的人物,你這樣子就是無可救藥。
堅強,媽媽對我說。母親從來沒有同我很鄭重的提到這兩個字。想想這樣停滯不前是不是也是自己的懶惰呢?改變需要的不僅是意識,更是行動,怕累、怕凍,身體問題、經濟問題那根本就是你找來替罪的工具,因為這些原因你真的就不再完成既定的目標,那你要健康、渴望衣食無憂有什麼意義。守著你有的東西老婆孩子熱炕頭去吧,不要出來混了,畢竟要活的更好,所以我們需要投資,需要會配置自己的資源、我們才區分出不同的階層。所以堅強、談放棄、談迴避算什麼意思,不能忘了你還有追求。
責任,下午看書書中強調的,不喜歡束縛,喜歡自由固然是好,固然更加放得開,走的更瀟灑,可是那樣的人生容易脆弱,數學在假設下,金融在公設下固然是美得一塌糊塗,讓人愛不釋手,可是沒有事實限定的數學、物理、金融終究還是一無用處,這裡就需要所謂的應變、所謂的適應性、所謂的堅強性。不要性格太強,因為完美在這個世界本身就是行不通的,在現實與內心中找好一塊平衡,獲得在圓滑些、再靈活些、再面向未來、面向發展些,也許就可以解決很很多庸人自擾的事情了。
許多人都會說阿甘很笨,但運氣很好。但事實真的如此?聰明與愚笨的界限在哪?誰又能說得清楚?智商不高並不代表笨,我看到阿甘的是比一般人更聰明,因為他的單純。他看著街上人來人往,他看浮生潮起潮湧。美國總統換了又換,身邊的人來了又去,周圍人群被欲望包裹著催動著盲目地生活著,但他有他簡單而執著的追求與信仰,他比一般人更加清醒而堅定。我們早已習慣於用那種一貫的價值觀來評價人,他掙了多少錢,他名氣有多大,等等來評價一個人。永遠只看到物質上的收穫與成就。他愛的人總是飄忽不定,並早早死去,而阿甘簡單的追求正是她。誰又能說阿甘幸運呢?
如果說阿甘的成功歸於運氣,那對他就太不公平了,每一步每一個時期,他用他那股傻傻的堅持傻傻的堅強走下去。其實他並不傻,那個直直的眼神不是呆滯而是堅定,他從沒放棄一條珍惜愛護自己最在乎的人。
看到最後阿甘以跑步的方式橫穿美國的時候,想起了很多東西。當珍妮離開了阿甘,又開始獨自漂泊的旅程以後,阿甘獨自一人呆呆的坐在自家的屋簷下。然而就在那一刻,阿甘想,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自己決定出去跑一趟。然後他跑到了路的盡頭,當他到了路的盡頭以後,他想他或許可以跑到城鎮,當他跑到城鎮以後,他覺得,既然都到了這裡了,不如跑遍整個綠茵縣吧。當他跑到了綠蔭縣城以後,他又決定,他要跑遍整個阿拉巴馬州。於是他就這麼做了,不知道什麼原因,他繼續跑。直到他跑到了海邊,當他到了海邊以後,他又想,既然都跑了這麼遠了,不如掉頭繼續跑回去。結果又跑到了另一邊的大海。於是又掉頭,繼續跑。
看到這,我心想,為什麼就那麼想跑呢???這究竟有多大的吸引力呢?後來阿甘跑遍全國的事情在電視臺播出以後,阿甘火了。於是就有記者問他,你是為了什麼而去跑步啊?你要向世人證明什麼嗎?你是為了婦女的權益嗎?為了世界和平嗎?還是為了保護環境或者為了那些無家可歸者等等一系列問題。我原本以為,導演這時候會把原因通過阿甘那張笨嘴表達出來,劇本裡應該寫的有吧,怎麼著也得給觀眾一個交代吧。結果,我失望了,阿甘來了句,「我只是想跑」。
或許人們都不信,有些人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什麼都不為,只是想做,就是想跑,就是這樣。人,做一件事的時候,不可能什麼都不為,總得有原因,最起碼我是這麼想的。當你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是你對這件事做出了選擇。你選擇去做,去圓滿完成也好,享受過程也好。總之,你去做了。選擇權一直把握在我們手中。人在做出選擇的那一剎那,是什麼促成(或是指使,命令)的呢?個人認為,那是來自你內心深處的那個聲音。是你內心真實的聲音,它告訴你,去選擇這件事吧,去做這件事吧。
當然了,人嘛,想的都不一樣。你可以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聲音,也可以對它充耳不聞,當做不存在。你可以循規蹈矩,接力迎合他人的期望,也可以聽信瘋狂不羈的聲音,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