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2020-12-15 麗明心理

最近剛讀完《依戀的修復:喚醒創傷兒童的愛》,這本書是美國心理醫生丹尼爾.A休斯以依戀理論為基礎寫得關於依戀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養育者如何與兒童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這本書我在一年前開始接觸,開始讀起來很困難,無法進入,只能停下來,等一段時間再回來。當我跟隨凱蒂進入到治療階段,關係進入到安全穩定的狀態時,我發現自己也進入到自我療愈的階段。

我通過心理學習自我成長走過十年,開始階段是在充滿共情陪伴溫情的團體中成長,然後開始接受精神動力的分析,當我逐步回到童年,我發現所有的問題來自於幼年時期的依戀關係。

這樣我接受加拿大漢娜老師的三年系統的兒童遊戲治療,深入了解兒童心理,課程中涉及到依戀理論的部分。

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同時也是一本自我療愈的書,也是一本很好的養育兒童手冊。

通過這本書結合我所學,療愈自己,幫助我修復我的孩子的依戀創傷,也確定我今後的諮詢方向:以依戀關係理論為主的兒童遊戲治療。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五歲的凱蒂從出生開始遭受父親的虐待,母親的忽視,而後被兒童安全中心收留,先後被送到三個寄養的家庭,因為凱蒂曾經被虐待的經歷讓她無法信任任何人,不斷用破壞的方式讓所有人對她無計可施,不得不放棄她。

最終,她遇到傑姬,她人生中最後一個媽媽,在心理治療師的共同努力下,凱蒂最終相信自己是「好孩子」,不是「糟糕的孩子」,傑姬領養她,成為她正式法律意義的媽媽,她們建立真正長久的關係。成年後凱蒂成為一名海洋專家,也有自己幸福的家庭。

依戀創傷的傷害比單純的創傷對孩子的影響更大,這意味著兒童無法與人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這樣的兒童內心深處的感覺是「我很糟糕」,「都是我的錯」,「我不值得擁有好的」。

在這樣的驅動下,有依戀創傷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中以破壞的方式去毀掉關係,雖然這樣很痛苦,卻無法做到停止,不斷重複著錯誤。

如何去治療依戀創傷?如何養育我們的孩子?作為父母的我們本身就有依戀創傷的問題又怎麼辦?

那就是「態度」,養育者的態度。

這裡的態度指的是PACE,包含有四個內容:好玩,接納,好奇,共情。

如何去理解這四個內容?

好玩:學會遊戲,玩是孩子的天性,跟孩子一起參與玩耍是建立安全信任的最好方式,通過遊戲跟孩子一起建立規則,設立邊界,孩子在愉悅安全的方式中學到自律,學到社會交往,學會如何發展自我,玩的過程中學會如何解決問題。

成人的我們學會找到讓自己放鬆的方式,我們會玩才有能力跟孩子一起玩。

接納:兒童在依戀關係中不斷地去嘗試挑戰界限,試探成人的接納程度,看我們如何對待他們,在成人的眼光中去確定自己是「好的」還是「壞的」。

依戀關係的理論是:對兒童無條件的接納。

這樣的無條件接納不是無底線無原則的縱容,而是用態度告訴孩子:無論你做錯什麼,我都是愛你的。用溫情堅定而平和的態度告訴孩子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去接納的態度去引領孩子形成自律。

好奇:孩子為什麼總是哭鬧?為什麼總是失控?發脾氣?為什麼總是不能按照我們的期待去做?為什麼總是跟我們對抗?

放下內心對孩子的評判,通過孩子的行為去發現背後潛藏的需求。好奇是一種探索發現,當我們能夠很好的理解看到孩子,就有機會去修正他們錯誤的行為模式,從而走向正向積極的表達。

共情:共情是我與你有同樣的感受,你痛我也痛,我能理解你。

共情很難,依戀關係的問題就是因為無法做到共情導致。是不是經常會感到:沒有一個人理解自己?這就是共情出現問題。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幫助孩子表達出來內在情感,幫他們說出情緒感受,這就是共情。

幾天前女兒發信息告訴我:爸爸不信任她,跟蹤她。當時我沒有共情她,而是直接幫她解決問題,讓她理解爸爸,爸爸對她安全著想。

這時候女兒出現了信任危機,情緒立刻激動起來,說我們都不相信她,不如去死。

我馬上共情她:你感覺爸爸不相信你,讓你很難過,你很害怕,擔心爸爸媽媽想你不好,不愛你了是嗎?爸爸媽媽愛你,永遠愛你,也相信你是好孩子。

孩子的情緒很快就平復下來。

共情是依戀關係裡最重要的,很好的共情可以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很多人的問題都來自依戀關係,依戀關係是人一生發展的基礎。重視依戀關係,修復依戀關係,擁有真正美好健康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既要分離,又不能分離過早,但也不能分離過晚,如何把我度:有一個孩子3歲多,上幼兒園扔東西打人,媽媽覺得孩子有問題,但是實際上是媽媽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可是別人不管怎麼說她,她都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一直在指責孩子和別人,所以沒辦法青春期之前的十餘年中,缺少充足的涵容或保護屏障被嚴重損毀的孩子,通常會在未來發展出焦慮、人格障礙等心理病症。
  •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
    ,還可以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幫助他們形成「安全型依戀」。安全型依戀使得個體在一生之中都更容易與他人建立並維繫較好的關係。這是因為安全型依戀的個體信任他們的「依戀對象」(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是戀人),相信他們會在需要的時候給自己提供支持。而也正是因為知道父母(或未來的戀人)是時刻歡迎他們回來的避風港,安全型依戀的個體也更勇於探索世界。
  • 養育路上必須知道的「依戀理論」,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親密育兒來自於依戀理論(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而這個對於嬰幼兒階段的養育真的非常重要。尤其當我在看到這一方面的研究數據,真的有一點擔憂。 睡眠調整中很多父母擔心的安全感,也就是是否會影響孩子跟父母的依戀關係。 這篇會儘量減少字數,只說重點,讓大家能不要花太多時間也能稍微理解一下依戀理論跟其重要性。
  • 建立健康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從孩子出生開始
    媽媽們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親子依戀關係有三種,安全依戀型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1、短暫不安後能自行平靜,這種親子依戀關係也叫安全型依戀關係這個類型的孩子在父母準備離開時會表現出戀戀不捨,並在離開後的初期表現出難過的情緒。
  • 父母與孩子在關鍵期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能讓孩子受用一生
    一,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就是安全感,而且安全感的建立是越早越好。那麼安全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嬰兒從出生開始,被母親或其他養育者照料、互動,就會和他們形成一種最基本的依戀關係。如果嬰兒在有需求的時候,養育者能及時而積極的做出回應,而且他們之間的互動良好,嬰兒就會和養育者形成良好的親密聯結,他就會感到安全。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嬰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對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至關重要。怎樣的嬰幼兒親子關係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如何才能培養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有什麼表現?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 親子關係:如何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依戀是寶寶開始對經常照顧者產生的一種依賴。這種親子依戀關係分為兩種類型: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依戀。其中不安全依戀可分為反抗型依戀及迴避型依戀。這類孩子沒有和父母建立起特殊的親情關係,不喜歡和父母親近,對媽媽視而不見,喜歡自己玩。安全型依戀可以更好地發展孩子的認知、社會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夠很好地適應不同的社會環境,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可以信任他人、具備頑強自信的性格。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親子之間不同的依戀關係,會養育出3種依戀類型的孩子什麼是依戀關係?依戀是社會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表現,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媽媽)之間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一般發生在嬰兒經常接觸、關係最密切的人之間。
  • 她分享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她分享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嬰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對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至關重要。怎樣的嬰幼兒親子關係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如何才能培養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有什麼表現?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 如何給寶寶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其實,寶寶在生長過程中,心理狀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隨著寶寶的心智發展逐漸變得成熟,不同階段寶寶對媽媽的依戀特性是不同的。寶寶的依戀心理發展寶寶對人的依戀情感是在較長的時間中逐漸建立的。從出生到3個月,這階段寶寶對待周圍的人沒有明顯的差別,見了誰都會哭、會笑,不論誰逗他,他都會做出同樣的反應。
  • 與孩子建立"安全依戀"類型
    有的孩子任何事情都離不開父母,只要一下子沒有母親在身邊,孩子就會焦慮煩躁,冷靜不下來,這樣就不是安全型的依戀。安全依戀類型的孩子與母親在之間的相處是一個非常安全的距離,母親即使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能自己找到探索世界的方式,遇到困難也能自我思考如何解決。
  • 寶寶2歲前建立安全依戀關係很重要,家長需做好孩子的「僕人」
    弄清親子之間的依戀關係,對孩子的性格才能更好的了解,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但每個孩子都是可以培養成對親子的安全依戀,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性格發展的更加完善,但孩子2歲前的安全感培養,至關重要,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發展。
  • 「雲上閱讀」公開課 | 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
    童年時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對於孩子未來的關係模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親子關係影響的不只是孩子的童年,更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成年人在工作、生活、社會關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是源於童年時期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出了問題。講座伊始,張老師通過心理諮詢中的案例,向大家直觀地展示了童年時的親子關係和成長體驗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婚姻關係的。
  • 孩子粘人不等於不獨立,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很重要
    幸福習習社:孩子粘人不等於不獨立,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幸福習習社沐言。,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很重要 心理學家把孩子與媽媽的依戀關係分為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兩種。 如果孩子粘媽媽,喜歡跟媽媽在一起,媽媽離開就想哭,媽媽回來後,又可以跟媽媽親親抱抱,馬上恢復狀態,這都是很正常的,屬於安全型依戀。
  • 雲上閱讀公開課:依戀關係塑造孩子一生的關係模式
    童年時期,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對於孩子未來的關係模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親子關係影響的不只是孩子的童年,更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成年人在工作、生活、社會關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是源於童年時期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出了問題。講座伊始,張琳琳通過心理諮詢中的案例,展示了童年時的親子關係和成長體驗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和婚姻關係。
  • 怎麼樣培養孩子「安全型依戀」?
    以前的時候覺得這句話很刺耳,特別是有些婆婆抱著孩子,眼神和口氣裡溢滿了自豪感的樣子,讓我為媽媽們謀不平:憑什麼,這可是我的孩子,我十月懷胎拼死拼活生下來,惡補各種育兒知識養育他,他卻在別人那裡做乖寶寶,難道真的是當媽的不會帶孩子嗎?後來有了自己的孩子,每次聽到婆婆這樣說,我的心裡卻很高興,因為學習了兒童心理學知識,我知道,這是我和孩子的「安全依戀型」關係正在建立的表現。
  • 建立安全依戀關係,呵護0-2歲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未來更自信
    可是對於孩子們而言,0-2歲是他們的成長安全建立期,也就是孩子們與父母建立「安全依戀關係」的時期,對於家長們而言,這個時期就是成長中與孩子的關鍵時期,我們作為家長不能夠掉以輕心,忽視這個時期。一、什麼是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
  • 從依戀到幼兒安全感的建立
    這反過來,又影響了他們的期待,這個世界到底將是安全的還是危險的地方。 在依戀領域的研究表明,一個孩子的安全感對情感和社會意義來說的重要程度,與對身體健康來說的重要程度是一樣的。 保護意識的發展與嬰兒-照顧者的關係直接相關。
  • 0-2歲,培養孩子「安全依戀關係」的重要時間,家長別忽略了
    所以孩子對我們冷漠,甚至保持距離,實際上是他在保護自己,沒有和我們建立起正確的「安全依戀關係」。想要挽回親子關係,不妨先了解一下什麼才是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一、什麼是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因此,我們家長不要耽誤這個重要的「教育季」,做好父母分內的工作,從而建立與孩子的「安全依戀關係」。
  • 0-3歲是建立「安全依戀模式」的關鍵期,關係孩子的成長和幸福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父母都忙,既要面對工作生活等現實壓力,還得把孩子撫養、教育好,培養他們長大成才。雖然這麼忙碌,但還是有很多過來人建議,孩子能自己帶就自己帶,這是為什麼?其實,幼兒時期是孩子建立&34;的關鍵期,無論是生活環境的頻繁變動,還是看護人的忽視,都可能導致孩子性格壓抑,關係到成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