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手腕痛,新手媽媽的「職業病」

2020-08-29 骨科魯醫生

大夫,您幫我看一下我的手腕,早上起床後,老感覺手腕的這條筋在骨頭這卡住,好像還有響聲。一用力,一捏東西就疼,這幾天疼得越來越厲害,活動開了就疼的輕些······」。門診經常遇到抱著孩子前來就診的新手媽媽。新手媽媽幾乎有著相同的患病經歷,伴隨著初為人母的欣喜,接下來是抱孩子、洗衣服等繁雜的育兒家務勞動。時間久了,容易引發產後手腕痛。產後手腕疼也叫橈骨莖狹窄性腱鞘炎,發生疼痛的位置在大拇指近手腕的地方,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彈響、活動受限。其實像這樣的情況,在產後女性中很常見。很多新媽媽忙著照顧新生兒,不注意休息,月子裡很容易出現手腕疼。橈骨莖狹窄性腱鞘炎也就成了多數新手媽媽的「職業病」。

那為什麼腱鞘炎會成了新手媽媽的「職業病」呢?從生理上講:產後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容易引起手腕韌帶的水腫,肌腱韌帶也會變得鬆弛,強度變差,長時間活動減少,使肌力減退。產後女性氣血虛弱,若受風寒侵襲,寒氣則滯留在肌肉、關節間,就容易引起肌腱、神經發炎。加之產後抱孩子的姿勢不對,常常是長時間用手腕託住嬰兒頭部,從而拉傷手腕的肌腱。如果經常使用手機、電腦滑鼠,長時間的做伸展手腕及大拇指的動作就很有可能造成產後腱鞘炎。帶娃新手不論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每天抱娃、幫娃洗澡、做各種家務,長時間腕關節使用姿勢不對或過度疲勞,就容易發生腕關節腱鞘炎。腕關節腱鞘炎並不是帶娃新手的專利,打字員、職業樂器演奏者、廚師、或者需要長時間操作電腦的人群、手機族等等,因為需要反覆使用腕關節,都屬於該病的好發人群。

肌腱是連接肌肉和骨骼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腱鞘則是指包繞肌腱的鞘狀結構,起到固定肌腱的作用,防止肌腱彈起或向兩側滑移,肌腱長期在此過度摩擦,即可發生肌腱和腱鞘的損傷性炎症(非感染性的炎症),醫學上稱之為腱鞘炎。而手和腕關節是腱鞘炎最常發生的部位。臨床表現為:手部、手指及腕的疼痛;手部及手指的腫脹或局部硬結;抓取或持握活動受限。

目前臨床常採取以下措施進行治療:

①充分休息,避免過度使用,尤其避免引起疼痛的動作和活動;

②冰敷——疼痛急性期每4-6小時一次,每次15分鐘,應使用毛巾間隔冰塊和皮膚,避免凍傷;③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抗炎鎮痛治療,這一類藥物包括常見的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

④在疼痛緩解後,或者急性期過後,進行局部熱敷和按摩,配合關節伸展性的康復運動鍛鍊。

如果採取以上的措施症狀沒有好轉或者反反覆覆,那麼醫生可能會建議您:①腱鞘注射激素治療,激素可以幫助緩解肌腱和腱鞘的炎症,激素注射可以作為最初替代NSAIDs的方法,或者在嘗試使用NSAIDs無效後再使用;

②如上述方法均無效,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如腱鞘松解術。

相關焦點

  • 產後手腕痛,小心患上「媽媽手」!四招教你提前防護
    大家都聽說過「滑鼠手」、「鍵盤手」,那「媽媽手」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 產後有種痛叫「媽媽手」
    產後不注意養護會有各種痛,有一種手腕痛,也叫「媽媽手」,是產後很容易出現的一種疼痛。
  • 產後手腕疼到哭?修復妙招學起來,「媽媽手」痛不再來!
    產後手腕關節僵硬、手腕疼痛不已,甚至無法提東西、抱寶寶...寶媽們都逃不開的「媽媽手」?「媽媽手」是怎麼引起的?有哪些治療方法?應該如何防止「媽媽手」呢?一起來學習了解下吧!由於產後哺乳期的媽媽,長期過度使用手腕和拇指部位,保持同一種抱姿,從而造成手腕肌腱發炎,引起拇指外側骨凸疼痛。
  • 產後「5痛」,如果你一個都沒中,那真的太幸運了
    辛苦懷胎十月,本來以為「卸貨」後就萬事大吉了,誰知道產後還有這麼多的麻煩事等著你!不是乳房疼、腰疼,就是手腕、膝蓋疼……用剛生產完的新手媽媽小林來說,疼痛真的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在產房裡的疼痛現在想起來還後怕,但坐月子期間,又一大波的疼痛」襲擊「而來,她自己都快抑鬱了,為什麼這些疼痛偏偏找上她?
  • 濰坊市人民醫院提醒:雙手腕疼痛不已,不是產後風,是「媽媽手」呀
    近日,剛當上媽媽的蔡女士感到雙手腕疼痛不已,來風溼免疫科門診就診:「大夫,我是不是得了『產後風』啊?」陪同就診的母親也在旁邊搭腔:「對啊對啊,我也是生了孩子以後手關節疼啊,現在還疼呢,就是『風溼病』呀!」看到這裡,相信很多做過母親的女性朋友深有體會。其實,並不是「產後風」,是患上了「媽媽手」。什麼是「媽媽手」?
  • 媽媽手,新手媽媽的困擾
    前段時間接診了幾例媽媽手的病人,發現病人都沒有意識到什麼回事,今天門診又來了一個28歲的患者,一來到就把右手舉起來指著右手手腕說疼。「是不是剛剛生完小孩?」「是啊,是啊」「是不是平時需要長時間的抱著小孩?」
  • 產後常見三種痛 這樣做可緩解
    在順產的時候,醫生會根據情況判斷是否對準媽媽進行側切。但是這一刀切下去真是要多疼,有多疼。既要忍受分娩痛,還多挨了一刀。但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和寶寶著想,熬熬也就過去了。而剖腹產媽媽在分娩時受到的痛苦雖然比順產媽媽少,但是麻藥退去,傷口的痛真的一點都不比順產輕鬆。
  • 樹袋寶寶提醒:產後手腕疼,警惕媽媽手
    1、抱寶寶:媽媽反覆做託抱寶寶的動作,造成手腕部的橈側伸腕肌腱過度用力疲勞損傷引起。2、激素變化:懷孕後期及產後,因為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易引起麻麻手腕韌帶的水腫、肌腱韌帶也變得鬆弛、強度變差,長時間活動減少,使手部肌肉力量減退。
  • 帶你讀懂產後媽媽的「痛」——產後腰背痛
    很多媽媽發現自己在產後經常腰酸背痛,給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諸多不便。產後腰背痛是已生育女性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定義為肋緣以下、臀褶以上部位的疼痛,合併或不合併下肢痛,但一般產後一個月後會逐漸消失,倘若產後新媽媽腰背痛未見減輕,持續時間較長(超過12周),就發展為慢性腰背痛了。
  • 產後「媽媽手」、產後恥骨痛,關愛新媽媽從產後修復身體開始
    產後媽媽手產後,媽媽需要經常抱寶寶,再擠母乳和做家務,很容易導致手腕在大拇指根部的位置產生疼痛感,這就是媽媽手。媽媽手會令媽媽手腕疼痛,手指無力,連換尿布都痛得掉眼淚。女星熊黛林產後10天露面,但是雙手纏著護腕疑似受傷。當被問雙手是否有大礙時,熊黛林回答道「媽媽手」。
  • 產後媽媽出現這 4 種疼痛,說明恢復的不好
    生過寶寶的媽媽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產後的幾個月內,身體上伴隨著各種疼痛。生產的傷口痛,手腕關節痛,四肢痛,腰痛......有的身體疼痛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這讓媽媽們苦惱不已。02 產後腰背痛大多數新手媽媽都會被產後腰痛所困擾,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 產後關節痛來襲,這酸楚如何應對?
    第一次做媽媽,最大的感覺每天學習孕期、分娩、產後育兒知識,即使這樣仍舊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今天我們就說下產後關節酸痛,這個問題大多數的媽媽都遇到過,會給媽媽的健康美麗生活帶來諸多的不方便。懷孕、生孩子的過程比較辛苦,產後的媽媽身體虛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孕前生理狀態。而月子內受風著涼、缺鈣、抱孩子姿勢不正確等,都會出現產後關節疼痛。
  • 手腕轉動、手掌抓握時疼痛?或是患上「媽媽手」!可以這樣治療
    最近,我有一個朋友剛剛成為新手媽媽,朋友圈裡每天是各種萌娃曬圖,別提有多幸福,看起來就很是讓人羨慕。這是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門診也有很多患者會因為這個疾病就診,因此,今期我們打算來聊聊這個困擾大多數媽媽的「狹窄性腱鞘炎」!
  • 產後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產後關節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產後關節痛常見原因孕激素影響妊娠晚期為了適應分娩,準媽媽體內會受孕激素的影響使關節鬆弛,導致骨盆韌帶、腰椎、頸椎等激素水平也處於鬆弛狀態,加上孕期期間活動較少,在分娩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準媽媽在活動時就會感到手部關節不適
  • 新手媽媽的產後護理要點
    產婦媽媽們經歷了早孕反應的不適,挺著大肚子的辛苦,整天擔心胎兒發育正常與否,左側臥位帶來腰痛及孕期下肢腫脹,連鞋也穿不進的憂傷等等,終於順利的分娩下一個健康的寶寶。原本以為卸貨了就輕鬆,結果發現產後的日子依舊不好過。因為產後的護理更是關鍵的一環。
  • 有一種痛叫產後漲奶痛,新手媽媽早知道早預防
    生大寶的時候我是剖宮產的,就在我生完孩子的第二天,有一個年輕的媽媽也生了。當時寶媽的身邊只有她老公一個人,不過幸運的是她老公很貼心,一直跑前跑後的照顧著寶媽和寶寶。那個寶媽順產後的第二天就已經開始下奶了,而且來的特別多,寶寶一個人根本就喝不完。
  • 9成的新手媽媽都有產後抑鬱情緒?
    :有48%的新手媽媽認為自己產後3個月生活沒有了色彩和希望;47%>的新手媽媽曾經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媽媽,但他們都選擇隱藏起這種不安。>看到這組數據是不是有點意想不到——這麼多新手媽媽有產後抑鬱?在生活中,家人多給新手媽媽給予關注和關心,產後抑鬱期間她們心思敏感,情緒不穩定,要耐心照顧,不要苛責、過分提要求。在條件允許下,幫助新手媽媽多照顧孩子,減輕她們照顧孩子的心理壓力和焦慮。
  • 新媽咪:產後6痛制勝對策
    以下6位媽咪經受的疼痛,是女性在產後經常遭遇的事情,怎樣制服這些疼痛?第1痛 刀口痛蔡菁在生寶貝時,由於會陰部過緊使胎兒難以出來,醫生只得把陰道口剪了一刀。現在,生完寶貝已經好幾個月了,可刀口處卻是隆起的,按壓一下還挺疼。蔡菁心裡覺得挺彆扭,為什麼別人的傷口都不是這樣?自己這是怎麼回事?
  • 如何預防產後關節痛 緩解產後關節痛怎麼做
    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後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腰疼脫髮等,每一樣都讓女性苦惱不已,對於常見的產後關節痛,應該如何預防呢?如果出現產後關節痛又應該怎樣緩解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如何預防產後關節痛減少勞動量還有一些婦女之所以會出現關節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與自身有關,比如產後過早、過多地從事家務勞動;過久地抱孩子,接觸冷水等這些都會導致關節、肌腱和韌帶負擔過重,從而引起手腕部及手指關節痛現象,且經久不愈。
  • 兩分鐘了解新媽媽產後都會經歷哪些遭遇,看完感覺當媽媽好辛苦!
    媽媽產後第一次月經量較多,多伴有下腹不適,如果只有月經期這樣,就是痛經。如果孕前沒有姨媽疼痛現象,產後月經多而痛,就是子宮腺肌症。此種病症多發於30~45歲左右的產婦,症狀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貧血。孕媽可以這樣做這種情況建議服用中藥調理。如果有避孕需求,也可選用避孕環,對子宮肌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