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手
產後,媽媽需要經常抱寶寶,再擠母乳和做家務,很容易導致手腕在大拇指根部的位置產生疼痛感,這就是媽媽手。媽媽手會令媽媽手腕疼痛,手指無力,連換尿布都痛得掉眼淚。女星熊黛林產後10天露面,但是雙手纏著護腕疑似受傷。當被問雙手是否有大礙時,熊黛林回答道「媽媽手」。原來,熊黛林產後凡事都親力親為,因抱女兒用錯力才患上「媽媽手」,並稱雖然很痛但很幸福。
媽媽手的醫學名稱叫狹窄性肌腱鞘炎,主要發生在負責伸直和向外打開大拇指的兩條肌腱上。這兩條肌腱的外層主要由滑膜包裹著,它們可以保證肌腱在腱鞘內順暢的滑動。但是反覆使用肌腱會造成肌腱和滑膜過度摩擦,嚴重的就會導致手腕肌腱發炎的情況。
媽媽手的主要症狀就是,手腕靠近大拇指根的部位疼痛或者局部腫脹。有時候這種疼痛感還會輻射到小臂或者大拇指上,甚至還會有局部腫脹的情況。產後哺乳期的媽媽由於在產後需要抱寶寶,再加上媽媽們還需要用手控制寶寶的頭,保證寶寶的頭不晃動,長此以往造成手腕產生疲勞、手腕發炎,所以產後的新媽媽特別容易患上媽媽手。
如何判斷是不是患上媽媽手,下面有一個小方法:首先伸出一隻手,用其他手指包裹住大拇指,握成一個拳頭。然後將拳頭向小拇指的方向向下壓,壓的時候感覺手腕或大拇指根部有疼痛感,可能就是患上了媽媽手。
當出現產後媽媽手,該如何緩解呢?
1、充分休息。由於媽媽手是過度使用大拇指和手腕導致的,最有效的緩解方法就是讓手腕得到充分的休息。照顧寶寶一定要尋求家人的幫助,不要一人承擔過於勞累。
2、在急性期間冰敷。手腕或大拇指根部有紅腫、熱痛現象可通過冰敷來緩解。用一個保鮮袋在裡面加入冰水和冰塊後封口,切勿將冰袋直接接觸皮膚,在冰袋上墊一條薄毛巾,以防止皮膚被冰袋凍傷,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
3、在紅腫消退後熱敷。稍微活動一下大拇指仍然會有一些疼痛,可採用熱敷法來進一步治療。熱敷可以採用熱毛巾或暖水袋放在手腕上,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鐘,溫度不超過45℃為宜。
4、現象改善後多做伸展運動。所有現象得到改善後,可以加入手指手腕的伸展運動,以及手指的抓握練習,以改善手腕柔韌性以及手部力量。不過,如果通過上述的辦法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建議媽媽及時到醫院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
產後恥骨痛
有些媽媽在孕期就經歷過恥骨的疼痛,恥骨痛的主要表現就是大腿根或腹股溝內側位置疼痛難忍。輕者日常行動會有不適感,嚴重的媽媽可能會行動受限,比如無法走路,連翻身也需要家人的幫助。那恥骨究竟是哪個部位?媽媽為什麼會出現恥骨痛呢?
骨盆由三塊骨頭通過韌帶連接而成,分別是兩側的髖骨和後方的骶骨,髖骨在我們成年前由三塊骨組成,分別是髂骨、恥骨、坐骨,成年後三個骨融合成一塊髖骨。在骨盆的前方,恥骨通過韌帶形成恥骨聯合關節。在骨盆的後方,髂骨和骶骨通過韌帶連接形成骶髂關節。恥骨聯合關節是非常穩定的關節,兩側恥骨之間的距離通常為4~5釐米。
懷孕後由於身體會分泌鬆弛素和黃體素,媽媽們的關節韌帶會變得鬆弛,恥骨聯合會發生輕度分離,使得骨盆的伸縮性變大,目的是為了給胎兒更多的成長空間,也有利於胎兒順利的通過產道。但是,在孕期和分娩期會發生一些不可控因素,讓媽媽們的恥骨聯合分離加劇,比如:胎兒過大,雙胞胎,多胞胎,媽媽本身的骨盆較窄。
雖然恥骨分離在整個的孕期中是必要的,但如果分離過大就不好了。這可能導致在產後難以恢復,從而帶來各種各樣的產後問題,影響媽媽們的健康。另外在媽媽們分娩的時候,也有可能由於用力不當,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恥骨分離加劇。
恥骨聯合分離往往不是簡單的左右分離,而是伴隨著前後分離,或者上下錯位。骨盆結構是一個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恥骨聯合分離會影響到整個身體的結構,讓骨盆後方的骶髂關節也不可能維持原來的樣子。也就是說恥骨聯合分離往往不是獨立出現的,他可能還會伴隨骨盆後方關節的錯位,破壞骨盆的結構。
當出現產後恥骨痛,該如何緩解呢?
1、媽媽一定要調整好心態,不要過於緊張。很多媽媽都會擔心恥骨聯合分離,會不會導致骨盆變形,造成終身的影響。現在的不適,只是產後恢復的一個過程,並不會影響到後面的生活,所以媽媽要保持樂觀的情緒,不要有過大的心理壓力。
2、讓家人知道在這段特殊時期,媽媽需要更多的修養和家人更多的支持。在產後如果翻身困難,就讓家人幫忙翻身。在恢復期的任何一個階段,身體有任何微小的不適,都要聽從身體的感受,不要逞強。
3、媽媽們要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比如:在站立的時候,雙腿儘量要平衡站立,身體的重心要落在雙腿之間,不要讓重心落到某一條腿上;在穿褲子或者穿鞋子的時候,一定要坐下來穿,不要單腿去支撐著穿鞋或穿褲子。
睡覺的時候不採取俯臥的姿勢,要用仰臥或側臥的姿勢。在側臥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枕頭,將頸椎承託起來。腰腹下方也要放一個合適高度的枕頭,把腰部承託起來。最後在大腿中間再放一個靠墊,可以幫助骨盆處在一個更好的位置上。最後,對於症狀嚴重的媽媽,還是建議遵從醫囑,進行更專業的治療。
產後的媽媽,除了身體的改變,心理和情緒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部分也是需要被關注到的,同樣也需要時間來調整。家人應該給產後的新媽媽多一些關愛和理解,不能只沉浸在增添寶寶的快樂中,而忽略了新媽媽的心理變化。不要以「媽媽」的名義綁架一個女人,她不是超人,她也需要休息,她也需要幫助。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需要調整自己,共同經歷角色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