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莎草紙上面,記載著「妖」星,天文學家揭開它明暗無常的原因

2021-01-09 歷史店

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蔡倫的造紙術一直被後世人銘記。正是有了紙張這種輕便的載體,我們才得以擺脫了厚重的竹簡,更方便的傳承我們的文化,但是在古埃及,考古學家卻發現了一張奇怪的紙張,它上面居然記載了一顆「妖星」的信息,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同為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的文明同樣很燦爛,尼羅河是古埃及的「母親」,清澈的河水,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從南北埃及完成統一,到第十八王朝達到鼎盛,古埃及不僅建立了自己的文字系統,更有一套獨特的政治體系,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傳統。從公元前3150年,一直到公元前30年被羅馬帝國徵服,古埃及的輝煌,一直跨越了近三千年。在各種科學研究方面,古埃及都有巨大的進展,大多都是前無古人的「神」作,甚至後世的科學家都很敬佩他們的思想。

二零一六年的七月,一批特殊的展品被埃及博物館展出,它們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莎草紙文獻。時間倒退一百六十年,當時隨著拿破崙遠徵埃及的法國學者帕斯卡,第一次來到了這塊夢寐以求的地方,他早已對古埃及文明仰慕已久,作為一個研究古文物的學者,他也相信這次遠行,能讓他有一些特殊的發現。

現實沒有讓他失望,他搜集到了大量的古埃及莎草紙實物,但是遺憾的是,局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他並沒有理清楚製作手法。時隔百年,埃及工程師哈桑拉賈首次復原了其製作技術。又過了四年時間,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發表聲明,表示其對莎草紙的內容研究有了新的進展,他們發現,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就已經開始研究——「妖星大陵五」了!

這張特殊的莎草紙,彰顯了古埃及人的智慧,他們不僅在沒有望遠鏡的條件下,完成了對大陵五的觀察與記錄,而且還精確的算出了其周期。在古埃及曆法中就體現了大陵五的周期:科學家們發現,古埃及的祭祀活動,竟與大陵五的運行周期密切相關,同時莎草紙上的曆法包括了一整年,這就有力證明了,古埃及人十分了解大陵五的運行規律。

既然對大陵五如此掌握清楚,為何還叫它「妖星」呢?原來大陵五英文名意譯為「妖魔星」,這是因為大陵五作為一顆恆星,總是以一定時間為周期,忽明忽暗,令人捉摸不透,先是很亮,光芒萬丈,隨後就慢慢暗了下來,一直暗到原來的六分之一亮度,又逐漸的亮了回去,古埃及人不具備詳細研究的水平,於是將其歸為魔力,命名為「妖星」。

除了古埃及,中國古代也對「妖星」有所記載,古人認為,妖星是五行之氣所變化產生的「變星」,他們形狀不一,數量繁多,出現時間,方位各不相同。古代佔星術士,多認為妖星是不祥之兆,預示著天下要發生混亂或者災禍。

對於古代人的研究,我們需要用辯證的角度考慮問題,雖然他們的研究思路很超前,但是出於科學技術的限制,他們無法完全的解釋很多問題,所以才出現了所謂「妖星」之類的觀點。後世天文學家證實,大陵五隻是英仙座內的一顆很耀眼的恆星,同時也是一對著名的「食雙星」。所謂的食雙星,其實就是兩顆星球組成一個系統,它們一明一暗,一個是「主星」,一個是「伴星」。在萬有引力作用下,互相繞行。

人類在地球的角度看,它們會出現互相擋到對方「身體」的時候,例如日食月食的出現,由於主星比伴星要亮,所以在運動期間,「雙星系統」的亮度也會周期性改變。所以並不是大陵五為「妖星」,而是有一顆比它暗的「伴星」,周期性的運動擋住了它的光輝。

科學是實踐真理的唯一途徑,在人類建立自己的科學體系過程中,有太多的科學家為其奮鬥終身,所以我們當代人要拒絕迷信,用好科學這把「金鑰匙」,來揭開宇宙中更多的秘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走進埃及紙莎草紙「第一村」
    漫步於埃及著名的汗·哈裡裡老市場,或流連在尼羅河邊的神廟古蹟的時候,人們一定會被紀念品商店裡獨具特色的紙莎草畫所吸引。這不僅是因為畫中充滿異域風情和神秘宗教色彩的法老生活圖景,或畫家濃墨重彩、精心描繪的花鳥風光,也因為這種紙張沉澱了幾千年的埃及歷史!  曾經一度絕跡了上千年的紙莎草造紙技藝,如今在卡拉姆斯村不僅是人盡皆知的傳統手藝,也成為村中絕大多數家庭的營生。
  • 《法老的寶藏》|莎草紙是如何影響西方文明的?
    一、莎草紙創造出埃及奇蹟埃及莎草紙是由紙莎草製成,而紙莎草是一種類似蘆葦的水生莎草科植物,它的草葉呈三角形,主要生長在埃及的沼澤和池塘中。紙莎草的莖有三米多高, 和成年人的手腕一樣粗, 可以作為原料製造出可書寫的莎草紙。
  • 「法老的寶藏」莎草紙,如何影響書籍發展與文明進程?
    當人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發現這種植物可以造紙之後,法老終於登場,從興旺發展的莎草紙和莎草繩出口貿易中獲取了可觀的財富。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時期的書記官奈布克德的《亡靈書》。(底比斯,公元前1353年)從那時起,埃及莎草紙在近4000年裡一直是唯一的紙張來源。石器時代末在埃及誕生之後,莎草紙幾乎立刻就派上了大用場。
  • 法老的寶藏:莎草紙與西方文明的興起
    而莎草紙的出現,使我們記錄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爆炸式提升,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以在尼羅河兩岸,乃至整個文明世界交換思想。今天推薦的《法老的寶藏》一書旨在改變人們關於莎草紙既有的刻板印象,講述莎草紙還是世界上常用信息傳播媒介時所發生的故事。莎草紙並不易碎,而是一種持久耐用的書寫載體。
  • 如果紙張是中國人首先發明,為何埃及人早我們幾千年就發明莎草紙
    莎草紙,起源於古埃及,今天已知的最早莎草紙文獻,來自於古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350)的阿布塞神廟。確實比中國造紙術「早兩千多年」。而到了古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91年——公元前1788年)時,莎草紙已廣泛應用於古埃及人「通信」「抄寫文書」「禮讚神明」等書寫活動中。
  • 扒一扒神秘的《圖利紙莎草紙》
    《圖利紙莎草紙》原本只是一份古老的紙莎草紙,因為梵蒂岡博物館埃及部主任阿爾貝託·圖利(Alberto Tulli)得到了它,所以後來才以「圖利紙莎草紙」來命名。1933年阿爾貝託來到埃及開羅進行考古工作,並於當地一家古董店裡發現了一張古老的紙莎草紙,但由於這家古董店開價太高,所以阿爾貝託並沒有買下這張紙莎草紙,而是直接當場手抄了一份,並用埃及象形文字替代了該紙莎草紙中的僧侶文字,所以這也讓後來的人們懷疑《圖利紙莎草紙》所記載內容的真實性。
  • 一周記丨「法老的寶藏」莎草紙如何影響書籍發展與文明進程
    一周記01「法老的寶藏」莎草紙 如何影響書籍發展與文明進程約翰·高德特是一位作家和實踐生態學家,其最新作品《法老的寶藏從埃及走向世界,莎草紙見證了一段人類文明發展歷程,該書中文版近日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作者特別撰文向中國讀者介紹了該書的成書過程。《法老的寶藏》是一本還原古代紙張發展歷程的著作。作者之所以要寫這本書,因為他對非洲莎草紙進行了多年的生態學研究。很多人都知道,莎草紙是一種形似蘆葦的植物,古埃及人用它們製作書寫的載體。
  • 埃及荒村出土一片普通的瓦片,因上面的圖案,它竟成了網紅文物
    有人在德爾麥迪那村出土了一片普通的瓦片,僅僅因為上面的一個圖案,它竟成了博物館中的網紅文物。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埃及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建築物。
  • 埃及對數學的貢獻—數學起源(一)
    不難看出,當數字很大時埃及乘除法計算複雜。實際上,在印度記數法和相應的乘除法傳到世界各地前,「會算術的人」寥若晨星。至今發現的埃及莎草紙文書中,含有大量的數學內容。下面介紹兩份數學文獻。萊因德文稿是3600年前用墨水寫在莎草紙上的「數學教材」,作者寫明文稿是他從另一本200年前的書中抄寫的。說明萊因德文稿至少反映了埃及3800年前的數學水平。文稿長5米44,寬33釐米。
  • 列車歷史視角系列:帶有神秘色彩的埃及,埃及的文字與紙張
    特定的對象用特定的符號來表示,讓人們在看到符號的一瞬間就知道它所代表的特定對象。 埃及人造紙 埃及人還發現了一種叫紙莎草的葦草,他們將這種葦草削成薄薄的條狀,然後在上面書寫。
  • 實拍埃及博物館,和木乃伊面對面!千年法老是這樣?
    世上博物館千千萬,埃及博物館一定是最特殊那個。千年法老的金面具,圖坦卡蒙的黃金棺,神秘古老的木乃伊…它屬於那種臉小肚子大的建築。別看只有上下三層,卻有藏品30萬件,古文明之精髓,都深蘊其間。就像一座金銀島,這裡遍地是珍寶,浩瀚如煙海。
  • 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這種情況,根據天文學家們的研究,僅在氣態行星的身上出現過,這意味著,這個巖石行星極有可能只是一個行星核,它曾經是一顆氣態行星,或者是它處於正在形成的過程之中,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它失去了氣體,只有內核暴露在太空之中。
  • 埃及博物館穿越千年觸摸法老文明
    圖坦卡蒙金面具其實埃及的文明是早已斷代的 經過希臘人 羅馬人 阿拉伯人的洗禮 現在的埃及已經是一個正統的伊斯蘭世界 如果想要找尋法老文明 你得去5000年前的時代 去金字塔 神廟亡靈谷亦或是埃及博物館 位於開羅的埃及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收藏文物 30 多萬件 陳列展出 6.3 萬件 大部分出自法老陪葬品和一些古蹟的挖掘 據說金字塔群附近再建一個更大的陳列館 可惜我去的時候並未落成 喜歡文化歷史的朋友可以去大開眼界了博物館 陳列著從公園前5000年到羅馬時代的各個重要埃及紀年的文獻和歷史文物
  • 埃及金字塔:隱藏在千年風沙下的未解之謎
    ,它的身上有太多的謎團依舊等待著後人去探尋。因此,埃及國王也就是法老不惜花上大量的人力財力建造堅固威嚴的金字塔,希望能夠保存他們的身體,能夠給靈魂留下安身之所。同時也希望金字塔能夠成為他們死後的物化代表,象徵著他們依舊統治這自己的王國,驕傲地注視著這片神聖的土地。所以公元前2800~公元前2300年,金字塔在廣漠的黃沙之中莊嚴矗立。在它的身上蘊藏眾多的謎團,至今都還未真正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