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結論,利用結論,快速解題,求解函數壓軸題從未如此輕鬆!

2020-12-12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問題探究:

直線y=-1/3 x+2與直線y=3x+2的位置關係是什麼?如何證明你的結論?請你試一試。

這兩條直線呈垂直關係,同學們很容易發現。如何證明呢?大部分同學都陷入了迷茫和不知所措(他們陷在函數問題中無法自拔),部分孩子得到了靈感,開始奮筆疾書(他們跳脫了函數問題,將其轉化為幾何問題中如何求證兩條直線垂直)。

這兩條直線呈垂直關係,同學們很容易發現。如何證明呢?大部分同學都陷入了迷茫和不知所措(他們陷在函數問題中無法自拔),部分孩子得到了靈感,開始奮筆疾書(他們跳脫了函數問題,將其轉化為幾何問題中如何求證兩條直線垂直)。於是,我收集了孩子們的解題方法:

如圖1,正比例函數l:y=kx和l:y=kx的圖像相互垂直,分別在l和l上取點A,B,使得AO=BO.分別過點A,B作x軸的垂線,垂足分別為點C,D.顯然,△AOC≌△OBD.設OC=BD=a,AC=OD=b,則A(﹣a,b),B(b,a).於是k=﹣b/a,k=a/b,所以kk的值為一個常數-1.

一般地,一次函數y=kx+b,y=kx+b可分別由正比例函數l, l平移得到.所以,我們經過探索得到的結論是:任意兩個一次函數y=kx+b,y=kx+b的圖象相互垂直,則kk的值也為一個常數-1.

利用探究這一結論,可以快速解決兩直線垂直問題,尤其對於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難題有種暴力解題味道,易於入手。

類型1 求解直角問題或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問題

例1.(2018秋農安縣期中)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A的坐標是(4,0),並且OA=OC=4OB,動點P在過A,B,C三點的拋物線上.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在AC上方的拋物線上有一動點G,如圖,當點G運動到某位置時,以AG,AO為鄰邊的平行四邊形第四個頂點恰好也在拋物線上,求出此時點G的坐標;

(3)是否存在點P,使得△ACP是以AC為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析】(1)由點A的坐標及OA=OC=4OB,可得出點B,C的坐標,根據點A,B,C的坐標,利用待定係數法即可求出拋物線的解析式y=-x +3x+4(a≠0);

(2)由二次函數的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數的性質可得出拋物線的對稱軸,由AO的長度結合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可得出點G的橫坐標,再利用二次函數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徵,即可求出點G的坐標為(7/2,9/4).;

(3)方法1:(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問題幾何解法)假設存在,設點P的坐標為(m,﹣m+3m+4).∵點A的坐標為(4,0),點C的坐標為(0,4),

分兩種情況考慮,如圖2所示.

①當∠ACP=90°時,PC⊥AC,利用兩直線PC、AC斜率之積為-1,

【(﹣m+3m+4)-4】/(m-0) ·(4-0)/(0-4)=-1, 整理得:m ﹣2m=0,

解得:m =0(捨去),m =2,∴點P的坐標為(2,6);

②當∠PAC=90°時,AP⊥AC,利用兩直線AP、AC斜率之積為-1,

整理得:m2﹣2m﹣8=0,

解得:m =﹣2,m =4(捨去),∴點P的坐標為(﹣2,﹣6).

綜上所述,假設成立,即存在點P(2,6)或(﹣2,﹣6),使得△ACP是以AC為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

方法2:(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問題代數解法)假設存在,設點P的坐標為(m,﹣m+3m+4).

∵點A的坐標為(4,0),點C的坐標為(0,4),

∴AP =(m﹣4)+(﹣m +3m+4﹣0)=m ﹣6m +2m +16m+32,CP =(m﹣0)+(﹣m +3m+4﹣4)=m ﹣6m +10m ,AC =(0﹣4)+(4﹣0)=32.

分兩種情況考慮,如圖2所示.

①當∠ACP=90°時,AP =CP +AC ,

即m ﹣6m +2m +16m+32=m ﹣6m +10m+32,

整理得:m ﹣2m=0,

解得:m =0(捨去),m =2,

∴點P的坐標為(2,6);

②當∠PAC=90°時,CP =AP +AC ,

即m ﹣6m +10m =m ﹣6m +2m +16m+32+32,

整理得:m2﹣2m﹣8=0,

解得:m =﹣2,m =4(捨去),

∴點P的坐標為(﹣2,﹣6).

綜上所述,假設成立,

即存在點P(2,6)或(﹣2,﹣6),使得△ACP是以AC為直角邊的直角三角形.

牛刀小試:1.(2018秋宜興市期末)如圖,二次函數y=ax ﹣2ax+c的圖象交x軸於A、B兩點(其中點A在點B的左側),交y軸正半軸於點C,且OB=3OA,點D在該函數的第一象限內的圖象上.

(1)求點A、點B的坐標;

(2)若△BDC的最大面積為27/4平方單位,求點D的坐標及二次函數的關係式;

(3)若點D為該函數圖象的頂點,且△BDC是直角三角形,求此二次函數的關係式.

【解析】(1)函數的對稱軸為:x=﹣b/2a=1,OB=3OA,即可求解點A、B的坐標為(﹣1,0)、(3,0);

(2)由S△BDC=1/2DEOB,即可求解二次函數表達式為:y=﹣2x +4x+6;

(3)分∠DCB=90°和∠CDB=90°兩種情況,求解即可.

(3)點B、C、D的坐標分別為(3,0)、(0,﹣3a)(1,﹣4a),

類型2 矩形存在性問題

例2(2018遼陽中考題)如圖,直線y=x﹣3與坐標軸交於A、B兩點,拋物線y=1/4x +bx+c經過點B,與直線y=x﹣3交於點E(8,5),且與x軸交於C,D兩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拋物線上有一點M,當∠MBE=75°時,求點M的橫坐標;

(3)點P在拋物線上,在坐標平面內是否存在點Q,使得以點P,Q,B,C為頂點的四邊形是矩形?若存在,請直接寫出點Q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析】(1)直線y=x﹣3與坐標軸交於A、B兩點,則A(3,0)B(0,﹣3),把B、E點坐標代入二次函數方程,解得:拋物線的解析式y=1/4x ﹣x﹣3;

(2)當∠MBE=75°時,如下圖所示,分M在x軸上和x軸下分別求解即可;

即:點M的橫坐標4﹣4√3或(12-4√3)/3.

(3)存在.

①當BC為矩形對角線時,矩形BP′CQ′所在的位置如圖所示,

設:P′(m,n),n=1/4m ﹣m﹣3,

這兩個點分別和點B、C重合,

與題意不符,故:這種情況不存在,捨去.

②當BC為矩形一邊時,

情況一:矩形BCQP所在的位置如圖所示,

直線BC所在的方程為:y=1/2x﹣3,

則:直線BP的k為﹣2,所在的方程為y=﹣2x﹣3,

聯立直線BC, 直線BP解得點P(﹣4,5),則Q(2,8),

情況二:矩形BCP″Q″所在的位置如圖所示,

此時,P″在拋物線上,其坐標為:(﹣10,32),Q″坐標為(﹣16,29).

故:存在矩形,點Q的坐標為:(2,8)或(﹣16,29).

類型3 用於菱形存在性問題

例3.(2018秋金牛區期末)如圖,拋物線y=ax2+x+c與x軸交於A,B兩點,A點坐標為(﹣3,0),與y軸交於點C,點C坐標為(0.﹣6),連接BC,點C關於x軸的對稱點D,點P是x軸上的一個動點,設點P的坐標為(m,0),過點P作x軸的垂線l交拋物線於點Q,交直線BD於點M.

(1)求二次函數解析式;

(2)點P在x軸上運動,若﹣6≤m≤2時,求線段MQ長度的最大值.

(3)點P在x軸上運動時,N為平面內一點,使得點B、C、M、N為頂點的四邊形為菱形?如果存在,請直接寫出點N坐標;不存在,說明理由.

【解析】(1)把A點坐標為(﹣3,0)、點C坐標為(0,﹣6)代入二次函數表達式,解得:a=1,c=﹣6,故:二次函數解析式為y=x2+x﹣6;

(2)點C關於x軸的對稱點D(0,6),

點B、D坐標所在的直線方程為:y=﹣3x+6,

在﹣6≤m≤2時,函數頂點處,取得最大值,

即MQ的最大值為16;

(3)①當BC邊為菱形的邊時,

情況一:N點應該在x軸,關於B點對稱,即點N坐標為(﹣2,0),

情況二:BC、MB是菱形兩條鄰邊,且BC=BM,則點N坐標為(2,﹣12),

情況三:BC、CM為鄰邊時,則點N坐標為(7.2﹣3.6);

②當BC邊為菱形的對角線時,作BC的垂直平分線MH,

則直線DB與MH的交點為M,M關於BC的對稱點為N,H為BC的中點,

∴H坐標為(1,﹣3),

直線BD的方程為:y=﹣3x+6,直線MH的方程為:y=﹣1/3x﹣8/3,

聯立以上兩個方程,解得:M坐標為(13/4,﹣15/4),

同理得N坐標為(﹣5/4,﹣9/4),

故:N坐標為(﹣5/4,﹣9/4)或(﹣2,0)或(7.2﹣3.6)或(2,﹣12);.

類型4 用於求函數最值問題

例4.(2018秋沙坪垻區校級月考)如圖,拋物線y=ax+bx+c(a≠0)與x軸交於點A(﹣1,0)和點B,與y軸交於點C,點C關於拋物線對稱軸的對稱點為點D,拋物線頂點為H(1,2).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點P為直線AD上方拋物線的對稱軸上一動點,連接PA,PD.當S△PAD=3,若在x軸上存在一動點Q,使PQ+√5/5QB最小,求此時點Q的坐標及PQ+√5/5QB的最小值;

【解析】(1))由拋物線的頂點為H(1,2),可以假設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a(x﹣1)+2,把A(﹣1,0)代入得到,a=﹣1/2,即y=﹣1/2x +x+3/2;

(2)如圖1中,連接PA,PD,在y軸上取一點M(0,﹣3/2),連接BM,作QN⊥BM於N.設AD交對稱軸於K.首先證明QN=√5/5BQ,推出PQ+√5/5BQ=PQ+QN,根據垂線段最短可知,當HN⊥BM,且P,Q,N共線時,PQ+√5/5BQ的值最小,最小值=線段PN的值;

∵直線BM的解析式為y=1/2x﹣3/2,

∴當PN⊥BM時,直線PN的解析式為y=﹣2x+5,此時Q(5/2,0),

反思:因為初中課本內容很基礎很簡單,而中考題有一定難度,學生學習了課本上的公式和定理,卻解不出千變萬化的中考試題,好比樹上的蘋果太高,學生無論怎樣跳也夠不著。 如果平時學習中經常做這樣探究活動,從浩如煙海的中考真題,模擬題中提煉出解題的規律和方法,才能真正明了隱藏在試題背後的秘密。這些規律和結論好比一架梯子,可以讓學生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將「蘋果」輕鬆摘下來。利用這些結論不僅可以實現快速解題, 同時可以對試題一題多解,豐富同學們的解題思路。

相關焦點

  • 鄒生書——原函數法解抽象函數選擇壓軸題
    本公眾號致力傳播數學文化,發表教研成果,交流教學經驗,探討數學問題,展示解題方法,分享教學資源,為服務高中教學作貢獻。鄒生書,男,1962年12月出生,本科學歷,理學士學位,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黃石市高中數學骨幹教師。主要從事高中數學教學、高中數學解題研究和探究性學習等。
  • 破解中考幾何綜合與探究壓軸題有策略,亟待加強
    【點評】本題是四邊形綜合題,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菱形的性質,解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學會添加常用輔助線,構造全等三角形解決問題,學會利用參數解決問題,屬於中考壓軸題.【點評】本題屬於相似形綜合題,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質,矩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尋找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解決問題,學會利用參數構建方程解決問題,屬於中考壓軸題。
  • ​挖掘三點共線向量等式所隱藏的兩個結論 簡解一道向量題
    本公眾號致力傳播數學文化,發表教研成果,交流教學經驗,探討數學問題,展示解題方法,分享教學資源,為服務高中教學作貢獻。鄒生書,男,1962年12月出生,本科學歷,理學士學位,中學數學高級教師,黃石市高中數學骨幹教師。主要從事高中數學教學、高中數學解題研究和探究性學習等。
  • 9年級培優:反比例函數的幾個特殊結論
    為方便起見,這裡所講的反比例函數均以在第一象限的一支圖像為例,當下面的圖像出現在其他象限時,結論仍然對應成立。【結論1】一次函數y= - x+b(b>0)與反比例函數xy=k(k>0)的圖像交於點A,B,一次函數圖像與y軸和x軸分別交於點C、D。求證:△OAC≌△OBD。
  • 中考數學壓軸題專題二,每日一題,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存在性問題
    對於中考壓軸題,要想提高解題能力,需要平時注意積累解題技巧,增長見識。下面一起來探究下平行四邊形存在問題的解題技巧。這題入口比較窄,當三角形ABC為直角三角形,求n需要應用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這對大多數學生都頗具有難度。(1)利用三角形相似可求AOOB,再由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關係求AOOB構造方程求n。
  • 中考數學常考壓軸題類型和解題思路
    對這些題輕鬆掌握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獲得分數,更重要的是對於整個做題過程中士氣,軍心的影響。  2.一元二次方程與函數  在這一類問題當中,尤以涉及的動態幾何問題最為艱難。幾何問題的難點在於想像,構造,往往有時候一條輔助線沒有想到,整個一道題就卡殼了。
  • 中考數學壓軸題專題三,老教師直言,提高解題能力需掌握的技巧
    在我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這類題型也是有一定的解題規律可遵循。下面就介紹下動點形成的平行四邊形解題技巧,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動點問題常以二次函數為背景,所以用待定係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就成了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這需要記住二次函數的三種基本表達式:(1)頂點式;(2)交點式;(3)一般式。
  • -二次函數壓軸題
    原因是雖然掌握了教材上的知識點,但是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數學解題思維——李澤宇三招(翻譯,特殊化,盯住目標)。導致同學們在考試過程中不能夠很靈活的運用已有知識快速解題。二次函數往往作為中考的壓軸題出現,也是很多同學的難點所在,通過這篇文章,我們示範如何使用李澤宇三招來解決二次函數壓軸題,幫助基礎知識掌握得不錯的同學理解如何在壓軸題中使用李澤宇三招,從而幫助我們學好初中數學。正確的數學思維-李澤宇三招1.
  • 中考數學壓軸題專題1,動點形成的平行四邊形
    壓軸題以函數及幾何圖形的綜合探究呈現,需要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結論,這樣的題目具有開放性、綜合性。體現在假設存在以D,F,M,N為頂點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畫出草圖,觀察判斷。求點M的坐標時需要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建立方程,往往是方法開放,多數時候還需要分類討論。
  • 破解二次函數壓軸題,抓住其本質核心,做好這幾點
    破解壓軸題,是個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積累和磨礪的過程。你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根基,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題技巧,數學思想方法不是光記住兩個名稱,而是要掌握其本質核心的東西,比如轉化思想,轉化誰?怎麼轉化?
  • 高考數學丨「全國卷」壓軸解答題解題策略+58頁導數解題筆記
    ,凸顯了高考試題的選拔功能,一直是壓軸題的不二選擇老師在此篇文章整理了由潘越老師歸納的58頁導數解題筆記,分為6大專題,整理的都是今年最新題型篇幅有限,僅做部分展示,完整58頁word版可關注後,發送私信「學習」來免費領取。
  • 中考熱點:詳解函數背景下的幾何動態探究問題解題攻略
    方法規律:本題考查二次函數綜合題、一次函數的應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銳角三角函數、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知識,解題的關鍵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學會根據方程解決問題,屬於中考壓軸題.類型2 三角形存在性問題近年來各省市大多以三角形存在性探究類試題作為壓軸題,探究類試題突出特徵是非常規,不是課本內容的簡單模仿,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往往給出某種情境或某種實際需求,要求考生自己猜想結論,構建數學模型,解決問題,較全面考查學生的數學素養.探究三角形存在性問題,常見的有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存在性
  • 初中數學壓軸題不會做、沒思路?這份解題攻略來幫你
    對這些題輕鬆掌握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獲得分數,更重要的是對於整個做題過程中士氣,軍心的影響。2、一元二次方程與函數在這一類問題當中,尤以涉及的動態幾何問題最為艱難。幾何問題的難點在於想像,構造,往往有時候一條輔助線沒有想到,整個一道題就卡殼了。
  • 中考數學壓軸題有何魔力?明知中考時寫不出,仍不放棄學習……
    中考數學壓軸題,有一道、兩道,還是三道?不同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卷面稍微簡單的,只有一道二次函數壓軸題。偏難一點的,幾何綜合與二次函數綜合雙壓軸題。再變態一點的,圓壓軸題、四邊形壓軸題、二次函數壓軸題!可無論壓軸題有多少道,二次函數總免不了被當成壓軸題!下面精選幾道中考數學壓軸題,共需要的朋友參考學習!
  • 2021高考數學:拋物線焦點弦速解結論及解題思維模板!
    2.拋物線解題分析思維模板根據平面幾何中的最值的結論,如兩點間線段最短等,求出目標代數式的最值;或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目標代數式的最值.總結:本題也可以直接用拋物線焦點弦結論△AOB的面積=p^2/2sinθ,焦點弦=2p/sin^2θ直接得出答案,二級結論結高考解題速度的提高是立竿見影的,平常複習中應針對高考的經典題型有意識總結二級速解結論。
  • 初二數學,怎麼利用一次函數圖像求解析式?掌握這種方法輕鬆求解
    利用函數圖象上的信息求解一次函數解析式是初二數學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二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幫助。解題過程:設小明跑的路程與時間的函數解析式為:s=k1t+b1,小強跑的路程與時間的函數解析式為:s=k2t+b2根據題目中的條件:直線s=k1t+b1與y軸的交點為(9,0),直線s=k2t+b2與y軸的交點為(5,0),則b1
  • 【講座】悟道——聊聊函數壓軸題
    放假前,進行了一次網絡直播,聽眾多為初三學生和部分老師,課題是《悟道——聊聊函數壓軸題》數學壓軸題歷來是學生心中的恐懼,如何消減學生的畏難與牴觸情緒,不少老師嘗試了多種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這是中考壓軸題解題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也是大家常常出錯的失分點。我們不禁要問:壓軸題究竟考倒了誰?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望而卻步?!
  • 破解二次函數壓軸題,三招秒殺
    破解第二招——建立問題模型,理清解題思路第一小題求函數解析式,一看到求函數解析式的問題,應立馬想到待定係數法的四個基本步驟:(見圖1)—解題也有套路的;從題目中尋求可用條件,直接條件有兩個:點C的坐標(0,2),對稱軸AB為直線×=2;條件「拋物線經過點E",E點坐標沒有直接給出,所以要先想辦法求出,由「DE=DC,且∠CDE=90°
  • 2021高考數學核心題型與解題技巧匯總
    、偶函數,快是因為淵博題型13:函數的對稱性-軸對稱題型的解答模式題型14:兩大技法秒殺圖像選擇題題型15:分段函數的奇偶性題型,要想快就得砍題型16:秒殺函數性質小題之構造特殊函數法,速度無敵題型17:數形結合策略題的13個盲區就得全覆蓋題型18:反函數問題解答的就是壓軸題題型19:皇帝的新裝 一類有具體函數外衣下的抽象函數不等式的解法
  • 初中數學必刷好題021-直角三角形內切圓和旁切圓經典模型+結論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內切圓和旁切圓經典模型+結論,可以幫助我們在遇到和此模型有關的題目時快速利用結論得出答案,大大提高解題效率。在學習直角三角形內切圓和旁切圓的模型和結論之前,先看看一個熱身題,看看你多少秒可以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