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看客」心態 的人從來都有, 或多或少。以前有,現在有,將來也不會改變。我們最熟悉的一類看客形象,自是魯迅先生筆下的;麻木,冷漠,不自知而洋洋得意。到了今天,看客們換了下皮毛,走上新的舞臺 ,還更顯張牙舞爪。以前斷頭臺前麻木冷漠的看客,現在成了聞觀跳樓興奮起鬨的看客,以前民不聊生的社會,看客們臉上多是一種毫無生氣的麻木。現在社會衣食無憂,互相攀比,看客們又多了點戲謔和張狂。
網際網路的出現,一大作用就是把各色人等的隱藏面淋漓盡致的炸現了出來,以前看不到的,想不到的,以為不會有的,現在讓你明明白白的看到想到。能藏在屏幕背後聞觀,網絡儼然成了看客們的新舞臺。
當天休息,早上還未起床時拿起手機點開新聞,當先就讀到一條新聞,黑白的新聞邊框裡,新聞標題寫著大概這樣的標題《NBA傳奇巨星科比布萊恩特飛機失事,不幸遇難》。心中頓生大大的驚愕,平常看新聞只想到科比會與籃球新聞相干,萬不會覺得他會與遇難等字眼相干,再仔細看新聞,心中大概證實科比遇難已是事實了。不禁生出世事無常,生命易逝的感嘆來了,這位已退役的閃耀的籃球巨星,正值壯年,又毫無徵兆的死於意外,更令人心生嘆息了。我雖不是他球迷,看NBA也少,但我們都知道,科比對於這一代的籃球文化意味著什麼,對於那麼多他的球迷喜歡他的人意味著什麼。
真是個不幸的消息。這時又免不了翻看評論了,其實人們看新聞心中所最終的訴求都在評論區裡,這裡可以有共鳴,可以有屬於自己的發聲,也可以看到一些不太一樣的表達,這裡是宣洩,表達最真實一面的地方。要想看透人的最真實面,萬不必去看生澀的哲學,心理學書籍,去仰仗最權威專家的論斷,只需上網看下各色評論百態就能看清。這裡匯聚了泱泱大眾所有的最膚淺或最深刻的認知,最深處欲望的宣洩,最真實一面的表露,在這個不知道你我他是誰的地方都跳出來了。對於這樣一位籃球巨星的突然逝去大多的人,人都能自然而然的感到悲痛或惋惜,或感嘆來。科比作為一個有廣大影響力的人物,眾多的人都會與之產生出某種情感上的聯繫來,感情屬於感性,感性帶來了悲傷。如同我們身邊的某個熟人離去,我們都會為之感傷,無論他生前是否同樣犯下一些過錯,就像我們自身也會犯下過錯。
但不是所有人都擁有,承認這份感性,有些人這份對於別的生命逝去的感受早已被那狹隘的自我吞噬了。
人性的陣營不會只有一種,當震驚的人們正感傷於一朵生命之花凋謝的時候,這時往往會生出來別的一種看似很憤憤的聲音來,一種如這樣說」一個某某某死了,就這麼傷心了,他和你有多大關係,你們親人死了也沒見你這麼傷心啊,真有良心呀。」 還有一種如這般說」現在國難當前,你不去關心,一個某某某死了,你們像死了什麼一樣,還配做一個中國人嗎「這兩種聲音中不僅有憤憤,還要毒罵你們一番才痛快,聲調中頗有一些道德標杆的高亢出來。
先來談談前一種,「一個某某某死了」或許對於他是毫無感觸的,看到別人的悲痛還能成為他滿足和戲謔的資料。亦或許他對於「某某某」是本就有一種負面情緒的,所以也更見不得別人悲懷逝者的了,便要指責之。如果是本就痛恨逝者的,那他變得激憤或嘲笑的態度也算有指責之緣由了,但是這種話語大多數都只是對於別人的死亡毫無感觸罷了,對於別人對逝者表達的同情毫無同理心罷了。這種「看客」心態,這人性之中極端的冷漠與自私盡顯無遺。對人的生命都沒了溫度,那對自然界中其他的生命就是更加的視若無物了。那自然,為了可以彰顯自己穿的高貴,吃的新奇,那弄些野味來放到餐桌上也不足為奇了,這些往往都是一類人。更還可以以各種名目,對待動物施以各種殘忍吃法也心安理得了。可動物們連死也不能痛快死去,還要在餐桌上眼睜睜看著"哈哈哈"的人們挖了自己腦髓,取食自己血肉。
也許,他們只會對存在於自己關係之內的一些生命才會有一點重視,而且這種關係也會被他們框架在自身利益範圍之內,對於他們關係,利益之外的一切生命和事物,都採取一種冷漠,嘲笑的態度。換句話說,只要死的不是與自己相干的人,他都笑得出來,這種人性,對生命而言是災難。 對一種生命漠視,那對其它生命也自然漠視。生活中,對於他人遇到的不幸,如果我們有了一種變態的取樂,那我們就都成為了斷頭臺前的看客了。
那還有後一種的語調,已把家國情懷搬出來了,聽起來儼然更有一種能使其自顯高大的做派。但其實,這不光是上一種人,更用了一種顯然已走偏的「匹夫」心態做外殼包裝了自身起來,不稍加留神,還會被他義正言辭的當作叛徒審問了一遍。這一種,是更為可惡的,他顯然以為他那自封的家國情懷可以駕馭於一切別的生命和感情之上了。用憂國憂民的情懷來作外衣並使自己也顯高大起來,他所做的有沒有對得起他那自封的家國情懷者我不知道,但真正為國家人民奮戰在一線的戰士倒被他作了一回槍子打了出來。在網絡上,見縫插針的彰顯假大空情懷,可網絡上說說終是很簡單的,還可以意淫一下自己臆想中的高大,但是現實中身體力行做又是另一回事了。倒像一個躲在鬥篷庇護之下的一個小丑,永遠在陰影之下指點江山。
於是存在於人性之中天然的愛,也終被那到處扛著冷漠虛偽,假道義旗幟的們踩在腳底下了。會站邊,看客心態,漠視生命,高喊高大的口號使其也自顯的高大,這種人性,或國民性,早在魯迅先生就已揭露無遺了。
表達對亡者之痛和對人民民族之痛本就兩不相礙,也不存在一種情感可以抵消,抹殺另一種情感。真正為國為民衝在最前線的人,大多是沒有閒空對別的事情勞心費神了。在網上發表議論的人,也僅限於做做議論的了。如果是只對符合自己道德標準,精神要求的新聞感興趣,那也不必跑到不合他胃口的人群來叫囂了,說到底還是想賣弄下自己虛假罷了,實在虛偽至極。
對於這種虛偽,唯有唾棄之,唾棄之一旁,讓它暴露出黑暗之中,那才能日漸消亡。
可人性虛偽狡猾面往往都是躲藏很深的,像老鼠一樣躲在洞中輕易不會探出身子來,要不然被貓逮到或被人發現就免不了一頓教訓和驅趕了,所以在現實中,人都大多彬彬有禮,行為克制,到了網絡之上,就露出兇狠來了。網絡之上這種虛偽叫囂也不一定會時常出現,因為知道會遭到唾棄,但也總會先有從洞口探出身子來「唧唧」叫喚幾聲的,雖難免遭受痛罵,卻總還有些附議點讚的,可見這類思想也不少。
如果我們不唾棄舉這冷漠虛偽,假道義旗幟的人,那我們後來人,年輕人也是會延續這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