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地理知識點: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2020-12-17 中考網

淺談 新生在地理學習中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江陰市成化高級中學 高同壽 214423

摘要:本文以實際教學經驗為依據,思考、歸納高一新生在地理學習中面臨的問題,並從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等方面針對性的採取一些措施,力圖幫助高一新生融入新的學習階段,以切實推動有效教學的建構和素質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有效教學、自主學習

一、問題

高一新生處於初中和高中、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的銜接、過渡階段,無論是生活上、學習上;還是心理和生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困惑和問題。就高中地理學習方面,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心理層面上的問題主要有:

1、 形勢對地理學習影響的思維慣性;

2、高一課程學習負擔與學生學習精力的相對矛盾導致學生學習心理上的倦怠。

學習層面上的主要有:

1、「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薄弱與高中地理必修1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的反差;

2、以上及「教育新政」背景下,課時安排與教學質量保證對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處理的影響;

3、高一新生自主學習的養成進度與高中地理學習效果的「馬太效應」。

心理層面上的問題,可以在開學伊始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作為一門課程,高中地理的特點和地位,樹立學生學好高中地理的信心和決心。而學習層面上的問題,就需要在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當中,通過課堂教學、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管理等方面,從教學情境創設、學習方法指導、學習習慣培養等角度潛移默化,力圖解決問題,令學生不以高中地理為畏途。否則,積重難返,在以後的學習中將事倍功半,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以下就學習層面上的問題談一談筆者的一些教學實踐和思考,以拋磚引玉。

二、對策

問題1:「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薄弱與高中地理必修1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的反差。

相對於高一新生,地理學習遇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難點是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課程標準要求: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那麼,初中的「基礎地理」部分中的經緯網知識的掌握是學好「地球的運動」的前提。因此,就有必要在課堂上進行系統性的回顧,並通過實物地球儀演示、FALSH動畫播放、地理圖表的讀圖分析、地理規律與原理的歸納、演繹和多媒體幻燈片投影等方法或形式形象直觀而又不失理性的弱化該知識點對 才學習的立體幾何思維上的要求。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課時學習第一目「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之前先回顧經緯網知識。回顧經緯網應循序漸進,通過演示,由感性的引導過渡到理性的歸納再歸為空間思維的建構,為第一目乃至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思維基礎。 #p#分頁標題#e#

首先,從「次品」地球儀認知在地球基本運動中地軸北端的空間指向,動畫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如此,學生對地球的運動有了一個基本的感性認識。

其次,按地軸→極點→經線→緯線的順序在地球儀上逐一指示並通過同步的側視圖投影來明確經緯線在地球儀上和側視圖中形狀、大小關係和指示方向等方面的特點及差異。簡短的八個字的記憶,目的是能讓學生再現經緯線的空間形態:地球自轉軸——地軸→地軸與地球儀表面的交點——極點→地球儀上連接極點的線——經線→地球儀上與經線垂直的線——緯線。

再次,對照實物地球儀來認識俯視圖。考慮到知識容量、難度以及教學進度,可暫時簡化認知的過程,並提醒學生在課後複習時參照《地理圖冊》第10頁上的俯視圖。

最後,在經緯線認知的基礎上示圖認識經緯度並列表比較經緯線的形狀、大小關係、指示方向、度數以及經緯度的分布規律。

第一目「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的學習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完成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異同的比較。通過演示,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在地球自轉中,地表某點就是沿著其所在緯線圈運動,從而對地球自轉角速度與線速度特點的掌握不僅僅是對教材圖1.18「地球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上數據的歸納,而是更進一步的理解記憶。並且為第五目「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中晝夜長短變化本質上的理解埋下伏筆。至於公轉速度特點也是從運行軌道著手,運用《地理圖冊》第10頁上「日地距離與地球公轉速度的關係」一圖繪製的原理——克卜勒面積定律去理解記憶。相對教材15頁活動2的表格而言,添加「軌跡」一項,就能對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特點有個清晰的認識。

在第五目「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學習中,一方面,以動畫演示、生活現象和圖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分布」的讀圖歸納的形式來認識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另一方面,從變化的本質來理解。例如,在晝夜長短變化的學習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系統的、理性的去挖掘其變化的本質: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晝弧/夜弧→晝長/夜長。其中「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的理解,在之前「太陽直射點」與「晨昏線」的學習中已經做了鋪墊。

「太陽直射點」部分的鋪墊: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簡稱太陽直射點。

如上圖,L為地表A點地平面,與球半徑R垂直於A點;若A點為太陽直射點,接受太陽垂直照射,則L與圖示太陽光線(直射光線)垂直於A點。 #p#分頁標題#e#

所以,圖示太陽直射光線與球半徑R位於同一直線上。換句話說,太陽直射光線指向地心,與地表交點即為太陽直射點。

「晨昏線」部分的鋪墊: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那麼,晨昏線的空間位置符合哪兩點才能作為晝夜半球的分界線?觀察教材圖1.19後,比較容易得出結論:晨昏線(所在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因此,學生容易接受「晨昏線所在平面與太陽直射光線始終垂直於地心」這一論斷。那麼,「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導致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就不難理解了。至於「晝弧/夜弧=晝長/夜長」,結合地球自轉特點中增設的「軌跡」一項,一般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並對地理現象及其規律既可以表象又可以本質的認知。

問題2:課時安排與教學質量保證對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處理的影響

江蘇省「五嚴」新政背景下,高中地理課程課時的安排是固定的,習題的評講、舊知的回顧、新知的學習就需要統籌規劃好。為保證教學質量,除了對教學設計精心準備,還要正確、果斷處理課堂生成。前者有效引導後者,而後者升華了前者,兩者相輔相成,方能實現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學相長,沒有或者未能引導學生高亢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正確的學習方向、恰當的學習方法,教學預設如同虛設,課堂生成徒勞無功,有效教學如同鏡花水月。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預複習的督促與檢查、學習評價的過程化是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例如,在「時差」教學中,播放電影《環遊地球80天》片段(01:50:54~01:52:06),並提出問題:為什麼每經過一個時區,路路通(成龍 飾)就要把福特先生的手錶調快一個小時?為什麼福特先生最後意識到只是過去79天而不是起先的80天?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再如,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的教學中,我用兩張硬紙板、一隻鉛筆和一根尼龍繩來代表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地軸和直射光線讓學生演示地球「斜著身子」、「站直著」和「平躺著」三種情況下的繞日公轉,使之感性認識黃赤交角的存在與太陽直射點位置的關係。在學生動手參與、用心觀察和動腦思考的多感官的活動中意識到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並制約著移動的範圍,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學生預複習的督促與檢查的效果在於持之以恆的決心。督促是前提,是保障,而檢查是催化劑。發揮催化劑的功效,一是名至實歸,二是講究技巧。其精髓在於檢查本身的多樣化、綜合化和人性化,不能令學生反感,不能讓學生疲於應付,應針對實際情況,因地、因時制宜。對於重難點知識,預先告知學生,要求預複習,並要求完成以知識結構為形式的預複習作業。至於檢查,我一般是採取校信通告知家長督查、課前收查、課上抽查、課後詢問等方式,點、線、面相結合,有層次、有重點的去檢查。 #p#分頁標題#e#

問題3:高一新生自主學習的養成進度與高中地理學習效果的「馬太效應」

「教」是為了「不教」,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是高效學習的保障,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行為方式之一。對於這一點,我們教師應該有著清醒的認識:「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片面一點說,學習主體意識的存在不僅僅是課堂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引導和指導,而在於課餘是否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習慣和意願。

從高一新生的角度來看,教師的正確引導至關重要。沒有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雜亂無序,最終流於形式,收效甚微;錯誤的引導,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變相違背了自主學習的初衷。我目前的方案是設計一份「周末自主學習資料」,力圖從讀、思、練的角度,分層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並藉助校信通聯繫家長,從而取得家長的協助、支持與關心,督促學生按質按量按時完成以填補校外管理的漏洞。

「周末自主學習資料」設計的框架如下:以節為單位設置「課程標準」、「學習要求」和「要點回顧」;以章為單位設置「鞏固練習」和「能力提高」。「課程標準」和「學習要求」以讀為主,便於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要點回顧」以思為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鞏固練習」以「學業水平測試」(小 )真題和模擬題為主,用以自檢和反饋;「能力提高」採用 和模擬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更上一層樓。以下摘錄「周末自主學習資料」第三節「地球的運動」「要點回顧」中的第9點和第12點:

9、晝夜長短的變化(圖1.23部分)

a,此變化是時空變化,從本質上去理解為宜:晝長/夜長=晝弧/夜弧,其來龍去脈:自轉和公轉→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運動→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晝弧/夜弧→晝長/夜長。

b,極值的時間與範圍

c,晝長的比較(以同一時刻,兩地的比較為例):

其一:讀圖,見a(緯線和晨昏線→晝、夜弧→晝弧/夜弧=晝長/夜長);

其二:日期→季節(冬?夏?)→晝長是長?短?(生活經驗,有木有。注意,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如果是同半球地點的比較,那麼請繼續→緯度越高,晝長越長或者越短(童靴,你想:赤道永遠是晝夜等長滴,而極地是出現極晝或者極夜現象滴,也就是說由赤道到極地,隨著緯度的增加,晝夜長短狀況由「晝夜等長」過渡為「極晝或者極夜」。好吧,我承認我有點唐僧,我還要舉例解釋。今天是 9月7日 ,比較下面2組城市的晝長:上海和雪梨、北京和上海。今天是 9月7日 ,位於春分3.21到秋分9.23之間,處於北半球夏半年當中,夏季嘛,北京當然晝長夜短咯;而南半球澳大利亞的雪梨是冬半年,晝短夜長。故,晝長北京﹥雪梨。再看第二組,北京、上海都在北半球,都是晝長夜短,既然北半球晝長夜短,那麼極地出現的是極晝還是極夜現象呢?!對!你的智商很正常,晝長夜短的極致當然是極晝了!從赤道的晝夜等長向北過渡到北極地區的極晝,晝長由12小時過渡到24小時。故,北方北京的晝長比南方的上海更長。終於解釋完了,o(∩_∩)o) #p#分頁標題#e#

12、

在第9點晝長比較的舉例中,我嘗試在文字表述上貼近學生,至於是否得體有效,有待實踐的檢驗。而在第12點「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中,雖然沒有細化,甚至於「區時計算(換算)」、「偏移的規律」諸如此類的考察重點都沒有標註其中,但個人覺得已經初步達成我的目的:言簡意賅,一目了然。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正視高一新生在地理學習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積極探索、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採取了一些措施,並有意識的系統化和規範化。以此為契機,在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兩個方面,努力構建有效教學,推動新課改的深度發展。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20福建中小學新任教師招聘考試中學地理學科考試大綱
    2.考查考生理解與中學地理教學相關的大學地理學內容,能夠理論聯繫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某些地理學問題;關注目前地理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及其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和意義。3.考查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中學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運用這些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具備從事中學地理學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基本能力。
  • 海洋環境問題及其保護對策
    但是, 海洋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同時, 隨之產生的海洋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多。各種汙染物的排放以及海洋資源的過度獲取已經對海洋中各種功能的運轉產生了阻礙, 海洋環境岌岌可危, 甚至有可能面臨失去作用的威脅。因此, 應當將海洋環境保護放在重點, 從政府、群眾、科學研究等方面綜合治理海洋環境, 以海洋環境的基本規律為基礎, 為保證海洋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治理海洋環境問題的方法。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很多誘惑,也承受了很多壓力,隨著初中生的日益成熟,面對的不光是學業上的壓力,有的初中生可能面臨的是家庭變故壓力,甚至有的初中生面對的是社會誘惑,大多數初中生都有的一個共性就是性格張揚、有自己的想法、不願意被嘮叨,正處於叛逆期的學生,容易對任何事情敏感。
  • 高中地理知識點歸納
    知識點概述  人地關係思想的演變一節的知識點,主要包含人地關係、環境問題和人地和諧可持續發展戰略知識點總結。
  • 21世紀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21世紀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www.zjol.com.cn 2003年11月25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21世紀中小學教育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 黃友義:中國特色中譯外及其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建議
    (攝影/中國網 王一辰)黃友義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 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發言題目:中國特色中譯外及其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建議以下為發言全文:中國特色中譯外及其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建議               ——在第二屆中譯外高層論壇上的主旨發言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 、中國譯協副會長兼秘書長 黃友義
  • 新時代我國教育法治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新時代我國教育法治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2018年11月19日 14:41 來源:《復旦教育論壇》 作者:申素平 段斌斌 賈楠 字號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教育法治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就
  • 回族小學生成長面臨的困境及對策
    回族小學生成長面臨的困境及對策①馬貴林(東華鎮龐磨回民小學,甘肅 華亭 744100)摘 要:龐磨回民小學位於華亭縣東華鎮龐磨村,回族學生佔學生總數90%。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回族小學生成長面臨著家庭教育缺失,輟學經商、重宗教、輕學業,打架鬥毆、小偷小摸等違紀行為的困境。
  • 消失的梯度問題:問題,原因,意義及其解決對策
    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激活函數加到神經網絡中,損失函數的梯度趨近於0,使得網絡結構很難訓練。 圖1:sigmoid函數以及導數 例如,圖一是sigmoid函數及其導數。注意當sigmoid函數的輸入變大或變小時(當|x|),導數如何接近零。
  • 2017年安徽省新任教師公開招聘考試大綱-中學地理
    二、考試目標與要求地理學科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科專業素養、地理學科教學能力,即考生對地理學科專業知識、地理學科教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一)學科專業素養1.了解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特點與學科發展。2.理解地理科學的知識體系,掌握其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點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點  生態問題  (1)水土流失問題(2)荒漠化問題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①地勢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質疏鬆,垂直節理髮育(黃土高原)。
  •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球儀與經緯網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球與地圖 地球儀與經緯網。高中地理是我們高考重要的組成部分,學好地理很重要,這一節講的就是地球儀與經緯網。接下來的知識點,大家要仔細的學習和掌握,打好基礎知識,迎接新的一年的高考。第一節我們暫時到此結束,大家從上邊的知識點中學到了什麼呢?還有什麼沒有掌握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 高中地理這樣學才會覺得容易!!(附高考必考的地理圖知識點總結)
    地理學科不僅僅局限於經典意義上的山川面貌、星辰運行等自然地理的內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旅遊等人文層面的印記,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  在高考文綜試卷裡,地理算是最難的一門,它跟歷史、政治的學習方法還有所不同,具體體現在:自然地理:理科學習方法。重理解,重運用,聯實際,解問題。多練習,重思路,多畫圖,熟知識。
  • 數學成績上不去的9大原因和對策(轉載)
    數學有很多知識點,這麼多的知識點能組合成無數個考題。試題難度可以是最基礎的送分題,也可以是難到題目都看不懂的題。今天和同學們聊一聊數學中考試成績上不來的「九宗罪」,請對號入座自行改之!
  • 中國地理知識點
    中國地理知識點疆域的四至點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爾(73°E),烏蘇里江(135°E)陸疆和陸上鄰國20000多千米。鄰國15個(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錫不越老緬)大陸海岸線18000多千米。鴨綠江口至北崙河口。
  • 高校教材選用面臨問題及對策研究
    就高校教材選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解決當前問題、不斷提高教材選用質量的對策,以期創新教材選用思路,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材選用 教學質量 教材建設 高等學校  高等學校教材是課程內容具體化、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關係著教學目的、課程設置以及高校「人才培養」根本任務的實現。
  • 當前南方基建考古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楊一平)
    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中國南方各省份承擔的基本建設考古任務越來越重,在此筆者就南方各省市在基建考古工作方面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 中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形勢、問題及對策
    尊敬的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我匯報的題目是「中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形勢、問題及對策」。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未來全球化治理結構和推進方式將面臨重大變革。一方面是要解決原有的世界經濟三大機構的改革問題,另一方面是如何通過二十國集團等國際協調機制發揮更大的作用。
  • 初一入學第一個月必須面對的問題及對策
    對策:孩子到一個新的環境中,面對新的老師、同學會有個興奮期,然後才能慢慢適應。家長要引導孩子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多科目的學習方式,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找準自己的定位。   對策:學生在做作業時要提高效率,不能拖拉,學會分配時間,一科限定在20分鐘或半小時。對於自己感覺較難的、重要的科目可多花些時間。對於一些探究式的作業,可聯合家長一塊來完成。有了家長的幫助,可以增加孩子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深度,還可增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   三.
  • 高中地理《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說課稿
    二、說學情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雖然學生在七年級已經學習了「土地資源和農業」一節,但大部分學生對農業的基本知識幾乎沒有了解,加上本節課理論性又較強,所以課堂上應給予學生時間預習課本,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動口、動手、動腦,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