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餐飲浪費」有了更進一步的行動。
教育部面向全國,提出要求:
中小學校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田間地頭,和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等場所,廣泛開展實踐體驗活動,並形成制度。
城市中小學校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農村中小學校要因地制宜開展種植養殖體驗。
先不討論這種制度能否執行下去,並且形成制度。教育部這項要求發出後,令人耳目一新,大多數人拍手叫好。
網友「完美的創造1」:
城市離農村越來越遠了,城市孩子都不知道糧食哪裡來的,怎麼會愛惜呢?
建議給學校一些土地,讓他們自己耕種,種糧種菜,學校設立勞動課,讓學生參加勞動實踐。
網友「樓惠96」:
早就應該如此了,現在的學生已經到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地步了。
網友「眾生度文」:
建議學校劃撥田地,讓孩子的生物課在田地裡完成,思想教育課在勞動中獲得教育,同時學習團結合作精神,溝通精神。
動手學,比死記硬背看圖片強很多。
讓孩子們的美術音樂課,可以戶外上上。
一半戶外課,一半室內課。大家眼睛就會好了,興趣多了,網路遊戲也就不著迷了。
網友「雪月清」:
這就對了嘛,實踐出真知,不止是數理化才叫知識,也不止文史地才叫文化。接觸農業,對學習生物,地理也是很有幫助的。
還有表示不滿足的。
網友「抗黛娥tQ」:
如果去農村搞一天,我看就算了。三、五天才能真正地幹點事,更起到教育意義。
也有表示擔憂的。
網友「小滿未滿20」:
硬性規定孩子們必須到農村,拍勞動照打卡,這個肯定得有家長陪同,來迴路費住宿等又帶動一些行業就業,同時也增加了育兒成本,養一個累死你看誰還敢多生。
網友「海藍天下88」:
是付費160元去勞動嗎?
網友「不是專家的磚家」:
非常有必要,但是希望不要最終流於形式。
小結:
教育部此舉的初衷是「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卻被網友解讀出多了更多、更重要的意義。
1、彌合城市和農村之間越來越深的割裂,讓孩子了解農村。
2、孩子所學的課本知識,應該和現實生活做好結合。
3、在課堂之外,為孩子們補上大自然和農村這一課。
4、讓孩子體驗「盤中餐」來之不易,懂得感恩。
5、增加體質,讓孩子從沉迷遊戲的不良習慣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