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型火鍋連鎖品牌海底撈更新了赴港上市的招股書。
根據港交所9月3日披露的信息,海底撈已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同時更新了招股書。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73.43億元,比上年同期的47.56億元增長54.4%。
營業收入增長的背後,是海底撈擁有及營運的餐廳數量的增長。更新後的招股書顯示,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其擁有餐廳共362家,而在5月份提交的招股書中這一數據為320家,多出42家。
2018年上半年新開餐廳翻臺率下降
2018年5月17日,海底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7年海底撈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溢利11.94億元。2016年營收為78.08億元,溢利9.78億元。
更新的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新增71家門店,其中63家已初步實現月度收支平衡。而去年海底撈共開了98家新店,其中的97家已實現初步月度收支平衡。也就是說,從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新開的169家門店中,只有9家是處於虧損狀態的。
海底撈翻臺率。數據來源:招股書。
值得關注的是,海底撈新店的翻臺率卻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2018年上半年新開餐廳的翻臺率為4.2次/天,2017年新開餐廳的翻臺率為4.6次/天,而2017年上半年新店的翻臺率為4.8次/天。
海底撈在招股書中稱,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餐廳於2018年第二季度開業,並處於啟動上升周期。
海底撈在招股書中稱,其年服務顧客超過1億人次。
在食品質量安全方面投入超500名員工
海底撈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為市場所關注的。
2017年8月25日,有媒體曝出海底撈北京勁松店、太陽宮店存在老鼠在後廚地上亂竄,打掃衛生的簸箕和餐具同池混洗,用顧客使用的火鍋漏勺掏下水道等問題。
海底撈隨後發表聲明,稱兩家涉事門店停業整改,全面徹查,聘請第三方公司對屋頂、下水道等衛生死角排查鼠患;組織所有門店立即排查,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公司總經理等6名高管是責任人;涉事停業的兩家門店的幹部和職工無需恐慌,只需按照制度要求進行整改並承擔相應的責任,該類事件的發生,更多的是公司深層次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等。
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海底撈在更新的招股書中也表明決心,「我們對食品質量和安全決不妥協,我們已制定和實施全面而嚴格的質量控制管理體系。我們相信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對我們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們的全麵食品安全、質量和衛生檢查覆蓋所有餐廳及供應鏈,並相信檢查的頻率及仔細度在行業無出其右。」
海底撈在招股書中稱,在食品質量和安全方面投放大量人力資源,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超過500名專員直接負責總部及餐廳的食品質量和安全,包括超過60人的食品安全部門,以及每個餐廳都有駐派食品安全專職人員。
從成本來看,原材料和員工成本佔比最大。
海底撈員工構成。數據來源:招股書
2015年-2017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分別為15.719億元、20.443億元、31.197億元,佔海底撈年度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3%、26.2%,以及29.3%。
這一成本還在上升,僅2018年上半年,海底撈的員工成本就為22.03億元,佔收入的比重為30%。
按照此前海底撈第一次提交的招股書,海底撈員工人數共有50299人,按照2017年的員工成本是31.197億元計算,刨除董事的薪酬部分2977.5萬元,其他員工在2017年的平均薪酬約為6.14萬元。
根據更新的招股書披露,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海底撈合計擁有53251名員工,比上一次披露增加了29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