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杜博奇)最近,一家券商的電話會議,把海底撈吹上了風口浪尖,也讓火鍋店長成了熱門工作。
原來中信建投調研發現,海底撈店長固定月薪3.5萬,最高能摸到12萬。這個收入水平不要說餐飲界絕無僅有,就算金融業也非等閒之輩了。眼下,中信建投在獵頭網站放出來的蘇州營業部副總經理崗位年薪封頂30萬。同樣是一線管理崗,幹金融的竟然比不上賣火鍋的?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130家火鍋店,直營門店達到593家,這就是593名店長,光這些店長的薪水加起來一個月就要5000多萬人民幣。海底撈要多賺錢才能扛得起這麼高的開支?
2019年前六個月,海底撈營收117億人民幣,利潤9億出頭,利潤率將近8個點,還不到中信建投的零頭。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營收59億,淨利潤23億,利潤率能到39%。
現在海底撈一共8.8萬名員工,每月工資津貼福利開支6個億,平均下來員工月收入差不多7000塊,這在餐飲業算中上水平了,要知道成都大多數火鍋店店長一年也不過10萬塊。
不過,考慮到104元的客單價、每天4.8次的翻臺率,海底撈橫行火鍋界,員工拿得多也合情合理。
海底撈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和毛利增長了60%,比去年同期的增長率高出六七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同店銷售增長率達到12.5%,而且外賣業務還增長了41%,董事會因此認為門店還不夠多,尤其是要到下沉市場開更多的火鍋店,打造一個高密度的火鍋網絡。因此眼下還在大規模招兵買馬,北上廣深保底工資4300元,大理遵義這樣的三線城市保底工資2700。
去年登陸港交所的海底撈當前市值已經翻倍,高達1863億港幣,創始人張勇手持68.6%的股權,光這部分帳面財富就有1267億港幣。作為新加坡首富,張勇把「雙手改變命運」這句話寫進了海底撈的核心價值觀,還效仿華為喊出了「以顧客為中心,以勤奮者為本」的企業文化。
海底撈的店長要符合公司價值觀,而且基本都要求大專以上學歷,並且一律從基層幹起。
海底撈的初級員工月薪3000元,高級員工6000到1.5萬元,店長是從高級員工中選拔培養。以前,一名初級員工晉升到店長最快也要2年,現在海底撈四處擴張,人才吃緊,加大了通過率,晉升周期壓縮到了1年。初級員工晉升到高級員工,大約需要6個月,這個過程淘汰掉50%,去年就刷掉了3萬人。高級員工晉升到店長快的話6個月,慢的話需要8個月。
一家海底撈門店大概有140名員工,店長統籌大小事務。海底撈要求每家門店的高級員工佔比不低於60%,店長要對高級員工離職進行思想幹預,離職率過高會影響店長的考核。
店長有兩種激勵機制。一般情況下,每月3.5萬元固定工資之外,店長還可以從餐廳每月利潤當中提走2.8%作為績效獎金。另一種情況下,除了從自己管理的餐廳利潤提成,店長還每個月還可以從徒弟和徒孫管理的門店分潤,這被稱為「三級分銷制」。海底撈的門店分為ABCDE五個等級,只有A級門店才能參與利潤分成,不合格的店長還要回爐再造。
海底撈實行「學徒制」,店長從高級員工當中選拔好苗子作為儲備店長進行培養。儲備店長的一個主要工作是在全國範圍選址開店,開店成功晉升為店長。這個過程中師傅留在老店只能進行指導,徒弟開店成功以後,如果考評打分為A級門店,師傅每月可以從學徒管理的餐廳利潤中提成2.8%-3.1%,從徒孫的餐廳利潤中提成1.5%,最高月收入可達12萬元。
這個制度的好處至少有兩個:一是店長更有動力發展下線了,徒子徒孫越多,他拿到手的收入越多;二是店長的歸屬感很高,這麼高的收入在這一行也只有海底撈給得起,基本上很難被挖走。
這麼一來,團隊穩定性上去了,還帶出來一批基層幹部,有效支撐了門店的快速擴張。
從1994年四川簡陽的一家火鍋店,發展到現在市值1800億的餐飲巨頭,海底撈勾勒出了一個驚人的增長曲線。它的高速增長背後藏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海底撈每年給員工發的工資獎金佔了營收三分之一,這是原材料之外最大一筆成本,也成為它不斷前進的助燃劑。
上市一年,海底撈股價翻倍,目前市盈率高達88倍,這已經超越了餐飲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作為對比,麥當勞當前的市盈率27倍,呷哺呷哺市盈率25倍,味千中國4.5倍。
綺麗的泡沫背後,是海底撈火鍋徵戰全球的野心,不論風吹雨打,開店的腳步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