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藤田美術館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

2020-12-18 人民網

  1954年落成的藤田美術館坐落於大阪市中心,為日本最重要的文博機構之一。美術館於1954年落成,向公眾展示實業家藤田傳三郎 (1841-1912年) 與其子平太郎及德次郎收藏的藝術珍品。藤田傳三郎是日本近代史上重要的實業家,同時也是一位古代藝術的愛好者,曾斥巨資搜藏了多件國寶級文物。藤田美術館珍藏囊括兩千多件日本及中國藝術品,其中包括極為珍罕之書畫、佛教藝術品、高古青銅器、漆器、紡織品及茶具等。

  ▲大阪藤田美術館

  藤田傳三郎主要與兩家藝術交易商合作。二戰之前,藤田家族從當時國際上最大的中國古董銷售商之一、日本山中商會(Yamanaka&Company)處購買了許多中國藝術品。

《石渠寶笈》記載為陳容《六龍圖》 水墨紙本 手卷

  《石渠寶笈》記載為李公麟(上等)《便橋會盟圖》 水墨紙本 手卷

  出自商朝晚期的珍罕重要帶蓋青銅酒器「方罍」及「方尊」,為禮器中最為罕見的類型之一。方罍及方尊狀況絕佳,充分反映安陽時期登峰造極的銅器鑄造工藝——安陽既是商朝都城之都 (古稱殷) ,亦是該朝發展最為鼎盛的時期。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方尊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方罍

  商晚期 安陽 青銅饕餮紋瓿

  商晚期 青銅羊觥

  元十四世紀 龍泉青釉印纏枝牡丹紋鳳尾尊

  元十四世紀 龍泉青釉刻纏枝花紋荷葉蓋罐

  清 沈銓 《瑞獸圖》

  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 比丘法興造釋迦三尊黃花石像

  唐鹹亨(公元670 - 674年) 石灰巖雕四面造像碑

(責編:潘佳佳、魯婧)

相關焦點

  • 日本藤田美術館藏國寶重器將現身紐約
    同其他頗負盛名的博物館相比,藤田美術館並不顯山露水,長期以來秉持家族式經營,已經歷了3-4代的傳承。佳士得中國書畫部主管江炳強形容它是一個非常低調的美術館。也的確,甚至在佳士得服役已久的人此前對這家美術館亦不甚了解。然而,當美術館向公眾展示實業家藤田傳三郎 (1841-1912年) 與其子平太郎及德次郎庋藏之藝術珍品的時候,常常令人咋舌稱讚。
  • 藤田美術館修繕前大特展 多件頂級文物來自中國
    最近,紐約佳士得拍賣行舉辦了一場大型拍賣:《宗器寶繪——藤田美術館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與眾不同的是,這場拍賣會,參拍文物全部來自日本大阪藤田美術館。這也使得藤田美術館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作者 謝田《六龍圖》曾被乾隆皇帝收藏2017年3月15日,紐約佳士得舉辦的《宗器寶繪——藤田美術館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拍賣會,拍賣東西不多,但是動靜極大,參拍文物一共31件,全部來自日本大阪藤田美術館,成交總額也達到兩億六千多萬美元,大約相當於十八億人民幣,價格之高,令人震驚。全場最高價拍品是南宋墨龍名家陳容的《六龍圖》,拍價4896萬美元,折合人民幣3.4億。
  • 日本美秀美術館,館藏東亞、西亞、南亞的珍寶級文物!
    日本美秀美術館藏。美秀美術館是位於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的私立美術館。創辦人為小山美秀子,由美國建築師貝聿銘聯同日本紀萌館設計室。館藏包括日本、中國、南亞、中亞、西亞、埃及、希臘、羅馬等古文明的藝術品。中國商周時期珍品青銅器。日本美秀美術館藏。她的收藏是從1941年開始的,一開始收集的是日本古茶道器物,後來就轉移為以東歐、亞洲、中東各地的古物。南亞精品銀器。日本美秀美術館藏。
  • 流落日本的唐宋藝術珍品
    原標題:流落日本的唐宋藝術珍品 白居易詩歌中提到的這種五弦琵琶宋代即已在中國失傳。     謝 田   唐宋時期中日兩國文化交往頻繁,日本在全面學習中國文化的過程中,將大量唐宋藝術珍品帶回了日本,由於中國戰亂頻頻,朝代更迭,一些在中國已失傳的文物珍品反而在日本得以留存,終成孤品。從這些珍貴的文物身上可以反觀中華文化頂峰期的歷史風貌,它們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 日本展出的這款南宋瓷器在中國早已失傳
    近期,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正在舉辦《國寶的殿堂:藤田美術館展》(展期為4月13日至6月9日)的大型展覽,其中主打文物是流傳日本數百年的來自於中國南宋的瓷器「曜變天目茶碗」。它是人間難得一見的至寶。作者 姜寶君
  • 波士頓美術館館藏的中國國寶都是怎麼得來的?
    在那裡,費諾羅薩開始研究日本藝術,並進行收藏。當時日本人非常迷戀西方,不太關心本國的歷史與藝術,所以費諾羅薩買到了很多古董藝術品。後來,費諾羅薩帶回了美國一大批藏品。 費諾羅薩還引薦他的日本學生岡倉天心到波士頓美術館工作。岡倉天心不但對日本藝術有研究,對中國藝術也很感興趣。他很早就去過中國,研究過中國藝術史,所以他也協助波士頓美術館收藏中國藝術品。
  • 【學院動態】| 日本三重大學藤田伸也教授應邀為我院師生舉辦專題講座
    10月16日下午,日本三重大學人文學部藤田伸也教授應邀為我院師生舉辦了「美術における日本的とは何か」的專題講座,此次講座由我院翻譯教研室教師趙心僮主持
  • 日本人收藏的文物中,這8件中國瓷器被他們尊為國寶
    中國古代生產出的精品瓷器,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很多都流落到了海外。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有八件精品瓷器流落到當地,有的還被尊為國寶。本文就來帶你看看這八件中國瓷器。一、建窯曜變茶盞 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1966年被指定為國寶
  • 「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灣行巡禮
    這一天,臺北101大樓迎來了自建成以來大陸首個赴臺文化交流項目:「紫檀的奧秘——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臺北展覽的隆重開幕。101件價值超過新臺幣十億元的紫檀藝術珍品,讓臺灣民眾有機會近距離領略巔峰工藝之精和傳統文化之美。
  • 一周觀展指南|泰特珍藏展進入倒計時,東京紀念藤田嗣治
    經過幾個月的停留,上海博物館「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即將於下周日結束;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所剩展期也不長了;暑假中的青少年和日漫愛好者本周盼來了日本當代動畫導演新海誠的紀念展;在東京,2018年是藤田嗣治逝世五十周年,東京都美術館及藤田母校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先後開啟展覽,回顧他的藝術人生。
  • 藤田嗣治 | 被日本拒絕的大師
    這位將介於古典寫實和印象派之間的外光技法移植到日本的畫家,要求學生將黑色從調色板上排除出去,但藤田嗣治卻逆其道而行,在畢業創作《自畫像》中大量使用了黑色,他質疑道:「作為東方人和日本人,熟知黑色的韻味,作為生命的黑色為什麼不能在油畫中使用?」  在很多日本畫家還沉浸於明治以來對於西方油畫風格的迷戀之際, 藤田嗣治就已表現出一種對於日本民族審美精神的自覺。
  • 感受人性與藝術最溫存的愛 「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
    原標題:感受人性與藝術最溫存的愛 「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開展12月11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作品118件,涵蓋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
  • 日藝祭——體驗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不同以往的「地獄風情」
    11月3日,行知美術帶同學們參加了日本大學藝術學部的藝術祭「日藝祭」。日本大學藝術學部(後簡稱日藝)作為日本大學一個單獨的校區坐落於東京都練馬區,西武池袋線江古田站下車徒步1分便是日藝的開放式校門。今年日藝祭的主題是「地獄」,一到門口便能看到兩棟樓間連廊下紅黑白相間的巨幅暖簾上一個「ゑ」字。
  • 《中國館藏國家珍寶——中國陶瓷大系》(15卷)出版
    已故中國古陶瓷研究專家、上海博物館前館長汪慶正曾這樣指出。國家「十三五」出版規劃項目《中國館藏國家珍寶——中國陶瓷大系》(15卷)歷經兩年餘時間籌備及編輯,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將在今年上海書展亮相。這套凝結中國幾代陶瓷藝術研究專家及幾代出版人努力的煌煌巨著,可謂我國當今陶瓷專著中工程最浩大、收錄瓷器數量最多的一套中國陶瓷大系。
  • 上海博物館藏明代藝術珍品展在俄羅斯開幕
    螭紋玉方牌 明 上海博物館藏 原標題:明代遺珍   近日,「上海博物館藏明代藝術珍品展   明代的中國,國力興盛,經貿通達,文化繁榮,明代工藝美術的發展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綻放出美的藝術。本次展覽共有83組156件展品,分為「文人書房」「崇古生活」「明瓷薈萃」「古墓遺珍」四大板塊,既有上海地區考古出土的文物珍品,也有官窯瓷器、漆器、家具、繪畫、金銀玉器、文房用品以及仿古青銅禮器等眾多館藏精品,表現出了明代社會文人士大夫階層生活的方方面面。
  • 臺灣奇美博物館館藏珍品赴大陸首展
    《藝術中的兒童形象:奇美博物館珍藏展》12日在鎮江舉行了藏品運抵當地的開箱儀式,臺灣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表示,這次展出是該館首次離島在大陸舉辦的館藏珍品展。此次展出該館珍藏的65件相關「兒童、家庭、親情」館藏精品。展品中,油畫37件、雕塑28件,作品年代從14至20世紀,大部分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根據西方古典繪畫題材分為「宗教與神話」、「文學與歷史」、「肖像與風俗」三個主題。
  • 上海博物館是世界聞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之一
    上海博物館是世界聞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952年,位於人民廣場的新館,建成於1996年 。 新館建築有方體基座,巨型圓頂及拱形出挑組成,形如銅鼎,暗合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南門兩側八尊漢白玉雕塑,極具莊嚴雄渾之氣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3萬件 。
  • 看展 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近日在中國美術...
    近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展覽分為美人、戲劇、風景三個板塊,展示了日本浮世繪與清代木版年畫在題材選擇和形象塑造方面的異同。浮世繪中的美人往往姿態曼妙、衣衫華美,而清代木板年畫中的女性姿態端莊、溫柔嫻靜。
  • 輝熠異域——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中國古代青銅器
    商 象尊 高17.2cm 寬10.7cm 長21.4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這件象尊由兩部分組成—器身是一隻完整的象,體型強壯,長長的鼻子呈『S』形彎曲;象背開口,連接器蓋,器蓋上立一隻與器身象造型幾乎完全相同的小象,只是體積不足器身的十分之一。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