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媽Echo
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能比一家人和和睦睦更重要的了。尤其有了二寶,我們更希望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能夠同時顧及到兩個孩子。可事實上,因為兩個孩子的年齡和自身的成長發育差距,我們無法也不可能「平等對待」。
「如何平衡在兩個孩子之間的關注」也就成了「要不要二胎」的一個阻力。
當我們有了二寶,會不自覺的把關注度放在這個小生命上,正如大寶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我們給他足夠的關注度一樣。
可對大寶來說,他不記得自己那時候的感覺,他只知道現在,家人的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一個小小的只會哭的小傢伙身上,他內心開始沒有安全感了,他擔心屬於自己的愛會被搶走。
這時我們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變化,重要的是,對大寶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去表達認可。
比如,當二寶過生日的時候收到了生日禮物,大寶會不高興。作為父母,我們可能會直接告訴大寶「你生日的時候也會收到一份禮物」。本來這話就沒錯。可對大寶來說,他會更生氣。
我們會想,小孩子怎麼動不動就生氣?大寶心裡會想「弟弟/妹妹有禮物,我沒有。你們不但不安慰我,還怪我?」他就會在心裡得出結論「你們更愛弟弟/妹妹,不愛我」。
看吧,對大寶來說,他在乎的不是禮物,而是父母的安慰和認可。他的試探,結果得出了父母更愛弟弟/妹妹的結論,能不生氣麼?
那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可以換個說法:「看到弟弟/妹妹收到禮物,你沒有,你心裡特別不舒服對嗎?」情況會好很多。
不過,豆媽還是建議像郭晶晶霍啟剛他們那樣,為每一個孩子都準備一份禮物,這樣能直接讓大寶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
霍啟剛和他兒子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時我們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當我們面前的小人兒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和他分享我們的平靜」比「加入他的不安情緒」更重要。
有個朋友跟我們分享了她的經驗:
二寶出生時,大寶剛三歲。當時她注意到大寶出現了一些行為倒退。比如,吃飯時間不再乖乖坐在餐椅上;睡覺時間非要玩玩具;出去玩的時候也不愛找小朋友了……
有一次,二寶拉到紙尿褲裡一大泡,她正忙著給二寶擦屁屁,換紙尿褲,結果大寶趴在床邊突然說了句「媽媽,我也要拉屎」。她手忙腳亂的給大寶拿小馬桶,結果聞到一股臭味……果然,大寶屁股上鼓出一個大包,毫無疑問,拉到褲子裡了。這突然增大的「工作量」讓她怒不可遏。
她忍住了,一直深呼吸,停頓了幾秒,保持住理智,蹲下抱了抱大寶:你為什麼不坐在小馬桶上再拉呢?
大寶紅著眼有點恐懼。
她繼續說:你是不是看到媽媽幫妹妹,你也想讓媽媽這樣幫你收拾?
大寶怯怯的點了點頭。
她又抱了抱大寶,說:你像妹妹這樣小的時候,媽媽也是這樣幫你收拾的,後來你慢慢長大了,可以自己上廁所了,現在又能自己穿衣服脫衣服,你一直在努力成長,媽媽很為你驕傲!(傾聽與認可)
看著大寶高興起來,她又繼續說:你會拉在小馬桶裡了,為什麼還要拉在褲子裡?
大寶說想讓媽媽抱。
她說:你是不是看著媽媽抱妹妹,你心裡難受?(情緒標籤)
大寶點了點頭。
她抱著大寶,說「那你以後再難受想要媽媽抱的時候怎麼辦呢?怎麼讓媽媽知道呢?」(引導解決方法)
大寶說:我告訴媽媽吧!
知道了解決辦法,後來大寶也沒再出現行為倒退了。
給孩子貼上「情緒標籤」,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的情緒,才能知道該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當大寶發脾氣時,我們要學會平和的接納他的壞情緒,學會換位思考。
家有兩寶,確實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只要我們學會低姿態傾聽孩子的想法,肯定孩子,引導孩子找到解決辦法,矛盾就會少很多,也能實現孩子們彼此友愛、開心快樂的成長!
我是,家有萌寶,關注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父母自我成長。和我一起,解鎖更多育兒知識,期待並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