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故事·第1期
▲
【人物故事】
音頻課·中外名人故事
語文素養必備,匯集6大領域,
精選30個名人勵志故事,
讓榜樣的力量指引孩子成長的方向!
▲
靜心·聆聽·品味
音頻老師©/阿通伯
編輯©/郟
小朋友們好,今天阿通伯伯給大家帶來的是人物故事是——大禹治水。 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泛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們的房屋,很多人流離失所,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尋找能治理洪水的人。一天,他把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於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於是堯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鯀用了近九年的時間治理洪水,不僅沒有制服洪水,反而是洪水鬧得更大,更兇了,鯀只知道建築提拔抵擋洪水,卻不知道疏通河道,後來,堤壩被洪水衝垮了,災情邊越來越嚴重。舜接替堯擔任部落首領後,發現鯀的工作失職,便殺了鯀,並讓鯀的兒子大禹去治理洪水,大禹吸取他父親的經驗教訓,採取了疏導的辦法,帶領百姓開啟排水,疏通江河,興修水利,灌溉農田。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當時,大禹接到治水的命令時,他才剛剛結婚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與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徵程。禹帶領著他的部隊開始了治水的過程。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同行的人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疏通而非一味的阻擋。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指揮治理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兇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裡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小朋友們,「大禹治水」的故事給大家講完了。阿通伯伯覺得禹真是個有智慧的英雄,你們看他在治水過程中,能夠做到「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精神是不是值得我們敬佩呢?他能思考自己父親鯀治水存在的問題,用「疏解」替代「堵塞」解決問題,這種智慧值不值得我們學習呢?大家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為了「大家」的利益,而捨棄「小家」的利益。今天,仍有很多人有著「大禹」的精神,像那些為了我們的安全日益在守衛邊疆的戰士們;為了我們有乾淨整潔的家園,辛苦清掃馬路的清潔工們;為了讓大家能夠學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在夜深人靜地時候還在辛苦備課的老師們;為了消除病患的痛苦,日夜奉獻在一線上的醫護人員,尤其是當我們面對可怕的「病毒」疫情時,他們離開家人,逆行在前線,冒著生命危險與病毒抗爭,保衛著更多人的健康……我們身邊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人們,小朋友們,讓我們默默地為這些人送上我們的祝福與深深的謝意,感謝他們為我們付出的一切。我們也要鍛鍊身體,好好學習,長大之後努力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做一個美好生活的建設者,做一個有價值的、有智慧的奉獻者!今天的人物故事給大家講到這裡,阿通伯伯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在生活中多多發現那些有著「大禹精神」的人們,向他們致敬!小朋友們,下一期節目我們再見哦!
*故事整理編寫:褚褚老師
*問題導讀
一、下列哪一位是大禹的父親?
西湖區朗誦曲藝協會副主席
朗誦藝術愛好者,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首屆十佳主持人,連續三屆擔任杭州人民廣播電臺首席主持人,現任杭州電視臺明珠頻道《阿通伯工作室》主任兼《健康匯》欄目製片人、主持人。
平臺所有文字美圖音頻視頻素材,版權屬於原創作者。本平臺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者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平臺版主刪除。
歡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