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傳統神話故事湧起時代浪花

2020-12-17 澎湃新聞

近日,由浙江廣電集團等出品,浙江衛視承制的神話題材動畫片《大禹治水》在央視一套、少兒頻道及浙江衛視等平臺播出。

該片以中國上古傳說「大禹治水」為藍本,講述了「大禹」臨危受命,帶領百姓與大洪水抗爭巧治水患,並在追夢中成長為民族英雄的故事。大禹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個英雄,他身上所具有的創新精神、堅毅不拔的奮鬥勇氣與家國情懷使得他被反覆述說。

回溯創作歷程,《大禹治水》編劇、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向民認為,此片是「文化自信」的較好範例。《大禹治水》的前期調研就用了很多功夫。在總局領導帶領下,《大禹治水》項目主創團隊曾深入多地採風,先後前往陝西、安徽、河南、四川、山西、青海六個省份進行三輪調研,為創作積累了大量資料和素材。

《大禹治水》探討會現場

5月29日,該片在京召開了項目研討會,研討會由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華宣飛主持。現場,專家學者及領導們也對《大禹治水》的創作進行了探討。

中國動畫學會會長餘培俠以「用意、用情、用景」為關鍵詞表達了對《大禹治水》的肯定。在餘培俠看來,中華傳統文化無論是神話故事還是民間傳說,都是國產動畫天然的寶庫,也是打造國產動畫最優質的基因。他在90年代的時候曾經製作了《中華五千年歷史故事》,十多年前,餘培俠也與大連動畫公司策劃製作了一部《大禹治水》,最後因為資金的問題沒有上院線。他認為,大禹是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歷史英雄。而最新版的《大禹治水》用了很多高科技,讓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實現了「對話」,並構建起了神話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溝通,文學語言與動畫語言的融合。

研討會上,針對《大禹治水》的故事立意,北京大學視聽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陸地認為,《大禹治水》恰恰通過「三個關係」詮釋、展現了「三種情懷」,並實現了「四種傳遞」。所謂「三個關係」是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和人與家庭的關係——這「三個關係」構成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框架;通過這三個關係,體現了「三種情懷」:英雄情懷、家國情懷、史詩情懷;「四種傳遞」則表示作品本身傳遞出的知識、精神、情懷與愉悅。《大禹治水》在為青少年帶來知識的同時,也帶來快樂、帶來了更多審美愉悅。

《大禹治水》劇照

產傳承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則引用歐洲神話傳播的例子,點明《大禹治水》是用創新動畫形式,來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他認為,神話是重要的文化資源和文化遺產,神話的傳播對「國家文化向世界傳播」有意義,而「國家文化傳播」對世界文化建設有意義。因此,神話故事改編創作不僅是中國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共建世界文化「大觀園」的重要構成。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在研討會上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領域曾經對西方文化傾注了過多關注,對傳統文化關注過少。而近年來的「傳統文化熱」、「國學熱」,恰恰反映了人們對傳統文化關注的回潮。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並於2017年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廣電總局也據此開展「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大禹治水》是該工程下第一個完成的項目。

同時,高長力司長也以《大禹治水》為經典案例,總結了幾個重要經驗「關鍵詞」:首先是「文化瑰寶」:中國許許多多傳統民間神話故事蘊含了很多方面的價值,包括民族文化價值、審美的價值,都是影視創作豐富的源泉,這是一塊以往被忽視的瑰寶。

《大禹治水》劇照

其次是「民族精神」,諸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傳統神話故事,反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一種永不屈服的抗爭精神,值得所有創作者謳歌。此外是「時代意義」——在他看來,一個神話故事必須富有當代價值才有傳播意義。只有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才能不斷推動中華文化的現代化:「讓傳統湧起時代浪花」。《大禹治水》的時代意義在於,那時候是治水,現在是治國。一部鮮活的當代中國的百年歷史,就好像「大禹治水」過程一樣,走過彎路,有過教訓,但最終還是通過不斷努力走上正軌,也為後世留下了啟迪。

最後是「世界需求」,與其他神話故事題材一樣,《大禹治水》這類中國傳統神話題材作品其實具有廣泛的「國際群眾基礎」。它們反映的人類社會共同發展規律,反映的關於世界和諧、和平的情感,不僅具有世界意義,更具有國際傳播價值。另外,《大禹治水》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間,高司長勉勵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的一系列作品,在藝術上追求精益求精,不斷提高。

相關焦點

  • 《大禹治水》開播:用神話新番,講好中國故事
    動畫片《大禹治水》以中國古代經典神話故事「大禹治水」為藍本,通過巧妙的劇本改編、現代化的美術場景設計,以及4K超高清藍光畫面呈現,再現中國古典神話英雄「大禹」臨危受命、最終消除水患,造福百姓的故事,同時也是少年大禹通過「追夢」完成了自身成長的過程。
  • 大禹治水可能不再只是一個神話傳說
    大洪水的故事滲透到人類文化中,但是它們是源於實際的地質災難,還是像許多神奇的壯舉和人物一樣奇特的幻想?對於這些神話中的至少一個,它是前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為中國最重要的洪水神話:為大禹治水提供了地質證據。
  • 大禹治水不是神話,專家情景再現大禹治水全過程!
    大禹治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大魚為了能夠治理黃河水患,三過家門,這種精神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大禹治水流傳了幾千年,但現在很多人認為大禹治水是一個神話,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專家們還原了大禹治水的場景。這次大洪水被專家認定為大禹治水中的大洪水。更重要的是,黃河流域的發現,為歷史上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帶隊研究的南京師範大學教師吳慶龍在黃河上遊積石峽考察時,偶爾看到一堆雜物,他們也發現了大量沉積物。這一重大發現讓專家們喜出望外。專家推測,一場地震引發了大規模的山體滑坡,堵塞黃河長達6至9個月。
  • 諾亞方舟與大禹治水:從地理角度聊聊東西方神話為何形成各自特色
    大禹採用的疏通的治水總方略,將整個神州大地分為九州統籌安排的氣魄,在後世也是很難想像的壯舉,治水的故事雖然來源於神話,治水的方法卻和後世治理黃河成功的方法異常相像,這說明了古人智慧的高超。中國獨特的千江萬河,向東奔騰入海的壯觀,引申成了中華文明的圖騰,龍。大禹治水的故事並不只是神話,他有相當的可信度。
  • 很多人都將大禹治水當做神話故事,但有證據表明這很有可能是真的
    很多人都將大禹治水當做神話故事,但有證據表明這很有可能是真的誰也不能否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著五千年歷史並延續至今的文明古國,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流傳著無數美麗的神話傳說,像「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等,都早已成為我們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
  • 動畫片《大禹治水》:講經典故事 揚民族精神
    原標題:《大禹治水》:講經典故事 揚民族精神   《大禹治水》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經典民間故事之一。   實地調研打基礎   如何把一個傳統經典故事講好?劇本的創作離不開實事求是的考察調研。2017年,《大禹治水》項目啟動,浙江廣電集團成立項目組,根據當年大禹治水路線按圖索驥,進行實地考察。
  • 二年級《大禹治水》,神話故事好讀,理解英雄人物有點難!
    這兩天,我們二年級小學生用了四節課學完《大禹治水》這篇課文。課文是民間神話故事,描寫了大禹治水的艱辛以及他的心繫百姓、無私奉獻、智慧過人、治水有方。對於神話故事,小學生們都十分喜歡,朗讀的欲望也比較強。但由於生活閱歷有限,環境不同,孩子們對於大禹的偉大理解得不太深入,甚至有些吃力。語文老師們都在感嘆:英雄離小學生太遠!理解英雄人物太難!
  • 二年級《大禹治水》,不僅是一篇動人的神話故事,還是一篇好範文
    二年級《大禹治水》一文,編者選編的目的在於引領學生在讀故事、講故事的語言實踐中,體會大禹心繫百姓、無私奉獻的精神。此文不僅僅是一篇古代神話故事,還是一篇敘事性極強的學寫記事類文章的好範文。將課文讀通順、讀正確這是每一篇課文最基本的要求,在讀的基礎上能熟記「大禹治水」的故事,能從字裡行間和人物的對話中體會大禹心繫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應該是我們學習此文的重點。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故事發生的背景。在4000多年之前,我國的黃河流域一帶經常發生水災。「洪水泛濫、淹沒田地、衝毀房屋、傷害百姓。」
  • 大禹治水——史前時代一個浩瀚而巨大的工程
    大禹治水應該是一個浩瀚而巨大的工程。1998年中國境內的長江洪災,無法與遠古時期的大洪水相比,況且是在物質文明相當發達的今天,都抵禦得十分艱難,在遠古時期的大禹時代更是讓人難以想像。這樣的工程幾千年過去了,卻很少見到人們對其研究和探討。這是一件不應該的事情。如果,再繼續用神話故事來詮釋這個治水工程,實在是太無視祖先的輝煌業績了。
  • 大禹治水的故事讓人吃驚,怪不得魯迅說:禹是一條蟲
    大禹治水的故事讓人吃驚,怪不得魯迅說:禹是一條蟲。大禹治水的典故我們從小就開始聽到,他為了治理水患,用了自己畢生精力,最終才得以成功。但是,堯舜禹以及之前炎黃時代的大部分故事,都是靠著傳說流傳下來。那麼,對於大禹治水這件事,到底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呢?這個故事,最早見於《山海經》之中,現在市面上的這本書多是明清時代重新抄錄並且配圖的版本。山海經中對各種奇珍異獸,山河大川的描述多比較誇張,甚至有些荒誕。比如九尾狐,雙面人這樣的神奇物種,就出現在這本書中的。
  • 大禹治水神話的背後,隱藏著三個歷史謎團
    大禹治水的大公無私故事、大禹傳啟「家天下」的有私故事,奇妙地交織在一起,以至於後代的「家天下」也帶有天下為公的理想做古史研究和神話研究,有一個話題是繞不過的,那就是鯀禹問題。他們是父子關係嗎?是人還是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真就像有些人說的,背後另有隱情?這些問題,值得好好討論。
  • 大禹治水的故事與《山海經》的神話故事息息相關!
    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 。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 西方的疑惑,史前大洪水他們靠諾亞方舟,為何中國卻大禹治水
    (方舟庇護所)按照故事的邏輯性還有演繹效果而言,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個純粹的神話故事,毫無真實依據,原因嗎也很簡單。試問?(《聖經舊約》信仰之書)果不其然,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還有考古發掘的不斷延展,以及東西方幾乎同時代關於滅世大洪水的傳說互相應證,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上古時代,確有一場席捲全世界的洪水泛濫降臨
  • 大禹治水是真實存在的嗎?
    大禹治水的來歷嘛,史記什麼的都有記載,大概很多人都已經聽爛了這個版本了。我來講一個新鮮點的吧。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記載了鯀禹治水的神話故事。但你要說它是神話吧,好像又不確定,畢竟山海經上記載的很多東西,有的現在都被一一證實確實存在了。
  • 神話故事雕塑講解歷史人物文化藝術的精髓
    大禹治水雕塑,神話故事雕塑,大型廣場雕塑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大禹治水浮雕牆,神話故事雕塑,城市廣場雕塑 他生活簡樸,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
  • 大禹治水是神話,還是真事?這件西周文物給出了答案
    中國上古時代的歷史,由於文獻的缺乏,導致其真實情況迷霧重重,這些歷史在近代,受到很多學者的質疑,並由此產生了疑古學派。在該學派所質疑的內容中,就有大禹治水的真實性。所謂大禹治水,指的是上古時代,洪水滔天,於是當時的共主舜帝為了部族的生計,而委派部落裡面懂得治水的人治理水患。
  • 聽說過諾亞方舟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嗎
    聽說過諾亞方舟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嗎傳說,西方的上帝看到人類罪惡深重,心裡傷痛,便想除掉人類。但諾亞對上帝感恩戴德,於是上帝就讓他用歌斐木建一艘方舟,用來躲過災難。我也聽說過大禹治水的故事,傳說,大地上發生了巨大的水災,人們祈求天地,但上帝不為所動,有位天神私自拿走了天帝的法寶息壤,堵住了洪水,人們對他感恩戴德,上帝不滿意,因為人們沒有歌頌他,便派人殺掉那天神鯀,收走了息壤,洪水再次泛濫。天神鯀死後,化身成了禹,繼續帶領人們抵抗洪水,最初採用填石堵水,結果大雨傾盆之時,洪水決堤。
  • 中外都記載有過史前大洪水,能說明諾亞方舟、大禹治水並非神話嗎
    對於這場大洪水的傳說,在東西方很多國家裡,均有相關民間故事、史料典籍進行了記載。眾所周知的是,中國對於這場史前大洪水,則有大禹治水的記載。巧合的是,西方所說的諾亞600歲的公元前2370年,大體正處於堯舜禹時期,也正是華夏大地濁浪滔天的時期。果真是一次時間的巧合嗎?其實問題並不這麼簡單。
  • 女媧補天的真相竟然是大禹治水
    其實關於女媧補天的原型,學術界與民間都有種種猜測,其中不乏有人結合西方諾亞方舟的故事,綜合東西方神話,聯繫整個上古社會的大洪水,也有人甚至聯想到神戰。下面便讓澤君給大家梳理一下。無論是女媧補天還是大禹治水,補天與填土重塑大地疏通河道都是一個天地的破壞與重整的過程,所以從這裡看二者的故事性質是相同的2.浩劫的原因都是由於共工作亂或共工相爭引起的,女媧不用說。至於大禹參看,《荀子》「禹伐共工」《山海經》「有禹攻共工之國。」
  • 它是上古神龍,助「大禹治水」後被斬首,民間百姓卻說殺得好?
    要說起我國的歷史裡面那麼多的故事,那可真的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的啊!我國的歷史裡面分為好幾個階段有一個階段就是原始社會裡面的,在原始社會之前還有一個上古社會,上古時代裡面的事情我們無法再去追究它的真假,但是在上古時期流傳下來的神話卻讓人們津津樂道,畢竟這些故事都代表著我們中國文化,滿足著每個中國人的好奇心,這些故事無論真或假,都在我們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女媧補天、精衛填海這些上古神話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了不一樣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