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這次真的沒錢了。
2020廣州車展開幕第一天,中國汽車圈就投下了一枚重磅消息: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今日公開的一份民事裁定書顯示,裁定受理格致汽車對華晨汽車的重整申請。
這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裁定書稱,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值得一提的是,華晨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重整隻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
千億債務風波
11月3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華晨汽車未能及時披露公司於2020年8月21日受到本所通報批評的自律管理措施事項;未能就公司存在流動性風險、無法按時足額償付17華汽05本息資金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並進行風險提示;未能按規定充分披露並回應關於銀行成立債權人委員會統籌處理公司債務問題、公司部分工廠裁員停工等重大市場傳聞等事項。
上述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定,上交所對公司予以書面警示。
華晨汽車集團隨後公告稱,「17華汽05」因公司資金緊張,未能按時兌付債券本息。經公司努力籌集資金,將於11月5日支付上述債券2019年10月23日至2020年10月22日利息。
11月16日,華晨集團公告稱,目前華晨集團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因企業資金緊張,續作授信審批未完成,造成無法償還。此次債務違約對華晨集團本部生產經營產生造成影響,導致財務狀況惡化,極大影響償債能力。
華晨汽車的債務危機早已出現。
自2020年5月以來,公開市場爆出華晨集團流動性緊張的消息,旗下多隻債券在二級市場成交價格連續出現大幅下跌,子公司股權凍、或被列為執行人等。
6月,華晨控股曾因為在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裡先後13次登上被執行人名單引發熱議,7月再次傳出華晨集團陷入遷千億負債的風波
受消息影響,2020年8月,大公評級、東方金誠兩家機構將華晨汽車列入觀察名單。
2020年中期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華晨汽車合併有息債務為641.81億元,其中短期有息債務439.87億元。
但期末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約326.77億元,同比減少13.33%,不能有效覆蓋短期有息債務。
2020年中期,華晨汽車歸母淨利潤虧損1.96億元,同比驟減380%,主要是自主品牌利潤減少導致。
作為華晨汽車主要上市平臺之一,在香港的上市子公司華晨中國(01114-HK)今年上半年營收約14.50億元,較去年同期19.04億元下跌23.9%。
曾經中概第一股
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集團」)是隸屬於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有企業,是中國最老牌的汽車製造商。
華晨集團的歷史可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國營東北公路總局汽車修造廠。1959年,更名後的瀋陽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五臺「巨龍」牌載貨汽車。
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華晨汽車,早在1992年10月就登陸紐交所,是國內最早去華爾街融資的國內企業。
華晨汽車當時的IPO價格為每股16美元,預計發行500萬股普通股,擬籌集資金8000萬美元。結果,當時股票訂購量高達6000萬股,近乎發行量的12倍,開盤34分鐘後,即有87萬股股票以每股20美元成交。
不過,2002年5月之後,華晨汽車開始業績下滑,連年虧損。而資本市場也沒能給予足夠的彈藥,美股交易量極低,卻還要每年支付百萬美元左右的會計和律師等維護費用。
2007年7月5日,華晨汽車董事會宣布決定退市,撤消在紐交所掛牌的美國存託股票(ADS),將ADS存放於公司的存託銀行——紐約銀行,並繼續在場外市場(即「櫃檯交易市場」)交易,同時,公司在香港主板的掛牌將繼續維持,由此結束了赴美上市15年之旅。
目前,華晨集團在遼寧、四川和重慶建有6家整車生產企業,2家發動機生產企業和多家零部件生產企業;擁有4家上市公司(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上海申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新晨中國動力控股有限公司),160餘家全資、控股和參股公司,在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海外KD工廠。現有員工4.7萬人,資產總額超過1,900億元。
企業旗下有「中華」、「金杯」、「華頌」三大自主品牌以及「華晨寶馬」、「華晨雷諾」兩大合資品牌,產品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全領域。
自主品牌的「無底洞」
問題就是出現在了「中華」、「金杯」、「華頌」三大自主品牌上。
大概所有人都很奇怪,華晨汽車為什麼會沒有錢?因為稍有普通嘗試的中國消費者都知道,華晨寶馬是中國賣得最好的、盈利能力最高的豪華汽車製造商。
作為股東方的華晨汽車,每年享受著華晨寶馬巨額的利潤分紅,怎麼會沒錢了呢?
原因很簡單——賺的不如花的多,寶馬也救不了華晨旗下的自主品牌。
先說中華。
華晨旗下最大的自主品牌——中華汽車曾經是中國本土車企的驕傲。在紅旗停產之後,中華汽車從2002一上市就吸引了海內外的目光,一款「大中華」能夠買到20萬左右,眾多的城市白領,公務用車都選擇它。即使是在品牌下行的2010年,依然能夠成為廣州的計程車車型。
然而,在本土車企大發展的2010年~2020年間,中華汽車徹底淪陷了,月銷量只有3位數。
於是,華晨汽車開始重新打造一個新高端品牌——華頌。
自2015年品牌建立後,華頌僅有華頌7一款車型徵戰市場。這款主打高端商務定位的MPV在上市後的表現始終處於邊緣地帶。
界面新聞查閱銷量數據發現,華頌7在2016年其累計銷量4500輛,2017年累計銷量在3000輛,以後逐年遞減,銷量接近為0。
華頌7上市以來,在2015年底曾出現過月銷超過4000輛的高峰,但是據業內人士透露,該銷量並非私人購車銷量,而是租賃公司以及大客戶的批量購買。
界面新聞發現,華晨旗下的確是成立了華頌7商務租賃公司,在全國11個中心城市和4座大城市投入約2萬輛,希望通過租賃的形式來打開市場。
而若排除大客戶訂單,僅看市場表現,實際上華頌7在剛推出後不久的2015年7月便首次出現銷量為零的情況。
另外,華頌雖為高端商務品牌,但長期借用華晨金杯和華晨中華的銷售渠道,導致服務方面毫無「高端」可言。
最終,華頌鎩羽而歸。
如何重組?
如何破產重組,是目前擺在華晨汽車面臨的一道難題,甚至於說,是放在遼寧省國資委面前的一道課題。
此前有知情人士稱,遼寧省政府考慮推動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進行司法重整,以解決債務問題。遼寧省政府近期已與金融監管部門就此進行溝通目前尚無明確的重整方案,相關事宜仍在討論中,因此仍有變數。
於華晨汽車而言,更難的日子還在後面。
2018年,華晨與寶馬籤署協議——2022年前,寶馬將從華晨汽車收購華晨寶馬25%的股權,屆時華晨的佔股將減少到25%。這就是說,到2022年,華晨汽車從華晨寶馬拿到的利潤將大幅減少。
與此同時,工信部還取消了華晨汽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未來華晨很難涉足新能源領域。在車載互聯、自動駕駛等方面,華晨也沒有任何投入和準備。
當然,華晨汽車作為遼寧省重點國企,地方政府和銀行不會讓它倒掉,也會動用各種手段緩解它的流動性困難。
未來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