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到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幼兒生活習慣養成階段對他們進行食品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晨間談話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真切的現場感,突出師幼之間的參與性和互動性,有利於幼兒獲得完整的知識和健康科學的生活經驗。在大班晨間談話中,我們嘗試以「食品保質期」這一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幫助幼兒理解食品保質期和食品安全之間的關係。
順勢而為之,強化談話內容的目的性
大班幼兒對於「食品保質期」這一概念比較模糊,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也較少,他們好奇的是食品為什麼需要標明「保質期」。針對這一現狀,老師採取了實例論證的辦法幫助幼兒明確「食品保質期」的重要性。
場景一:引入「食品保質期」話題。
教師問:「老師今天肚子很疼,你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嗎?」幼兒紛紛猜測,有的說是感冒了,有的說是肚子餓了,還有的說是吃壞肚子了。「對,我是吃壞肚子了。昨天老師去超市買了很多好吃的,誰知道其中有瓶牛奶是過期的,喝了那瓶牛奶後,我的肚子就從昨天疼到現在。人吃了過期的食物會不舒服,會生病。」教師說。
在「食品保質期」談話中,如果教師只是很生硬地跟孩子說「我們來說說食品的保質期」,幼兒會一頭霧水,談話也就陷入尷尬的場面。教師通過自己「肚子疼」的方式引入話題,引起幼兒的關注,在提出「你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嗎」這一問題時,他們表現得相當熱心,積極思考。這樣一來,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談話的主題——食品保質期,直接切入談話的重點。一個好的開頭能對下面談話的順利開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選準切入點,強化談話內容的興趣點
晨間談話切入點選取方式主要有:調動幼兒的潛在記憶,從他們熟悉的人、事、物入手,喚起他們的求知慾;調動幼兒探究的願望,從新奇有趣的事物入手,尋找幼兒談話的興趣點;調動幼兒的參與感,從最吸引幼兒的懸念入手,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在「食品保質期」談話中,我們重點做好選準切入點的工作,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認識生產日期、保質期,學會借用手指推算出食品是否過期。在這個活動環節,教師有目的地出示了「5天、9個月、一年」這樣的數字,讓幼兒明白有關天、月、年的計算方法,幫助他們用計算的方法檢驗食品的保質期。
場景二:檢驗食品的保質期。
教師說:「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看看,這些食品是哪天生產的,有沒有過保質期。」然後,出示麵包圖。上面寫著「生產日期:20200508,保質期:2天」。教師先後提問:「20200508是指哪年、哪月、哪天?」「保質期是2天,我們該從哪個數字開始數呢?怎麼數呢?」「請問這個是否過期了?為什麼呢?」引導幼兒掌握如何看日期、怎麼數日期,並判斷是否過期。
一次愉快的晨間談話,總是能調動幼兒運用多種思維方式來深化談話的學習內容,讓幼兒談得生動,談得有意義。
深化關鍵點,強化談話內容的影響力
晨間談話如果任由幼兒以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展開敘述,他們常會事無巨細或是重複地說個不停,難免斷斷續續、拖拖拉拉,流於事物表象,缺乏信息量。為了克服晨間談話這一不足,我們常常會對談話的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力求用更簡潔的語言、更深入的描述來增加信息量,然後讓幼兒的敘述更加深化主題,為他們生活經驗的積累奠定紮實的基礎。
場景三:檢驗的常識。
教師提出問題:「有些物品不僅要看保質期,更要看具體的食品質量。即使在保質期內,如果出現問題,也不能吃了。那麼什麼情況下不能吃呢?」引導幼兒明白:出現發黴、餿味、變顏色、包裝袋漲袋等現象,都不能吃,要好好地檢驗一下。接著,教師提出:「檢驗的方法有哪些呢?」引導幼兒學會看保質期、看顏色、聞味道、按瓶蓋……
擴展知識這個環節的安排,將談話內容提升了一個高度。一次有效的談話,既不是對事物表象的簡單描述,也不是面向幼兒的空洞說教,而是要抓住事物的關鍵點組織幼兒進行不斷深入的討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談話不僅組織起來很有話說,而且能說到點子上,說到幼兒的心坎裡。
食品安全教育是幫助幼兒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和獲取生活經驗的手段。由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幼兒園食品安全教育實施途徑必須遵循「教育的活動性和活動的多樣性原則」,講求科學性、全面性和層次性,追求生活化、細緻化和遊戲化。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09日第2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