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世界》: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父親的必修課

2020-09-05 空房子

這是20世紀的時光機,我是機長,你是駕駛員。前面 就是未來,後面 就是過去。如果生活過得太慢,你想快點進入未來,就踩這裡的油門;如果你想讓它慢下來,你就踩這裡的剎車,讓它慢下來。停下來,就是現在,享受當下吧。


《完美的世界》: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父親的必修課


這是逃犯布奇在車上對他挾持的八歲男孩菲利普說的話,友好而真切,一段奇妙的逃生之旅就此開始。八歲的菲利普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母親對他和兩個姐姐都很嚴苛,他們按照母親的要求生活著。菲利普的童年沒有萬聖節,沒有聖誕節,沒有坐過過山車,沒有吃過棉花糖,甚至從未見過父親一面,母親告訴他十歲的時候可以見到。布奇當場揭穿他母親的謊言,告訴他永遠見不到父親了。

沒有父親陪伴的相似經歷,布奇在菲利普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一路上他以自己的方式完整小菲利普內心的缺失,教給他勇氣、尊重、責任感、信任還有夢想。

菲利普,把槍撿起來,拿給我。。。用槍指著我,現在說「把手舉起來」。

布奇和同夥特裡一起逃出監獄,特裡闖入菲利普的家裡,得知家裡沒有男人後,想要非禮菲利普的母親,正好菲利普從臥室走了出來,特裡一記耳光將菲利普打倒在地。布奇在外看到這一幕,衝進來一腳將特裡踢倒在地。手槍落在距離菲利普不遠處,布奇看著膽怯的菲利普,鼓勵他拿起手槍,並教他做出還擊的舉動。


《完美的世界》: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父親的必修課

《養育男孩》中提到6歲左右的男孩似乎更喜歡和爸爸或其他男性在一起,與他們形影不離,想向他們學習,模仿他們。6-13 歲是一個男孩學著成為男人的成長階段。 當自己的親人深陷危險時,一個八歲的男孩是可以鼓足勇氣做他可以做的事情,而不僅僅是膽怯地站立在一旁。「勇氣」是男人的必備素質,它本身包含著勇敢、智慧和行動力。

了解孩子的成長階段,順應孩子的成長天性,是父母應該做到的。相反一味地壓制孩子,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會阻礙孩子個性的發展。

如果有樣東西你很想要,卻又沒錢,借用一下也無妨,這叫例外情況。


布奇帶著菲利普去商店買內褲、褲子,菲利普一心嚮往未實現的萬聖節,他從商店偷了一件「鬼馬小精靈」的衣服、面具。回到車上,布奇沒有勉強他穿自己買的牛仔褲,沒有因為偷衣服而責罵他或給他講道理,簡短地給他說了「偷和借」的區別。

布奇不是菲利普的父親,卻做了很多父親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選擇穿錯過的萬聖節鬼服而不是牛仔褲;尊重孩子犯錯的權利,以平和的方式教導孩子並相信他會改正。「愛子心切」總是讓父母蒙蔽了雙眼,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總是想要說教,仿佛說教的越多,孩子改正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實回想下自己曾經也是個孩子,那時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完美的世界》: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父親的必修課

鮑勃做的對,如果他反抗,我可能不得不殺了他,那他的家人又將置於何地呢?鮑勃是個居家好男人,這是一個男人最好的樣子。

鮑勃買了一輛新車,正與妻兒在野外野餐,布奇帶著菲利普開車路過,也許是鮑勃一家的和諧畫面,亦或是那輛新車吸引了他,他停下車,發現前方有警察攔截,他心生計謀讓鮑勃順路帶一程。鮑勃夫婦很珍愛新車,鮑勃太太因為孩子打翻飲料灑在車上大聲責罵孩子,鮑勃回頭安慰孩子「沒事,爸爸仍然愛你們」,並制止了妻子的指責。相對於妻子,鮑勃更懂孩子們的心。

布奇「借用」了鮑勃的新車,留下一家人帶著行李站在風塵僕僕的路邊。菲利普只覺得路邊的鮑勃一家滑稽可笑,但布奇告訴他鮑勃是個有責任感的好男人,為了家人他知道利害關係,他可以舍下自己的愛車。


《完美的世界》: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父親的必修課


人生總是充滿太多的欲望,名利、物質、精神、生理等方面,作為一個有擔當和責任感的男人,走入婚姻,有了自己的家庭,就要懂得取捨和承擔。家是港灣,家人是最珍貴的禮物,是不可懈怠和侵犯的。

他不會再相信你了,信任是需要爭取的。 抱著這孩子,真心告訴他你愛他。

在老農夫麥克的家裡,麥克總是因為很小的事情打罵孫子,大大的手掌重重地拍打在小孫子的頭上。就當布奇帶著菲利普要離開麥克家時,麥克抓著孫子遠離布奇,又是啪啪地巴掌聲,這次激怒了布奇。也許布奇曾經也是被父親施暴的孩子,他經歷過,所以他痛恨,他希望孩子們被溫柔對待,那是他兒時內心的渴望和呼喚。

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隨意對身邊的人發洩,語言暴力也好,行為暴力也好,都會嚴重地摧殘親密關係,摧毀信任感。愛需要表達,用我們的語言、肢體或行動,但現實中我們是那麼地吝嗇表達,覺得這些無足輕重。更多的家庭上演著父母對於孩子的掌控,強勢丈夫對於妻子的控制,生活中多是挑剔、指責,少了肯定和感恩。


《完美的世界》: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父親的必修課

信任是需要爭取的,用實際的言行來證明你值得信賴;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別人的信任,如果內心依然在意對方,請敞開心扉,用實際行動重建你們之間的信任。信任需要用心守護。

親愛的羅伯特,我只是想告訴你,我的離開與你毫無關係。阿拉斯加是個異常美麗的地方,大部分的時間都非常寒冷,將來某天你可以來看看,我們也許能互相多些了解。

這是布奇的父親寄給他的明信片,他一直珍藏在身邊。從監獄逃離出來,阿拉斯加就是他的目的地,那裡有他的父親,有他渴望的父愛,即使他的父親是個職業罪犯,是個動輒對妻兒施暴的男人。

布奇拿出明信片要遞給菲利普,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警察誤會開槍射擊了。布奇倒在草地上,仿佛熟睡了一般,身邊是菲利普落下的鬼馬小精靈面具。布奇帶著他心中的夢想去找尋他缺失的父愛了,而他留給菲利普短暫而溫暖有力的愛,不是父愛勝似父愛,將永遠留在小菲利普的心裡,指引他向前。


《完美的世界》:孩子的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父親的必修課


父親對於孩子是不可替代的人,而父愛是這世間最深沉、最富指引力的愛。

如果你是一個男人,如果你有孩子,那就給他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好好尊重、理解、愛他的母親,讓孩子潛移默化學著如何對待將來的伴侶,擁有幸福的家庭。

如果你是一個男人,如果你有孩子,那就盡力去做一個有品質、有性格的男人:堅毅、勇敢、樂觀、自控力強,有擔當等,去引導和影響你的孩子。

性格教育比能力教育更重要。

相關焦點

  • 完美教育不可取,學會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成長並非是孩子的專屬,我們每個成年人都在不斷的成長中進取,所謂的學無止境就是這個道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同樣如此,很多的家長在望子成龍的心態驅使下,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而忽略了孩子本身,近年來某某高中生跳樓、某某小學生焦慮等事件頻發,就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了,完美教育並不可取。
  • 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舉足輕重,孩子的教育更「完整」
    父親要重視自己培養和教育孩子的方式,不然會產生負面影響,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父親的言行,時刻影響著孩子鄰居小芳常常會因孩子的教育問題同丈夫發生矛盾。身為父親,在家中什麼都不做,而且孩子的教育也向來不聞不問。
  • 心理專家李玫瑾:教育孩子,性格比智力更重要!
    問題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 03.停下來,或許孩子還能教育好 家庭撫養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親自陪伴。 我記得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個父親很有本事,通過幾年打拼,存了家財百萬。但當他回到家時發現兒子已經長大,逃學,惹是生非。父親開始管,但根本管不了。
  • 父親參與教育有多重要?父親角色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別認同」
    導讀:父親參與教育有多重要?父親角色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別認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親參與教育有多重要?父親角色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別認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
    培養一個孩子真的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不要到管不住的時候才開始說,我也管不住了親,無能為力了,愛咋樣咋樣吧!或者是把責任推給孩子,她自己不好好努力,我已經盡力了,錢啊,衣食住行都沒少的,還能咋辦呢。真的,父母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工作能力強,掙錢多啊。有對象啊,結婚,生孩子啊!然後自己家的孩子就是這哪哪都不行,在要求孩子的同時父母也得是榜樣吧!
  • 孩子的性格是很重要的,母親和父親到底是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孩子的性格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喜歡說好性格是培養出來的,確實性格不是天生的,需要慢慢地進行培養。一個積極的、樂觀的性格對於孩子是很重要的。那麼,父親影響孩子的性格嗎?根據科學研究的顯示,孩子的智力發育上,母親起到了很關鍵的,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孩子性格的形成上,父親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也就是說父親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很大的影響。確實,父親在孩子性格的形成上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可以說父親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特別是男孩子,其性格的形成,受到父親的影響是更大的。很多男孩子喜歡模仿自己的父親,對父親有一種崇拜的感覺,所以父親是孩子性格形成過程中很重要的角色。
  • 怎樣教育孩子比教學能力更重要
    他試圖盡最大努力,但他的父親責任感不強,如果不採取一些措施他的家庭會對他產生不利影響。四年級的老師寫道:李安性格孤僻,對學習不感興趣。他沒有什麼朋友,有時會在課堂上睡覺。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有效的教育制度,回看學生的年度評語。我們看到優秀老師的責任,更可貴的是她有一顆愛心,用實際行動給予了孩子最大的鼓勵。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1、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我們拼命催促著孩子跑,教孩子怎麼成功,卻從不教他們如何面對失敗。於是,他們因為一點小事不如意,到處發脾氣;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萎靡不振;聽到一兩句負面評價,便感覺失去了自我價值感。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2、什麼時候開始逆商培養?
  • 與其追求「完美」教育,不如培養孩子「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的能力
    因為:「教育孩子並不意味著讓孩子們認清行為的後果,更重要的是樹立孩子的『規矩意識』」。家長們一定懂得:但凡遊戲玩得好的孩子,都是熟知遊戲規則的人,他們能在規則範圍內,盡最大可能去完成任務,而不讓自己受傷。
  • 教育孩子是家庭教育重要還是學校教育重要
    教育孩子是家長一生的事業,但教育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每位家長。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會對老師說:「我們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給你們,你們多費心,辛苦了。」其實,教育不只是取決於學校老師的教育,更取決於家裡面家長的教育。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李玫瑾教授:孩子的性格教育非常重要
    ,幫你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彎路。李玫瑾教授認為,性格是沒有先天的,個性有,但是這個性格是後天培養的,不存在什麼天生的性格。她說:「性格和什麼現象最為相似呢?2、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告訴孩子有什麼話要好好說,要學會溝通。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上、在社會活動中都表現得較為消極,甚至出現口訥、語遲、自卑等。
  • 教育寶寶領悟性別差異,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
    性別教育在孩童發展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這是樹立寶寶的「三觀」教育的基礎。這個時候,我們家長的角色就不容忽視了,只因「性別教育」是每位成熟、成功家長的必修課。一、別讓孩子從小就模糊了性別差異每一個寶寶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是一張乾淨、整潔的白紙,這張「紙」未來的發展、成就有多大,很大一部分因素都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家長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方法會決定孩子日後漫漫人生路怎麼走、走多遠。
  • 為什麼說毀掉孩子的第一殺手是孩子父親回家後不參與小孩的教育
    教育研究專家還認為,父親在教育孩子的學習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更容易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會更有勇氣在性格訓練中,父親更能培養孩子獨立、果斷、勇敢和敢於冒險性格。父親參與教育孩子,孩子們邏輯能力更強母親大多情緒化,父親大多理性化。根據相關研究,父親對孩子的能力和數理邏輯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與父親相處融洽的孩子通常數學學得很好。
  • 父親和孩子教育
    文/朱良俊 父親和母親的性別差異,以及由這種性別差異而引起的其他差異是真實而客觀存在的。但這樣的差異對孩子的影響有什麼優劣之分,從未評判過,或許根本就沒有必要評判。在我們家,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用我女兒的話說:到今天,是父親。即使是這樣,在我們家也不能就此證明,父親比母親教育孩子更好,因為我「壟斷」了,母親就沒了機會;在別人家,答案更不會如此簡單。
  • 教育孩子別只懂得教育成績,這些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前言:當代父母最注重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出眾,更加聰明,比同齡人學習能力更好,大家所想的學習能力大部分都指的是成績吧,很多人都希望孩子能夠考100分,每次都名列前茅,可是你可知道教育孩子時不能只懂得教育成績,這些能力要比成績更加的重要。
  • 以色列教育:基本能力和思維的培養比知識更重要
    孩子的教育是貫穿一生的,這場「比賽」是馬拉松而不是短跑,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急於求成,所以一些基本能力和思維的培養相比於知識更重要。,學生和老師是平等關係,學生可以隨時挑戰老師、和老師辯論,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也有充分的環境和同伴進行交流和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更能鍛鍊孩子自我思考和自由表達的能力。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不僅僅是給予,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適當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近年來,青少年輕生事件屢見不鮮,且有低齡化趨勢。和父母爭執、被老師訓斥、成績不理想、犯錯怕遭責罵......甚至是「爸爸不讓看電視」「老師沒收手機」這樣不能稱之為「事件」的起因,竟成了一朵朵鮮活生命凋謝的緣由。
  • 孩子的性格由父親決定?真相是這個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於孩子的性格培養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是否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呢?美國康乃狄克大學Ronald所長曾經做過一個親子項目研究,發表了關於孩子的性格由父親決定的研究結果。他認為,父親的愛有時候比母親的愛,對孩子的影響還要大。那麼究竟怎樣做父親才能對孩子產生好的影響?
  • 鄧亞萍談父親的教育:過度保護,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而就在前段時間,鄧亞萍在參加訪談節目時,談到了自己10歲時被河南桌球省隊拒絕的事情,也讓大家了解到她不服輸的性格和她父親的教育密不可分。當年,父親從教練那得知孩子落選的消息後,他並沒有用善意的謊言寬慰鄧亞萍,而是選擇將真實的情況告訴了她。年紀尚小的鄧亞萍聽到這個消息時,完全不敢置信。要知道,那些被留在省隊的小夥伴,可都是她的手下敗將。
  • 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世界上最讓人難過就是,年輕時耍脾氣給他們看,年齡大了知道做父母不易,於是追悔莫及。諒解父母的不完美吧,餘生請好好珍惜愛你的他們。兒時,父母給予我們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教育。成年後,我們更應給予父母包容。網上看到一則故事:有位老太太在兒子房裡找東西,正好碰上兒子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