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鄭希怡做法卻與眾不同,劉翔:這樣挺好

2020-12-13 騰訊網

《小巨人運動會》中,大家是不是覺得小朋友們都是非常可愛的,在這個節目當中,大家出了看小朋友們還會注意一些什麼樣的事情呢?《小巨人運動會》中的小朋友不僅是長的都非常可愛,並且也都是在小小年紀就已經多才多藝了。

鄭希怡在節目當中就說到了自己的女兒,給大家分享了一個她的教育觀念。現在有不少的父母都是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給孩子在小小年紀的時候就開始報了不少的興趣班,愛好班,反正就是家長能夠想到的幾乎都會給孩子報上。那麼鄭希怡會是如何教育她的小孩子的呢?

鄭希怡只給孩子報了種田班

鄭希怡在節目中說到了自己小時候都沒辦法出去玩,因為被報了許多個興趣班。看來小時候覺得非常遺憾的事情,她也是不會強加在她的小孩身上的,所以她說他沒有給她的小孩安排很多。

鄭希怡說自己現在就在承受壓力這個她沒有給孩子安排太多的興趣班的這個壓力,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多的小朋友在五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上幼兒園,或者學一些東西了。

鄭希怡說她現在給她的女兒報的學校不是那種大家從小就比較熟悉的幼兒園或者是其他需要非常大壓力的興趣班。鄭希怡說她給她女兒報的學校是只有一塊田,讓他們學一下種菜。大家還不是覺得鄭希怡的這個決定是非常的令人驚訝的,讓小孩子去學一下種菜?是不是覺得非常神奇?

鄭希怡女兒七歲前不會寫字

除了鄭希怡讓她的女兒去種一下菜之外還有更加令人驚訝的。鄭希怡真的是跟許多家長反著來的,她說在孩子七歲前都是完全不會教她拿筆寫字的。大家不都說是要贏在起跑線上嗎?

讓她們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要跑在別人的前面,感覺這樣是一種非常焦慮的狀態,為什麼一定就要隨大流處於在這種焦慮的狀態中呢?

坐在鄭希怡旁邊的田亮可能是非常驚訝的,這估計已經是顛覆了他的認知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以為爸爸,他的教育理念一定是跟鄭希怡是有些差別的。大家是否也覺得鄭希怡不會讓孩子在七歲前學寫字這個教育理念非常的與眾不同呢?

鄭希怡是覺得雖然大潮流是讓孩子去去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但是她還是覺得在孩子需要釋放天性的時候,就讓他們玩,不需要去隨波逐流的。各位家長是否也是處於這種壓力與焦慮之中的,既不想讓孩子的起點太低,又怕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其實確實是不必去隨波逐流的,在新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我,一個與他人有差別的自我。絕對不是大家覺得好,不需要再規規矩矩在他人所認為的大潮流,大趨勢中與他們為伍。

劉翔覺得小孩不能給太大的壓力

劉翔就是比較認同鄭希怡這種不會給小孩子安排很多的興趣班的人,因為小孩子在過了這個年齡階段之後他玩的時候就不會有那麼興趣高漲的時候了。

大家是否覺得鄭希怡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錯的,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讓他們在想玩的時候儘量的玩,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們釋放天性,盡情的玩。大家認不認可呢?

大家認不認可鄭希怡的做法呢?是否覺得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們釋放天性,盡情的玩耍?相信大家在孩子的教育觀念上還是有自己的一個想法的,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裡留言。

相關焦點

  • 《小巨人運動會》劉翔汪蘇瀧迎來水上拔河巔峰對決,田亮鄭希怡教育...
    終於等到周四~本周小巨人們迎來了第十一比賽日快和芒果崽一起看看有什麼精彩內容吧領隊和小巨人們一起來到遊泳館首輪比賽是4×25米遊泳接力賽小隊長們都選中了紫隊小朋友的運動實力太強啦接力賽結束後領隊們進行水上拔河示範賽劉翔和田亮先開啟第一輪比賽雙方同時發力翔哥的身體優勢逐漸顯露亮哥節節敗退不服輸的亮哥開啟手腳並用模式但還是惜敗~接下來是劉翔和汪蘇瀧比賽
  • 論教育——我們要不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如此以往,折騰得家長累,孩子更累,反倒是讓外面的教育機構賺了一波。那麼就引出了今天的話題,我們的幼兒教育到底是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做好長跑的準備在當前順其自然的發展。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是要起跑線上發力還是順其自然做好長跑的準備,各有各的好處,但是我覺得不應該單純的由家長決定。這件事的關鍵,我覺得還是在於我們受教育的主體——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信陽#孩子起跑線的「輸」和「贏」
    現代家庭的教育方式,孩子只能贏,絕不能輸!常聽到家長說「一定要讓我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咱倆孩子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無論衣著或飲食還有學習,都得趕到別的孩子前面才安心。其實,起跑線無關孩子的輸和贏。只有把握好孩子年齡段的發展目標,對孩子進行各方面的正確引導,即使孩子在起跑線上沒有贏,以後的人生發展也不會輸!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如果道理是這樣的,那麼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教育也是如此,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自己的子女。這樣子女也會回饋給父母同樣的愛與信任,成為更好的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首先可以去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他的自理能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一切的學習都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就都會變成空談。
  • 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多聽英語啟蒙兒歌,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比方說:兒歌沒有篩選過,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英語啟蒙階段,孩子最常聽的兒歌,其實也就十幾首,聽太多太雜反而意義不大。而這一切,都建立在高質量的親子互動上,爸爸媽媽們只有和孩子多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和互動,孩子才能通過模仿,最終習得英語。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昨天下午放學去接孩子,在學校門口站了不到10分鐘,手中就接了十幾張各種培訓班的宣傳資料。有一張讓我挺意外的,是小升初面試禮儀培訓班。據老師介紹,現在要上好學校就得提前準備,上課的內容包括聲音塑造、形體訓練、禮儀氣質、邏輯口才等。想想小升初搖號面試在西安才剛試行了兩年,面試培訓班卻已遍地生花了。我說我的孩子還小,才上二年級。
  • 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原來這是個偽命題?
    有的父母在孩子還未出生之前就規劃好了在哪裡買學區房,要上最好的幼兒園,然後是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等著高考結束,上了一所好的大學,好像就實現了畢生的奮鬥目標。有的父母讓孩子在入學前就上各種早教班、課外班,要做到語數外樣樣精通,琴棋書畫樣樣不落,感覺讓自己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就是人生的贏家。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代表孩子能夠「贏在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綜合素質高的人成為了父母,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比以前更加重視了,不少父母甚至在育兒問題上達到了「焦慮」的地步。培養孩子成才的壓力讓這些父母不斷要求自己也要求孩子要從小「贏在起跑線」,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孩子年紀不大壓力卻不小。
  • 鄭希怡女兒在七歲前不教寫字,田亮擔憂的事情家長都得面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是小孩子也好,還是家長也好,現在的壓力可謂是越來越大了,有很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各種才藝。很多小孩子除了上學以外,即便是周末也要參加各種補習班,或者是各種興趣班,完全沒有了童年的樂趣。
  • 孩子的英語學習要贏在起跑線上
    ――就是48個語音音素的學習,也就是我們大家都說的音標。學習音標有三大好處,首先音標就是發音的最小分解單位,如果我們能夠準確發出48個國際音標的讀音,把這48個音標記得滾瓜爛熟,就能流利讀出單詞。二是背單詞更容易。英語中詞彙量的積累非常重要,如果會拼讀單詞,背單詞會很快而且不容易忘記。第三點,語音知識好會為英語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所以說學好48個國際音標就是學習英語的起跑線。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玲玲媽開始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課外班,一三五語、數、英,二四六寫字、畫畫、遊泳……但是不論大家多努力,一個50人的班,永遠有第一名和第五十名。
  • 「贏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
    教育上總是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或「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等。之所以說這些提法是似是而非的,是因為它只有個口號,初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又沒經過驗證,誰也不能明確是否真的有道理,或者有道理到什麼程度。
  • 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做不好這兩點,其實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人們常常喜歡回憶童年,就是因為那時候過的無憂無慮,並且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不管是父輩還是爺爺輩的,都把孩子當成了寶。但不得不說,有的時候長輩的做法真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心理上的,甚至可能是生理上的。
  • 颯出天際的鄭希怡,怎麼算了筆雞娃糊塗帳?
    田亮VS鄭希怡,3分鐘的對話信息量滿滿,大有看頭。先讓孩子玩夠了事情的起因是鄭希怡看著孩子們休息時候熱鬧地做遊戲,十分羨慕,有感而發說自己小時候都沒有時間玩。要在家練琴、去學校上興趣班,為了不讓遺憾再現,她現在不給孩子安排這些課外班和太多學習活動。聽到這,旁邊的劉翔很認同,田亮坐不住了。他直接反駁劉翔,沒有孩子的人體會不來這種感受:「當家長,首先要學的是讓孩子去跟大家一樣上補習班。」
  • 誰說人生一定要贏在起跑線上?
    有人經常會說人生要贏在起跑線上,那我問你:誰跑馬拉松會在乎是不是站在起跑線上?人生其實就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跑。35歲其實才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坎,但是35歲的年齡會多了一些壓力和焦慮,我們也經常聽到有人說人到中年不如狗,聽到這句話其實我想「ma」人。錢沒了可以再賺,朋友沒了可以再交,就連老婆跑了都可以再找。其實你什麼都不缺,就是缺一個從頭再來的勇氣,人生除了生死,其實都是小事,你說你慫什麼?
  • 鄭希怡教育觀太特別引網友熱議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該不該讓孩子上培訓班成了很多家長糾結的問題。不上培訓班,孩子難以應付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升學壓力;上培訓班,擠佔到孩子的休息時間,增大了心理壓力,二者實在是難以權衡。在綜藝《小巨人運動會》中,鄭希怡和田亮就因教育觀念不同而起了爭執。鄭希怡先是提到自己小時候在家裡上興趣班,很想出去玩又出不去,所以現在自己不會給孩子安排太多培訓班。劉翔很認同她的觀點,覺得不該給孩子太多壓力,該玩的時候就讓孩子好好玩。但田亮卻表示,自己是有了孩子後發現,要讓孩子和別人一樣去上補習班,這是大勢所趨。
  • 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
    「我們不想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體力、精力耗掉,不想急著衝刺,我們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贏在終點。」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在教育上的花費也越來越高,「花樣」也越來越多,學區房也應運而生,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有甚者,有人花費巨資購買一間不能住人的倉庫當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夠上更好的學校。
  • 「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數據告訴你
    這個假期有一周左右的早上我們都要如此……43%的媽媽表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始於十月懷胎;25%的媽媽認為,孩子競爭的起跑線在0~3歲,孩子進幼兒園之前;24%的媽媽認為,應該設在3~6歲,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和讀小學之前;
  • 贏在起跑線上,日本人都是怎麼做的?
    最近,有一則關於「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討論爆紅,不少媽媽們甚至從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進行「胎前教育」,生怕自己的孩子還沒有出生,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縱觀鄰國,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日本人都是怎麼做的呢?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可贏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
    吃完飯後,他有些抱歉地對我說到,快要開學了,所以有很多孩子的家長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他們的孩子分一個好班。我有些好奇地問道,現在小學班級就開始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嗎?他笑笑說,那倒沒有,只是有些老師資格比較老,而且往年教出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所以家長們就想讓他們的孩子去這些老師的班上,這些家長的本意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後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有了起跑線,孩子就知道怎麼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