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借科學之名大肆捕鯨 驚動國際卻不屑一顧[圖]

2020-12-23 東方網

   
  
  2005年4月,韓國民眾抬著一個長達15米的鯨魚模型上街遊行,抗議日本在南極洲捕鯨。
  
  
  擺在貨架上血淋林的鯨魚肉。
  
  
  解剖

 

   鯨是海洋中最美麗的精靈之一,它們在這個星球上生活了幾千萬年,是比我們人類更古老的地球居民。然而,這些回遊全球、處於大洋生物鏈頂端的海洋動物,卻遭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脅,它們中的很多種群已到了滅絕的邊緣。除了海洋汙染、船舶撞擊、海洋噪音汙染、漁業誤捕、漁網纏繞等因素外,最直接的威脅就是日本等極少數國家肆無忌憚的捕鯨活動。

  自1986年世界捕鯨委員會(簡稱IWC)禁止商業捕鯨以來,很多人以為鯨魚從此以後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海裡潛遊。 實際上,1987年起這一禁令就出現了鬆動,允許「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鯨活動。此後,世界最大捕鯨國日本每年都以研究的名義在南極附近海域、太平洋西北海域捕殺700多頭鯨。今年6月12日,日本更公開宣布,將再次擴大其自行制定的所謂「科學捕鯨」配額,不但將捕殺更多鯨種,還要把年捕鯨量增加一倍。6月13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簡稱WWF)即發表一份報告,對日本的這一行為提出了嚴肅批評。

  借科學之名創造鯨肉市場

  捕鯨其實是一項非常古老的行業。在歐洲,鯨油在幾個世紀裡給人們帶來了光明,鯨骨是婦女裙撐必不可少的材料。鯨油也是製造燈油、機械潤滑油,製造蠟燭、肥皂、人造黃油和冰淇淋的原料。

  反對捕鯨的專家指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公約第8條規定,任何國家可以根據科學的目的擊殺或者捕撈鯨,並應充分利用鯨的身體各部分(由於科學捕鯨往往不需要鯨的肉,過去工業國家對於鯨的利用只有10%)。」這個漏洞無疑給向日本、挪威和冰島這樣的國家提供了捕鯨的合法理由。日本、挪威等國正是以科學研究的名義繼續著實際是商業行為的大規模捕鯨。

  根據世界愛護動物基金(IFAW)提供的資料顯示,自從國際捕鯨委員會在1986年通過一項禁令反對商業性捕鯨以來,日本和挪威已經捕殺了約17000頭鯨。由於鯨肉價格在日本要比挪威高許多,日本的鯨肉市場也比挪威大許多,挪威人不吃的鯨脂在日本被看成是美味,因此近年當挪威的捕鯨者們發現有時在國內銷售鯨製品遭遇困難後,就試圖向日本出口鯨肉。2002年,日本政府宣布從挪威進口鯨肉,公然開始鯨業貿易,直接違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國際禁令。

  對此日本爭辯說,食用鯨肉是日本文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IFAW委託的獨立機構民意調查顯示,61%的日本人自童年起從來沒有吃過鯨肉,只有不到1%的公眾聲稱每月吃一次。

  IWC主席弗裡德·奧裡根說:「整個科學捕鯨問題事實上是一個騙局,是偽裝的商業捕鯨。他們正在進行的致死性研究事實上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弗裡德·奧裡根說:「他們做的這種致死性研究只是創造了一個鯨肉市場。」

  用「金元外交」獲捕鯨同盟

  IWC是二戰後在英國劍橋成立的,現有61個會員國,中國也是會員之一。日本、愛爾蘭和挪威支持建立商業捕鯨方案,而澳大利亞、紐西蘭和中國等多數國家則反對,美國也表示應對捕鯨予以限制。

  自IWC頒布商業捕鯨禁令20年來,中國與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等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始終反對捕鯨,而且從未捕殺一頭鯨。惟有日本、挪威等少數國家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每年在公海上捕殺700多頭鯨。在日本的市場和餐館,每年有2000噸的鯨肉銷售。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的DNA採樣分析結果顯示,除小鬚鯨外,日本市場銷售的鯨肉還有長鬚鯨、露脊鯨、座頭鯨、灰鯨等多種瀕危鯨種。

  各國科學家普遍認為,今天最迫切的科學研究,應該是觀察和監測在大海中活著的鯨,而無論何種科學研究已完全不必採取捕殺手段來進行。

  十多年來,日本一直在利用其政治、外交和財政手段,通過一個「投票聯合計劃」,在IWC中鼓動各國贊成捕鯨的立場。日本數百萬美元的漁業援助贈款通常提供給那些經濟弱勢國家,而這些得到贈款的國家又總是在國際捕鯨委員會中支持日本。這一現象正威脅著持續了30年的鯨保護活動,並損害著IWC在全球鯨保護活動中的權威性。

  這種收買投票的做法在IWC中產生了一個強大的「捕鯨者同盟」,並開始瓦解持續了30年的鯨保護。日本早期的收買投票活動集中在加勒比海島國,先使聖路西亞和聖文森特及格瑞那達群島改變支持國際捕鯨委員會的鯨保護方針,這兩個國家因此獲得了2000多萬美元的援助。然後試圖促使格瑞那達支持其捕鯨,在遭遇抵制後,使安地卡島和巴布達島在國際捕鯨委員會中的立場轉變為贊成捕鯨。最近,日本已經將目光投向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對此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亞太區主任麥克金泰爾表示:「日本通過收買選票的方式,再次破碎了在南大洋建立鯨保護區的努力。」

  日本「不屑」各國壓力

  日本的大規模捕鯨活動已經驚動了國際,並引起了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和紐西蘭四國的強烈關注。這四國最近決定通過外交途徑聯手向日本政府施壓。澳大利亞環境和遺產部長坎貝爾5月時說,澳總理霍華德採取了「非同尋常的措施」,以個人名義致信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敦促日本重新考慮其在捕鯨問題上的立場。日本水產廳遠洋漁業局副局長永友孝則回應說:「我們在捕鯨問題上的立場不會因外交壓力而改變。」

  6月20日,IWC將在韓國東南部的蔚山召開年會,將就是否允許商業捕鯨、鯨類管理的其他問題以及日本要求把年捕鯨量增加一倍的計劃進行討論。日本還曾威脅說,如果會議決議不贊同商業捕鯨的話,它將考慮退出這個組織。坎貝爾表示,澳大利亞將聯合國際社會敦促日本重新考慮起在捕鯨問題上的立場,不讓商業性捕鯨行為再次興起,同時也不希望在將來看到所謂「科研捕鯨」的行為。看來,鯨的命運就掌握在這兩派競爭的勝者手中,它們的未來將如何?這是我們人類值得思考的問題。

  日本捕鯨史

  日本的捕鯨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300年。在日本歷史上,鯨魚製品是盛大宴會上和節日裡的美味佳餚。1906年日本用現代技術開始大規模捕鯨。

  1931年第一個《國際捕鯨公約》籤署。1940年美國放棄捕鯨。1946年《國際規範捕鯨公約》籤署。1948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成立。1951年日本加入IWC。

  1963年南極地區禁止捕殺座頭鯨,同年,英國放棄捕殺鯨魚。1964年南極地區禁止捕殺藍鯨。這時日本一年捕殺的鯨魚已達2.2萬頭。

  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做出決議,呼籲禁止10年商業捕鯨。1976年南極地區禁止捕殺脊鰭鯨,1978年南極地區禁止捕殺大鬚鯨。但日本繞過禁令,以所謂科研的名義繼續捕鯨。1987年以後日本暫時不在南極地區捕鯨,次年暫停在日本沿岸捕殺抹香鯨。但1993年以來日本又開始大規模商業捕鯨。

  日本人為什麼揪著鯨魚不放?

  日本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偏偏對鯨魚「情有獨鍾」,首先是與其飲食文化和商業利益密切相關的。其次,日本「居然」還提出擴大捕鯨,她的理由一是鯨食量大,一味過度地予以保護,可能會危及其他較小魚類的生存,從而破壞海洋生態平衡;二是鯨類種群數量正在不斷上升。但事實上,這兩點都站不住腳,遭到科學家和環保人士的激烈反駁。

  日本:以吃鯨文化而驕傲

  鯨肉是不可多得的蛋白質

  大須賀先生的祖父輩就是漁民,所以吃鯨肉的機會很多。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在吃牛肉的習慣傳到日本以前,鯨魚是不可多得的蛋白質。飲食習慣上,日本人沒把鯨魚當魚,把它看成和豬肉、牛肉一樣,畢竟鯨魚是哺乳動物。而且,鯨魚肉不像豬牛肉,所含脂肪極低,食後也不會發生過敏反應,是強身健體的美食之一。

  同時接受採訪的柳先生說,鯨魚很貴,已經不再是日本人家尋常餐桌上的菜餚,不過上中學時,在學校的午餐中吃過鯨魚,鯨魚是珍貴的蛋白質,如果有機會他還會吃。

  大須賀先生還說,他個人認為,只要不導致魚種滅絕,適當地捕抓是應該的。而現在國際上的一些規定太片面、太極端,捕魚區年年縮小,甚至達到過分的程度。

  吃鯨文化歷史悠久

  東京農業大學教授小泉武夫是「食鯨文化保護會」的會長。2004年7月3日,他在東京昭和女子大學舉行食鯨研討會,會後請與會的1500人品嘗鯨魚飯和鯨魚湯。小泉會長表示,鯨魚不同於豬、牛,是日本人容易攝取的蛋白質,雖然也是哺乳類,但不容易堆積脂肪,食用後也沒有過敏反應。日本從江戶時代中期開始食鯨,現在所用的太鼓裡面還用著鯨的骨頭,日本人感謝鯨魚帶來了食物,各地至今可以看到鯨的墓地或供奉塔。在狂牛症、禽流感給人們帶來生命危險時,該組織呼籲回到日本的傳統飲食上,吃魚、食鯨。但有一點令人不解的是,日本人為何喜歡把神幹掉犒賞自己的胃!

  與會的一名代表發言,地球就是毀在牛肉文明上。世界上現有16億頭牛,一頭牛將吃掉500公斤牧草,使得土質變硬,水土無法保持,牛打出的嗝還會引起二氧化碳問題。

  日本捕鯨協會則聲稱「捕鯨是日本歷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捕鯨是為了人類的消費。禁止商業捕鯨的做法正在掠奪日本文化和傳統中的重要部分」,世界各國的人們都應該尊重日本的這種捕鯨文化。日本官員則說得更赤裸裸,他們稱美國人要求日本人停止捕鯨就猶如印度人要求美國人停止吃牛排一樣。

  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對吃鯨魚肉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情結,在日本的鯨肉料理店中,哺乳動物鯨是被當做「魚」的一種加以刺身、油炸、火鍋、蒸煮等各種烹飪方式加工的。鯨的皮和脂肪也會被特別烹製。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捕鯨船被毀日本暫停捕鯨,但戰後為解決糧食緊缺問題,日本人又重新在這些海生哺乳動物身上找到了生存的依靠。時至今日,在日本北海道的網走、東北部宮城縣的鯰川、中部千葉的和田、南部歌山的太地等4個地方依然進行著少量捕鯨活動。在這些地方,善於捕鯨的男子成為姑娘們心中的英雄。各種鯨魚博物館、紀念碑、資料館林立。因此,鯨魚在日本人心目中有著其他魚類所不可取代的地位。

  這種歷史影響了幾代日本人的生活。日本捕鯨研究所一位60多歲的理事就曾經告訴記者,40多年前他因為經常參與出海捕鯨而被現在的妻子愛上,為了紀念這段人生,他給自己的一兒一女分別取名太平和洋子,兩者加在一起就是太平洋。對於現在商業捕鯨被禁,捕鯨數量大幅減少,他感到非常可惜。一位現年50歲的公司職員表示,以前鯨肉料理店比比皆是,但現在已經形跡難尋,鯨肉成了高級食品。對比當年比米還便宜的價格,他覺得有點滑稽。雖然他並不是每頓飯都離不了鯨肉,但「禁食」時間長了,他還是很懷念鯨肉那種與牛肉相仿的鮮嫩滋味。

  根據日本捕鯨協會的一份最新調查,除10%的人不願評論之外,其餘接近60%的日本人認為,吃鯨肉與日本飲食文化息息相關,應該保留。

  捕鯨有著商業意義

  2001年4月,日本捕鯨船隊在南極水域捕鯨半年後,滿載440條用於「科學研究」的被殺害小鬚鯨歸來。在捕鯨船駛向港口之際,日本捕鯨協會也相應發動新的促銷活動——「拯救鯨魚,食用鯨魚!」——鼓勵全國吃鯨魚肉,支持捕鯨,還使用宣傳車在全國巡迴,並播放號召公眾食用鯨魚肉的錄音,以此振興日本國際商業性捕鯨業。

  2004年7月23日,日本鯨類研究所將第17次南極圈鯨類調查時獲得的1922.8噸(相當於440頭明克鯨)鯨肉出售。

  研究所指出,這次出售分四塊,用於公益事業的有488.9噸,一般市場流通為573.4噸,加工用849.5噸,特殊規格物品11噸。銷售收入最後成為鯨魚調查的經費。目前鯨魚的出售部分主要是肉和皮,按照市場價格,鯨魚尾部的瘦肉每公斤高達6000日元,普通瘦肉2600日元,上等皮每公斤為3300日元。

  由於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在日本商人看來,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只不過給他們增添了些許麻煩而已。他們出售鯨肉的攤位大都安排在市場的角落裡,魚攤前還飄著巨大的鯨魚氣球,上面印有「保護我們的海味文化」的標語。

  捕鯨是為了保護魚類

  現在歐美的國家幾乎都站在反捕鯨的立場上,提倡保護鯨魚,日本認為這是狡辯。捕殺鯨魚開始於歐美,他們捕鯨的目的就是煉油。當石油和其他油類滿足了需要,捕鯨構不成一個產業後,歐美各國的捕鯨行動才自然地消失。而日本捕鯨主要是食肉,對鯨魚的利用做到了極至,鯨魚作為一門產業在日本依然很興旺。同為歐洲國家,冰島、挪威、丹麥等國家也食鯨肉。日本堅持他們的捕鯨是以科學調查為依據展開的,是合理利用。

  長期以來,捕鯨國與反捕鯨國之間爭論的焦點就在於鯨魚的滅絕問題。針對環境保護者的聲音,日本方面進行了猛烈抨擊,他們指責大部分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成員沒有捕鯨經驗,缺乏科學研究。日本的理由一是鯨食量大,一味過度地予以保護,可能會危及其他較小魚類的生存,從而破壞海洋生態平衡;二是鯨類種群數量正在不斷上升。日本搬出一些數據,指出日本捕獲量最多的小鬚鯨的總數比近代捕鯨開始以來增加了近10倍,而且大部分鯨種有增無減。另一方面,日本方面還強調,近年日本沿海地區的捕魚量下降,而秋刀魚、烏賊是海豚和鯨魚的捕食對象,鯨魚所捕食的魚類達3億至5億噸,是世界人口漁業消費量的3至6倍。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鯨魚甚至有可能搶去人類的食物,破壞生態平衡。正是這種理論的支持,使日本的捕鯨船至今仍以科學調查的名義,自由地遊弋在海洋上。

  反對方:人類不能因現實需要對其他生物濫加捕殺

  日本的捕鯨行為已激起了國際社會的譴責。在柯林頓時期,美國發表聲明取消日本今後在美國海域捕魚的權利。美國政府還取消了美日雙邊正常的漁業談判。18位美國國會議員聯合公布了一份國會決議。決議說,在日本捕鯨行動達到國際捕鯨委員會的要求並停止鯨肉貿易的商業行為之前,堅決反對日本政府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企圖。澳大利亞政府曾發表聲明指出,對濫捕鯨魚的行為絕不會袖手旁觀,將進行堅決的鬥爭。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公開表示她支持禁止日本捕鯨的運動。紐西蘭外長曾表示,「我們對捕鯨的立場十分明確。紐西蘭將繼續在國際捕鯨協會內推進結束捕鯨的運動。」

  鯨魚觀賞旅遊

  比食用更具商業效益

  專家曾指出,活生生的鯨魚的商業觀賞價值要比死去的價值高許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組織最近也表態說,日本所謂的「研究性捕鯨」是為了掩飾商業的用途。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亞太地區的主管麥可·麥金太爾說,全球一年觀賞鯨魚的商業價值達到10億美元。其中,紐西蘭的觀賞鯨魚旅遊一年可得利1.1億美元,吸引超過42.5萬名遊客。這項旅遊業惠及87個國家和地區,多達900萬人。麥金太爾說:「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活生生的鯨魚要比死的值錢很多。」而且,有分析家已經指出,捕鯨對日本經濟幾乎是沒什麼幫助的。而據了解,發展觀鯨業可以帶動大量的相關產業,旅遊、餐飲、住宿教育、相關產品、海洋研究等都會因為觀鯨業的發展而被帶動起來。不但如此,觀鯨業的發展,讓鯨擁有了安全良性的生存空間,同時為人類帶來的是持續不斷的生態資源。

  在日本國內,與政府宣稱其公民熱烈支持捕鯨相反,有媒體調查顯示實際情況與官方所鼓吹的百姓對鯨魚肉的需求很高大相逕庭。絕大多數日本公民不是從來沒吃過鯨魚肉,要麼就是很久沒吃了。但為了改變民眾的口味,日本政府還想出新促銷活動來號召公眾食用鯨魚肉。

  鯨類種群仍面臨滅絕危機

  鯨魚是世界上體形最大的哺乳動物,20世紀60年代曾一度因為過量捕殺而幾盡滅絕。近些年來,它們中包括抹香鯨在內的部分種類數目有所恢復,科學家認為已經達到可捕殺數量。日本也堅稱鯨類種群數量正在不斷上升。但其他一些人則以血腥的捕鯨史為證,認為,由於捕鯨業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取消1986年開始實施的「禁止捕殺未滿18歲的鯨魚」規定,鯨魚將再一次遭到過量捕殺。而且由於鯨是一種高度洄遊動物,其數量很難精確調查,前景不容樂觀。

  多數大型鯨類集聚在南極附近海域。20世紀80年代,在南太平洋大約存在76萬頭鯨魚,隨著捕殺的加劇,鯨的數量銳減。藍鯨是捕鯨人最喜歡的捕獵對象,但在不到100年無節制的捕獵後,99%的藍鯨已遭捕殺。

  北大西洋露脊鯨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鯨種,種群數量已少於300頭,預計將在200年內滅絕。

  而日本僅在一年中,就獵殺了500多頭小鬚鯨、440頭抹香鯨。挪威計劃今年捕殺小鬚鯨655頭。

  反對捕鯨的國際組織認為,建立鯨類保護區能夠為棲息地和繁殖地都受到威脅的鯨類提供更多的保護。人類不能因現實需要就對所有其他生物加以捕殺和利用。

  日本掌握海上霸權的野心?

  日本、冰島、挪威多年來為什麼要堅持捕鯨?鯨肉真的富含很高的營養物質嗎?鯨真的會對海洋生物造成不良影響嗎?如果鯨的數量大規模減少,甚至滅絕了,對於海洋會有什麼影響?以捕魚為經濟支柱的島國只能靠捕鯨才能生存嗎?

  事實上呢?據有關人士分析,日本堅持捕鯨,並不斷擴大自己在公海的行動範圍,實際上是為了掌握海上霸權,並與反對捕鯨的歐洲國家進行抗衡。然而,這一政治目的所殃及的無疑是大量無辜的海洋生物。

  沒有嚴格的國際法規,捕鯨船得以「橫行」

  目前,國際捕鯨委員會中的英國、美國、瑞士、法國等發達國家和中國、巴西、智利等國都堅決譴責捕鯨。以日本、挪威為代表的捕鯨國儘管處於劣勢,但其活動能力巨大,主張禁捕的努力往往被反對的力量所抵消。

  由於並沒有全球統一的國際法則,因此,國際社會目前尚無法有效控制商業捕鯨。面對捕鯨業的巨大商業利益,很難保證不出現犯規行為。頒布嚴格的國際法規是確保合理捕殺鯨魚的當務之急。

  捕鯨船

  捕魚、解剖、加工一條龍

  日本鯨魚調查船隊由一艘母船和三艘時速在30海裡以上的捕魚船組成,此外還根據需要增加一兩艘目測船和餌食生物調查船。每次出海捕鯨,母船一般都打著來自某個實驗室或科研機構的旗幟。

  在捕鯨船隊中,排水量達2萬噸、裝備各種科學研究儀器的母船負責監測海上情況、研究測試和儲存魚體,但不負責捕鯨,捕鯨的重擔落在排水量為700噸的捕鯨船身上。

  地點

  南極海域和太平洋西北部

  由日本鯨類研究所組織的調查捕鯨每年進行兩次,地點分別在南極海域和太平洋西北部。一般情況下,出發前船長懷裡都揣著一張由日本政府明文規定捕鯨數量、種類、活動地點等的具體批令。

  季節

  春夏兩季是活動繁盛期

  鯨魚的活動繁盛期一般在溫暖的季節,因此,每年的春夏兩季,日本鯨魚調查船隊滿載200多名「調查隊員」,浩浩蕩蕩地從山口縣的下關港駛向太平洋西北部,巡遊在鯨魚頻繁出沒的北緯35度線以北和東經170度線以西的日本沿海。

  規模

  龐大船隊浩蕩出發

  在這個時期,100多頭小鬚鯨、50頭埃氏鯨和10頭珍貴的抹香鯨將死在捕鯨鐵炮之下。此後由科學家對鯨魚胃部進行解剖,研究該海域生息的生物種類和數量。而到了11月至次年3月,太陽南移,調查船又直下南極海域進行調查捕殺,將幾百頭小鯨陸續吊上母船,對其年齡組成、棲息特徵、繁殖體系和出生、死亡率等進行研究。日本鯨魚調查船隊由一艘母船和三艘時速在30海裡以上的捕魚船組成,此外還根據需要增加一兩艘目測船和餌食生物調查船。由於太陽日照相繼對南北半球的偏愛,調查船隊也跟著南北奔走,這樣一年中日本的捕鯨活動可謂忙個不停,儘管與半個世紀前相比捕鯨量已大大減少,但由於頻繁的「調查」活動,日本人一年到頭常能在餐桌上見到美味的鯨肉。

  裝備

  衛星系統跟蹤鯨魚行蹤

  為了掌握鯨魚的遊動規律、季節規律,日本還為此投放了衛星技術以便捕捉。科學家先用氣槍,把椰子大的電子跟蹤標誌,遠距離射到鯨魚身上,然後通過空中衛星對標誌的跟蹤,收集鯨魚遊水深度、遷徙路線等數據。在全世界,衛星技術被普遍應用於研究鯨魚遷徙路線規律,以人力保護鯨魚的存活,但日本使用衛星技術,卻是為了更方便地捕捉它們。

  人員

  炮手屠夫科學家齊集一船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有兩種人是最活躍的,他們是少數炮手和上百名的研究人員。當今的捕鯨已遠離木船拉網鐵叉式的古老捕鯨時代,而沿用鐵炮射殺,再由連結彈頭的鐵鏈拉回的歐式捕鯨法,因此,在與鯨魚之間展開的緊張追逐中,炮手不僅應是一名神炮手,他更要指揮船速和方向。由於炮手的地位重要,他往往身兼船長之職,因為炮手發揮是否出色常常決定了捕獲的多寡。

  鯨魚受難記

  捕獲

  船隊捕鯨,首先由探鯨船在海上搜索,發現鯨魚以後,通知子船前往捕捉,捕得之鯨魚送回母船加工。

  解剖

  另一方面,由於被擊中的鯨魚一般在上岸後的兩分鐘內即告氣絕,為了獲得最新數據和保鮮,當鯨魚被捕鯨船拖回並帶至母船上後,研究員們隨即開始緊張地解剖和取樣調查。南極海域的溫度往往在零攝氏度以下,大家更要為防止魚身血液凝固而與時間賽跑。至於解剖則細緻入微,從皮膚脂肪層到耳膜、骨髓等所有部分都要檢測。在近百個試驗瓶被裝滿後,由12名科學家組成的調查組便開始進行數據分析和記錄。

  取肉

  陸續進行剝皮、去骨、刮肝、採肉、取油等一系列工序。

  分裝

  由於廢棄鯨魚肢體在國際上是非法的,所以分解後的各部位都會被轉送至運輸船以冷凍鹽雪藏,待船隊歸港後分售日本幾個大型魚類批發市場,再從那裡供給分布全國的200多個市場、專賣店。

  「我在日本嘗鯨魚肉的經歷」

  《Slate》(美國網絡雜誌,原為微軟旗下,後被《華盛頓郵報》收購)專欄作家塞思·史蒂文森,在日本考察兩個月期間,曾專門探訪鯨魚菜館,並一試其味。通過他的描述,我們可以了解更多鯨魚肉在日本的銷售、製作、烹飪的情況。

  我在東京從未見過活鯨魚的身影,儘管沒親眼見到,但我知道這城市裡的確有許多鯨魚,而且正被人們咀嚼著。

  餐廳都配備專業大廚

  在東京,並不是所有的超市都有鯨魚肉出售,但只要你想吃,就很容易打聽到哪裡有專門吃鯨魚的食肆,每家都配備專業的大廚。我就找到了這麼一家:位於澀谷區(與銀座、新宿齊名的東京一大繁華商業街)中心的夜總會(寓娛樂、飲食一體),這家店乍看與其他飯館並無不同,但櫥窗擺設暗示了它的店面特色:一盤盤精緻的小碟整齊排開,上面盛著一小塊紅肉,以保鮮紙裹著,擺在那裡當攬客招牌。小碟旁豎著一尊精美的鯨魚雕塑——暗示這裡的賣點就是鯨魚肉。

  老闆娘對老外特別警惕

  走進店內,一位年老的日本女人正站在櫃檯前算錢,每當有外國客人出入,她都會警惕地瞄上一眼。顯然,日本國人對外國人針對他們吃鯨魚的批評有所耳聞,餐館老闆得多個心眼,防止有國外的環保組織前來鬧事。而且,沒有吃鯨魚習慣的外國遊客都不希望在無意中吃了鯨魚,所以當我坐下來準備看菜譜時,老闆娘特意預先提醒我,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們這裡是賣鯨魚肉的」,同時盯著我的眼睛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才把一本英語菜譜遞給我。

  室內掛滿鯨魚油畫裝飾

  我們挑了一個可窺視廚房的位置坐下。大部分日本海鮮餐館,都放著龐大的水族箱,讓客人自己挑選吃什麼,吃哪條,以示食物新鮮,我疑惑這裡會不會也養著一條條大鯨魚,由讒得掉口水的客人來隨意挑選。當然,活的鯨魚是不存在的,但店內四周牆壁全部以鯨魚圖案裝飾卻是不假,許多精美的鯨魚油畫、版畫、印象派水彩畫掛滿了牆上,這其實與一些牛排店裡擺設塑料牛模型有相像之處。此外,牆上還掛了幾幅宣傳漫畫,畫上各種小魚紛紛掉進大鯨魚的肚皮,這些畫似乎在鼓勵大家吃鯨魚對維護海洋生態有益。

  口感與常吃肉類無區別

  等了良久,我們點的鯨魚菜終於來了。日本人說,吃鯨魚要趁熱吃,否則涼了會有腥味。無可否認,烹飪出來的鯨魚肉美味非常,但其實口感與普通的常吃肉類並無大區別,只是多了一點點魚的腥味。在我們點的菜中,炸鯨魚肉味道最一般,芡汁不夠,有點難嚼。和我們鄰桌的大部分是日本人,男女老少都有。

  說實話,我並不強烈反對吃鯨魚,豬、牛、羊同樣是哺乳動物,為什麼吃牛肉就正常,吃鯨魚就要被罵呢?(最大的原因可能是鯨魚的長相比牛可愛)儘管如此,吃完這頓後,內疚感還是讓我覺得胃不舒服,每一想到有鯨魚肉在我胃裡時,就有一種想嘔吐的感覺。

  含汞量超標百倍

  其實,鯨魚肉有毒

  日本人愛吃的鯨魚,其實含汞量達到危險標準——這是日本科學家早在2003年就得出的研究結論。美國科學家也認為鯨魚肉毒素是日本國民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

  日本科學家從全國各地收集不同的鯨肉樣本,發現每一片鯨肉的含汞量,相比國家衛生標準都超標了,有的樣本甚至超出標準幾乎200倍。

  日本衛生部的含汞量標準為百萬分之0.4,而科學家搜集回來的九類鯨魚肉樣本中,含汞量最高的一類達百萬分之46.9,最低的也有百萬分之1.26,其餘的平均水平為百萬分之5至百萬分之10。就單個樣本而言,含汞量最高的是一條虎鯨,高達百萬分之81。科學家還發現,在日本南部海洋捕獲的鯨魚的含汞量尤其高。

  日本北海道大學健康研究中心的Tetsuya Endo教授指出,儘管已證實鯨魚含汞量超標,但國內出售鯨魚肉仍然沒有制訂相關的規章制度,供售情況一片混亂。而且政府也有責任要求生產商貼上產品受汙染情況的提醒標籤,讓消費者有知情權。

  目前,日本產的鯨魚肉的危害狀況,與幾十年前日本的水俁灣魚類受汙染的程度非常相似,它們的含汞量水平相當。許多人都知道,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水俁灣幾百名兒童出生後有先天缺陷,致病原因起於懷孕母親吃了含汞量過高的魚類。

  實際上,日本國內近年對鯨魚肉的需求量大大減少,這主要是因為1982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限制捕鯨數量,但齒鯨並不在限獵範圍內,而日本國內的鯨魚肉中約40%都來源於齒鯨。

  儘管日本對國民食用鯨魚肉導致的健康問題並沒有開展過詳細調查,但根據一份1997年法羅群島(位於北大西洋海域,隸屬丹麥,也是吃鯨魚肉較多的地區之一)公布的醫學報告表明,經常食用鯨魚肉的母親,生下來的孩子往往有神經性問題。而法羅群島常吃的領航鯨,含汞量比日本人常吃的齒鯨還要低。科學家還發現,食用鯨魚內臟(如肝臟)還會影響腎功能,這也是汞含量在作怪。

  其實大部分魚類產品都含有汞(如果含量微乎其微,不足以影響人類健康),而壽命長的捕獵動物,如齒鯨亞目類、金槍魚和鯊魚,則因為他們處於海洋食物鏈的最高端,成為儲藏汞元素的最終歸宿。

  價格

  只比牛肉稍貴

  實際上,日本人還是吃豬牛羊雞肉佔大多數,尤其是年輕人,很少吃鯨魚。日本市場對於鯨魚肉的需求已大大減少,價格也隨之回落。按照市場價格,鯨魚尾部的瘦肉每公斤高達6000日元,普通瘦肉和去年一樣2600日元,上等皮每公斤為3300日元。罐頭鯨魚肉的價格只比牛肉稍貴一些,而與大馬哈魚相當。

  菜式

  刺身、漢堡、煙燻……

  到專門的鯨魚飯館翻開菜譜,上面菜式繁多,有炸鯨魚排、清蒸魚肉、煙燻鯨魚肉、鯨魚刺身、壽喜燒鯨魚肉、咖喱烤鯨魚、鯨魚味噌湯、芝士焗鯨魚、鯨魚湯麵、醃製鯨魚皮、鯨舌片等等,無論傳統日式做法,還是西餐做法,都一應俱全。

  有的店家還用鯨魚肉來做漢堡包。這種伴著燒烤醬的鯨魚肉夾在兩片被壓制好的飯餅中間,售價為300日元(約2.3美元),是一般漢堡包價格的3.5倍。為滿足不同口味的顧客的需要,店家還提供炸鯨排三明治和鯨肉熱狗。

   

國際新聞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將開始商業捕鯨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讀賣新聞6月29日報導,日本6月30日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停止在南極和太平洋北部用於科學目的的捕鯨活動,並將開始在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內進行鯨魚的商業捕鯨。 被捕殺的鯨魚正被拉上日本捕鯨船「日新丸」,尾門上方橫幅「根據《國際捕鯨限制條約》進行的合法研究」(澳大利亞政府 圖) 日本6月30日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 冰島將在2020年停止捕殺鯨魚|鯨魚|捕鯨|國際捕鯨委員會|冠狀病毒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的報導,由於全球捕鯨船隊的效率提高,據估計,在1900年代初期,捕撈的鯨魚數量超過了前四個世紀的總和。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成立於1946年,目的是防止過度捕撈導致該行業崩潰。通過加入萬國表,成員國同意所制定的規定。在最初的規定未能制止鯨魚種群的減少之後,國際捕鯨委員會於1982年要求暫停捕鯨,該禁令於1986年實施,以制止所有商業捕鯨。
  •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這些措施包括從1986年開始暫停所有的商業捕鯨活動,以及在1979年建立印度洋海避難所,還有在1994年建立的南部海洋避難所。但是,自1986年暫時性禁捕決議生效以來,又有超過20,000頭鯨被捕殺,其中許多是由於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允許所謂的「科學捕鯨」這一漏洞所導致的。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不止為了經濟收益,還有海洋強國夢
    7月1日,日本正式重啟商業捕鯨,8艘捕鯨船已先後從北海道釧路港及山口縣下關港出海,前往日本專屬經濟區域內進行捕獵。目前,首條被日本捕獵的小鬚鯨已在船隻靠岸後被當場開膛破肚、放乾鮮血,並運輸至港口工廠,以備魚市拍賣使用。這是日本時隔31年後,首次啟動商業活動性質的捕鯨行為。
  • 馬紹爾群島等國否認賣「捕鯨票」
    新華網6月17日專電 馬紹爾群島等國家16日否認有「支持捕鯨換援助」行為。  出面否認緣自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一則報導。報導說,它的記者喬裝成所謂瑞士億萬富翁的代表,佯稱以提供援助為條件,換取一些國家在下周國際捕鯨委員會年會上支持捕鯨陣營。
  • 遭環保人士圍堵 日本暫停南極捕鯨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日本某政府官員日前表示,由於捕鯨船隊母艦受到態度強硬的反捕鯨團體的追捕,將暫停本年度在南極海域的捕鯨活動,並可能下令捕鯨船隊返航。海洋守護者協會常規的反捕鯨活動引發了日本民眾的不滿。
  • 深度| 產業並不大 日本為什麼要犯眾怒重啟捕鯨?
    一部紀錄片《海豚灣》曾將日本和歌山縣的太地町(Taiji)推上風口浪尖,社會批判該地區漁民大肆捕殺海豚。十年過去了,由於日本政府在去年作出了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的決定,這裡的漁民們又開始對即將來臨的7月商業捕鯨「蠢蠢欲動」。
  • 日媒:日本北海道室蘭或再次成為商業捕鯨據點
    日媒:日本北海道室蘭或再次成為商業捕鯨據點 2020-05-27 18:20: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何路曼 責任編輯:何路曼
  • 保護藍鯨H5在中國刷屏 日本卻重提解禁商業捕鯨
    從現代捕鯨開始的年代起,就對藍鯨競相濫捕,在高峰期的1930~31年度,全世界一年就捕殺藍鯨近3萬頭。196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宣布藍鯨為禁捕的保護對象。未開發前藍鯨至少有20多萬頭,現在估計最多有13000頭。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1989年發表的統計報告說,藍鯨現在只有200~453頭倖存者。這是根據在南半球經過8年的調查得出的,已經瀕臨滅絕。
  • 日農相稱每月都吃鯨魚料理 將商討捕鯨問題對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旭】3月31日,海牙國際法庭駁回日方所謂的「在南極海域捕鯨係為科學研究」的辯護,判決日本停止在南極海域的捕鯨行為。據日本共同社4月1日消息,日本農相林芳正1日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將在慎重徹查判決內容後,儘快商討今後對策」。
  • 時隔30年,日本宣布恢復商業捕鯨!真是因為日本人愛吃鯨魚肉?
    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日本是締約國之一。但是,這一公約讓日本「鑽了空子」,因為它允許以科研目的進行捕鯨,日本便打著科學研究的幌子,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鯨。因此,日本的捕鯨業經常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 不顧國際社會譴責31年後 日本首次商業捕鯨即收穫千噸鯨肉
    央視網消息:時隔約3個月,日本商業捕鯨團於4日返回山口縣,完成捕鯨,共獲鯨肉一千多噸。這是日本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執意重啟商業捕鯨活動以來的首次捕撈行動。時隔31年 首次商業捕鯨即收穫千噸鯨肉這是日本31年來首次進行商業捕鯨。此次返回下關港的是日本近海商業捕鯨團的母船「日新丸」號。船上裝載的是1058噸鯨肉。據日媒報導7月1日,「日新丸」號及另外兩艘捕鯨船從下關港出發開始展開捕鯨作業。
  • 商業捕鯨即將重啟 日農相:承諾守護食鯨文化
    (觀察者網訊)力爭維持食用鯨肉文化的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每年例行舉行的集會 ---- 「守護捕鯨傳統與食文化會」,13日在東京永田町的憲政紀念館舉行。由於日本將於6月底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為了能從7月起成功恢復中斷31年的商業捕鯨,相關人士在享用鯨肉料理的同時確定將團結一致。
  • 重開商業捕鯨:有美國吸引「火力」,日本政客藉機回饋故鄉
    12月26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宣布日本將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將於明年7月重新開始商業捕鯨。對於日本來說,國際協調是其戰後修復和提升國際形象的重要環節,為了重開商業捕鯨甚至不惜退出國際組織難免給人一種一意孤行的印象,恐將對其國際形象產生負面影響。即便如此,日本國內仍然有強大的推動力使其作出這樣的選擇。
  • 日本捕鯨產業明年將被恢復,無數生命面臨滅頂之災……
    當地時間本周三,日本政府不顧其他國家的反對,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計劃從明年7月起重啟商業捕鯨。時隔30年重啟商業捕鯨,日本政府這一行為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是根據《國際捕鯨管制公約》於1946年成立,致力於維護鯨群數量,並維持鯨魚工業發展的機構。
  • 又捕鯨!日本港口1天捕7頭鯨魚,研究人員稱搞研究
    4日起,日本以八戶港為據點開始了所謂的「調查捕鯨」,第一天就捕獲了7頭鯨魚。日本研究人員稱「是為了收集數據」。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青森縣八戶市的八戶港是日本「調查捕鯨」的一處據點。4日是正式開始捕鯨的第一天。
  • 昱見|當慣乖寶寶的日本,為啥要為了捕鯨惹歐美生氣
    日本26日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定於明年7月在日本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恢復商業捕鯨。這是日本時隔大約30年恢復這類捕鯨活動,招致反對捕鯨的國家和機構批評。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當天在記者會上宣布退出決定,說定於今年結束以前正式通知委員會,意味著日本明年6月30日將終止成員資格。
  • 日本人痴迷於「鯨魚料理」,商業捕鯨有著嚴密的產業鏈
    本文獨家供稿騰訊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2019年6月30日,日本宣布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次日,日本商業捕鯨正式重啟,就此,時隔32年,捕鯨作業再次不受約束、肆無忌憚。
  • 澳海洋守護者協會"追逐"日本捕鯨船 保護鯨魚
    中國網1月7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6日報導,三艘海洋守護號艦艇自南極起一直「追逐」一艘日本捕鯨漁船,還上傳了一個視頻,視頻中顯示,在日本捕鯨漁船的甲板上有四隻被殺的小鬚鯨。綠黨表示,應該和日本政府直接商議這個問題。「六年多來環境部長一直在號召不要再捕殺鯨魚,現在是該付諸行動的時候了。」一名綠黨議員表示。
  • 捕鯨果然只是個藉口,背後目的令人膽寒
    「科研」捕鯨只是藉口,真正目的令人膽寒。一直以來,日本都假借科研之名去南極海域大肆捕殺鯨魚,對於日本的這一舉動,澳大利亞曾對其進行過上訴,判決結果就是日本確實違反了《國際捕鯨管制公約》。而日本也在得知這一判決後承諾以後不會來南極海域捕殺鯨魚,但是在其他海域,日本仍舊會繼續進行這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