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青十年,組團幫扶喚醒果洛教育內在活力

2020-07-25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上海援青十年,組團幫扶喚醒果洛教育內在活力

果洛州黃河源頭。 高宇婷 圖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我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的州(平均海拔4200米),這裡環境艱苦,社會經濟發展滯後。截至2019年底,全州總人口為21.6萬人。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上海援青這十年,將提升果洛教育的方方面面作為重中之重。截至目前,上海在果洛完成的教育投資佔援青投資總量的三分之一,已實施基礎教育項目93個,建設54所標準化學校。

2019年起,上海援青教育幫扶迎來新節點:在西寧建成的果洛中學正式投入使用;上海首次派出支教團隊,幫助果洛民族高級中學提升辦學能力。多措共助果洛教育向好發展。

到西寧讀書的果洛牧區女孩

13歲的德謝措家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瑪查理鎮。

這個小縣城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縣(總人口1.44萬),也是全省海拔最高的縣(平均海拔4500米)。這裡地廣人稀,全年只有「冷暖」兩季之分,是國內人類生存環境最惡劣的地區之一。

德謝措從小在牧區長大,家裡養了許多犛牛。7歲時,德謝措的父母將她送往距離自家草場很遠的瑪多縣城讀小學。那原本是一所寄宿學校,但因為德謝措年齡小,只能先借住在縣城的奶奶家。直到她11歲讀4年級時才開始住校。

牧區的家就是一頂帳篷,隨著季節變換不斷搬遷。冬季的草場離縣城很近,夏季的草場距離縣城很遠。每到夏季,德謝措回一次家總要費些功夫。先坐車到村裡要一小時,再往家裡草場走還要4、5個小時。

那時位於瑪多縣城的小學,對德謝措而言已是很遠的地方。

上海援青十年,組團幫扶喚醒果洛教育內在活力

德謝措家的草場和犛牛。 德謝措提供

轉眼小學要畢業了,德謝措聽班主任老師說,500公裡外的西寧市,有一所西寧果洛中學將要招生,考上了就可以到省城西寧上學,德謝措很想去試試。父母商量便後請德謝措的舅舅開車送她到距離瑪多有250公裡的果洛州政府所在地——瑪沁縣參加考試。

西寧果洛中學是一所上海援建的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學,隸屬於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管理。學校位於西寧市城北,2019年7月25日竣工,總投資1.22億元人民幣。上海大同教育集團對口幫扶西寧果洛中學,在師資培訓、教學管理、學生互訪研學交流等方面進行合作。

選擇在西寧新建一所果洛中學有諸多考慮。西寧是省會城市,平均海拔2000米,在教師人才招聘方面具有果洛不可比擬的優勢。除此之外,讓孩子們走出高原牧區到省會城市接受教育,不僅於身體健康有益,還能增長見識。

原本成績優異的德謝措最終以全果洛州第12名的成績考入西寧果洛中學。「我特別開心,父母說考上了就去上,讓我要加油。」德謝措說,「因為父母他們小時候沒去上學,現在過的辛苦,所以特別重視我的教育。」

上海援青十年,組團幫扶喚醒果洛教育內在活力

13歲的德謝措身穿校服,在西寧果洛中學民族團結展廳內介紹學校情況。 高宇婷 圖

只是西寧的學校離家更遠了。剛上初一時德謝措很想家,上漢語課時聽不懂,感覺難度很大。但她知道這所學校和果洛的學校不一樣,這裡的老師知識非常淵博。慢慢通過努力她不僅完全能聽懂漢語老師講課,也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初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德謝措考了班級第2名,年級第6名。她在朋友圈寫道:這學期進步了22名,下學期我會更努力。

澎湃新聞了解到,西寧果洛中學現有10個教學班、386名學生。這些學生都來自果洛州,其中近60%的學生來自農牧民家庭。

上海援青十年,組團幫扶喚醒果洛教育內在活力

西寧果洛中學的電鋼琴音樂室。 高宇婷 圖

上海援青十年,組團幫扶喚醒果洛教育內在活力

現有圖書40100本的西寧果洛中學圖書室。 高宇婷 圖

2019年8月31日,西寧果洛中學舉行校園落成儀式暨開學典禮。其時《青海日報》撰文稱:果洛中學是深化上海對口支援工作,打造果洛教育新品牌的標誌性工程,對於解決果洛學子上好學,推動果洛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果洛州黨委書記武玉嶂也表示,要努力把西寧果洛中學打造成全省乃至西部地區甚至是民族地區的名校。

上海首次組團幫扶果洛教育

孩子們一批批走出高原、走出果洛;老師們卻一波波往高原去、往果洛去。還是2019年夏天,上海市首次派出4人隊伍,組團到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支教。

上海市虹口區新聞傳媒中心主任黃小亮有教育界工作經歷,且身體健康狀況良好,此行被委以重任,擔任果洛州教育局副局長兼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校長。這也是上海首次派出「一把手」校長援青。此外還有上海市澄衷高級中學的數學老師丁志偉、化學老師陳佳陽,上海市北虹初級中學的數學老師張成鋼。

上海援青十年,組團幫扶喚醒果洛教育內在活力

支教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的上海「男團」。左起為陳佳陽、黃小亮、丁志偉、張成剛。 高宇婷 圖

2016年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果洛民高」)本科錄取率為5.8%,2019年這一數據升至11%。果洛州委、州政府對黃小亮一行4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盡力幫助提升果洛民高的辦學水平、教學質量。

一年時間黃小亮觀察發現,這裡的老師、學生雖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各有不同,但他們都非常淳樸、上進。果洛民高是一所寄宿制中學,學生只有放長假時才會回家。黃小亮說:「每到放學時,校園各個角落都是背書的孩子,非常努力。看到他們也感到我們有責任把他們帶的更好一點,儘量讓他們考上更好的學校。」

上海援青十年,組團幫扶喚醒果洛教育內在活力

雨天,學校角落認真背書的藏族學生。黃小亮 圖

但與內地相比,這裡的學生、尤其是數學基礎較差,提升的過程並不容易。

黃小亮根據多年管理經驗,先將上海來的3位老師分別安排在三個年級擔任教學工作。按照3人的工作經歷和專長,任丁志偉為校長助理,張成剛和陳佳陽分別為教務處副主任和教研室副主任。同時將工作梳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方面,分別從制度、人事、教研活動、學生作息生活等方面進行改革。

向記者介紹一年來組團援青的具體工作時,黃小亮準備了一份3000餘字的材料。「必須要把每句話寫下來,不然就忘記要說什麼了。」黃小亮解釋,高原缺氧對記憶力的影響顯而易見。到果洛工作這一年,黃小亮已習慣在開會時把每一句要說的話都寫下來,就怕說到哪裡,「一時就想不起來了」。

上海老師適應高原環境需要時間,學生們接受上海來的新老師也有過程。

張成剛的第一節課就遭遇學生「下馬威」。一位同學在課堂中一聲不響起立,主動站到後排去,理由是老師講的聽不懂。下課後張成剛告訴這位同學,聽不懂可以不上課,但以後就再也不要來上課。學生畢竟年齡小只是調皮,禁不住張成剛「嚇唬」,接下來繼續乖乖聽課。

張成剛對教學要求嚴格,他認為課堂聽課最為重要。布置課堂作業時,張成剛會在教室裡轉著看。「有些人做題是裝做題,有不做的我就會問為什麼不做,不懂的就來說。一圈下來課堂練習肯定是做的。」張成剛說。學生數學成績也因此穩步提高,上學期張成剛班級數學成績年級第一,這學期重新分班後,他的班級數學成績從年級第五提高至年級第二。

陳佳陽在教學過程中則十分注意將化學和生活結合。比如化妝品廣告裡常講:一滴乳液含有十億個水分子。「同學們就覺得好多啊,這個肯定很好的。但膠頭滴管裡的一滴水大約含有千億億個水分子。同學們又說原來就這麼點水分子啊,還賣那麼貴。」陳佳陽說,學習化學,更重要是學習一種邏輯思維方法。一年時間裡,陳佳陽還帶領教研組申報了7個省級課題。

丁志偉則被校長黃小亮比喻為一條「鯰魚」,形容他「攪活高三年級組的一池春水」。原本在上海工作就十分拼命的丁志偉,在果洛民高似乎要更拼,每天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課後輔導……樂此不疲。如此下來學生成績也有明顯提高。當地老師看到上海來的老師這麼拼,自然也不甘落後。

「教育不僅是傳授本領,更在於激發、引導和喚醒。幫助他們建立起自身造血功能,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黃小亮說,「因此,『固本培基、立柱架梁』,抓基礎、抓規範、謀長遠,這也是我們援青團隊認為要堅持做三年、一以貫之的活。」

責任編輯:蔣子文

校對:張亮亮

相關焦點

  • 上海「組團」援建青海教育:這所中學近三年本科錄取率翻一番
    去年6月,這所擁有43年歷史的學校迎來了上海新一批援建的4名老師。黃小亮是第四批上海援青幹部之一,也是該援建團隊中的一名成員,他同時還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長、果洛州民族高級中學校長。黃小亮表示,教育不僅在於傳授本領,還在於激發、引導和喚醒學生的潛能。如何傳授與激發?一系列精細化理念,已經在援建幹部們的實踐中逐步落地,而教育幫扶對於果洛學子的意義才剛剛開始。
  • 唇顎相連,滬青情深——青海果洛唇顎裂患兒在滬完成公益手術
    12月28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秦淨、市衛健委辦公室副主任何國躍一行前來我院浦錦院區看望來自青海省果洛州的5位唇顎裂術後患兒、慰問我院口腔頜面外科醫護團隊,劉月華院長、陳正啟書記攜班子成員、我院首批援青醫療隊隊員一同參加。
  • 讓園丁醫生願意來,上海助果洛建「飛地中學」和「白玉蘭網」
    「有了它,果洛的孩子們將有機會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果洛州教育局局長昂保認為,建設西寧果洛中學這樣一所「飛地」學校是上海對果洛教育扶貧的一項創舉,低海拔加上省會城市的綜合實力,有助於吸引到全國範圍內的優秀師資來該校教書育人。正在建設中的西寧果洛中學。去年7月21日,西寧果洛中學建設項目正式開工,總投資1.2億元。
  • 三千公裡愛傳遞,青海果洛唇顎裂患兒在上海接受公益手術後回家
    今年9月中旬,在上海市衛健委指導下,上海市口腔醫院派出了上海首支口腔專科醫療隊來到青海果洛開展為期一周的「健康口腔果洛行」巡回醫療任務。在平均海拔3800餘米的雪域高原,隊員們克服高原反應,開展了11場健康宣教,完成360餘份高原兒童口腔狀況調查問卷,為400餘位孩子開展了口腔健康檢查,同時篩查和登記了多位唇顎裂患兒,為迎接患兒來滬手術積累了寶貴的資料。
  • 【十年援建情 共創輝煌路】教育援青:「軟硬兼修」為格爾木市教育事業注入新活力
    這塊總佔地面積19000平方米的工地就是浙江省為格爾木市援建的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教學辦公樓、科普和體育館、禮堂會議室、宿舍樓、食堂及種植基地等。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其中4000萬元為浙江援青資金。
  • 不顧血汙和胎糞,援青醫生口對口搶救窒息新生兒
    (抱嬰兒的是王霞醫生)在確認產婦和胎兒無恙後,澤庫縣人民醫院的領導班子給援青醫生們開了簡短又溫馨的歡送會。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這就是北大濱海醫院援青人。近年來,天津援青堅持「志智雙扶、魚漁兼授」,大力推進智力援青升級加力,充分發揮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作用,打造黃南州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升級版」,努力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教團隊。
  • 脫貧攻堅:上海奉賢攜手青海達日共奔小康
    記者鮑筱蘭 攝「奉賢的援青幹部無私奉獻、盡職盡責。他們在做好規定的援建項目以外,還充分協調各方資源,不斷拓寬援建渠道,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援助幫扶工作。2017年協調奉賢區教育、衛生、紅十字會、工商聯、民營企業等17個政府和社會組織來達日幫扶結對,捐款捐物500餘萬元。
  • 教育組團幫扶:阻斷貧困代際傳播
    這個轉變,得益於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組團式」幫扶模式。近年來,杭州市把教育醫療幫扶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工作內容,探索實踐「組團式」幫扶模式幫扶黔東南。 2016年,原杭州學軍中學校長陳立群擔任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後,學校教學管理水平明顯提升。陳立群在臺江民中擔任校長4年時間裡,還有20多名浙江支教老師陸續進入臺江民中支教。
  • 從一封 《援青延期申請書》說起
    「這是我第二次申請援青。此刻,當我寫下這份申請書時,我的心情是激動的。留!留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年年底,來自江蘇南通的援青幹部錢鑫在援青工作即將結束時,寫下了一封《援青延期申請書》。正如文章開頭的這句一樣,這份幾百字的申請書,字裡行間都包含著這位援青幹部對於海南的深情。
  • 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
    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王營為期4天、跨越中國南北方的第三屆惠靈頓中國教育節在上海盛大開啟,在天津圓滿落幕,為中國和世界奉上了一場教育盛宴。父親說,「以這隻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我們的孩子,特別是那些被我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像是沉睡在石塊裡面的獅子,需要父母和教師將其從蒙昧中喚醒,激發他們的天賦潛能和內在力量。
  • 組建聯盟夯實組團式支援,開展「一校為主,多校對一」結對幫扶...
    短短7年間,幾乎每所上海的中職學校都有了一個西部地區的結對學校。2014年,上海—喀什職教聯盟成立,兩地教育、人社部門創新機制,70餘家單位包括職校、企事業單位以及行業協會等自願組成聯合體,攜手推進職教援疆工作。2015年,上海—果洛職教聯盟成立,集合兩地58家單位力量為青海學生搭起成長成才的階梯。
  • 【舐犢情深】喚醒孩子的內在動力
    ,而且要喚醒孩子內在的心靈能量與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發展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的生命創造力。 01 每一個心靈都是自然宇宙與人類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孩子都有豐富的心靈與巨大的潛能,教育只需要將其內在的良知良能喚醒。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
  • 朝陽市中心醫院援青醫療隊順利凱旋
    日前,朝陽市中心醫院援青醫療隊順利抵達朝陽,該院醫務科、護理部、呼吸內科、心內科、麻醉科成員在朝陽機場熱烈歡迎援青醫療隊員凱旋,並為他們獻花。 按照國家衛健委下發的《關於加強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縣級醫院的工作方案》,自2015年,市中心醫院開始對口支援青海澤庫縣人民醫院的醫療工作。
  • 真情灑瀚海 大愛潤戈壁——浙江援青幹部風採錄
    在這平均海拔3400多米、僅有1.5萬人口的高原小鎮,他和他的援青團隊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樹立了援青幹部「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的良好形象。  徐善斌經常說:援青工作要少一點錦上添花,多一點雪中送炭。他心繫困難黨員、貧困家庭及環衛工人等弱勢群體,深入家訪慰問,與他們促膝交談,了解他們的安危冷暖,傾聽他們的呼聲建議,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
  • 為援青儘自己的一分力
    年過半百的陳榮高是鹽城市伍佑中學的高級教師,也是江蘇省對口援建,鹽城援青教師中的一員,2019年援青期間任海南藏族自治州第五民族高級中學辦公室主任、高三地理老師。在此之前,陳榮高已經有30年的從教經歷。青海同德,平均海拔3660米;江蘇鹽城,平均海拔不足3米。這兩個相距2236公裡的縣市在援建的「撮合」下成為互幫互助的兄弟城市。
  • 悠悠高原情 漫漫援青路——記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對口援青幹部張鐵軍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三年時間,僅僅是歷史的一瞬,卻是援青幹部張鐵軍生命、工作歷程中充滿精彩與感動的三年。2016年7月,作為交通運輸部派出的第三批援青幹部,時任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的張鐵軍,從渤海之濱天津來到世界屋脊青海高原,就任青海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 上海援青教師趙興洲:願把音樂帶來的快樂分享給學生
    在將要退休之際,選擇從平均海拔2.19米的上海,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教書,趙興洲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想去採風,追尋「西部歌王」王洛賓的足跡,尋找創作靈感;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生物老師,他希望通過此行圓一個心心念念的夢——當一名音樂老師。一年援青時間飛快過去,趙興洲預期計劃基本實現。
  • 湖南組團式教育援藏首創聯校模式
    啟航篇:勇擔重任   2016年4月,為補齊西藏教育短板,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的重要指示,國家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出臺了《「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實施方案》,組織對口援藏的17個省市各對口援教一所西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