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態路由:
1. 靜態路由的特點:由管理員手工配置,指導路由器去往目的網段的路由
2. 配置:ip route-static 目的網段掩碼下一跳/出接口
優化:靜態默認路由:ip route-static 0.0.0.00.0.0.0 下一跳/出接口
作用:替代多條相同下一跳的明細靜態路由條目
本篇主要講解RIP:
RIP,路由信息協議
算法:距離矢量協議(路由直接從鄰居獲取,只關心去往目的網段的開銷和方向)
封裝:UDP 520埠。
度量值:跳數。最大16跳,有效最大15跳,16跳代表路由不可達
優先級:100
RIP的工作原理:
1.request請求:廣播發送請求報文,向周圍設備請求RIP路由信息
2.response回應:廣播將自身全部路由信息回應給請求方
RIP路由的更新原則:
跳數遞增操作:RIP路由器在自身路由度量值的基礎上,+1後再發送出去
1.判斷自身是否存在,若不存在,只要接收路由的度量值<16跳,則更新到路由表中
2.若自身存在,判斷是否從同一鄰居學到,
若是,則無論更新的路由度量值比本地的大或小,都更新到路由表中
否則,則選擇度量值最小的路由,更新到路由表中
RIP路由的維護:即三個定時器:
1.周期更新:30s,每隔30s將自身全部路由信息發送給鄰居
2.老化時間:180s,如果某條路由在180s內一直沒有被更新,則將該路由的度量值設置為16跳,從IP路由表中刪除,但是RIP資料庫中仍然存在
3.垃圾清除時間:120s,如果路由設置為16跳開始計時,在之後的120s內仍未接收到該路由,則將該路由徹底刪除
RIP避免環路的機制:
1.路由毒化:將故障路由的度量值設置為16跳
2.水平分割:不會將路由從接收接口再發送出去
3.毒性逆轉:將路由的度量值設置為16跳後,再從接收接口發送出去
4.最大跳數:16跳(不可達)
5.抑制時間:當某條路由發生故障後,路由器會忽略所有關於這條路由的更新信息,除了從初始鄰居學習。120s
6.觸發更新:一旦路由發生故障,則立即更新給鄰居(無周期時間)
RIPv1 和v2的比較:
配置:
[RT2]rip //開啟RIP,進程號默認是1
[RT2-rip-1]version 2 //選擇v2版本
[RT2-rip-1]undo summary //關閉自動匯總
[RT2-rip-1]network192.168.1.0 //將接口宣告進RIP,宣告主類網段範圍
[RT2-rip-1]network 10.0.0.0
//在此特別要強調network命令的作用:
[RT1]display rip 1 database //查看RIP資料庫
[RT1]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查看RIP路由
Routing Tables: Public
Destinations : 8 Routes : 8
Destination/Mask Proto Pre Cost NextHop Interface
10.1.2.0/24 RIP 100 1 10.1.1.2 GE0/0/0
192.168.2.0/24 RIP 100 2 10.1.1.2 GE0/0/0
實驗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