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又見大唐」到「又見紅山」再到「唐宋八大家」,遼寧為什麼能連...

2020-12-18 遼寧日報

十二月二日,由國家文物局和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盛大開展。透過一百一十五件(組)珍貴文物,向觀眾展現了「唐宋八大家」的精彩人生以及他們為代表的唐宋文化高峰。 展覽開幕伊始,即引起了國內外文博界和大眾的廣泛關注。作為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貌的主題文物展,觀眾在感受這場文化盛宴的同時,也會產生一個疑問:這樣高水平的展覽為什麼會出現在遼寧?

從藝術展到文化展,體現出博物館辦展思路的轉變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是唐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和核心人物。

「唐宋八大家」以文學著稱,以他們為主題辦學術講座或是詩文賞析活動,很容易讓人理解。但是辦一場主題文物展,就多少超出一般人的想像了。「唐宋八大家」的詩詞文章,怎麼與文物聯繫起來?這樣的疑問,恰恰是「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所要提供給人們的重要啟示——博物館辦展思路的轉變。

這些年,國家越來越重視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和公眾服務功能,讓普通大眾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從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努力為公眾提供更好的展覽產品,成為博物館界共同的追求。為此,遼寧省博物館在展覽形式和內容上做了很多創新嘗試,也產生了一定的效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遼博看展覽。

「但在與觀眾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普通觀眾對專業性的展覽既看不懂也不感興趣。」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在採訪中說,「遼博收藏了很多古代的書法、繪畫作品和器物,以往我們辦的展覽大多是從藝術史的角度去梳理和整合這些文物。但是,對藝術史和古代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觀眾畢竟是少數,以藝術史的角度辦展覽受眾面還是很窄。如何利用博物館的文物資源,辦一個讓普通大眾看得懂的展覽,成了我們必須研究的問題。」一場場頭腦風暴就此展開,「我們和觀眾談,和媒體、志願者談,問大家想要看什麼,策展思路轉變為以觀眾的需求為中心。」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就是在這種觀念的轉變下產生的。遼博有眾多唐宋以前的書畫珍品,專業的鑑賞者並不多,但「唐宋八大家」是無人不曉的,大家對他們的生平故事、名篇文章感興趣,那就圍繞這些來選擇文物辦展覽。「雖然我們同樣是在展出文物,但是從文學的角度去解讀,既讓觀眾對『唐宋八大家』所承載的文化價值有更深的感悟,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愛上遼博的國寶。」董寶厚說。

從豐富的中華文化中選取主題,以文物來呈現和詮釋,這樣的展覽已經不僅是文物展,更是文化展。思路一旦打開,就令人對遼博未來的展覽更有期待。董寶厚舉例說,這次的「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講的是唐宋文學家的故事,下次我們還可以換其他的角度。比如,沒有人不知道四大名著,那我們也可以圍繞四大名著來整合文物資源。無論是展覽的立項,還是在策展、設計以及環境的營造上,都要以觀眾為中心。

博物館是重要的文化傳播陣地,給觀眾提供精品展覽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從以文物為中心到以觀眾為中心,從辦文物展到辦文化展,策展思路轉變的背後,是遼博對博物館定位的深刻思考。

歷史的因緣際會,賦予了遼寧一份深沉的文化責任

說到大唐,人們首先會想到古都西安,說到宋,就會想到北宋的東京汴梁與南宋的「西湖歌舞幾時休」,遼寧在唐宋時期並不在文化核心區。「唐宋八大家」也沒有遼寧人,那麼,遼博為什麼要舉辦一個與遼寧好像沒什麼關係的「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呢?

這樣的問題,在去年遼博辦「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時就有人提出過。

突出地域特色是好的,但只談地域性卻是狹隘的。遼寧省博物館館長王筱雯表示:「我們收藏的文物不僅有遼寧的,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他們都屬於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所有文博機構共同的責任,特別是遼博作為國家一流博物館,更要有這種全局觀念。」

觀念問題解決了,文物資源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嗎?這同樣不是問題。

2019年初,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顏真卿《祭侄文稿》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數以萬計中國觀眾前往日本觀展。一時間,輿論沸騰:「我們自己的寶貝,為什麼要跑到日本去看?」對藝術史論家劉傳銘來說,這是一種刺激,也是一種啟發——我們的資源更為豐富,更應該舉辦高水平古代書畫展,辦展地點,劉傳銘首先想到的就是遼博。「留存至今且被海內外學界公認的唐代以前書畫作品不過十件,不少孤品藏在遼博。」於是,就有了由他擔任策展人的「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並一炮打響。

遼寧的國寶為什麼這麼多?這就要說到遼寧與國寶結緣的一段特殊的歷史。

王筱雯介紹:清朝鼎盛時期,將歷代書法、繪畫名跡和歷代善本圖籍大量徵入宮中,借漢代設天祿閣、石渠閣做宮廷檔案館的典故,將1.2萬餘種書畫收藏編撰成大型書畫著錄《石渠寶笈》,將善本古籍置於昭仁殿,賜名「天祿琳琅」。清中後期,這些珍貴文物多有損毀,或因戰亂被劫掠至世界各地。清末代皇帝溥儀從清宮出走時,將所藏的千餘件書畫珍品、歷代善本圖籍偷運出宮,輾轉藏在長春偽皇宮。日本戰敗投降後,溥儀攜少量文物倉皇出逃,大部分珍貴文物流落民間。東北解放後,東北博物館(後更名為遼寧省博物館)和東北圖書館(後更名為遼寧省圖書館)相繼成立,並下大力氣徵集流落四方的文物和古籍,徵集到上百件清宮散佚書畫作品和「天祿琳琅」刻本百餘部。由此,遼博所收藏的唐宋以前書畫作品數量在全國各大博物館中數一數二,遼寧省圖書館的宋元刻本數量僅次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圖書館。

歷史的因緣際會,讓國寶歸於遼寧,同時也賦予了遼寧一份重大的文化責任和一種深沉的文化自覺。「將大展辦好,是對這些國寶的尊重與敬畏,是對中華悠久歷史深厚的情感與嚮往,也體現了遼寧人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熾熱情懷與厚重心意。」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韓偉說。

連辦現象級文化大展,充分展示遼寧文化的深度與高度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是遼博繼去年舉辦「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與「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一樣,它也入選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年度主題展覽推介項目,並且是100個項目中的重點推介項目。

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無論是「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還是「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體現的正是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兩年之內,遼博連辦三場現象級文化大展,表達了遼寧人鍛造精品奉獻人民的文化自覺,再次向全國觀眾展示了「遼寧有國寶、遼寧有歷史、遼寧有文化」。

遼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紅山文化、三燕文化、遼金文化、清前文化厚重燦爛,工業文化、英模文化、民間文化、河海文化異彩紛呈,大量富有鮮明地域特點的珍貴文物保存至今,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見證。如此豐富的文化資源,需要被看到,也應該被看到。

「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恰似一個斷面,讓海內外充分領略了遼寧文化的深度、廣度和高度。

在「又見大唐」書畫文物展舉辦期間,眾多來賓和業內人士對遼寧的文化形象留下深刻印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讚許展覽是對優秀歷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實際行動。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院長、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葛承雍認真看了兩遍展覽,仍覺意猶未盡,連說「沒看夠,還得細品」。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院長、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維說:「這次來遼寧、走進遼博,看到五彩繽紛的『又見大唐』,悟懂了今天多元發展的遼寧。」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再次提供了一個斷面,不僅體現了遼寧有國寶,而且看到了遼寧文博機構的資源整合能力。此次展覽,遼寧的精品文物盡出。115件(組)展品中,既有遼博包括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宋徽宗趙佶《瑞鶴圖》等國寶級的文物在內的藏品84件(組),還有遼寧省圖書館宋刻本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等6部古籍,均是被藏書界視為鳳毛麟角的「天祿琳琅」善本。此外,還有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定光佛舍利,瀋陽故宮博物院文徵明行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等。

2018年,遼寧省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包括遼博、遼圖在內的21家事業單位整合而成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韓偉說,「整合後,集團各類文化、演藝人才呈集聚效應,文化研究和創新的氛圍明顯變濃,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逐步提升。」「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是檢驗改革成果的最好例證:不僅展品來自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集團旗下文博機構,展覽開幕當天舉辦的夜場活動中,集團下屬多個藝術院團還共同舉辦了「唐宋八大家詩文朗誦會」。

走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徵程上的遼寧,正以嶄新的姿態蓄勢騰飛,正在著力提升遼寧整體形象。「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會再次讓人們看到遼寧的氣象,讓世界感受到遼寧的魅力。

相關焦點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亮相遼寧省博物館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盛大啟幕。此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物局)、遼寧省文化演藝集團(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遼寧省博物館承辦。
  •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從文物展到文化展:讓「唐宋八大家」聚首瀋陽
    新華社瀋陽12月13日電(記者趙洪南)「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引起文博界和公眾廣泛關注。  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董寶厚介紹展覽緣起時表示,遼寧省博物館有眾多唐宋以前的書畫珍品,但是專業鑑賞者並不多,而「唐宋八大家」則是無人不曉,由此想到圍繞「唐宋八大家」的生平故事、傳世文章甄選館藏書畫珍品,舉辦此一主題展。「以往我們辦展覽大多是從藝術史的角度去梳理和整合館藏書法、繪畫作品和器物的。
  • 遼寧省博物館: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遼博年末大展掀觀展熱潮 走進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這個唐宋文學界「天團」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他們掀起的古文運動,使詩文面貌煥然一新,兼具文學革新和思想啟蒙的意義。  12月2日,「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展覽之一,「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觀眾走進遼博,通過文物感受八大家綿延千年的文脈和雄唐雅宋的時代風採。
  • 史上首個「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亮相遼博
    展覽上一張圖就都看懂啦↓↓↓如果說正在北京故宮熱展的蘇軾大展,是以個體出發,以點帶面,展示其非凡影響力的話;此次展覽將立意定在唐宋八大家,是以面顯面,突出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和家國情懷。此次展覽是全國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亦是遼博繼「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展覽將自12月2日起面向公眾開放,展期3個月。在展品方面,展覽集齊了來自國博、上博、中國美術館等12家單位的115件文物,其中有53件文物為首次公開展出。
  • 「唐宋八大家」來了!原來這些男神和咱遼寧有不解之緣
    本次展覽作為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除了讓我們了解「唐宋八大家」的傳奇人生經歷和可貴的家國情懷,展覽中也一些我們所了解較少的關於「
  • 「唐宋八大家」之遼寧往事② |「唐宋八大家」與遼寧那些事
    這八位中華頂級文人與今日遼寧均存在著或近或遠的種種牽連,即便是關係最淡的曾鞏,也曾在宋遼邊境的滄州當過知州,寫過《邊將》《胡使》等另類「詠遼史」,深入思考過宋遼雙邊關係問題。至於其他七位,與遼土的關係就更為緊密而直接了。
  • 「八大家」彰顯唐入宋的文藝思潮流變
    " 文學史意義上的唐宋八大家,不僅僅只是八位文學巨匠個人成就的體現,同時也彰顯出由唐入宋的宏大社會轉型,以及文藝思潮的深刻流變。唐宋藝術之間出現巨大轉型自明代開始," 唐宋八大家 " 的概念逐漸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標籤,成為中古以來復興傳統文化的重要文學運動。而由此我們不禁會追問:是什麼樣的社會進程、文化土壤和歷史契機促成了 " 唐宋八大家 " 的產生?唐代雙星和宋代六家在其文化內核上有無時代性的差異?
  • 曾鞏名氣不大,我們也沒讀過他什麼文章,為何躋身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我們都知道。不過,這「八大家」中,有一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就是「曾鞏」。為什麼說「曾鞏」這個名字,讓我們很疑惑呢?「八大家」中,唐朝有兩人:韓愈和柳宗元。連宋仁宗都說他選到蘇軾和蘇轍,是給後世留下了兩個宰相。而後來,蘇軾雖然沒當成宰相,但也當過兩任尚書。蘇轍則實實在在當到了宰相。所以,這三父子,無論名氣和文章,選入這個名單中,也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八大家」中還剩下一個曾鞏。曾鞏的名氣很小,當的官也很小,而且我們幾乎也沒有讀過他的什麼文章。就算是讀過,似乎也沒有什麼印象。
  • 現場|「唐宋八大家」如何展陳:三大展廳,文脈所系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中取材自明代仇英《赤壁圖》的大幅海報 遼寧博物館 圖步入遼寧省博物館「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展廳,一張設計取材自明代仇英《赤壁圖》的大幅海報,猶如一紙巨大的書畫長卷緩緩鋪展開來,無論是片紙片金的清宮舊藏唐代韓愈詩文集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開展
    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 「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 的主題文物展。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在遼寧省博物館拉開帷幕。 穿越千年的唐宋八大家首次聚首遼博, 如果這些「神仙」有群聊 你說他們嘮點兒啥?
  • 新唐宋八大家排名
    新唐宋八大家排名第一名:韓愈韓愈:唐代唐宋八大家之首,配享孔廟之人。蘇軾評價: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然後發奮讀書,自學成才,寫文章往往到了「下筆頃刻數幹言」的程度。蘇洵文章,字字珠璣,句句珍寶,既古樸凝練,又生動形象,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妙語連篇,內涵豐富,讀之使人回味無窮!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誰
    時至今日已經多年過去了,似乎很想念男老頭,特別想坐在教室裡再聽他講一堂課,很懷念那時的時光,那年我們青春正好。好了,題外話我們不多說還是開始我們今天的正題,一起來看看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誰。一、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從字面上我們也可以猜出這唐宋八大家肯定是有唐朝的也有宋朝的,時間我們很清楚了就是唐宋。
  •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怎樣煉成的?
    繼續為大家分享詩歌故事: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怎樣煉成的?何謂「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兩代的八位古文大家,這裡古文指的主要是散文,所以也可以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何來「唐宋八大家」一說?這還得從元末明初的一個小吏說起,這個小吏名叫朱右,在朱元璋時代做過史官以及翰林編修一類的小官,因為編修歷史撰寫辭賦曾經受到過朱元璋的賞賜。看得出來,這個朱右是很有才學的。
  • 「唐宋八大家」之首為什麼是韓愈?且看蘇軾怎麼說
    唐宋八大家」,他們的文章代表著古文領域的最高成就。那麼,你知道為什麼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是韓愈嗎?(韓愈)看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很不屑:這還用問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八人當中韓愈年齡最大、輩分最高!倘若你也想當然得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誠然,八大家中只有韓愈和柳宗元是唐朝人,其他六位都是宋朝人,而韓愈又比柳宗元年長五歲。
  • 曾鞏,唐宋八大家中的陌生人
    但是,你能數全「唐宋八大家」這八個人嗎?讓我們掰著手指頭來試一試,唐代的韓、柳,宋代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還有一個是誰呢?多數人數到這裡都會撓撓頭,哦,還有一個曾鞏。曾鞏,唐宋八大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常常被大家忽略的透明人。有時我們甚至會懷疑,這個人是不是被拉來湊數的?
  • 唐宋八大家,誰的官職最大!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明末茅坤承朱右、唐順之二人之說,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遂固定下來。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他們能流芳千古,多因文學,並非官位,所以為學更為重要,所以今天重點說下他們的文學。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 唐宋八大家與元曲四大家(助推宋元文化的大家)
    唐宋八大家,八大智慧,八種高度!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後,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曆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