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月暈效應

2020-12-15 翔哥益讀

你是否有過這種情況,當你看到一個男子邋裡邋遢、叼著菸捲、說話毫無禮貌,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人好吃懶做,肯定是一個無業游民或者是地皮流氓;而當你看到一身西裝革履,文質彬彬的男子,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人是一個成功的金融大佬或者是一個成功老闆。如果你有這種反應,其實一點也不奇怪,這是心理學上的「月暈效應」在起作用。

人們在認識一個陌生時,通常會因為對這個人的某個品質、特點印象深刻,從而掩飾了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特點的印象。而這種強烈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亮形成的光暈一樣,向四周擴散,從而掩蓋了其他品質或特點。所以,人們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優雅的而形象的名字——月暈效應。

最近大家很多人討厭的「林有有」,為什麼大家都那麼反感她,甚至一度認為她本人在現實生活就是一個擾亂別人家庭的小三。其實,在劇中,「林有有」的扮演者只是按照劇本的內容進行的出演,由於扮演的角色讓觀眾產生極度厭惡的心理,而「林有有」的劇中品質在「月暈效應」的作用下,才導致「林有有」扮演者的真實品質被掩蓋了。

十多年前,也有過一樣的例子,甚至比「林有有」還要嚴重。大家都記得《還珠格格》中的「容嬤嬤」嗎?作為容嬤嬤的扮演者——李明啟,是一位功底深厚的演員,「容嬤嬤」那種囂張跋扈、心狠手辣的特點被發揮的淋漓盡致,不得不令人佩服。但是,就是因為這種深厚的演技,使得當時很多觀眾對「李明啟」恨之入骨,嚴重的影響的了她的現實生活。

通過上述兩個例子,可以得知「月暈效應」會使人產生偏見。有句老話這樣說的:「偏見是無知的孩子」。人一旦有了偏見,就很容把人看「偏」、看「扁」。鑑於此,在生活中我們就不該輕易去評判一些人或者事,同時也要學會不在意他人的錯誤判斷。

相關焦點

  • 那些超有趣的心理學效應
    在心理學上有很多有趣的效應,今天先跟大家一起學習十個。一、戀愛補償效應大多數人會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因為別人對你愛慕包含了對你的肯定,認可了自己優秀的一面。出醜效應又叫仰巴腳效應,指的是一個人的缺點會給其他人安全感,一個人足夠優秀會讓人覺得高不可攀,難以親近。
  • 走近:月暈效應
    暈輪效應(英語:halo effect),又稱「光環效應」、「光暈效應」、「月暈效應」,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心理學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愛德華·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年8月31日-1949年8月9日)提出,是屬於心理效應範疇。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
  •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身為管理者,帶團隊時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定律」,否則團隊很難成事。科學家通過研究得出,在人字形雁陣中,大雁的飛行距離比起單飛時要高出71%;另外,在人字形尖端的領頭大雁需要承受極大的空氣阻力,遠超於單飛之時,因此,領頭的大雁每隔幾分鐘就要換一次,以此確保雁群能長時間飛行,而不會感到太疲累;到了晚間休息的時候,大雁們則輪流負責放哨,讓大家都有一個安全的休息時間。這種密切合作的團隊模式,對於雁群的生存和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正是大雁會結成人字形雁陣的原因。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木桶效應
    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原理」又稱「短板理論」或「木桶效應」。「木桶效應」在團隊管理中應用最多。在一個團隊活動中,決定團隊是否取得成功,並不單單取決於領導團隊的領袖者,而是要注意到這個團隊是否存在短板,以及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裡,用各種方法和途徑來提高短板的高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整個團隊的進步,達到預想的成績。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從眾效應
    先來講訴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爺孫兩人趕著一頭毛驢去鎮上趕集他們走著走著,有個路人看見了,就對他們說:「哎,你們怎麼那麼笨,有毛驢不知道騎,是不是很傻?」剛沒走多久,有個中年人見狀,就對爺爺說:「你是個大人,怎麼讓小孩子走路,自己騎毛驢呢?你真不愛自己的孫子。要是我,我肯定讓自己孫子騎。」爺爺心裡想:這人說的也對,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於是爺爺下來,把孫子扶上毛驢,自己走路。可是剛走一段路,被一個青年人看見,青年人對孫子說:「你難道不知道尊重老人?
  • 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排行榜!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趕緊來看看
    導語:想必心理學在不少朋友心中都是比較深奧的吧,可實際上有不少心理學效應雖然不少記住,但卻是頗為有趣,下面就整理了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一起來看看吧一、酸葡萄效應在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中酸葡萄效應簡單解釋的話
  • 著名的心理學定律,你知道幾個?
    其中最有趣的學科莫過是社會學和心理學。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步總結出了幾個著名的定律,這些定律經過很多年的驗證了其正確和有效性,正在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麼這些神奇定律,你知道幾個呢?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
  • 《墨菲定律》書評/56個心理學定律,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而你所遇到的一切疑難雜症,書魚的《墨菲定律》都可以給你帶來指導。書魚的《墨菲定律》是一本心理學書籍,全書包括12個章節,涵蓋了56個心理學定律,每一個心理學定律都會從生活現象,經典案例,生活啟示等方面給我們講解,讓我們非常有代入感。而且可以學以致用。
  • 真香定律,聚光燈效應……這本書剖析行動裡日常微妙的心理學秘密
    看似無意間引爆的「真香定律」,它的背後其實掩映著我們尋常被忽視的心理活動。無論是未經探實前內心的低估,還是無從選擇時內心的妥協,都是發出「真香」2個字的底層邏輯。而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有一些類似的打臉行為,有一些我們自己沒想到,但當事情發生了我們基本上都會如此選擇的,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的舉動。
  • 心理學著名實驗梳理之暈輪效應
    心理學考研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分別是感覺剝奪實驗、延遲滿足實驗、情緒實驗、從眾實驗、期待效應、暈輪效應,這幾個實驗是心理學考研常考的知識點,下面介紹暈輪效應。這就好象颳風天氣前夜月亮周圍出現的圓環(月暈),其實呢,圓環不過是月亮光的擴大化而已。據此,桑戴克為這一心理現象起了一個恰如其分的名稱「暈輪效應」,也稱作「光環作用」。  ▶相關實驗  心理學家戴恩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讓被試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無魅力,有的中等。然後讓被試者在與魅力無關的特點方面評定這些人。
  • 《墨菲定律》:4大心理學效應,教你洞悉人性的本質
    我們經常談論墨菲定律。今天,我無意中翻了本書《墨菲定律》,發現除了墨菲定律之外,作者還寫下了許多定律和法規,清楚地說明了在生活上、學習上和工作上存在的許多問題。今天來說下這4個最重要的法則和效應是不是能夠解決你現在的一些困惑呢?
  • 有趣的心理學規律——馬太效應
    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二篇——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是廣泛運用與社會心理學和經濟學方面的著名理論,是由美國科學家莫頓發現並命名的。馬太效應的名字是來源於《新約·馬太福音》裡的一句話「多的,可以得到的更多,少的,連原有的也會失去。」經濟學對馬太效應的理解可以概括為「富的人會越來越富,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和更多的機會,窮的人這些條件會越來越少,就會越窮。」而在心理學領域對它的解釋為「越是強的人,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榮譽和讚美。弱者則越來越不被注意,直至被人完全遺忘。」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巴納姆效應星座性格其實是一種「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指當你面臨一個非常模糊的人格描述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進去。鏡像效應如果你問了一個問題,希望對方能同意你,在說的時候,微微點頭,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鏡像效應,如果你發出積極的信號,人們更有可能贊同你。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巴納姆效應星座性格其實是一種「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指當你面臨一個非常模糊的人格描述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進去。安泰效應一旦脫離相應條件,就失去某種能力的現象。鏡像效應如果你問了一個問題,希望對方能同意你,在說的時候,微微點頭,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鏡像效應,如果你發出積極的信號,人們更有可能贊同你。
  • 掌握這三個心理學效應,能讓感情更穩固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異性之間存在相互吸引,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異性效應」,指異性接觸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發力,並能從中體驗到難以言傳的感情追求。很多戀人或夫妻在相處時都會出現「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等感情瓶頸期。
  •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學習園地〗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一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現象
  • 28個心理學效應,產品人的提升法則
    筆者從數百個心理學效應中仔細篩選了產品設計中常用到的28個心理學效應,並且根據自己的經驗介紹了這些效應在產品中的一小部分應用場景。希望這些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大家走向「理解人性」的偉大產品經理有所幫助。產品經理必懂的28個心理學效應1. 暈輪效應定義:在生活中,我們一旦對某人的某種特徵形成好或壞的印象後,在看待他的其他品質時,也會傾向於帶上相似的態度。即「喜歡一個人就會喜歡他的一切」。
  • 88個職場心理學定律
    彼得原理是管理心理學的一種心理學效應,指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諾斯古德.帕金森(C. N. Parkinson)是著名的社會理論家,他曾仔細觀察並有趣地描述層級組織中冗員累積的現象。他假設,組織中的高級主管採用分化和徵服的策略,故意使組織效率降低,藉以提升自己的權勢,這種現象即帕金森所說的「爬升金字塔」。
  • 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重要的心理學效應~墨菲定律!
    20世紀西方文化有三大發現,一個是帕金森定理,一個是彼得原理,還有一個就是今天要說的,重要的心理學效應~墨菲定理;這個定理主要表達的是:假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都可以完成某項工作,其中有一種方法將會導致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