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消息,大學「水課」即將被整治,學分會更難獲得嗎?

2020-12-27 華怡生涯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網站公布《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矩。教育部放大招,「滅」大學水課。選而不修的尷尬從何而來?本由學生自主選擇、旨在激發其個性志趣的通識課堂,怎就和「水課」畫上了等號?擠去這本不該存在的水分,又該從何下手?

尷尬的通識選修課

每年秋季開學,部分高校課堂的一些教室裡都會趴倒一片,只有少數坐在前排的同學依舊「堅挺」。與選課時熱火朝天的景象相比,不少學生「費盡心力」才搶來的通識選修課上,卻是一片死氣沉沉。

通識教育,其教育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的知識和價值觀。然而開設多年後,一些通識課程之所以淪為「水課」,往往在於學生想湊個學分,老師想湊個工作量。

2018年,復旦大學有三十多門課程退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但未官方公開名單;2019年中山大學因選課人數不足等原因,停了四十餘門通識課程,包括《全球氣候變化科學紀錄片解析》《歐洲文明史》《中國金融市場與投資》等;據深大新聞系校報報導,2019年3月,深圳大學公文通發布多則課程取消通知,數字據統計將近150門,包括《創造理論與實踐》《數學認知與學習》《情緒與決策研究進展》等。

這也是通識課程自2005年在國內高校開設以來,首次被集中清理。

受歡迎的大學選修課並不少,2017年,雲南藝術學院的《中國墓葬文化》課在微博走紅。

按照培養計劃,大學四年裡,必須修滿學分才能畢業。一般來說,除了院校的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程外,學生都需要額外選修其他課程,而公共選修課就在其中。

幾乎每所大學都會流傳一本『水課大全』,選課關鍵就是看好不好過、給分高不高、老師點不點名。每到選課季,符合上述要求的課程總會被學生一搶而空,而對於那種「要求多、給分嚴格」的課,大家都是「有多遠躲多遠」。

對很多人而言,平時的課業壓力已經很大了,選修課能輕鬆過關就好。選而不修,有的學生是因為根本沒把選修的通識課當回事,所以逃課成了必然

隨著大學人才培養模式變革,通識教育成為熱點問題。早在2015年11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就成立了「大學通識教育聯盟」。近年來,與新雅書院類似,復旦學院、浙大求是學院等也相繼成為中國高校通識教育的試驗田。

一面是在通識教育領域不斷發力的中國大學,一面卻是對教學內容不買帳的學生。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很多同學信奉「GPA(平均學分績點)至上」。不少人認為獎學金、保研、留學等遠比一節課帶給大家的知識更重要。如果這門課好,但給分嚴格,許多學生寧願旁聽,也不會去選。「功利性選課」是影響大學生寧選「水課」不選「硬課」的重要原因。

由於選而不上,部分教師對待選修課的態度也不認真,因人設課、從簡開課,很多老師的教學內容不能及時更新,甚至和現實脫節,導致學生不願意學。還有的教師為吸引學生選課,給分隨意。這種沒有標準的考核也對學生產生了誤導。

現在開什麼選修課,往往由任課教師或開課院系決定,缺乏針對學生群體的嚴謹調查與論證;而在課程評價方面,也主要採用學生評教,那些要求嚴格、難度較大的課程往往會被學生拋棄,形成惡性循環。

大學老師的「良心債」

大學四年必須選足通識學分,同樣是2學分,能選一門「水的」「好過的」,為什麼要去選一門儘管有「含金量」但「不好過」的通識課來「自我折磨」?在大學生中,這樣的心理已然具有普遍性。

從高校管理角度看,為了讓學生修夠通識課程學分,必須提供相應的多種課程選擇。

如此一來,為了迎合學生對通識課程「水」的期待,老師也習慣了適當「放水」。不「放水」,下學期沒人選課,影響的是老師的教學工作考核。

在很多高校的老師教學工作考核中,通識課是被打折扣的。在不少高校,專業課一堂45分鐘,工作量是1;通識課一堂45分鐘,工作量要乘以0.8的係數。而老師上一堂課只有幾十元。如此比較,還是做科研項目、拿項目經費,更加名利雙收。

高校對專業、通識課程的分配體系,導致讓年輕教師承擔通識課教學任務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水課的產生。

一個學院裡,專業課開設有定數,而老師各有專長,剛報到的年輕大學老師,三年內很難開設屬於自己的一門專業課。目前高校教授普遍承擔教學和科研雙重任務,而重科研才能出成果評職稱,是學術圈眾所周知的事情。「老人」佔著專業課的位置,「年輕人」又不能閒著,通識課便落到他們肩上。

還有的學校,是由專門的基礎部老師承擔通識課的教學任務。學校裡有一條不成文的慣例——沒什麼專業水平的老師才被分到基礎部上通識。

一位老師開設一門通識課程,對其本身的專業研究和教學其實沒有絲毫幫助。還一味說讓最好的老師上通識課是不現實的。最後上好通識課,成了大學老師教書的「良心債」。這「債」讓老師背合適嗎?

廣州大學胡宜安老師的《生死學》選修課

為課程「脫水」

停掉「水課」,是否能達到提升通識教育質量的效果?在多名通識「火課」的老師看來,明確一門課程的學習目的,老師和學生合力,才能有效避免通識課淪為「水課」。

從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來看,通識教育對一個學生的人文社科素養培養固然重要。不過專業能力才是一個學生升學、就業不可或缺的「敲門磚」。學生、學校的重視程度也自然更高一些。

能激發興趣、培養品位的才是好的教育。如果不能激發興趣,說明這種所謂的教育只是展示知識、演示技能,沒有觸動學生的心智結構。

除開課環節要嚴格把關、精心設計外,不少專家建議,還要建立課程監督、評價和退出機制。

讓通識課變雞肋更本質的原因是資源分配不公。貧愈貧,富愈富,是目前高校老師收入狀態的真實寫照。高校的精品課程獎勵補貼經費非常有限,老師們上通識課,往往是賠本賺吆喝。

中南大學《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選修

但在外部,從教育部到一流大學,這兩年對通識教育的重視有所提高,也不斷提出課程改革要求。最近這次,並非教育部第一次提出淘汰水課,水課也不僅是通識課,更指向了專業課。

「通識課到底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的?怎麼考核?大多數高校的相關規定的建設比較欠缺和模糊。在各個高校年度報告裡,很少體現本科生培養計劃和目標,這點無論是從專業課還是通識課來看,都是頂層設計的缺失。

目前,高校有兩種類型的通識教育課程,一是傳統意義上的公共必修課,如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等。另一類為內容較廣的公共選修課,學生只需選修幾門學習即可。但在多數高校,對通識課的教學目的和課程總體設計目前仍無清晰的規劃。

重整通識課,或許這才應該是第一步。

相關焦點

  • 來自教育部官網,藝術課程成校際公選課,必須修滿學分才能畢業!
    來自教育部官網,教育部近日印發《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一、藝術課程成校際公選課,必須修滿學分才能畢業《意見》指出:」各高校要明確普及藝術教育管理把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實行學分制管理,鼓勵高校開展學生跨校選修公共藝術課程和學分互認。每位學生須修滿學校規定的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方能畢業。
  • 上網課獲得的國外大學學歷教育部承認嗎
    新的一年,英國發現新冠變異毒株,傳播速度比之前病毒快70%。這一消息讓各個國家紛紛採取一級應急模式:停止與英國通航。我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於24日宣布暫停每周共計8次的英國直飛航班,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英國航班取消留學生怎麼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中國教育部承認網課學歷,澳洲高校發布確認消息
    這也讓許多留學生們非常擔心,畢竟之前中國教育部對於網課的比重有著很高的要求。同學們,不必擔心!中國教育部宣布了:網課也可通過學歷認證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疫情期間, 由於留學所在國的政策(例如澳洲的「入境禁令」)造成的不能去學校報到、上課,而是在學校的指導下選擇網課學習、網上考試 ,所獲得的學分會被認可, 不會影響學歷認證 ;
  • 大學第4課:認識「學分制」
    現在,大多數大學實行學分制。學分制,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定期限內,修滿本專業所有學分,即可畢業;在此基礎上,再滿足一定條件,就能獲得學士學位。 2 本科學習的學分,現在一般在170左右,各學校有一定差異。
  • 教育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將設學分
    &nbsp&nbsp&nbsp&nbsp近日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明確課前、課中、課後全流程管理,規範學分設置、教務安排、教研管理、教學方法、考核評價等各項教學工作,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引領功能。
  • 高中生修滿學分可提前高考
    廣東高中教學變臉已成趨勢,屆時走班制、學分制、彈性選課將進入校園  本報訊 (記者成因)前日多家媒體披露,國家教育部醞釀已久的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即將浮出水面。雖然廣東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廣東還沒有接到任何具體的有關高中課改方案的文件,但課改方向中新注入的一些基本制度是比較明確要實施的,比如走班制、學分制、彈性選課。這意味著,從2004年開始實驗的課改,將帶來高中教學的大「變臉」。屆時將沒有現行的語文、數學等這些科目劃分。
  • 萌新特輯|學分、操行……你知道這些專有名詞嗎?
    萌新們即將開啟大學生活在對未來滿懷期待時是否還存有許多疑惑學分是什麼?操行分又是什麼?選修和必修有什麼區別?別急,科小院馬上為你答疑解惑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準。
  • 教育部發布通知,大學生迎來「壞消息」,畢業或成問題
    教育部發布通知,大學生迎來「壞消息」很多學生以為上了大學便能夠輕鬆自在了,對於學業也是不在乎的態度,還有的學生則是「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的態度。但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高校對於學生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了,許多高校都取消了畢業「清考」制度。
  • 【解讀高考】教育部:高中將實行學分制
    學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種,學生通過選課學習並且考試通過之後即可獲得學分,學分通常與績點一起用來衡量一個學生學習的質量。學分的多少是學習的量,績點的高低是學習的質。學分制首創於哈佛大學,之後傳入中國,中國的一些高校試行之後,1978年開始中國幾乎有所的高校都實行學分制一直至今。
  • 【開學季】大學新生活(四)學分知識vs獎懲制度
    為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落實教育部「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高等教育發展方針,學校實行學分制並不斷完善學分制。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準。
  • ASDAN美國大學學分課程:關於美國大學寫作課,你了解多少?
    如果Essay寫得不好的話,處處受阻:First Year Writng課業壓力繁重、苛刻、判分狠嚴,是很多中國學生的老大難;千萬別讓一門普通的大學寫作課成為你的「GPA-Puller」,更不要讓寫作壓力拖了專業課程的後腿;
  • 有些人,在高中就拿大學學分了!這是在「偷跑」嗎?大學「先修課」,離我們越來越近!
    可是新生們這不才報到,怎麼就已經修完課程拿到學分了呢?  原來,早在2013年,浙江大學就與湖州中學聯合開設了「先修課」。有47名湖州中學的高二學生自願選修了浙大開設的《物理學與人類文明》這門課,他們通過網絡視頻和浙大的學生們同時上課。如果他們能在學期末順利通過考試,浙大承諾只要考上浙大,這門課的2個學分就有效,這門課就可以免修了。
  • 高校課程、學分互認超前了嗎?
    學分互認難表面上看是制度銜接的問題,但實際上是人才培養規格、課程標準的問題。尤其是在我國任何一個層次的院校標準建設都不太完善的情況下,認定、轉換某一課程的學分並沒有太多依據。缺少難以服眾的人才培養標準,校際辦學制度的銜接就會遭遇障礙。
  • 浙江農林大學每位學生至少應獲得2 個思政類實踐學分才能畢業
    雖然學校已經放假,但即使是回到在家裡,他們也都沒有休息,而是利用暑假時間,參與到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實踐中去,為今後申請思政類實踐學分做準備。根據浙江農林大學教務處7月初公布的《思政類實踐學分認定管理辦法》,"思政類實踐學分按實際獲得學分計入學生成績檔案,每位學生至少應獲得 2 學分才能畢業"--這也意味著,該校目前在校本科生,如果畢業前不能獲得2個以上思政類實踐學分,將不能畢業。
  • 今年大學暑假會縮短嗎?教育部最新消息,讓人暖心
    沒錯,疫情到現在,同學們都十分關心什麼時候開學,所以昨天看到相關消息後、今天一大早我就發布了一篇文章光是清明節除雙休日外放的一天假,不用上網課,就讓同學們高興不已。既然同學們關心,那就再根據最新消息,對暑假是否會縮短這個問題,給大家分析,同樣也是在昨天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教育部對於今年高校秋季開學時間有相關回覆:高校秋季開學時間相應順延,預計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陸續開學,高職院校一般在10月初開學。
  • 大學體育課,今年開始,成為這所985大學四年必修課:學分都是汗
    考慮到學生大三要準備考研、畢業找工作,很多大學的體育課一般是安排在一、二年級必修。調查顯示,有近半的大學生不喜歡體育課。很多大學生認為,每周一次的體育課,其實「對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作用不大,大家上課只是為了修分,只求及格,別掛科。平時不運動的還是不運動,不少人獲得感比較差,所以不喜歡體育課。」
  • 秋季開始,大學生要多修6個學分 網友:新增兩門課,畢業日子更忙
    1、豐富多彩的美育課近日,教育部頒發《關於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規定,自9月1日起,高校的學生至少要選修1門藝術性選修課,而且每個學生修滿2個學分才能準予畢業。不過,2個學分不多。
  • 教育部要求:大學英語課程要佔學科總學分10%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教育部網站9月26日公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作為各高等學校組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英語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學要求注重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考核。教學要求指出,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分為三個層次,即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 如何通過雙學分課程獲得大學學分
    根據與高中合作提供的課程,學生在某些課程中可能只獲得少數大學學分,在其他課程中最多可獲得30學分,在旨在幫助學生獲得副學士學位的課程中最多可獲得60學分,作為雙重入學體驗的一部分。獲得這樣的學歷證明,學生已經準備好了大學階段的工作,可以通過將學分轉到四年制學校來幫助減輕支付大學學費的痛苦,如果接受60個學分,那麼學士學位的費用可能會減半。 但是,就像其他幾乎所有的雙學分課程一樣,如何支付在高中獲得的大學學分各不相同。
  • 教育部:本科思政課要修滿16學分
    中青在線北京4月2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葉雨婷) 記者今日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日前印發《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指出,在教務方面,本科思政課總學分為16,專科總學分為8,要嚴格落實學時、學分,從本科思政課現有學分中劃出2個學分,從專科思政課現有學分中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