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全球易貨貿易,制度體系應對危機

2020-12-23 騰訊網

中國應實施"全球易貨貿易"戰略,建立全球易貨貿易總平臺、制度體系和標準體系,應對美元霸權和各種危機,創新多贏的世界貿易與貨幣制度,佔領全球價值鏈制高點。

有必要對中國實施全球易貨貿易進行科學的評估,在這裡我們啟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分析。所謂SWOT分析,即基於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優勢(Strengths):

1)中國有14億人口,全球最大製造業和貿易最大國。這些優勢為中國建立"金指數平價""價值平價"的全球易貨貿易總平臺奠定了無可比擬的優勢。

2)中國風險防火牆較好,與全球貨幣與貿易具有隔離設施,可以有效防止"貨幣掠奪"轉化為"資源掠奪"。中國相對獨立自主的經濟制度、貿易制度和貨幣制度在防範"資源性佔領"和"危機病毒傳染"方面具有較好的隔斷。

3)中國是超市場的市場經濟,具有"彎道超車"的操作空間與機制。主要表現在中國有發達的信息化體系,可以超越市場信息形成更高層次的信息強度,從而實現對西方市場自發秩序的"跨越"。

由於中國是最大貿易國,在全球易貨貿易中所佔比例大。本世紀以來,中國信息化與智能化產業快速發展,建立了全球一流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和信息化企業,完全有能力建設與主導全球易貨貿易的信息化平臺與生態。這種優勢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中國的國企與央企具有競爭與防範危機的"超市場功能",並且國有企業的目標函數不同與民營企業,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4)中國的社會制度強調"人民中心"論,這為把"區塊鏈+人的價值"的數字貨幣的交易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弱點(Weakage):

1)中國的貿易體系具有脆弱性,市場體系仍不健全,監管制度仍需進一步完善。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全球貿易競爭格局中,美國聯合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意識形態衝突"等為名,對中國外向型經濟、一帶一路戰略等進行圍堵。從歷史上看,很像中國的戰國時期,六國圍攻秦國的格局。新冠病毒疫情以後,這種形勢會更加嚴峻。中國必須立足國內,內有"商鞅變法",外有"張儀縱橫"。

2)在全球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中,中國缺少制高點,缺少"話語權""主導權"。國際貿易與貨幣組織總部受美國操控,美國可能可以動用這些機構、標準、法庭等工具對中國進行制裁。

3)貨幣結算與金融主導權由美國操控,特別是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使美國擁有攻擊和制裁中國的手段,一旦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貨幣金融攻擊,勢必對中國的國際貿易、金融體系、貨幣安全造成巨大傷害。

4)中國國內經濟貿易基礎脆弱,製造業呈現衰退,實體經濟下沉,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困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家庭債務風險不斷加大。特別是近幾年中國的外貿企業受到內外條件惡化的影響,競爭力下降,中小外貿企業倒閉、跑路較多。

由於有些行業和產品"匯率嚴重倒掛",出口受阻,大量中國製造開始"退回中國",特別是輕工業品、加工產品、農產品、賴用消費品、家電、服裝等行業,中外價格懸殊加大(國外便宜,國內貴),這猶如在出口的大門口堵上"屏障"。"世界工廠"的產品一旦退回國內,就產生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在"去產能"導向下,大量優質的出口加工型中小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走上了"不歸路",如此循環正在使中國的"世界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入"退出模式"

機遇(Opportunities):

儘管中國的國際貿易面臨很多困難和危險。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看到,中國正面臨重大歷史性機遇。

1)全球貿易與貨幣格局正處於重大轉折點,現有全球貿易與貨幣上層建築正在崩潰。美元霸權的本質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知,特別是很多貧窮的市場經濟國家愈發感覺到,正是美國的"吸血機器"製造了他們"長期的貧困"。川普就任總統以來,這個國家表現更加貪得無厭。歐洲也在進行反思,歐洲目前的經濟困難也與"美國吸血模式"高度相關。中國應加大對這個方面的研究與揭示。

2)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開始暴露出很多致命的弱點,正在走向沒落。實際上市場具有與生俱來的局限性和"癌細胞",主要有"信息不充分、有效需求失衡呈不可逆慣性、交易成本、效用失真、市場與社會及自然的價值衝突等,這些問題不斷積累,產生各種危機。科技革命特別是信息化變革將摧毀傳統的市場經濟及其賴以生存價值理論,正在重構新的市場規律。全球需要對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進行改革。

3)全球經濟變革與中國的特殊背景,迎來"中國機遇"。全球經濟從商品經濟向數字經濟轉換,從股份制經濟向通證經濟轉換,貨幣制度由"信用貨幣"向"價值貨幣"轉換。近幾年中國經濟轉型取得重要成果,信息經濟與智能化經濟全球領先。面對全球變革,中國沒有西方國家的巨大的"制度成本""沉澱成本",而且,現有的制度安排,為全球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的創新提供了重要條件。

威脅(Threats):

1)百年轉折,何去何從決定命運。科技革命與智能化革命,正在使世界面臨百年之大變局,千年之大轉折,在這個轉折點選擇方向與道路,決定未來百年,甚至是千年的盛衰。中國必須參與和主導全球貿易制度和貨幣制度重構,否則,失去的可能不是10年,可能是100年。

2)美國為首的一些"霸凌"國家,正在向中國發動貿易戰、金融戰、貿易戰、軍事戰等,中華民族真是到了最危急時刻,危機四伏。

3)世界貿易體系正在重構,西方國家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正在全方位地孤立中國。

4)世界貨幣體系正在重構,美國可能通過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收購全球資源,恢復強勢貨幣;美聯儲極有可能與臉書聯合推出"數字美元",構建"數字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長期的美元霸權地位。

5)中國不可能在現有的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下強勢崛起,因為根據慕尼黑安全會議,西方國家已經把中國確定為主攻方向,那麼屈守於現有的西方國家主導的"碉堡"下,等待我們的是進一步的困難與危機。

面對全球複雜的形勢和風險,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需要研究和確立相應的貿易戰略和貨幣戰略。

1)中國在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方面要有所創新,用"金指數平價""價值平價"(亦稱人的價值平價)為基準的"易貨貿易"逐步減少美元霸權對中國的影響與風險。任何一種體系的形成必須深刻的思想理論的創新與技術創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沒有偉大的思想就沒有偉大的實踐。

中國必須解放思想,把中國幾千年的偉大文明從"教條的籠子裡"釋放出來,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走的一步"棋子"。創新人類的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需要一種全人類的"共識思想"、"共識機制"丶"共享機制"、"共生機制"、"共贏機制"。這"五共要素"是我們與全球談判的基礎,也是制度創新的原則。"道不同不相為謀",中國不可能在不同的"意識形態"與"價值觀"下建立全球性聯盟。

2)創新全球易貨貨易總部基地和"全球易貨貿易聯合會",通過會員制與"全球供應鏈聯合體""全球價值鏈聯合體"形成"三位一體"的新型國際貿易制度和貨幣制度。

"三位一體"戰略實施的要點在於微觀機制是企業,通過"供應鏈"、"價值鏈"在市場規則下,在"共識、共享、共生、共贏、共擔"的基礎上的自發組織機制,這不同於以往任何國際組織。

現有的以國家政府為主體的國際貿易組織與國際貨幣組織,一方面受制於"霸權制度"與"霸權貨幣",在理論與意識形態領域深根蒂固於"效用價值論"為主導的"自私性自由主義"。而科技革命的出現,特別是大數據、區塊鏈、智能化等新型技術與基礎設施的出現,使人類的意識形態轉變到"共享、共識、共生、共贏"和"人的價值最大化"的價值體系,完全"利己性假設"已經被否定,註定滋生現有國際貿易與貨幣制度的"理論與技術體系"走向否定之否定,也就是"再生"。因此,創新國際貿易與貨幣制度是科技革命引起的歷史的必然。

3)通過政府外包服務和混合所有制模式,先期在國內自由貿易區先試先行。組合國內一流的科技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物聯網企業、智能化企業參與系統平臺建設和生態建設,打造高質量高水平全球易貨貿易總部基地和"三位一體"信息化平臺,整合全球供應鏈與價值鏈資源,並且把基礎設施延伸到全球每個角落。

4)在需求上,外貿企業都深受"貨幣不穩定"和"貿易條件惡化"、貿易戰"之苦,一旦開放這種平臺,一定是廣受歡迎。實際上,全球易貨貿易近幾年已經取得了較快發展,初步統計交易量達到4.2萬億美元。

微觀主體與市場機制驅動的"三位一體"架構,具有內在的發展動力,並且能夠較快形成資源積聚效應,通過"三位一體"會展機制與制度,迅速向全球推廣與複製。這種模式是解決當前中國受到政府層面貿易圍攻即重要方案。因為,西方國家制度的最大特點就是企業並不是受制於政府,相反作為納稅人,政府更多受制於企業,這就是中國貿易戰的"張儀縱橫機制"的內在邏輯。

5)設計"金指數平價"和"價值平價"的易貨貿易的交易規則和全球化標準,打造智慧財產權體系和全球網際網路組織體系,建立"金指數碼"的全球發碼中心與"價值平價"的交易中心。

6)加強科學監管,建立專門的大數據監管與監測體系,制定嚴格的準入制度與技術標準,防止"一窩蜂"而產生的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從開始就建立全球最先進的"安全防火牆"。

2020年初,美國為了防範新冠病毒危機,推出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對全世界的再一次掠奪。縱觀全球,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來的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支付體系,以及在此基礎上構建的世界貿易體系,實際上變成了一臺美國的"吸血機器",而世界各國渾然不知,甚至甘願為臣,歌功頌德。

歐洲國家經濟走向衰落,俄羅斯、非洲國家經濟每況愈下,中東國家則"血流成河",南美、澳洲、東亞國家經濟負債纍纍,這些都是拜美國所賜,美元體系不斷吸取全球人民的血汗。更為甚之,川普上臺以後,提出"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的口號,啟動了對全球的"制裁模式"和"脫群模式。

美國貪得無厭,恬不知恥,在"吸血"的同時,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貨幣戰,忘恩負義。甚至把"新冠病毒"的損失賴向中國,挑動全世界對中國(中國人)的"圍獵",更是暴露了美國現政府的險惡與荒誕。這種國家勢必為全世界所唾棄和不恥,勢必走向衰落。中國絕不能走美國模式,而要識破美國"吸血機器"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的本質,推動世界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的現代化與公平化。

科技革命引領百年變局,千年轉折,人類正在走出"階級社會",走向第三次文明-"科學社會"。中國需要在人類歷史中有所擔當,有所創新,有所貢獻。建立基於全球利益與價值訴求的"全球易貨貿易體系",擺脫美元體系的"奴役",實現全世界共享、共識、共生、共贏。創新價值理論,推動"金指數平價""價值平價",使全球貨幣制度與貿易"交易成本"下降,"交易收益"大幅度上升,擺脫"吸血機器"。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新制度的建立,使全球貿易制度與貨幣制度能夠"創造價值",成為創造價值的機器。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鄒平座

相關焦點

  • 加強易貨貿易,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
    11月4日,愛巴特國際董事長趙一蒙女士拜訪了國務院研究中心經濟要參諮詢部副主任、新華網健康中國促進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樹強。一蒙董事長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要參諮詢部領導們介紹了愛巴特的發展歷程以及在經濟下行期間,企業經營舉步維艱階段,如何通過易貨貿易助力企業走出困境,找到發展機遇,應對當下難關。
  • 「雁行戰略」應對全球糧食危機
    過去幾個月,全球糧食價格大幅飆升,致使數十億人受到衝擊,而一些「糧荒」嚴重的國家甚至出現騷亂。面對這場由糧價上漲引發的「無聲海嘯」,各國政府、民間機構和新聞媒體等正在提出一個兼顧短期和中期的「雁行戰略」,以應對當前的全球糧食危機。
  • 金刻羽:貿易保護主義不是應對危機答案,應建設經濟柔韌性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深讀|金刻羽:貿易保護主義不是應對危機答案,應建設經濟柔韌性8月7日,由新京報貝殼財經主辦的「中國經濟新格局:乘風破浪」夏季峰會在線舉行。在此次峰會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終身教授、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金刻羽探討了在疫情對全球貿易網絡和貿易關係的影響中可以吸取哪些經驗教訓,以及為何我國最近提出「雙循環」發展格局。
  • 易貨貿易流程是怎樣的?易貨貿易是什麼?
    易貨貿易是一種在貨物與貨物進行交換的基礎之上的一種貿易形式,並且都是以等值的出口貨物和等值的進口貨物進行結合的貿易形式。而且易貨貿易已經誕生了很久遠的時間,有很多企業都在進行易貨貿易,並且這幾年易貨貿易的風口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易貨貿易來解決企業的經營難題,但是有很多企業和個人不知道易貨貿易流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易貨貿易是什麼?想要知道易貨貿易流程,我們還是要先來了解一下易貨貿易是什麼?
  • 全球貿易體系大變局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戰略取向
    圍繞全球貿易體系大變局的風險,我們對其新動向、新格局以及對全球農業和中國農業的影響進行研判,提出了應對思考,以供決策參考。一、全球貿易體系當前呈現四大動向多年來,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一直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力量。
  • 為什麼說易貨貿易的發展會成為主流趨勢?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了易貨貿易。隨著貨幣的出現易貨貿易進入了30000多年的沉寂期。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現代易貨貿易開始在亞洲諸國開始蓬勃發展,2001年的「9·11」事件讓不用現金交易的易貨貿易在美國獲得了二次新生。
  • 外媒:中國成全球貿易最大贏家,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製造,狂掃中國貨
    而2000多億隻中國口罩等醫療物資運抵全球,以及中國疫苗取得的最新進展,都進一步說明,中國製造正憑藉完整的生產鏈和卓越的產能,正在為全球應對疫情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 易貨貿易的國際組織
    IRTA歡迎國際易貨公司、庫存清理公司和經常參與易貨交易的公司加入協會。IRTA的主要任務:領導、教育、促進、自我調整和增加易貨參與者利潤。 國際互換貿易協會IRTA的主要目標包括: (1)以統一的規則標準和管理體系來聯合全世界易貨行業。
  • 全球六次金融大危機:起源、導火索、傳導機制、影響及應對(下)
    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一度導致美國流動性危機爆發,全球經濟深度衰退,QE、零利率、MMT、新基建等引發熱議。本文從五大維度分析框架探討全球六次金融大危機,旨在系統研究全球金融危機的內在邏輯、演變機制及應對方式。
  • 【樂易易貨資訊】易貨貿易作為新型貿易方式助力如何讓企業利潤倍增
    易貨,顧名思義就是「以貨易貨」。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代易貨已成為21世紀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是企業處理閒置資產、積壓庫存的增值策略,更成為企業擴大貿易機會、擴展營銷渠道、獲得額外利潤的全球貿易手段和重要新興產業!
  • 貿易保護中的智慧財產權工具主義與中國應對
    然而,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戰略決策部門、經貿主管部門還是私人產業部門,在世界的創新和商業體系中都沒有追求和踐行智慧財產權利用的合作共贏模式,而是將其作為一種銳利的貿易保護工具,這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 全球經濟治理變革與新興國家制度性話語權提升研究
    全球三大主要正式治理組織天生不足,例如IMF、世界銀行等資本金偏小、基本票不斷被稀釋,IMF與世界銀行份額及投票權的分配不合理。依託三大機構建立起來的全球金融貿易多邊治理體系在此後近70年間因成員增多、利益訴求多元化、問題複雜化和規制調整本身滯後等原因,既不能滿足應對挑戰和危機的資金需求,同時調節對象及機制也存在諸多缺陷。
  • 應對當前危機的「中國方案」
    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實踐有力地證明了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 社科院研究員:全球貿易體系失衡 美國對外政治「萬變不離其宗」
    對此,我們需要有新的戰略性思考,以底線思維來應對「鍛鍊測試」,其核心是對中國所處外部環境的極端處境進行「風險情形」假設。當前美國國內去全球化、政治極化等極端情形,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條件而非結果。當美國處於根本利益衝突的「鍛鍊測試」當中時,會做出何種選擇,才是我們思考美國外交政策走向的根本出發點。
  • 全球衝突加劇,世界局勢巨變,中國如何應對?
    總的感覺是大國衝突進一步加劇,世界局勢正在進入巨變前夜,一場可能會影響全球格局的巨大變革正在發生,世界正在滑向各種影響深遠的衝突和戰爭:軍事衝突、貿易戰爭、政治和外交戰、金融戰爭等等。 第一、美歐聯手絞殺俄羅斯,俄羅斯面臨空前危機。
  • 【樂易易貨資訊】產能過剩時代,運用易貨思維可以有效解決庫存...
    因此,貿易往來的主要貿易形式主要採用以物換物。 隨著共享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閒散汽車、臥室、廚房,被激活並提供給需要的人臨時使用,越來越多的人運用易貨思維開始成為分享經濟的「雙面人」—— 他們可能既是共享汽車的服務提供者,又是共享房屋的服務使用者。
  • 中國海關:2017版《協調製度》即將實施
    2017版《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製度》(簡稱《協調製度》)將於2017年在全球各有關國家陸續實施。作為協調製度公約的締約方,中國海關已完成對基於《協調製度》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簡稱「稅則」)的相關稅號調整等轉版工作,將於2017年1月1日正式發布並實施新版稅則。
  • 易貨貿易成企業發展新動力,吉康天下易貨平臺備受信賴
    width="568" />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行業和貿易模式受網際網路影響,其中易貨貿易在各大企業間流行起來。其實,易貨並不是新興的一種貿易方式,而是自古就存在,只是形式少有不同。貨幣發明以前,聰明的祖先就想到通過物物交換來生活所需這種辦法,開始了最早期的原始易貨貿易;到近代,小到個人,大到國家以及企業之間均有貿易需求,比如1988年就有牟其中用中國土豆換俄羅斯飛機的例子。而如今易貨交易又有了新趨勢,吉康天下易貨平臺正是易貨交易與網際網路融合後的一個更全面化、創新化、簡單化的易貨交易平臺。
  • 駱駝易貨線上線下相結合,推進實體經濟快速發展
    2020年突發的疫情危機,讓各行各業遭受重創,而其中最受衝擊的還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是我國的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恢復"生機"盤活存量,重塑產品價值,現代易貨勢在必行。    近幾十年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有數十萬億的庫存物資,同時帶來大量生產能力過剩。
  • 境內易貨貿易發展迅速的原因,哪些因素讓易貨模式受到歡迎
    以物易物這種交易模式從境內網際網路開始發端,繼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在國內形成趨勢,並開始逐步對境外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形成了直接的影響。雖然目前易貨模式的主要交易中心仍然停留在境內,但相信不久之後在境外也會形成成規模的線下易貨交易中心。那麼境內易貨貿易發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