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語文全用新教材 專家解讀:強閱讀重表達

2020-12-25 青島新聞網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義務教育段語文、歷史和道德與法治等三門學科將全部換成教育部統一編寫的教材,而其中《語文》教材應該說是最受家長、老師和社會的關注。記者採訪了解到,新版統編《語文》教材古詩文數量大幅度增加,閱讀量也增加了不少,同時也更加注重語文閱讀能力與語言能力的培養。那麼,新版統編《語文》教材有哪些變化?又體現出哪些趨勢?要著重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語文素養?帶著以上的疑問,早報記者專門採訪了多名島城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來聽聽他們對統編語文教材的解讀。

統編《語文》教材在強調閱讀的同時,還強調語言表達能力。記者了解到,教材每一冊的每一模塊都設置了「口語交際」欄目,突出對口語表達、溝通交往能力的培養。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在「口語交際」內容的編排上,每冊編排4次(六年級下冊為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際為主,涵蓋了傾聽、表達和應對等口語交際目標。書面表達也同樣得到了重視,比如小學三至六年級每冊安排一個習作單元,聚焦習作能力發展的某一方面,加強習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量。

觀點

家長說 支持增加內容,但擔心如何能學好

記者採訪了解到,絕大部分中小學生家長都知道了今年秋季學期要使用新教材的事情。「聽說是課本裡增加了很多古詩詞的內容,作為家長我還是比較支持的,希望孩子能夠了解更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市民張女士介紹,不過她也有很多疑惑的地方,比如將來孩子應該怎樣學習語文,注重培養的能力主要有哪些,考試中可能會考哪些內容,語文學習的努力方向在哪裡等等。

也有家長表示,語文增加的不僅僅是古詩詞等,相應的閱讀量也在增加,是不是意味著將來的中高考,閱讀量也將有所增加,「大家都知道語文學習需要一定的積累,課本內容的閱讀量增加了,是不是意味著孩子課外閱讀量也要增加,才能滿足考試或者是學習的需要」。

除此之外,語文閱讀量增加對於學生和家長也有著直接的影響。之前學生的假期多數都在輔導班和培訓機構裡,看書的時間少之又少,如今增加了語文閱讀量必然會引起矛盾,如何協調輔導班和空閒閱讀時間,成了學生和家長必須考慮的事情。

教師說 知識點明確,有利於語文素養提升

「統編《語文》教材的特點是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核心素養的建構,優秀文化的傳承,思維的發展,審美鑑賞與創造等等,更加關注學生長遠的發展。新版教材結構方面思路也特別清晰,知識點特別系統,訓練點更加明確,每個階段、每個知識點有什麼樣的要求,訓練也更有針對性,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太平路小學語文教研組長袁雋表示。

統編教材使用的挑戰主要在於與原有教材的良好銜接,目前各個學校的老師都做了比較詳細的準備,參加了多次培訓,也聽了很多課例的講解。據市南區實驗小學語文老師沈春梅介紹:「省、市、區域,包括校內,對全校老師都進行了系統化的培訓,在線上線下也有很多專題性的培訓。只要有相關活動,區域和我們學校都積極組織老師去參加。培訓的內容大多根據統編教材的特點,一個年級的老師對多個年級的教材都進行一定的涉獵。」但沈春梅認為,新教材對教師來說也有一定的挑戰。

「對老師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更加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能局限於我們怎麼教學生怎麼學習,而是師生互動教學觀念的轉變。」她認為,不管是幾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都很重要。此外,低年級學生還應該注重學會傾聽以及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老師們要捨得放手,讓學生多動起來,這是對老師來說最大的挑戰。對於低年級學生,我們教學還是主要側重在學生識字、朗讀培養,以及語言積累的培養。一課一得,知識點清晰,這是老師在教學模式上的轉變。」

專家說 與課標對接,只為更好地運用語文

「統編教材的使用是從2017年開始的,當時要求小學、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去年覆蓋到小學和初中的一二年級,而今年全部覆蓋到義務教育段所有年級。」市南區教育研究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顏秉君告訴記者。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一二年級的老師來說並不是新鮮事,其變化主要是體現三到六年級。實際上,針對統編教材今年暑假開始之初,市教科院和各區的教育研究中心就做了專門的培訓。而在開學前,學校還將針對統編教材,繼續對教師進行培訓。

她認為,統編《語文》教材是雙線組織單元結構,以往比較重視人文主題,而統編教材不僅重視人文主題,也增加了語文要素,主要涉及要形成哪些能力,要學到哪些知識。比如說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整套教材結構單元設計得非常清晰,語文要素良好與課標對接,注重聽說讀寫體系的形成,整套教材都有著明確的體系。」顏秉君告訴記者,統編教材還設置不同的課型,在精讀課文、略讀課文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單元,比如說習作的單元、閱讀策略單元,而這些都是非常注重語文學科的實際應用,「特殊單元的設置,實際上也在強調一個問題,就是學習語文是來用的」。除此之外,新教材也在強調擴大閱讀的量,每篇文章除了教材本身,還有拓展閱讀的內容,一篇文章還可以延伸出若干篇包括整本書的閱讀等內容。

相關焦點

  • 專家稱成都中小學教材「瘦身」不很「美」
    8月31日成都中小學學生報導,學生們拿到了嶄新的教材,其中小學數學知識點後移到初中、初三英語增加閱讀,教材「巨變」備受成都中小學生家長的關注。對此,成都市內中小學校表示,教材「瘦身」增強實用性,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但專家解讀,教材「瘦身」或為減負,但實施效果仍待考察。
  • 撥亂反正開啟中小學語文教材新時代
    1978年9月1日,全國小學、初中起始年級使用新版教材;1979年9月1日,全國高中使用新版教材。那些從全國各地臨時借調來參與新教材編寫的人員,在教材完成後都返回原工作單位。     僅語文學科的編寫組,就是一支龐大的專家隊伍。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組由袁微子負責,共20多人。
  • 部編中小學語文教材被痛批?看到孩子的閱讀要求,連家長都坐不住
    新編中小學語文教材,取而代之了沿用了很多年的舊教材。對教材的全面大換血,按照慣常思維來思考,新的教材理應深受歡迎,因為是原有教材的升級版,其內容和難易程度更與當今的教育減負相匹配。部編版教材更加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積累以及運用,強化基礎學科的擴展、延伸。識字量、閱讀量大大提升。在內容選取,習題設計,課後作業等方面都接近或者貼近當代中小學的語文生活。更加注重國學、傳統文化的教育,部編版語文教材從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共增加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從七年級至九年級的古詩詞增加51%。
  • 專家解讀中小學新教材 《道德與法治》統編版首次使用
    今年9月秋季新學期起,中小學教材將迎來「大換血」,涉及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科學4門學科。今天,記者請來專家,對其中的《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進行權威解讀。
  • 新版語文教材今年9月起使用 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迎「大...
    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將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都將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部編版」語文教材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 中小學教材教法及教學重點、難點解讀和教學示範線上培訓即將開啟
    此次培訓主辦方特別邀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中學語文室主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王本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人教 A 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數學》主編,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數學室主任、資深編輯、教育部第二屆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 「國培計劃」首批專家庫成員、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數學教育
  • 中小學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變化1 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打開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首先看到的是「我上學了」的欄目,在「我上學了」之後先編排了一個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教學。這是統編《語文》教材的重要變化,即編排順序是先識字再學拼音。
  • 小學語文教材改革讓108天古詩詞挑戰活動更有價值
    從去年9月開始,全國的中小學生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新版語文教材,以往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最明顯的變化之一就是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學12冊教材古詩文與原有人教版比,增幅達80%左右。
  • 中小學教材重點、難點解析暨教材教法線上培訓開播了
    2020年8月16日晚19:30—20:30,2020秋季中小學教材重點難點解析暨教材教法線上直播培訓正式開播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教師參加了線上培訓。《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閱讀策略的編排》報告。
  • 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與解讀(推薦收藏)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統編版語文1-6年級下冊教材分析與解讀!【建議轉發到班級群】體裁多種多樣,內容生動,趣味性強,既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也弘揚了中華優良傳統,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口語交際,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口語交際中的情境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語文園地,圍繞本單元進行整理複習,每個語文園地包括以下版塊:交流平臺——回顧本單元知識,加以強化。
  • 重慶中小學新學年將使用新版語文教材,怕學生不適應?聽聽專家怎麼說
    重慶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新學年開學後,我市中小學起始年級(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語文教科書。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
  • 重慶中小學新學年將使用新版語文教材 怕學生不適應?聽聽專家怎麼說
    重慶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新學年開學後,我市中小學起始年級(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語文教科書。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書本改為A4紙大小 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9月1日起,我市所有中小學的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全部使用新版本語文教科書。即「部編本」語文教材。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 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作者拋專引玉,意在說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語文和閱讀教學的改革中,教材和教師的重要性。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這一批初中畢業的小中專生,成了那個時代最優秀的師範畢業生,到農村最偏遠的鄉村當老師,撐起了農村基礎教育的半邊天。如今,這麼一批優秀的教師,卻沒有得到優秀的待遇,人們對教師期望過高,關愛過低。
  • 中學語文教材教法:魯迅小說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學語文教材裡,魯迅作品出現的篇次最為頻密,這也直接印證了它的本體存在的意義。但是,毋庸置疑,在魯迅小學的教學中,有著重大的疏漏和誤區,這直接降低了它的思想價值和存在意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語文教育觀轉型時期,我們中學語文教學中,該如何進行魯迅小學的教學呢?本文擬從魯迅小說本文意義解讀的角度探討這個問題。
  • 統編《語文》教材的四大變化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菏澤中小學教材有新變化!高中語文教材這麼改!
    這一次教材改版,傳統文化的內容大幅增加,是一種創新,更是對傳統的親近與回歸。3倡導親子閱讀新教材對家長提出最大的「要求」莫過於「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把親子閱讀編入教材,讓家長參與到教學教育中來。這種編排不僅有利於能很好地推動全民閱讀,還非常利於為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 成都中小學將使用新教材,小學語文古詩文選篇增加80%
    > 近日,「今秋開學後,中小學將統一使用新教材」的消息備受家長關注,成都商報記者向成都市教科院有關專家證實了此事:9月開學,四川所有學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學科將使用新版「
  • 統編教材改了什麼?課怎麼上?( 小學語文)
    從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工具研發、中小學教育教學問題診斷等工作。主編《學習方式與學習活動設計》《現代學習理論與學習心理分析》《從設計「教」到設計「學」》《從難點到亮點——有效學習微課堂》《案例解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與微課》《怎樣帶班不累人——班級管理難點20問》等教師培訓用書。
  • 小學先識字再學拼音,新版中小學《語文》教材為啥這麼改?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科目,將全部統一使用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在三科當中,統編《語文》教材最受社會關注。在此,我們邀請參與教材編寫的專家為老師、學生和家長解讀其中的變化。
  • 中學語文新增課文受專家青睞 具有多重解讀空間
    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昌切則認為語文教材編寫者低估了中學生的閱讀水平。「歐洲的中學生還讀在我們這裡大學教授都覺得艱深的《歌德談話錄》、《拉奧孔》之類的作品呢!中國歷代的經典都應選入中學課本。」  新增篇目更加好?